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靳錦 編輯 | 趙涵漠
攝影 | 慄子 圖片統籌 | 於千
在公共視野裡,姜文先生2014年只做了一件事情,他貢獻了自己20年導演生涯的第5部作品《一步之遙》,繼續保持著低產而高質的節奏。中國影壇如早期的製造業,高歌猛進卻充斥著粗製濫造,姜文因此顯得不同尋常。
他的上一部電影《讓子彈飛》出現在2010年,贏得極佳的觀影口碑,最終票房6.7億,是他目前電影中票房最高的一部。4年時間,中國電影銀幕數從6000塊增長到2萬塊,快速擴大的市場吸引了眾多的參與者,電影質量卻無法一蹴而就,爛片高票房的情況屢見不鮮。姜文的回歸像一次儀式,觀眾樂於見到一個藝術家在商業時代獲得尊重。
《一步之遙》故事的原型是發生在1920年代的一起命案。美術指導柳青接到的要求是「high」,「製作人跟我說應該弄得特high。」技術上high的表現為高色彩飽和度和快速的剪輯節奏,「它一定是強烈的、鮮豔的、感染人的。」
故事上,「high」則和陽剛的人物形象緊密相連。姜文電影中的男性主人公重情信義,對弱者有極強的保護本能,是目前中國影壇稀缺的類型。戲外,以高品質電影著稱的姜文與他的銀幕角色發生了某種程度的重疊,展現出一個實力強大的飛揚形象。「中國人太渴望有一個自己特別硬朗、特別佩服的這麼一個電影,缺一個這樣的精神需求。」柳青說。
導演中心制鞏固了這種形象。今年3月份,姜文出席投資方英皇公司的酒會時曾對媒體表示,藝術創作一定要集權,「我覺得凡是那些牛×的電影,他們的導演都用集權制。」他試圖竭儘可能去打造一個理想世界。
攝影 | 許闖
《一步之遙》裡有場發生在火車裡的戲,姜文給柳青的要求是「火車要搭得不像火車,但還是火車,比火車還要火車」。為配合主人公快樂的心境,火車中有金色的沙灘。沙子和小米的顏色都不符合姜文所描繪的「溫暖的感受」,美術組最終運來幾噸玉米磨碎,才讓火車裡出現金光閃閃的「沙灘」。
「他必須通過這種苛求,把其他人帶出世俗生活的氣場。」影評人史航如此評價姜文的電影追求。與姜文合作過《讓子彈飛》的攝影師趙非表示,姜文電影的視覺要求是「堅決不要髒亂差」的「主觀現實主義」,「要的是那種特別脆特別有勁兒的風格」。
強硬的姜文亦曾多次碰壁。2000年的《鬼子來了》之後,他被禁拍6年。2007年推出蟄伏之作《太陽照常升起》,卻因情節晦澀而遭到市場冷遇,6000萬投資僅收穫1800萬票房。
「他們不看啊,他們不但不看,還嘲笑我,說這個電影我們看不懂。我原來以為看不懂會不好意思,起碼還得裝懂吧,結果人家都跟我一樣,就是看不懂,就不想看,那我也沒辦法。」姜文對《人物》記者說,「所以拍了《讓子彈飛》,起碼讓人家把錢賺回去唄。」
重新打量市場需求的姜文在2010年帶來了《讓子彈飛》,「站著把錢掙了」是電影裡的一句臺詞,也是觀眾對這部電影的評價,其中包含了莫大的欣慰:商業市場終於擁抱了有質量的藝術作品。
姜文不是「死磕」型導演,他不去硬碰體制,也不蔑視市場,而是想盡辦法找到合適的語法講述自己的故事。「智者近水,水是不跟人作對的。它一定繞道而行,找到它應該可以找到的方式。」柳青說。
悲情英雄並不是姜文的選擇,他要做的是時勢英雄。
製片人馬珂為姜文的故事做資本上的保駕護航。《讓子彈飛》投資超過1億,宣發規模5000萬,創了當年中國電影的宣發紀錄。《一步之遙》的投資超過3億,宣發規模「打破了我們自己創造的紀錄」。
在目前的中國影壇,沒有類似美國奧斯卡獎一樣對於優質內容的公信判斷,票房可能是評價創作者與觀眾之間關係的最高量化指標。馬珂希望姜文只管創作,他想辦法為作品找到更多的觀眾。
「我覺得拍一個掙錢的電影不是特別難的事。」姜文眯起眼睛。票房是他最不想談的話題,卻在任何一個場合都無法避免。具體的數字結果似乎正成為誘人的果實,他努力說明,那不是種下種子的目的,「我們把更多的精力讓這個電影變得更有意思,更好看,總比死乞白賴掉錢眼裡有意思,對不對?」
姜文拍照時表情動作都很少,照片卻效果非常好—只能歸結於他對鏡頭太過熟悉。* * *
現在關注「博雅天下書店」微信號:boyabookstore 保存下圖後掃描可購買本期《人物》雜誌
點擊「閱讀原文」,登錄微博,可成為《人物》付費會員,每月將收到我們精心遴選的至少10篇文章,包括全部拳頭產品。1月僅5元,按年更有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