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2年11月1日,裝飾在羅馬西斯廷教堂頂部的宏偉壁畫向公眾展示。 這些雕塑由年輕的雕塑家米開朗基羅創作,至今仍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最具代表性的傑作之一,每年都有500萬遊客伸長脖子凝視著雕塑的美麗。 下面,我們來看看關於著名的天花板和畫家的6個令人驚訝的事實。
1.米開朗基羅不想和西斯廷教堂的天花板有任何關係
1508年,33歲的米開朗基羅正在努力建造教皇朱利葉斯二世的大理石墓,這是一個相對不起眼的作品,現在位於羅馬的聖伯多祿鎖鏈堂教堂。當朱利葉斯要求他停止工作,裝飾西斯廷教堂的天花板時,米開朗基羅猶豫了。首先,他認為自己是雕刻家而不是畫家,其次,他對壁畫毫無經驗。即使項目資金減少,他也一心想要完成這座墳墓。儘管如此,米開朗基羅還是不情願地接受了這個委託,手裡拿著畫筆,在腳手架上度過了他生命中的四年。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裡,他斷斷續續地回到朱利葉斯的大理石墓前工作。
2.與普遍的看法相反,米開朗基羅在西斯廷教堂的作品是站立著畫的
大多數人認為米開朗基羅是躺著畫天花板的。 但事實上,藝術家和他的助手們使用了木製的腳手架,使他們能夠直立並伸出頭部。 米開朗基羅自己設計了獨特的腳手架系統,這些腳手架用支架固定在牆上。 米開朗基羅仰面畫的印象可能來自1965年的電影《痛苦與狂喜》,在這部電影中,查爾登·海斯頓描繪了西斯廷教堂天花板後面的天才。
3.在西斯廷教堂工作是如此令人不快,以至於米開朗基羅寫了一首關於他痛苦的詩
1509年,越來越不舒服的米開朗基羅向他的朋友皮斯託亞描述了西斯廷教堂工程的身體勞累。 他在一首詩中寫道: 「我已經因為這種折磨而長了一顆甲狀腺腫。」這首詩肯定有點半開玩笑的意味。 他接著抱怨說,他的「胃被下巴壓扁了」 ,他的「臉讓天花板很適合拉屎」 ,他的「皮膚鬆弛地垂在下面」 ,他的「脊椎骨都被摺疊起來打結了」 他最後肯定自己不應該改變日常工作: 「我不在正確的地方——我不是一個畫家。」
4.米開朗基羅的傑作被證明具有很強的韌性
西斯廷教堂的壁畫天花板引人注目地保存了五個世紀。 只有一個小部分遺失了: 在描繪諾亞從聖經中的大洪水中逃生的畫面中的部分天空。 1797年,在附近一個火藥倉庫發生爆炸後,這一部分掉在了地上,粉碎了。 儘管天花板看起來很堅固,但專家們擔心,每年來西斯廷教堂參觀的數百萬人的步行交通將繼續構成嚴重威脅。
5.米開朗基羅的西斯廷教堂藝術在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進行了潤色和剝離
1980年至1999年間,專家們修復了西斯廷教堂的部分藝術作品,包括米開朗基羅的天花板和他晚年創作的著名壁畫《最後的審判》。 專家們小心翼翼地將汙垢、煤煙和沉積物層層溶解,為這些有著幾個世紀歷史的油畫增添了大量明亮的色彩。 修復也破壞了教皇庇護四世的工作,他在16世紀60年代下令在米開朗基羅的裸體上放置無花果樹葉和纏腰布。
6.創世紀最著名的畫面可能是描繪了一個人的大腦
在題為「創造亞當」的章節中,代表上帝和亞當的人物相互伸出雙臂。 他們近乎觸手可及的手指是世界上辨識度最高、被廣泛複製的圖像之一。 一些理論家認為這個場景也包含了一個人類大腦的輪廓,這個輪廓是由環繞在上帝周圍的天使和長袍構成的。根據開創這一假說的醫生弗蘭克·林恩·梅斯伯格的說法,米開朗基羅意在喚起上帝對第一個人類智慧的賜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