中國「最牛90後」是怎麼煉成的?
▲ 上海陸家嘴,從曾經的泥濘荒蕪到高樓入雲。
上海,中國的先鋒;浦東,上海的先鋒。
無論從地理還是經濟上看,上海都處在中國面向國際的前沿,而浦東新區則位於上海對外開放的前沿——如果把中國飛速現代化的進程比作「彎弓射大雕」,那麼前者如箭矢,後者如箭簇,鋒芒所指,一往無前。
上海年輕,浦東更年輕。上海從開埠算起歷史不過170多年,如今GDP長期領跑全國;而浦東新區成立不過30年,卻如同一支最大的「牛股」:30年來30個「漲停」,從1990年到2019年GDP漲幅超過210倍,一路高歌猛進。
除了經濟增長的速度,浦東的發展更是多方面的,有人將之歸納為4個「度」——632米的上海中心大廈,是她的高度;15米平均水深的洋山港,是她的深度;120.72平方公裡的自貿區,是她的廣度;生產14納米晶片的張江高科,是她的精度……
全面發展、面面俱到,才是這位「最牛90後」的氣度。
01 上海浦東:跨過黃浦江
浦東,是一塊新生的土地。
事實上直到600多年前,由於長江泥沙的淤積,今天浦東的大部分地區才形成陸地,並且一直在持續而緩慢地生長。到明永樂年間,隨著黃浦江侵佔了吳淞江河道,成為縱貫整個上海的泱泱大河,「浦東」有了第一重地理意義:黃浦以東。
▲ 浦東位於上海東部沿海,是近千年來長江淤積形成的土地。製圖/王躍
上海「東西對望」的地理格局,也因為這條大河的奔流而基本奠定:
黃浦以西,隱退為支流的蘇州河,連通了古典江南和近代上海的繁華。「上海」作為地名,早在750多年前的南宋時期就已出現,明朝時,她屬於「賦稅甲天下」的江南五府——蘇、松、常、嘉、湖中的松江府,是其下轄的一個「小縣城」。
▲ 蘇州河,如果說黃浦江是上海人的「母親河」,那麼蘇州河則是「外婆河」。
黃浦以東,卻與蘇州河再無瓜葛,坐擁的是面朝東海的綿長海岸線。「浦東」首次作為一個行政區劃得到確認是在1958年,當時的上海,早就在日本作家的筆下有了「魔都」的威名。而僅3年之後,浦東又撤銷建制,直至1992年,浦東新區才正式設立。
在浦東新區成立之前,上海的經濟已經逐漸無法「獨領風騷」了——遠處的廣東正在突飛猛進,廣州擁有廣交會,國際貿易做得紅紅火火;深圳10年特區,「深圳速度」已經初露崢嶸。近處則有蘇、錫、常等工業強市,遍布著大大小小的鄉鎮企業,「蘇南模式」如日中天。
這時候,上海人將視野投向四周,經過多方討論研究,在「西擴」、「北上」、「南下」、「東進」四條路中,選擇了向東進發。
然而當時的浦東卻是「不毛之地」——今天位於陸家嘴核心地段、寸土寸金的銀城中路,從前是「爛泥渡路」,每逢雨季便泥濘不堪;當時的上海人,總說「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間房」……
更為現實的問題則是,向東擴展需要跨越浩蕩的黃浦江,由於江上有著萬噸巨輪往來通行,普通高度的橋梁會阻塞繁忙河道,而江上的擺渡和江底的隧道只能過人不可通車。因此,唯一的途徑是:造出更高更先進的大橋。
1991年12月1日,第一條為東進鋪平道路的南浦大橋正式通車——
這是第一條由我國自行設計、自行建造的雙索麵、迭合梁斜拉橋,淨高48米,足以讓5萬噸巨輪通行。為了節省經費,南浦大橋浦西端不得不設計成佔地面積最少、最省錢的「盤旋引橋」,每當雨天路滑,就成為了上海司機們口中的「魔咒道」。
▲ 南浦引橋,橋身的螺旋讓上海司機們在雨雪天氣對其「聞風喪膽」。
但在當時,這座大橋走出了開發浦東的第一步,它宛如一條昂首盤旋的巨龍,橫跨在波濤滾滾的黃浦江上,實現了上海人「一步跨過黃浦江」的百年夢想。繼南浦大橋之後,楊浦大橋、奉浦大橋、徐浦大橋、盧浦大橋……相繼建成,通向浦東的大門已然打開。
02 中國浦東:突破天際線
浦東新區是「袖珍」的——儘管它在上海的16個區中面積最大,足有1210平方千米,然而相對於中國廣袤的土地與綿長的海岸線而言,浦東如同一個點,它不代表廣闊,卻象徵著拔尖。
袖珍中的袖珍則是陸家嘴。從地理形態上講,它是大河邊的灘地——黃浦江河道在此從北折向東,上遊來水流速放緩,下遊潮汐上溯,大量泥沙沉積形成這一片弧形灘地,猶如突出的吻部,是為「陸家嘴」。
▲ 陸家嘴,姓「陸」則是由於明代大儒陸深的私宅及陸氏祖塋在此。
陸家嘴的面積只有6.89平方千米,不過中國面積的百萬分之一,卻富集了4.4萬多家企業,全口徑稅收超過2000億元,佔全國總量的1.5%。目前陸家嘴285座CBD裡,稅收超過億元的就有102座,超10億元的有30座,更有4座超50億元。
自1990年上海浦東新區計劃啟動以後,原本在一片灘涂的陸家嘴,率先聳立起一座高大468米的龐然大物,一躍成為當時的中國第一高塔、世界第三高塔——「東方明珠」(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
在隨後的20年間,高達420.5米的上海金茂大廈、492米的上海環球金融中心,以及632米的上海中心大廈,一眾摩天高樓相繼而立,不斷突破著城市的天際線。
浦東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縮影,陸家嘴則是浦東崛起的縮影。這些高樓不但代表著現實中的巔峰,同樣也代表著中國金融的巔峰——從1990年全國第一個金融貿易區——陸家嘴金融貿易區成立之後,全國第一家證券交易所、第一家外資銀行、第一家鑽石交易中心等相繼在浦東落地,伴隨著大批金融機構紛至沓來。
浦東有多少個「全國第一」?
1990年4月,全國第一個金融貿易區——陸家嘴金融貿易區1990年4月,全國第一個出口加工區——金橋出口加工區1990年9月8日,全國第一個保稅區——外高橋保稅區1990年11月26日,全國第一家證券交易所——上海證券交易所1992年9月28日,全國第一家中外合資大型零售企業——第一八佰伴1995年9月28日,全國第一家外資銀行——日本富士銀行上海分行1999年4月1日,全國第一家中美合資電信企業——「上海貝爾」2000年10月27日,全國第一家鑽石交易所——上海鑽石交易2005年6月,全國第一個「區港一體」的保稅港區——洋山保稅港區2007年12月18日,全國第一個金融審判機構——上海金融仲裁院2013年9月,全國第一個自由貿易試驗區——上海自貿區2014年12月28日,全國第一家智慧財產權法院——上海智慧財產權法院2015年12月18日,全國第一家專業再保險經紀公司——江泰再保險經紀有限公司2015年11月18日,全國第一家中外合資國際醫院——上海萊佛士國際醫院2016年2月16日,全國第一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上海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2017年6月16日,浦東設立了全國第一家海外人才局。2018年3月26日,以人民幣計價交易的全國第一個國際化期貨品種成功上市。2019年1月7日,全國第一家外商獨資整車製造項目——特斯拉海外超級工廠(一期),在上海臨港產業區正式開工建設。2020年5月16日,全國第一個特殊綜合保稅區——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2020年9月30日,國內首家中外合資理財公司——匯華理財有限公司……而在更接近海岸線的地方,全國第一個出口加工區——金橋出口加工區,全第一個保稅區——外高橋保稅區,也在1990年相繼設立。
此時,上海已經走過古典江南的「蘇州河時代」,跨過十裡洋場的「黃浦江時代」,如今,正是屬於浦東新區的「東海時代」。
03 世界浦東:衝向太平洋
事實上,浦東新區從創立之初,就習慣於「在地球儀旁思考」,胸懷廣袤太平洋,瞄準的是「與世界從容對話」。
最早的陸家嘴中心地區規劃,就召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城市設計國際諮詢會,採集了英國羅傑斯、法國貝羅、義大利福克薩斯、日本伊東豐雄以及我們中國自己設計的5個版本方案——最後將5個方案融為一爐,建成了今天傲立江畔、環視全球的陸家嘴。
▲ 今天的陸家嘴中心地區,是吸納全球意見規劃而成的。
更能象徵著浦東面向世界的,則是經過洋山深水港。
大、小洋山島,是位於杭州灣口外的崎嶇列島,行政上隸屬於浙江。這裡航道平均水深可達15米,臨近上海南匯蘆潮港,向東不遠處即是國際航線。當年經多方協商配合下,「行政歸浙江,管理歸上海」,這個今天貨櫃吞吐量穩居世界第一的超級大港得以正式動工。
在「孤懸海外」的洋山島造港口,難度如同「移山填海」——工程人員用「吹沙填海」的方式將島嶼間的海域填平,造出總面積8平方公裡的平整陸地,砂石拋填總量超過一億立方米;同時,連接洋山島港區的世界第二長跨海大橋——東海大橋,總長32.5公裡,澆築所用的混凝土達150萬立方米,足夠裝滿500列火車。
而近兩年竣工的洋山深水港四期,將洋山港打造出全球最大、港口智能化程度最高的全自動化碼頭,從橋吊操控、堆場作業到裝卸運輸全都由電力驅動,AGV(無人搬運車)取代人力成為了碼頭的主角。
另一方面,上海的自貿區也在擴建——從2013年設立的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面積28.78平方公裡,涵蓋外高橋保稅區、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洋山保稅港區和上海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到2014年,自貿區面積擴大到120.72平方公裡,將金橋出口加工區、張江高科技園區和陸家嘴金融貿易區也納入其中。
04 浦東人的浦東
浦東,是上海的另一張面孔。
大多數人對「老上海」的印象——滬語、弄堂、外灘、洋房、「腔調」、「派頭」乃至豬排、咖啡、生煎饅頭……都和它相去甚遠;無論是韓邦慶的《海上花列傳》、張愛玲的《傾城之戀》、王安憶的《長恨歌》、金宇澄的《繁花》……對她都所提寥寥。
你甚至無法說清浦東人的形象——在2018年,浦東555萬常住人口中,有近236萬的外來人口,其中更有大量來自全球各地的外籍人才,上海包容的特性在浦東展現的淋漓盡致。
▲ 在浦東,各行各業的外籍人士完全融入了當地生活。
一方面,陸家嘴的CBD燈火通明,時尚而霸氣的金融女出沒在浦東各大商圈,每挑出4個姑娘,就能組一隊「時代姐妹花」;最受丈母娘歡迎的「張江男」,則展現了「什麼是真正的技術」,不斷研發出國產創新藥、為你點亮了「中國芯」。
另一方面,凌晨四點光景,周浦的上海爺叔們趕早奔羊肉店而去。手裡提溜著一瓶子燒酒,喊老闆切盤白切羊肉,搭點羊肝、羊肚,一口肉,一口酒,看著天光逐漸透亮,往事仿佛也像羊肉裡晶瑩剔透的油脂一樣,凝聚,又融解消散。
▲ 周浦夜市,浦東也有「慢節奏」的一面。
浦東是上海、中國乃至世界的浦東,然而終歸是浦東人的浦東。
老一輩的浦東人篳路藍縷、艱苦創業,在浦東開發開放的歷程中竭力奉獻,才有了今天在阡陌農田上建起高樓大廈,闖出一片天地的浦東史詩;年輕人則不斷湧入這片新生的熱土,奉獻青春續接前人事業,造就更多波瀾壯闊的故事。
▲ 2012年10月,正在建造的上海中心大廈。
《讓子彈飛》的結尾說:「上海就是浦東,浦東就是上海」——如果從黃浦江上空俯瞰,代表十裡洋場的上海外灘和燈火通明的陸家嘴隔江相望,仿佛從一個黃金時代走向了另一個黃金時代。
▲ 從浦西向浦東望去,蘇州河匯入黃浦江。
可以說,浦東延續了上海的奇蹟,造就了一個「新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