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金三角」地區的獨特地理位置以及連年戰事的客觀情況,此時的金三角儼然一副「國中之國」的姿態,成為了一個緬甸、泰國和寮國三方都不願意治理的「三不管」地區。因為前期的國軍殘部為了籌措資金,在製作鴉片和武裝走私積攢下了經驗,再加上他們相對強悍的戰力,成為當地各大毒梟和軍閥的拉攏對象也就在情理之中,其中最為出名的就是「毒王」坤沙的副手張蘇泉。
在他的幫助下,坤沙迅速由一個地區的小型武裝組織演變為擁有數萬之眾,割據一方的「蒙泰軍」。
↑ 蒙泰軍
在毒梟和地方軍閥的控制下,「金三角」地區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鴉片、海洛因類毒品產地,種植面積在100萬畝以上,年產鴉片2650噸至2800噸,年產海洛因約200噸,甚至是他們出品的「雙獅地球」牌海洛因,一度成為毒品行業的ISO認證標誌。
↑ 雙獅地球
新中國建立後,對於毒品的禁絕實際是十分成功的,在改革開放前,國內毒品基本屬於銷聲匿跡的狀態。1978年的改革開放,為中國騰飛插上了翅膀,但是包括毒品在內的魑魅魍魎也趁著國門開放趁虛而入,東南亞的毒梟們紛紛把目光投向這個尚未被毒品所染指的國家。
改革開放初期,我國的禁毒措施還處在使用老辦法、老設備的水平上,對於世界毒品形勢的發展並沒有形成正確認識。而邊防、海關等機關缺少專業的設備,警察隊伍也長期缺乏緝毒的經驗,加上西南邊境地區的地形崎嶇易於隱蔽,使得這裡成為了毒梟們的理想之地。大量的毒品從金三角出發途徑西南邊陲肆虐中國大陸。
根據中國禁毒網所披露的情況來看:20世紀80年代以來,雲南地區一直是金三角毒品進入我國的交通要道。
而德宏州則是滇西南毒況最嚴重的地區之一。
在那裡,僅由緬甸販入中國的海洛因數量就已相當驚人了。
由於毒品的大量湧進,吸毒人員急劇增加,以吸食海洛因為例,其人數在1983年到1989年的六年間增加120倍。1985年時,德宏州吸毒人員已達2萬人,其中尤以瑞麗縣為突出,吸毒人數佔全縣總人口的3.4%,其中大多數人吸食毒品為海洛因。
↑ 1983—1990年德宏州緝獲毒品統計
吸毒者,通常來說,也極有可能是販毒者。
他們無心或無力從事農業生產,致使大片農田荒蕪,嚴重影響當地的農業生產和民眾生活。如瑞麗縣姐勒鄉某村的34戶178人,其中33戶共62人有吸毒、販毒行為,人均收入從1987年的1000元下降到1989年的400元。
瀾滄縣下軍勐寨43戶拉祜族住戶,由於吸毒變得好吃懶做、盜竊成風、田地荒蕪。其中的36戶人家沒有房屋,常年棲身巖洞,如同原始人一樣生活。
保山市27歲的家具店老闆吳清華,吸毒僅一年餘,就把家產全部賣光,離婚後前妻所給的3200元女兒的撫養費也被他吸光。一次女兒得病無錢醫治,其母給他10元錢為孩子看病,他卻拿去買海洛因。後來毒癮發作,竟將女兒以500元賣給他人,去吸食毒品。吳的父母得知後把孩子贖回並送入幼兒園,他竟把女兒第二次賣掉,換取毒資。
另外,吸毒還助長了包括性病、愛滋病在內的嚴重疾病的傳播。吸毒者多使用注射器注射毒品,注射器的交叉使用和虛弱衰敗的身體使他們成為愛滋病等疾病的易感人群,中國邊境地區則成為這些疾病肆虐的重災區。1989年10月,雲南省衛生防疫部門在滇西部分地區吸毒人群的檢測中發現愛滋病病毒感染者,至1990年10月,在雲南邊境地區注射海洛因的吸毒者中,已發現感染愛滋病毒300多人。
遺憾的是,這樣的悲劇到現在仍沒有減少的傾向,筆者曾記得在少年時期看到了種種關於緝毒的報導和影視劇,無數中華兒女為了阻止毒品的流入而血灑邊陲,相關的種種在這裡我不再贅述了。
還記得2016年《湄公河行動》上映時的觀影熱潮(電影中糯卡的原型糯康就是羅星漢以前的部下,算起來也算是孤軍們的「再傳弟子」了)。
而我們在上文中提到的孤軍,對當地局勢所造成的影響至今仍在延續。
以羅星漢、彭家聲和坤沙為例,羅星漢與彭家聲長期盤踞在緬甸的果敢地區,坤沙在撣邦地區「建國」,現在撣邦地區活躍著的「南撣邦軍」前身就是坤沙的「蒙泰軍」,稍有看過新聞的讀者應該都對這兩個地方不陌生,他們的存在對周邊地區的影響不言而喻,筆者在此不再贅述。
這些問題的根源,其實就是某些不負責任的大國為了自身利益,胡亂插手他國內政,導致這些鬧劇甚至是悲劇一遍又一遍上演。
筆者曾多次到訪東南亞地區,既有旅遊,也曾做過「一帶一路」勘測隊的安全官,親眼看過戰爭給當地留下的後遺症,也在上海合作組織的會議上目睹阿富汗代表向國際社會尋求幫助的模樣。
某些國家的心真的不會痛,
因為他本就沒有心!
↑ 筆者在東南亞
↑ 筆者在上合
關於孤軍的故事,筆者在少年時期就略知一二,但是那時沒有太留意,直到後來在東南亞遊歷時在曼谷的一家旅社裡看到了包裝獨特的「93師」咖啡(為了有效禁毒以及拉動當地經濟,當地政府在美斯樂地區大力開展替代種植,咖啡就是其一),也就是那時候認識了那位我在開頭提到的友人。
↑ 93師咖啡
她是居住在泰北的第三代華裔,爺爺是前往泰國美斯樂的孤軍第5軍成員,從她的口中得知當時第5軍成員是以難民的身份到達的美斯樂,由於武備充足,兵員也有3000之眾,再加上又有呆灣當局和美帝的背景,泰國政府其實是很介意的。
為了防止孤軍做大,泰國政府將他們作為傭兵使用,一直到了1981年,他們才得到了居住證,期間付出的血淚與犧牲不是親歷者也無法體會與理解。
這個世界上最讓人心痛的就是骨肉相殘,其實1949年底的形勢已經十分清晰了,若非指揮官和一些官員的私利,這些人也不至於遠走他鄉,流落東南亞時期,若非美國人攪合進來,我想他們也許會作為難民被妥善安置,後面就不會把東南亞攪得不得安寧,更不會有那麼多戰士犧牲在緝毒戰線上……可以說,這只在東南亞的小小蝴蝶,捲起了毒品的颶風。
↑ 經典日本動漫《黑礁》
這些人,就像《黑礁》第三季第四集裡拉布雷斯家的小少爺說的那樣,打著正義的旗號四處破壞,毀掉了一個又一個人的人生……
逝去的生命是同樣不會再回來的。
據統計,僅2016年,我國就有362名民警犧牲在禁毒戰線,這意味著幾乎每一天都有1名同志再也回不到我們身邊。他們是子女、是父母、是丈夫、是妻子、是兄弟姐妹,他們就倒在那裡,不再言語,沒有墓碑、沒有忌日、沒有姓名,甚至他們的親人朋友再也不能公開和他們相認,他們只是把自己靜靜矗立在那裡,成為一座座無言的豐碑。
所以每次看到某些明星的腦殘粉為他們那些涉毒愛豆們聲援,大言不慚地要公眾再給這些明星一次機會的時候。
不妨問問他們:
誰會再給這些已經犧牲的緝毒警們一個機會?
誰來給宋名揚、李忠華、賈巴伍各、柯佔軍們一個機會?
誰給這些犧牲在禁毒戰線的邊防戰士們一個機會?
↑ 宋名揚
↑ 用鮮血燃燒毒品的緝毒警們(不完全統計)
最後借用育碧遊戲《刺客信條》中的一句話:
「We work in the dark and serve the lights.
(我們耕耘於黑暗,服務於光明。)」。
向緝毒戰線上的無名英雄們致敬,願毒品早日在我們國家消失!
也願祖國早日一統,不再有隔閡,更願世上再無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