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採兒抗壓性教育獲贊,如何培養孩子的抗壓力?避免悲劇發生!

2021-01-09 網易

  

  從年初到年尾,今年的壞消息真的多。特別是每次看到一個又一個鮮活的生命,結束,消失在這個世界。上個月,上海一位18歲高三女生留下遺書,投水自盡。她在遺書中寫道:「抱歉,再見啦,這個可愛的世界。我沒有早戀,也沒有作弊,請不要無端懷疑我了,從來沒有想過害人,可為什麼一直不快樂?」

  

  溫和的語氣,微弱的辯駁,讀來卻讓人心碎。據親友透露,女孩生前在聊天中曾和朋友提及,多次被老師懷疑「考好是作弊,考不好是早戀」,為此深受打擊,悶悶不樂。回顧她離開人世前最後的信息,我們也不難看出,這是個善良、敏感卻又脆弱的姑娘。

  如今,一條年輕的生命已經離開,但它帶來的討論和反思,卻仍在繼續。

悲劇頻繁上演,只是因為孩子玻璃心嗎?

  記不清這是今年第幾起學生自殺的悲劇,近年來,已經有太多孩子走上了自殺的不歸路。

  今年9月,湖北武漢一個14歲男孩,因為在教室打牌被老師請了家長。監控顯示,媽媽在樓道裡訓斥了他幾句,還扇了幾巴掌。

  

  媽媽走開後,男孩默立兩分鐘,轉身毫不猶豫地跳下了教學樓,當場身亡。

  

  今年4月,陝西安康的一個高三女生在中午離校後失蹤,第二天上午,家人才在老房子裡發現了開煤氣自殺的她。臨走前,女生在課桌上一張紙條裡,連寫了四個「對不起」,而手機備忘錄裡,還有9個「對不起」。

  

  據了解,女孩自殺的原因,可能是源於高考前模擬考試不理想。儘管她在全年級排名前一百,但與她心目中的理想大學依然有一定距離,於是她在巨大的壓力下走上了絕路。

  廣東深圳,一高三學生跳樓自盡,遺書中寫著「父母都不理解我,萬一沒死給我一刀」;安徽合肥,一女生因考試成績不理想選擇投河,遺書中赫然寫著「沒辦法我就是這麼玻璃心」四川成都,一個8歲小女孩,因為家長不讓看電視,直接從21樓跳下,搶救無效後不幸身亡;……

  我們時不時就會看到,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因為無法承受壓力而傷害自己的新聞,可能因為不讓玩手機、因為早戀、考試壓力太大等等。看到這些新聞,相信我們的心裡都不好受。確實,壓力、混亂、危險,的確有可能讓任何人失去理智。

  不過,為什麼面對壓力時,有些人會輕易放棄,而有些人卻能克服困難,有很強的抗壓性呢?對很多爸媽而言,家有「玻璃心」孩子成了最大的親子教育難題:孩子說不得,打不得,罵不得,遇到批評就不高興,遇到挫折就抗拒逃避,遇到失敗幾乎承受不了。但很少有人意識到,孩子「玻璃心」並不是孩子單方面的問題,真正要為頻繁發生的悲劇負責的,是家庭教育。

應採兒談抗壓性

  孩子剛出生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孩子的思想是空白的。孩子能發展成什麼樣恆大部分取決於父母的教育。娛樂圈當中有許多明星教育孩子的方法都值得借鑑。比如說應採兒。

  

  在《新生日記2》裡,Jasper因為沒買到閃電俠的衣服,賭氣把自己給導演組拍的視頻全刪除了。應採兒知道後很生氣,但並沒有打罵他,只是嚴肅地究其原因。Jasper從媽媽的問話中認識到了自己行為的錯誤點,雖然有些委屈,但也還是邁出了抗壓的腳步——勇敢道歉。

  

  事後節目組採訪應採兒,她回答說:這麼做是為了從小鍛鍊Jasper的抗壓性,希望他不要一遇到事情就「爆炸」。這樣的行為和教養,誰能不愛?「Jasper對每個攝像頭道歉」的可愛表現更是衝上熱搜。應採兒還說,「抗壓性對於現在的孩子太重要了。」培養孩子的抗壓能力,就是在培養孩子的毅力與直面困難的勇氣。

  哈佛大學兒童發展中心的研究發現,抗壓性強的孩子有這4個特徵:首先,至少和一個成人有穩定、關愛和支持的關係,比如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或者一位成年的朋友;其次,是生活環境比較和諧、穩定;第三,是有強大的自律能力和執行能力;最後,信仰和文化傳統的支持,也會讓孩子有較強的抗壓性。

  那麼,該怎麼讓孩子在面對壓力時能更加從容,提高孩子的抗壓性呢?今天就來聊一聊作為家長我們應該怎麼做。如何鍛鍊孩子的抗壓性,不要遇到一點事情就炸?

孩子的壓力來自哪裡?

  1、家庭氛圍不和諧

  如果家庭成員,比如夫妻之間經常爭吵不斷的話,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會感到身處氛圍有壓力。

  

  2、教育孩子過於嚴厲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過於嚴厲,比如孩子每次寫作業的時候在一旁念叨不斷,或者時刻都在監控孩子的一舉一動,也會讓孩子的壓力逐漸形成。

  3、孩子的功課太多

  孩子如果功課太多,學習壓力會很大,大腦一直處於緊繃的狀態,長期下去會造成學習上的壓力。

  

  4、每天的生活太單調

  每天的生活和學習任務單調且重複,缺乏多元化,孩子沒有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每天枯燥的生活就會轉化壓力。

  5、在學校受到挫折

  孩子在學校裡和同學發生分歧,或是老師過於嚴厲,考試常常掛在嘴邊,孩子遇到這些事情後不懂得跟家長溝通,積壓在心裡形成的壓力。

如何緩解孩子的壓力

  讓生活節奏慢下來,讓孩子做事勞逸結合

  家長和老師們千萬不要太過貪心,一會讓孩子學這個一會讓孩子學那個,時間安排得太滿。這樣他們會覺得自己被抓得太緊了,無法喘氣。應該多給孩子留出足夠的放鬆時間,同時引導他學習的時候全力投入就行了。成年人都需要勞逸結合,更何況小朋友呢。

  

  加強孩子的運動,運動對孩子釋放壓力很有幫助

  運動是非常健康且解壓的辦法,但如果家長強制性地要求:「你最近需要多運動,每天給我出去跑圈,沒跑完不能吃零食」這樣的話孩子反而會感覺有壓力,覺得自己被懲罰了。

  

  所以,最好用遊戲的方式帶孩子動起來。比如:老鷹捉小雞、捉迷藏、抓鬼遊戲...等,孩子們可以一直玩到小學三、四年級。還有很多親子運動遊戲其實小孩都是很喜歡玩的,家長的陪伴也很重要。

  把必做的任務寫下來,給大腦減輕負擔

  教孩子學會把事情記在本子上,這樣大腦的空間就不會被每天這麼多的事情佔用了,可以很好的減輕大腦的負擔,也避免了總是被家長催促提醒造成的不必要的壓力。

  

關於如何培養孩子抗壓能力,日本幼兒教育專家佐藤惠給出了幾點建議: 1. 給孩子放鬆的時間。當孩子遇到煩惱、情緒不安的時候,適當地給孩子放鬆的時間,讓孩子恢復調整。
2. 教會孩子面對困難。遇到困難時,家長要引導孩子如何直面困難、解決困難,並且事後幫助孩子總結收穫。
3. 教會孩子相信自己。告訴孩子,他才是自己人生的主導者,想到就可以去做,相信自己,即使失敗了也沒有關係,沒有人會嘲笑他們。同時作為父母,更應該對孩子努力的過程加以讚賞。
4. 教會孩子適應變化。要讓孩子知道,人生總是充滿各種意外、各種變化,所以要勇敢地接受並適應這些意外和變化,進而重新確立目標。

  孩子成長是一個極其複雜的過程,因此家長的教育不能一蹴而就,既不能一味地稱讚孩子,也不能一味地打擊孩子。遇到事情,家長應該耐心地走進孩子的內心,心平氣靜地和孩子交流,培養孩子的抗壓能力。只有這樣,孩子們才能在未來人生走得更遠,變得更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應採兒教育兒子Jasper又上熱搜,孩子犯錯後這樣處理超讚
    應採兒的觀點得到了網友們的一致點讚。,都會忽視抗壓力的培養,從而為許多悲劇埋下隱患。之所以有如此過激的舉動,主要原因正是應採兒口中的「抗壓力太弱」。,反而能增強孩子的抗壓力。我之前畫過一篇漫畫就關於抗壓力的正確培養方法,有興趣的媽媽們可以去看看呀~天吶,挫折教育真不是PUA啊!!
  • 應採兒帶娃獲眾網友好評,這些基本禮儀你的孩子都學會了嗎?
    應採兒帶娃獲眾網友好評,這些基本禮儀你的孩子都學會了嗎?最新一期的《新生兒日記》裡,應採兒這段教育Jasper的視頻火了,收穫了一眾網友的好評。應採兒表示,自己深惡痛絕鋪張浪費的行為,並且分享了自己家的餐桌教育:告誡兒子不要浪費食物;不可以把菜都轉到孩子面前,讓孩子先吃;不讓孩子在飯桌上擁有特權感:家裡不是餐廳,有什麼就吃什麼。
  • 《抗壓力》:總覺得壓力爆棚的我,覺得這本書幫助很大
    最近讀完了《抗壓力》,這本書對我幫助很大。但我不是想要抗壓,才讀《抗壓力》這本書,而是讀完《抗壓力》才第一次有抗壓的意識。這對我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覺醒。抗壓到底在抗什麼?我們總說抗壓抗壓,抗壓到底在抗什麼呢?會給你帶來壓力的事情,我們稱為「壓力事件」。
  •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有了性教育,我們的孩子就安全了嗎?
    讀完《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後,我卻陷入另一種沉思中:有了性教育,我們真的就能避免所有房思琪式的悲劇嗎?所謂房思琪式的強暴,只是源於性教育的缺失嗎?很多人說,思琪就不能不去找那位人面禽獸的老師嗎?為什麼一定要接受這樣的凌辱和踐踏?
  • 應採兒「另類」育兒獲贊,為什麼星媽要培養寶寶做家務?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寶寶多才多藝,有時候卻忽略了通過類似於「做家務」這樣的方式來培養一個高情商的寶寶~現實生活中,出於疼愛和安全原因,不捨得讓孩子做家務,還會擔心他們做不好給我們添亂……其實看似簡單無趣的「家務」,卻能夠給寶寶帶來一生的財富~
  • 從小打罵侮辱孩子,用殘忍方式對待孩子,就能培養孩子抗壓能力?
    有一位家長提出了一個這樣的問題:這個社會是殘酷無情、唯利是圖的, 所以我用殘忍的方式教育孩子 ,能否幫孩子更好適應社會?從小打罵侮辱用殘忍的方式對待孩子,能否培養孩子的抗壓能力?相信但凡有點理智的人都知道,這種教育孩子的方式是不可能培養出來心理健康的孩子的,更不用說抗壓能力和更好地適應社會了,只會害了孩子。
  • 花季生命隕落悲劇如何不再重演
    一位花季少女殞命校園的悲劇背後,有哪些深層次的原因值得關注,如何避免悲劇重演,這些問題和答案對相關各方和全社會都具有警示意義。師德師風建設應貫穿於教育全過程  繆可馨的父母對孩子的猝然離世非常悲痛,難以接受。他們說,孩子是家中獨生女,活潑開朗,成績也不錯。
  • 3歲是孩子「性啟蒙」的黃金時期,避免悲劇,家長別再做這兩件事
    最近的新聞中有太多未成年少女懷孕的悲劇了,相信家長朋友們看了之後也很擔心自己的孩子,想要儘快給孩子灌輸性別觀念,又擔心是不是太早了,不利於孩子的成長。其實在孩子3歲的時候可以開始給他灌輸性別觀念了,這時候的孩子已經能夠理解家長的話,是性啟蒙的黃金時間。
  • 應採兒回懟朱丹獲網友點讚:孩子吃飯的樣子,暴露了你的家庭教養
    在一期節目當中,應採兒和朱丹都在,正好是在點菜,由應採兒負責,其中一個嘉賓在應採兒點完餐之後說她很會點菜,不多不少,剛剛夠吃。應採兒說是因為自己對於鋪張浪費是非常痛恨的,而且說在家裡的時候也會告誡兒子說不要浪費食物。
  • 3年覆蓋35000名孩子,衛蕾行動助力未成年人性教育走進國家法律
    那些性侵事件悲劇背後,多元性教育迫在眉梢近日,一個事件引發廣大網友的熱議和憤怒,網曝一男子在社交網站上炫耀自己包養少女:自稱該社交帳號是"一個中年人的小號,記錄和包養的乾女兒們的生活實際上,在教育上面,國外很多先進國家都走在前端,他們不僅強調知識傳授和技能培養,還很重視性教育的開展。
  • 應採兒:Jasper就是我的代表作,如何培養一個高情商的孩子
    在今年的熱播綜藝《新生日記2》中,應採兒說過這樣一段話,有人問她這幾年因為照顧孩子,也沒有出去工作拍戲,沒有什麼代表作,會不會很不開心。細細想來,其實應採兒的這種想法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因為把一個孩子培養的如此優秀是很值得驕傲的事情
  • 應採兒回應朱丹獲千萬贊:孩子吃飯的樣子,暴露了你的家教
    應採兒回應朱丹獲千萬贊而應採兒卻回應道:「這不是規矩,是基本的禮儀。」面對應採兒的回應,網友紛紛表示認同,並說道:孩子吃飯的樣子,暴露了你的家教。的確,簡單的吃飯問題暴露著許多家庭生活裡的小毛病。一個有教養的人,細節會組成他人生的一個個坐標,而「教養」不是一次突擊就可以做到的事情,它需要孩子日積月累的沉澱,內心的淨化和薰陶,方能成為一個「有教養的人」。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教養?
  • 應採兒回懟朱丹獲贊:吃飯的規矩,孩子得懂!
    在前一段時間的明星親子綜藝《童言有計》中,針對孩子吃飯問題,應採兒回懟朱丹,被3000萬網友點讚。 應採兒表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對鋪張浪費的行為是深惡痛絕的,並且很重視孩子的「餐桌禮儀」教育,她說自己對兒子的餐桌禮儀要求非常嚴格。
  • 《從尿布到約會》:性教育聖經,我讀過壓力最大的一本教育類書籍
    我讀起來壓力大不是因為內容有多專業,多難以理解,而是緣於內心的矛盾。矛盾點在於現實中有那麼多性侵害的事件讓我不得不警醒,但同時我又不知道該如何與孩子們溝通這個話題。我就是那個一談到性教育,就如鴕鳥一般的家長。我想,像我這樣的家長在生活中有千千萬。
  • 應採兒育兒方式引熱議!Jasper擅自刪視頻後,對著鏡頭道歉
    應採兒的教育方式每每能得到網友的熱議,11月17日,應採兒在熱播綜藝節目《新生日記2》最新一期中,對兒子Jasper的教育方式得到了大眾的稱讚。>父母如何培養孩子的抗壓能力呢集體活動能鍛鍊孩子的自覺性,發揮主觀能動性,孩子們大都在人群中不甘示弱,希望將最好的一面展示出來。父母鼓勵孩子堅持,有困難慢慢克服,勝利的感覺就是將原來認為很難的事情攻克,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抗壓能力也在一點點兒地增強。
  • 應採兒回懟朱丹獲千萬點讚:別不在乎孩子吃飯的樣子,這就是教養
    很多明星育兒很有方法,不只是以身作則,對自己的孩子也比較嚴格,大到如何做人,小到吃飯的規矩,別小看孩子吃飯的樣子,它暴露了家庭教養,細微之處見真章。應採兒說自己深惡痛絕鋪張浪費的行為,並且分享了自己家的餐桌教育:告誡兒子不要浪費食物;不可以把菜都轉到孩子面前,讓孩子先吃;不能讓孩子在飯桌上擁有特權感:家裡不是餐廳,有什麼就吃什麼。
  • 老師科普性教育被罵上熱搜:你嫌性教育太早,壞人不嫌孩子太小!
    這位媽媽認為,孩子還小,性教育離她很遙遠。只是,在她看不到的地方,每時每刻,都有兒童侵害的事情發生。有數據顯示,僅僅最近3年,就有超過4萬人涉嫌性侵未成年人。原來,小女孩經常會去男孩家寫作業,當天女孩媽媽撞見男孩被罵,才得知發生了什麼事。還是兩個孩子,悲劇卻已釀成。除了女孩父母的後知後覺,男孩父母的反應更讓人無語至極。
  •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關於抗壓能力,要看娃的「心理彈性」強度
    家長想要培養孩子的抗壓能力,卻不知如何入手,不如先了解一下孩子玻璃心的原因,再學習解決方法。鄰居的女兒今年5歲,平時在大家心中就是個乖巧可愛,活潑好動的小公主,但我也總能聽到鄰居感嘆女兒「玻璃心」玩具沒拼好,就哭了。
  • 陳小春兒子做錯事,應採兒表情嚴肅,Jasper認錯的舉動好贊
    除了這些,應採兒與兒子Jasper的相處也深受關注。她對孩子的教育與培養,有很多值得思考和回味的地方。而在本期,她可謂又奉獻出了教科書般的育兒經。不得不說,他做出的這個認錯的舉動好贊,網友們看後則不禁直呼好可愛。
  • 正確培養孩子抗挫折能力,孩子才能贏到最後
    對孩子施加的壓力和過高的期待,這類孩子一直被父母寄予厚望,所以無論是在學習上還是生活上都很努力也很成功。但是他們是經不起一點點失敗的,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怎樣努力、怎樣變得更優秀,看似很成功,其實每天都生活在父母所施加的巨大的壓力之下。所以一旦失敗,他們就會懷疑自己,就會滿盤皆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