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年初
又一批優秀的同學
從暨南大學出發
被保送至理想學府深造
在更廣闊的舞臺追逐夢想
今天,繼續聆聽
他們的保研故事
李奕鑌
以明確目標與超強行動力
唱響逆襲之歌
從大一上學期績點只有2.87,到大四上學期保研至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暨大理工學院光電工程系2017級信息工程專業的李奕鑌實現了學習生涯的「逆襲」。
他曾失落、憂慮、難過,但對科研的熱愛、篤定的目標以及踏實的行動,指引他不斷進步,順利收到理想學府的保研錄取通知。
卯足幹勁 開啟逆襲之旅
李奕鑌保研之路的起點並不高。大一上學期,他對豐富自由的大學生活好奇不已,加入學生組織後耗費了過多時間去探索和玩樂。在這個目標不明確的學期裡,他的績點僅有2.87。他漸漸意識到,這種鬆懈的狀態絕非自己所憧憬的生活。朋輩分享會上前輩暢談的經驗,自身學習的感悟,都讓他下定決心要讀研。自此,他卯足幹勁衝擊保研的目標。
實現目標的第一步,就是努力提高自身績點。李奕鑌毅然退出了不適合自己的社團組織,並拒絕了課餘時間的遊樂活動。「我在宿舍裡學習,為了拒絕手機的誘惑,就把手機丟在床上,自己坐到座位上學習。」憑藉這種強大的自控力,李奕鑌的成績穩步提升。
摒棄雜念、提高自制力後,李奕鑌開始探索高效科學的學習方法,逐漸總結出提高成績的訣竅——定時梳理和複習學過的內容。對於每一門重要的專業課,他都會用A4紙梳理每一章節的重要知識點,建立知識體系。在構建知識框架時,他不僅複習了舊知識,也為期末複習打下了基礎。這種科學高效的學習體系讓李奕鑌的成績突飛猛進,位列專業第二,實現完美「逆襲」。
熱愛啟航 疫情突圍迎頭追
對專業知識的深入學習引導著李奕鑌漸漸涉足科研,他先後加入了兩個課題組。在初步接觸中,李奕鑌發現自己對第一個課題並不感興趣,通信原理研究方向才是自己的志趣所在。於是,他退出原來的課題組,自行聯繫了研究可見光通訊課題的方俊彬老師,開始涉足相關科研領域,奔赴自己熱愛的事業。
熱愛剛揚起風帆,不可抗的變化就突襲而來。疫情肆虐,學生無法如期返校,幾乎所有需要在實驗室進行的課題都被按下了暫停鍵。幸運的是,李奕鑌從事的仿真實驗可直接在電腦上敲擊代碼完成。於是,他充分利用疫情待在家裡的時間,不斷推進和完善自己的實驗。八月份,他便完成了所有仿真實驗工作,轉而著手準備論文寫作,他的進度遠遠超過了同期開展課題的其他同學。
疫情期間,師生間的溝通難免會滯後,但這絲毫沒有影響到李奕鑌。他說:「和老師、師兄用騰訊會議開會交流,沒什麼不方便的。」於他而言,疫情帶來的種種不便,反倒成了他在學習路上彎道超車的好時機。在其他「玩家」紛紛「掉線」時,他突出重圍,奮勇前衝。
機會降臨 做勇敢的追夢人
憑藉著高績點,李奕鑌順利拿到保研資格,這個機會讓他欣喜不已。然而,在院校的選擇上,他卻心生猶疑。所幸,開展科研項目期間,已經保研至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的魏子賢師兄給予李奕鑌極大的幫助與鼓勵,讓他決定報名該校的夏令營,爭取保研資格。
在夏令營中,他進一步了解了該校的全英教學模式,也與師兄推薦的導師進行了深入交流。結營後,他便針對性地準備面試。一方面,他繼續跟隨師兄做實驗,不斷豐富自己的科研成果;另一方面,為彌補英語口語水平的缺陷,他將自己簡歷中可能會被提問的材料全部寫成英文稿,不斷讀記,以應對全英交流的面試。憑藉過硬的學術素養、出色的科研成果、充分的面試準備以及無數日夜的練習,他成功通過了推免面試。
李奕鑌總結道:「運氣給我了解、接觸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的機會,而我自己的踏實奮鬥、不懈努力讓我真正抓住了這個機會。」
明確目標後一往無前,仰望星空也腳踏實地。成功逆襲的李奕鑌,將繼續以明確目標和超強行動力「升級打怪」,一步步踏實地走向未來。
王詩慧
努力終將化作青春的禮物
等待你打開後的驚喜
比起還在準備考研和考公的同學,已經被保研到浙江大學國際商務專業的王詩慧顯得從容許多,但她的忙碌並未有一點減少。
剛剛結束實習的她接受採訪時坦然道,四年的暨南生活讓她更加了解自己,因此特別珍惜在暨南園的時光。
迷茫後審視自己
向熱愛的領域進發
王詩慧目前就讀於暨南大學國際商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以下簡稱「國貿」)。在大一時,她也曾因為學習內容而比較迷茫,一心想著轉專業。而這並未成功的經歷也讓她更進一步地審視和沉澱自己。
在沉澱和不斷嘗試的過程中,她發現自己對金融和管理學的知識更加感興趣,平時課堂上的案例分析也比經濟學偏重數學的分析範式更為有趣,而且想未來在金融行業或諮詢行業工作。而同院恰好有個專業是國際商務,和國貿專業學習的領域和內容都相差無幾,只不過國際商務更偏向管理學,喜歡體驗新生活的她便把讀研的目標轉向了國際商務。
保研路上忙忙碌碌
努力過後是不斷的驚喜
因為疫情放棄出國,王詩慧選擇了在國內繼續深造。在大三寒假,她便開始著手準備保研。她嘗試按照求職簡歷給自身寫了一份簡歷,內容包括了科研經歷、實習經歷和英語能力,卻發現自身簡歷缺乏亮點,沒有拿得出手的科研經歷,也沒有讓人眼前一亮的獎項。在詢問去年保研的學長學姐後,她決定用寒假的時間寫一篇論文。寫完第一篇論文之後,她發現自己對管理學的知識更加感興趣,於是又投入到第二篇論文的寫作當中,高強度的學術創作,讓她每天的生活在科研和課程裡兩點一線,那段時間自己的微信步數幾乎都是0。
到了三、四月,各高校已經陸陸續續開始發布招生信息,她便開始準備可以投遞的文書,文書的寫作和留學差不多,包括建立、個人陳述以及推薦信三大板塊。她回憶,從五月份開始到七月份,是高校發出申請通知的一個爆發期,她在這期間也給很多高校投遞了申請資料。她表示,「想去好學校的話,不要不敢去報,只要嘗試了誰知道行不行呢?」
然而到六月底,她遲遲未收到一所學校的offer,在這尷尬的時間點,她的內心是焦躁不安的。終於在七月份她收到了第一所院校的入營通知書,拿到優秀營員之後她懸著的心掉了下來。她還建議道,在收到入營通知的時候就要確定好衝刺、穩妥和保底的院校分別是哪些,在入營前搜羅好院校的考核信息,五月份就開始著手專業課的複習。
夏令營的環節中最核心的就是考核環節,但由於疫情都在線上舉行。最苦難的還是第一個入營學校面試和期末考撞在一起,接連兩天的面試後還有一場考試。由於她投遞的院校數量很大,時間跨度也很大,七月份夏令營的日程無縫銜接,她坦言,那段時間心理壓力特別大,人生第一次熬到兩三點的經歷就貢獻在大三下期末考的那幾天了。雖然辛苦,但這過程讓人快速成長,她在夏令營裡認識到了許多優秀的同學,也從一次次的面試中增強獨立思考的能力。
付出總是有回報的,到了八月份,她陸續收到了人大、央財的offer,但在九月份預推免時,她還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報了浙大,沒想到剛好被錄取了。回顧保研的道路,很感慨,也很感恩,她說:「雖然這麼說很雞湯,但我真的會覺得即使失敗了,但是你現在所接觸到的以及學到的東西,在未來某一個時刻會以其他的方式呈現在你的面前。」
感謝珠區的溫暖
大學四年讓我更加了解自己
到了大四,以往忙碌的課程生活逐漸被實習生活所取代,而回顧自己大學四年,王詩慧表示,暨大對她最大的影響除了大量的科研項目和商賽讓她更好地提升了個人能力,便是珠海校區友愛的同學們和溫馨溫暖的氛圍讓她逐漸從封閉的內心走出來,在大四變得更加敢講,更加勇於表達。
「到了大四我現在更加清楚我想要的是什麼樣的生活,以及我想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所以我現在的話會比以前任何一個時候都要更加珍惜現在的時光,既不想要回到過去,然後也不想說穿越時間到未來,這就是大學給我帶來最大的收穫——讓我知道自己是一個怎麼樣的人。」她認為,大學給她最大的收穫是提升了她的自我認知,因為當時沒有成功轉專業,才有了後面三年遇到的很多讓她感恩的一切。
盡人事,聽天命,也許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保研和大四遠遠不是終點,她還行走在路上,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
鍾美婷
放手一搏 乘風破浪
「要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不要盲目學習,一旦確定了目標,就要努力做到最好,令自己滿意。」17級廣告專業的鐘美婷關於自己如何在完成實習的途中成功保研中國傳媒大學侃侃而談。
時間上的追趕者
大二從醫學院轉專業到廣告專業,意味著鍾美婷需要用三年的時間完成四年的課程,因此她必須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學習上。
當問到鍾美婷如何平衡學習和生活時,她坦言道:「因為轉專業的關係,比起別人的學習時間,我的時間是非常緊迫的,我只能不停追趕才不會被落下。因此在我的生活中,大部分時間都是泡在圖書館學習。」因此,鍾美婷的生活十分忙碌,有的時候甚至連睡眠的時間都不足夠。
儘管她也曾對於未來的就業迷茫過,但她深知「學習一定要以興趣為主,自己不感興趣的東西會沒有動力去學,要有興趣才會不自主地去深研探究。不僅如此,還要學會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有良好的時間管理才能有更高的效率學習。」作為一個完美主義者,在確定自己的目標後,她會為此做很多準備,不停完善,直到做到自己滿意為止。
目前鍾美婷已經成功保研中國傳媒大學,但在剩餘的大學生活中,她決定再找一份實習工作歷練自己,進入一家與之前的實習公司不同的公司,了解不同公司的需求、運營和流程,多方面了解營銷。
百分百的認真和投入
雖然學習已十分忙碌,但鍾美婷並沒有止步於此,她還需要更多的歷練,廣告比賽成為她豐富自己的絕佳機會。在老師的告知及鼓勵下,鍾美婷參加了不少比賽。在參加比賽時,鍾美婷會做到百分百的認真和投入,儘量做到自己滿意。
「每當在準備比賽時,我會去把往年獲獎作品看一下,調查他們的調性風格是怎麼樣的,了解這些獲獎作品的特點是什麼,讓自己有個大致的認知。然後再去了解項目的品牌,認真領悟品牌的特點及想帶出的意義,結合品牌的特色投入自己的想法,把想到的點子不斷完善,最後完成一個作品。」有時鐘美婷會為了完成比賽作品而犧牲睡覺的時間,即便是一晚上通宵,也要把比賽作品做到自己滿意為止,這樣才不會讓自己的付出和辛苦白費。因此,她在比賽中也獲得了很多的獎項。
與此同時,在完成比賽作品的途中,鍾美婷也會詢問身邊人的意見,在得到他們的反饋後進一步完善改進作品,把比賽作品完成到最好。因此,參加比賽也讓她認識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她們之間會互相分享信息、互相激勵參加比賽,相約一起為贏得比賽而奮鬥。她覺得自己很幸運能夠擁有著一群寶貴的夥伴。
破釜沉舟 放手一搏
鍾美婷始終是一個懂得自己想要什麼的人。很早的時候她就明確了自己並不滿足於本科學歷,希望能夠讀到研究生或以上。而在投遞實習簡歷時,她發現學歷高的實習生更容易被錄取,也更加印證了自己的想法。所以當學校給出保研申請機會時,她決定去試試,希望可以通過讀研來深度打磨專業方面的技能,從而為自己以後更好的就業及發展打下基礎。但倘若不能成功保研,鍾美婷也並不會放棄讀研的打算,她表示會先工作兩三年之後,再去考研。
因此,在幸運獲得保研生推免資格以後,鍾美婷就馬不停蹄地開始申請保研院校,最終獲得了廈門大學和中國傳媒大學的面試機會。然而,儘管在認真的準備複習以後,她以出色的表現獲得了廈門大學的錄取通知,卻在中國傳媒大學的面試中發揮失常。這不禁讓她半喜參半憂。面對當時的情況,鍾美婷表示「當時感覺到非常失望和迷茫,不知道接下來的路該怎麼走。雖然廈門大學已經錄取了我,給了我一個很寶貴的機會,但我還是想從一而終,想進入第一志願的中國傳媒大學。」瞬時間,鍾美婷陷入兩難境地。
而就在她猶豫之際,中國傳媒大學給了她複試的機會,但前提是鍾美婷放棄已錄取的大學。面對這樣的條件,鍾美婷因深知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決定放手一搏,果斷拒絕了廈門大學的錄取結果,認真準備中國傳媒大學的複試。最終也因出色的表現而獲得保研至中國傳媒大學的資格。
翁芝涵
百分百的熱愛是最佳驅動力
中文系學生通常會選擇何種專業作為讀研方向?是今古漢語,還是中外文學?
文學院2017級漢語言文學(國家文科基地班)專業的翁芝涵卻另闢蹊徑。今年十月份,她成功被推免至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文學人類學專業,實現了與真正熱愛之事的「雙向奔赴」。
縱然保研道阻且長
我自踏實樂觀以往
大一一年,翁芝涵以穩紮穩打的學習態度斬獲專業績點排名的榜首,這給予她足夠的底氣去爭取學院裡為數甚少的保研名額。在認清定位,明確追求之後,她踏上了績點保研的漫漫長路。保研的目標並沒有讓翁芝涵陷入汲汲然的學習狀態,她愈發沉下心來,著眼於每一個學期的成績、每一門課的學習、每一節課的落實。「我只要在專業知識上一點一點地進步,至於保研,盡力去爭取就好了。」她坦言自己的「佛系」性格。如此「佛系」卻正是她踏實態度的明證,也是她在保研路上修成正果的重要原因。
「相比於其他人,保研這條路對於我來說還是比較曲折的。」名列前茅的專業成績以及豐富的科研經歷並沒有規避保研路上的艱難與挫折,南京大學保研夏令營的失利,名落暨南大學推免擬錄取榜,這些對於翁芝涵來說是不小的打擊。然而慌張、焦慮等負面情緒沒能絆住她前進的腳步,她依然懷著樂觀的心態,堅信「總會有無數的道路可以走」,終於她在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文學人類學專業的預推免申請界面按下了確定鍵。在從面試結束到結果公布這段等待的時間裡,她同樣用樂觀化解源自未知的焦慮,期待著最好的結果。10月12日的川大待錄取通知讓一切塵埃落定。
若優勢與熱愛錯位
我當篤於心中所好
在採訪中,翁芝涵多次提到「熱愛」一詞。因為熱愛文學,她在專業課上取得優異的成績,並多次參加漢語言文學領域的科研項目。在眾多科研項目中,她在漢語方言研究上的突出表現為她在爭取推免名額中加分不少,更成為了她最初的專業選擇,前期的保研準備自然也針對這一方向。
翁芝涵初見「文學人類學」的字眼,正是在川大文學人類學專業的預推免申請界面上,好奇之心驅使她「在一分鐘內做出了決定」。
這個看似「一時衝動」的選擇實則並非偶然。自稱對學術「花心」的她在大學期間閱讀了不少社會學、人類學相關的書籍,還曾連續兩年參加暨大經濟與社會研究院社會調查中心「廣東千村調查」項目,擔任潮州潮安隊訪問員隊長,這些經歷都在無意中與文學人類學專業相契合,使得翁芝涵與之結緣。
從漢語方言的舒適圈中跳出,步入文學人類學的跨學科秘境,翁芝涵視其為認清自己、追尋所愛的過程。相比於在漢語方言上的優勢,她更看重對文學人類學的「百分百熱愛」,認為這才是「最佳驅動力」。
想未來長路可期
吾輩將以熱愛作車騎
在保研路上修成正果後,翁芝涵開始期待與川大文學人類學的正式相遇,期待真正走進文學人類學這個相對陌生而又魅力十足的專業。「我現在認識到的文學人類學大多還存在於我的想像中,而去到川大真正學到的又會不同。」此外,她對未來的職業選擇亦有展望:做一個媒體人,了解不同人豐富的人生,追蹤社會熱點下複雜的人際關係,是極有意義的。一方面希望通過學術研究滿足好奇、豐盈自身,另一方面則更渴望向外傳播,了解個體的「人」和社群的「人」,將學術研究與時代相融合。
「努力發現自己真正熱愛的東西,並堅持自己的所愛。」當問及給學弟學妹們的建議時,翁芝涵不假思索地回答。她自言因為沒有及時發掘自己心中所愛,才在保研中走過不少彎路。但她依然認為,在試錯中覓得真正熱愛之事,保研一路便不虛此行。所以她鼓勵同學們不要畏懼試錯,「在大學裡試錯成本很低,就算走錯了一步也不要緊」,要學會從中找尋自己的志趣和價值。
「要找到自由遊弋的海域。」寥寥幾字是翁芝涵的個性籤名,更是她多年來篤信並踐行的準則。所謂「自由遊弋」,就是要以發自內心的熱愛為驅動。此言一直激勵著翁芝涵,也同樣適用於在大學生涯中砥礪前行的暨南人。
心懷鴻鵠之志 奮鬥步履不停
希望這些關於
努力與夢想的故事
能溫暖和激勵
更多暨南學子
一起成為更好的自己
來源 | 暨南大學新聞社
指導教師 | 蘇倩怡
採寫 | 李思嘉 趙嘉懿 高靖琳 鄭舒雨
徐秀秀 吳芊芊 林曉華
圖片 | 受訪者提供
版權說明:本文內容來源於暨南大學新聞社。以上圖文,貴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分享為公益,未用於營利,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我們會第一時間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