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播,顧名思義,「直播吃飯,吃飯直播」。大致自2014年開始,吃播逐漸變得火熱。不知不覺的,我們開始看吃播下飯、看吃播通勤、看吃播入睡……都市,尤其是大城市,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城市半徑的不斷擴大,人與人之間好像連好好吃頓便飯都變得奢侈起來,背井離鄉的打拼生活加劇了人們的孤獨感,這樣的大環境為吃播視頻的迅速發展提供了情緒基礎。與其說我們是在看「吃播」,不如說是這些吃播UP主們陪伴著我們打發了一個又一個無聊的小時刻。
每一個行業的迅速發展,都會產生一定的經濟效應,吃播也不例外。「吃播經濟」因吃播的火熱迅速發展起來。2015年10月,中國第一個專業吃播平臺已經上線三四個月了,發起人「處女座的吃貨」表示,全平臺所有視頻的周播放量約在200萬到250萬次。2015年上半年開始,華數頻道、KK直播等平臺也都不約而同地做起了這類平民真人秀吃播,火熱程度非同凡響。
吃播的形式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UGC,一種是PGC。
UGC,全稱為User Generated Content,也就是用戶生產內容,即用戶原創內容,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投作稿」,一般是UP主們將自己錄製的吃播視頻上傳至直播平臺,大多憑藉用戶的個人興趣,具有一定的自發性,一般為非專業性的。
PGC,全稱為全稱:Professional Generated Content,也稱PPC(Professionally-produced Content),即專業生產內容,傳統廣電業者按照幾乎與電視節目無異的方式進行內容製作,同時在內容的傳播上按照網際網路的傳播特性進行調整。優酷土豆是最早發力於PGC的視頻網站之一。旨在鼓勵原創的基礎上,提升視頻的質量,逐步實現品牌價值,從而實現商業價值。
目前視頻平臺上的吃播視頻大致分為四種類型:一種是烹飪教學分享類的視頻,旨在分享製作美食的方法和過程,這類視頻的主播主要以廚師為主,屬於歷史較為悠久的一種;一種是敘事性的美食分享視頻,通過視頻帶領人們探索美食背後的故事;還有一種是探店類的視頻,旨在為了發掘不為人知的好吃的美食;還有一種是為了分享對於吃的體驗,也就是時下飽受爭議的「吃播」,這類吃播更多的分享吃食物的過程,有的是為了帶貨,也有的純粹是為了博人眼球,滿足大眾的獵奇心理。
一開始,吃播還只是為了分享生活和美食。慢慢的,為了在這流量為王的時代裡保持熱度,「吃播」慢慢變了味。一些胃口比較大的主播,在這場流量大戰裡開始嶄露頭角,這之中有些主播確實胃口比較大,但也不乏有些是為了流量讓自己「變成」大胃王的主播。隨著吃播行業的發展,吃播經濟的刺激,為了博取更多的關注,有的主播開始製作食量驚人或食材昂貴的吃播視頻,慢慢的這股風越刮越大越刮越歪,一場大胃王競賽悄然拉開帷幕。
等人們回過神的時候才發現,這些大胃王視頻中,有的是通過視頻剪輯等技術方式營造的假象,有的主播會事後催吐,有的為了獵奇購買了昂貴的食材導致負債纍纍,有的甚至因為吃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而那些出現在視頻中的食物,不但沒有被真正消化,反而造成的巨大的浪費。同時,因為這些視頻的火爆,帶動了有些食材價格的上漲,使得真正需要這些食材的人們,反而吃不到或吃不起,造成了不良的社會影響。在網絡時代裡,這些視頻的廣泛傳播,也無不傳遞著一種不健康的飲食觀念。這些都是這類極端的大胃王吃播視頻被下架的原因之一。
2020年開年就是困難模式,火災、蝗災、新冠疫情等加劇了世界各地的糧食生產壓力。本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他強調,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切實培養節約習慣,在全社會營造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氛圍。隨後各大直播平臺積極響應,針對浪費食物或假吃、催吐等視頻制定處罰規則。
從小我們就被父母、學校教育「粒粒皆辛苦」,可當某些主播為了利益忘記初心的時候,我們竟一時忘記了,還有個九十歲高齡的老人在為了「人民的吃飯問題」而操勞。這又是何等的諷刺啊。
誠然,過分追逐利益的最大化是每個行業在經濟發展中都會面臨的問題,但我們也不必把吃播妖魔化,因為在我們周圍仍然有一些UP主們堅守著這一行業的底線,牢記著為人們分享美食、分享快樂的初心。這些健康吃播的視頻和UP主,才是我們真正應該關注和學習的。比如B站上人氣很高的盜月社、綿羊料理等,就在用他們的方式為我們分享美食傳遞快樂,畢竟發掘好吃的美食這一點永遠都不會過時。我們期待,通過官方的整頓和行業的自律,我們會看到一個健康陽光、積極向上的吃播行業,這也是吃播原本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