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讀者姥老爺們大家好,感謝各位的支持,今天咱們接著講CIA的秘密戰爭系列,本來不會這麼快就更,因為同時間上老美給咱們造成了很多麻煩,對於選擇困難症患者來說,略顯頭大。適逢上班摸魚時收到了泰國友人的問候信息,回想起筆者早年在東南亞的遊歷,不由得一拍腦門選定了題材,閒話待到後記再敘,咱們這就開搞。
在上一篇【CIA秘密戰爭實錄:對華戰爭的西藏顛覆陰謀(The scheme of Tibet subversion)←點擊題目直接閱讀】中我們談到,20世紀五十年代,美國為了與二戰之後方興未艾的共產主義運動進行對抗,制定並聯合其盟友實施了「秘密戰(黑色行動)」計劃。實際上,美國在制定計劃期間,為了打擊新的紅色中國,更是為新中國量身定製了一套名為「自由中國運動」的戰略計劃,分別在我國藏區、滇西、華東和東北或平行、或接續實施顛覆、滲透戰略(實際上,這四大地區的行動也只是「自由中國運動」計劃的冰山一角,美國針對紅色中國所進行的破壞、滲透行動遠不止此)。其中,美國在藏區、滇西和華東重點扶植反政府武裝,這些武裝被美國人統稱為「第三方勢力」。
↑ 自由中國運動相關資料
1949年12月,在雲南的國軍第74、第93軍在雲南省主席盧漢的帶領下於昆明起義,雲南和平解放。但盤踞在滇西地區的國軍第8軍李彌部、第26軍餘程萬部仍對昆明地區虎視眈眈,隨時準備襲擊昆明地區,與西昌國軍殘部相呼應奪回滇區。為了雲南地區的和平安寧,1950年1月,解放雲南的滇南戰役正式打響。短時間內,滇西的國軍第8和第26軍在解放軍的打擊下便潰不成軍、節節敗退。
在這場滇南戰役中,有兩支潰敗的國軍殘部竄入了緬甸境內,他們分別是國軍第8軍237師709團李國輝部和國軍第26軍第93師第278團譚忠部,兩部共約1500人。兩支殘軍在緬甸孟邦合流,他們原計劃通過中南半島逃亡泰國,然後再設法與敗退臺灣的蔣家政權匯合,但在在臺灣方面取得聯繫後,發現臺方對於接應他們撤退臺灣的計劃並不熱衷,只能另做打算。
與此同時,緬甸政府並不歡迎這幫不速之客的到來。1950年3月,緬甸當局召開新聞發布會要求兩支殘軍解除武裝,並於4月底前撤出緬甸。但是兩部並沒未理會,反而開始整軍備戰。同年6月緬甸和國軍殘部雙方爆發衝突,緬方出動了陸軍2萬餘人和空軍若干對緬甸境內的國軍殘部進行圍剿,雙方戰鬥至8月,以緬方數次軍事行動失敗而告終。遭遇失敗的緬甸政府開始向國際社會控訴中國入侵本國領土,要求國際社會進行幹預。至此,這幫殘兵才進入世人眼中。
↑ 年輕時的「小李將軍」
該事件曝光後蔣家政權大喜過望,一方面為自己還有如此「鐵血」的部下感到欣慰;另一方面,他們認為自己可以利用這支部隊完成他「反攻大陸」的理想。不久之後韓戰爆發,中國志願軍跨過鴨綠江支援朝鮮。為減輕朝鮮半島軍事壓力,同時進一步打擊新中國,杜魯門政府通過了「白紙行動」(Operation Paper)提案。
所謂「白紙行動」(Operation Paper),即從1951年2月起,中情局通過曼谷的「東南亞國防用品公司」(SEA Supply)提供武器後勤支援,並由陳納德民航空運公司空運給上述兩支殘軍,用以從西南邊陲對大陸進行騷擾、滲透和顛覆破壞,甚至於進攻的軍事行動。
↑ 「三不管」的金三角
1951年春,孤軍正式成為臺灣國防部直屬部隊,並更名為「雲南人民反X救X軍」,下設兩個師,李彌為司令,呂國銓擔任副司令,709團改編為第一九三師,李國輝為師長,第九十三師由彭程任師長。隨著美國和臺灣不斷地送去武器,孤軍開始在當地募集兵員,擴編,整軍備戰,並於當年的4月起開始兵分兩路襲擾雲南,於5月正式進攻雲南。
↑ 李彌
駐雲南的解放軍第14軍通過情報網早早收到消息,決定採取誘敵深入的戰術,引誘敵人深入雲南,拉長敵軍本就孱弱的補給線,然後派遣主力部隊迂迴至敵軍後方切斷補給,並封鎖敵軍撤退線路,最後集中力量進行包圍殲滅。一直膨脹於「攻佔下」滄源、耿馬、瀾滄、雙江等14個縣市鄉的國軍直到最後都沒發現解放軍的意圖,最後在解放軍的打擊下於7月中旬逃回緬甸。
為了恢復元氣繼續再戰,李彌在駐地孟撒地區開設了「反X抗俄軍政大學」,後來叱吒「金三角」地區的羅星漢、彭家聲、坤沙等人就是他們的榮譽校友。為了籌措「反攻大陸」的資金,這幫殘軍開始做起傭兵和販毒的勾當,除了自己種植鴉片四處販售,還為當地毒販提供武裝押運。除此之外,他們還多次作為打手粗暴幹涉周邊小國的內政,甚至逐步蠶食緬甸的國土。到了1953年,這支部隊已有2萬餘眾,對於此情況忍無可忍的緬甸政府,於當年開始了第二次「剿匪」行動。緬方為了保證行動的成功,調集了8000名熟悉山林作戰驍勇的克欽族士兵,並在國際上花重金僱傭了近4000名印度傭兵,總計動員了45000餘人分三路進攻孤軍的老巢,雙方在拉牛山、江口一線展開了一場血戰,最終戰鬥以緬軍的再次敗退為終結。
↑ 坤沙
↑ 羅星漢
↑ 彭家聲
惱羞成怒的緬甸當局在蘇聯的幫助下在聯合國上控訴了臺灣這一無恥行徑。面對聯大會議的決議,臺灣方面只好接受撤軍的要求,決定將一部分人員分三批撤退至臺灣地區,但在撤軍之前,臺灣政府卻暗地裡授意一些士兵「自願」留在當地。
↑ 孤軍自留地
撤軍之後,臺灣方面再次行動,於1954年將「自願」留下的部隊重新整編成「雲南人民反X志願軍」,總部設在賴朗。號稱國軍「遊擊戰專家」的柳元麟少將任司令,編制變成了五個軍,第一軍軍長呂維英、吳運煖,第二軍軍長甫景雲、吳祖伯,第三軍軍長李文煥,第四軍軍長張偉成,第五軍軍長段希文。部隊以志願軍名號繼續滯留在佤山區域作戰,並公開表示部隊所有行動與「中華民國」政府無關。
接下來的日子裡,他們把總部搬到了位於緬甸撣邦的江拉,從此就過上了沒事揍揍緬甸,窮了種種鴉片,無聊當會 傭兵,偶爾幹涉下周邊地區的內政,鎮壓一下別人家革命的流氓日子。直到1959年,情況開始發生變化,蔣介石直接指示柳元麟,命他設法策應西藏等地的匪特暴亂,並派遣國軍第1特戰總隊1200人對柳的策應行動進行增援。
至此,故事的第二階段正式開始了……
↑ 張蘇泉(蒙泰軍時期)
由於家裡來了這麼一尊大瘟神,緬甸心裡也是苦的緊,自己打不過不說,四處尋求國際社會幫助也無果,後來四下合計,北上尋求新中國的援助。
1960年11月,應緬甸當局的請求,中央令昆明軍區制定相應的作戰方案,確定以3個戰鬥群22個突擊隊,深入緬甸境內20公裡,奔襲國民黨殘軍設在孟瓦、陣馬、孟育、踏板賣等地的16個據點,作戰由時任昆明軍區司令的秦基偉將軍指揮。
戰鬥在22日凌晨打響,由於解放軍高效的調度和執行能力,加之一群老帥坐鎮,戰鬥最終取得重大勝利。國民黨殘軍第一軍二師師長蒙寶、第四軍五師師長李泰在戰鬥中被擊斃,16個據點中除2個撲空以外,剩下14個均被有效拔除。國民黨殘軍在強大攻勢下,根本不敢與解放軍正面對抗,稍一接觸就向密林深處潰逃,很快都退到紅線區域以外,參戰部隊便在紅線內清剿殘軍、鞏固戰果。隨後緬甸政府為將國軍趕出緬甸,在1961年春天調集了9個營約1萬人,沿湄公河以西,由西南向東北推進,打響了「湄公河戰役」。但國軍採取以「引蛇出洞」戰術,將緬軍誘入王南昆至芒林的狹長山道間進行伏擊,導致緬軍陷入苦戰,自身難保。
↑ 是.
不得已,緬方又向中國求助,請求中國跨過紅線打擊國軍。由於短期內在邊界地區集結更多的兵力並非易事,再加上1961年中蘇交惡,以及國內經濟困難等多重原因,北京方面對是否同意該請求猶豫再三,最終本著政治和人道主義等多重考慮,決定應緬方要求。1月25日,昆明軍區動用8個營、2個便衣隊,以孟邦為中心,打擊盤踞在緬甸的國軍,解救緬軍。
在解放軍的援助下,緬方成功收回了擁有30多萬人口、3萬多平方公裡的土地,在緬甸盤踞了10多年的國軍勢力也退入寮國境內。更重要的是由於國軍只顧著逃命,遺留了大量美方送來的武器彈藥,這對解放軍和緬方來說不僅是一次絕好的補給機會,也是美方幹預他國內政的明確證據。因此此事一經曝光立刻在國際社會上引起軒然大波。在這種情況下,孤軍迎來了第二次撤臺。
↑ 軍事物流學,常公果然是老牌的專業物流
1961年的第二次撤退,第1、2、4軍4200人分三批52個梯次撤回臺灣,6000人退到寮國,第3軍一部和第5軍則經由聯合國通過決議,被安置在泰國的密索隆(也就是後來的美斯樂)。此時仍留在東南亞的孤軍已經分裂成了若干軍事組織,開始在局勢波詭雲譎的「金三角」地區四處徵戰,故事正式進入了第三階段……
金三角怎樣演變為世界最大毒品產地?
對我國產生如何深遠的影響?
請期待下篇——
CIA秘密戰爭實錄:金三角風雲(Saga of Golden Triangle)【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