鷺客社:守望共同的塵世故鄉
如果您滿意於下面的圖文,請讓更多的人關注「鷺客社」。
洪昶年輕時照片
《鷺客社》創立以來,曾孵化過不少具有潛力的鄉土寫手,形成一種直接面向大眾的寫作風格。這個因興趣而集結的作者群不少人原與寫作無緣,屬於「半路出家」,半生不熟,卻反而闖出了一條嶄新的創作道路。歐陽鷺英就是一例。去年,因本人的寫作進入精進階段,精力有所不濟,《鷺客社》的傳播多集中在個人的探索,眾創式《鷺客社》風格暫時終止。相信,隨著本人以田野調查為基礎的閩南文化知識體系的逐步構建完成,《鷺客社》將啟動第二波眾創式鄉土寫作浪潮。曾經合作過的朋友們,未來,我們還將並肩前行,共同發現閩地鄉土之美!—— 林鴻東
洪永明全家
洪永明照片
1
鼓浪嶼是一個出音樂人才的地方。洪昶的家庭也不一般:祖父洪天恩是亞細亞火油公司廈門買辦。所謂買辦就是替外國公司在本國市場上效勞的中間人或經紀人。眾所周知亞細亞是英國Asiatic Petroleum Company石油大公司,經營汽油,柴油,石蠟等。洪天恩的職位得到相應的高薪報酬。
中國人有錢就置業:買地蓋房,榮宗耀祖。洪天恩也不例外。
1915年,洪天恩在田尾路1號建造一棟別墅,這是一棟面向大海,拱形廊道,內含地下室一共三層的西式洋房,房子面朝大海,四周樹木環繞,聽濤聞啼,洪天恩與夫人在這棟樓養育五對兒女,直到兒女們讀書或工作。1949年後這棟房子成為福建省幹部休養所,如今這棟樓被劃為觀海園景區內。
洪昶就是在這棟房子出生,三歲那年全家搬到黃奕住的大別墅裡。
洪天恩的兒女們都受到較好的教育,長子洪東明十二歲就被送到美國求學,學成之後回來報效祖國,在廈門大學當教授;次子洪啟明是原中央航空公司的總飛行師,是1949年 「兩航起義」的組織者,屬於新中國優秀的民航人才;三子洪永明早在1934年離開廈門大學會計系遠赴日本學習鋼琴,直到抗戰爆發重回鼓浪嶼;四子洪超明留學美國,回國後任長春生物製藥研究所主任技師;五子洪祝明美國留學之後定居於美國。
洪家的音樂起源於洪天恩的二女兒叫洪寶珍,洪寶珍年齡比洪永明大將近十歲。她貌美、聰穎,嫁給了鼓浪嶼首富黃奕住的第五兒子黃鼎銘。黃奕住是印尼糖王,他在廈門創辦銀行、自來水公司、電燈公司、電話公司等。洪寶珍才貌雙全,能唱能彈,與黃家公子門當戶對。
年輕的洪寶珍擔任毓德女中的音樂教師,在每年學校音樂會上她擔任鋼琴伴奏與獨奏演出。鋼琴家許斐平、許斐星的母親張秀巒就是當年洪寶珍的學生,張秀巒又成了三個兒子的音樂啟蒙。
1949年洪寶珍隨著家眷移居香港,1967年又移民美國洛杉磯。
洪永明受到姐姐洪寶珍的影響,並對鋼琴有了興趣。當時他已經考進廈門大學會計系,就在人生方向即將定格時,他又來了個調頭,僅差一年就畢業的他決意到日本東京帝國大學學習鋼琴專業。不知是否命運捉弄還是他運氣不佳,1937年,僅差一年就畢業的他恰遇抗戰爆發,他揮淚告別共處三年的教師和同學,回到家鄉鼓浪嶼。白天在家教學生彈琴,張欣寧、阮鳴鳳都是他的學生。晚上再到歌舞昇平的「黑貓舞廳」兼職鋼琴伴奏。
洪永明的夫人宋淑珍祖籍安徽合肥,小時候她隨其母到上海生活,宋淑珍在上海期間是黃奕住第五姨太的貼身丫鬟,後來她跟著黃奕住一家遷移到鼓浪嶼。由於洪家與黃奕住結為親家關係,兩家走動頻繁,不知是那個紅娘牽引紅線,1941年,洪永明與宋淑珍結為伉儷。婚後小夫妻一起住在田尾路一號的別墅裡。1945年,他們的兒子洪昶出生,他們先後總共養育三兒一女。
1953年,家住鼓浪嶼海壇路的吳曉天從武漢回來探親,他是武漢歌舞劇院的小提琴手。臨走前他肩負著院長給他的任務:你家鄉音樂人才較多,回去幫我物色幾個音樂人才來吧!吳曉天毫無費力就將身邊熟悉的鋼琴手洪永明和小提琴手杜守達都帶到了到武漢歌舞劇院工作。
洪永明離家的原因很簡單,就是為了圖個穩定收入養家餬口,因為當家教收入不穩定,學鋼琴又是奢侈的愛好,必須要有一定的經濟條件,買一臺鋼琴少則八百多至一千元,那是個天文數字,學鋼琴的費用是一個月五元,一般家庭不能夠承擔得起這筆費用,有的學生鋼琴剛剛入門三個月就沒錢而終止學習。
武漢歌舞劇院當時屬中國的三大劇院之一。既:廣州,上海,武漢。洪永明在劇團裡擔任鋼琴演奏直到1975年六十五歲退休,退休之後他回到鼓浪嶼繼續教授鋼琴。八十二歲離世。
洪寶珍照片
2
鋼琴家洪昶的命運並不像他的名字一樣舒暢,順利。據洪昶的弟弟洪升回憶:曾經有一位看命先生曾路過他家門口,恰遇在母親懷裡的洪昶,看命先生在洪昶母親面前停下腳步,逗著小洪昶說:你這孩子是個葫蘆命。母親並沒追問葫蘆命到底怎麼解釋?就把洪昶別號叫作:「葫蘆」。
洪家人都喜歡小洪昶,特別是洪寶珍更是疼愛有加,非要洪永明將兒子過繼給她,雖然她已經有兩個女兒。在她即將離開廈門之前,執意要把小洪昶帶走,洪永明及夫人宋淑珍萬般不舍,是洪永明的四個姐妹極力做了洪寶珍的思想工作之後,洪寶珍才把洪昶留了下來。
洪昶三歲那年,洪永明一家從田尾路搬進晃巖路的黃家大別墅裡,臨海的房子風景雖好海風太大,洪太太擔心孩子著涼感冒。
1949年的一天,蔣介石戰敗即將回臺灣之前,住在黃奕住這棟別墅裡。傍晚時分,洪永明夫婦牽著小洪昶在花園玩耍,正遇到在花園散步的蔣介石。蔣介石看到小洪昶虎頭虎臉很可愛,便彎腰抱起洪昶逗了一會,問洪昶幾歲?叫什麼名字?多年之後洪昶調侃說:會不會是因為被蔣介石抱了一下我才那麼倒黴?這個小細節父母一直瞞著沒說出去,否則後來的洪昶不知要擔當什麼罪?
洪昶四歲那年開始跟父親正式學鋼琴,洪昶對音樂的領悟性比其他孩子高,洪永明自認為在教育兒子上自己不夠威嚴,就由自己的學生丁嘉德教洪昶與洪升。丁嘉德在他們的學費上也比別人少收一塊錢。
童年的洪昶跟所有的孩子一樣貪玩:打陀螺,滾鐵圈,丟沙包一樣不拉。一次,他與洪升弟弟從家裡出門要去學琴,半路倆兄弟改變了主意,他們算好潮水,到沙灘上打野戰。無奈手裡的琴譜妨礙了他們的行動,靈機一動的洪昶順手就將琴譜捲起藏在路邊的陰溝裡,拉起弟弟就向海邊奔去,直到太陽下山才取回琴譜假裝學琴歸來。本來屬於兩人的小秘密,卻在一次與弟弟的口角中被弟弟出賣了,母親一聽氣急了,狠狠地抽了他們一頓。
那時,父親從武漢每月寄來的生活費四十元,兄弟倆花在學鋼琴的費用是四元,那是生活費的十分之一。母親要在每分錢上精打細算,才能保證一家五口人不挨餓。
1957年,小學畢業的洪昶與許斐星等人同時考進中央音樂學院附中,師從劉培蔭,周廣仁教授。洪昶與石淑成、謝達群被學校列為重點培養的學生,除了練琴和授課時間比一般學生增加一倍,額外還有喝牛奶的福利,更破例的是將他們幾位尖子生提前轉入大學由教授教學。石叔成跟李昌蓀學琴,謝達群跟朱工一學琴,洪昶進入周廣仁的班級。周廣仁教授護犢般地愛惜有才華的學生洪昶,並將鋼琴室的鑰匙多配一把給洪昶,讓他隨時能練琴。正是三年的困難時期,食物極度缺乏的情況下,以音樂代替食物滋養著少年的洪昶。
1963年殷承宗從蘇聯回國後,帶有故鄉的情結的他特意將故鄉的孩子洪昶轉到自己身邊,殷承宗認真地為洪昶精選一套獨奏會曲目,因為洪昶即將舉辦一場個人獨奏會。期間,殷承宗還開小灶,分別請朱功義,李名強,顧聖嬰為洪昶開課。
行內人都知道,殷承宗彈起鋼琴就不知疲倦,他可以從早晨彈到下午,中間不用歇息,他對待工作有種忘我精神。洪昶說:他連續教了我八小時之後才將我從椅子上拉起,說:走吧!我們該吃飯了!洪昶還記得那是一頓可口的飯菜,讓他感受到精神與物質的雙享受。
在殷承宗的精心策劃下,洪昶在畢業個人演奏會相當成功,上半場以莫扎特迴旋曲開場,隨後是巴赫-布佐尼D小調夏康,蘿拉的前奏曲,還有中國的李斯特的塔蘭泰拉舞曲。後半場是李斯特的第二協奏曲。年輕的洪昶在音樂表現技巧及情感的注入都非常到位,這場音樂會引起音樂人士的注目,紛紛議論這位新星已經嶄露鋒芒。
德才兼備的洪昶理應順理成章升學深造,恰逢那年狠批「白專道路」,洪昶被當做「白專道路」的典型不能升學。院長愛惜人才,他將洪旭安排在校辦廠勞動鍛鍊,想等氣氛過了繼續升學。期間,洪昶在中央民族樂團和東方歌舞團當過幾個月臨時演員。他一邊打工、一邊尋找接收單位。許多單位想接收洪昶,卻擔心這樣優秀的學生不安心工作,會朝三暮四,洪昶屢次碰壁。
一年之後的1965年,洪昶被分配到平頂山文化局。文化局並沒有將洪昶分配在文工團工作,而是將他分配到平頂山一所小學教唱歌,唱歌不是洪昶的特長,學校沒鋼琴,只有一臺破風琴。
年輕時的洪昶
3
十年浩劫期間,洪昶這顆希望之星隕落了。
當年作為右派關在牢裡的洪昶天天燒窯,那是一千二百度的鍋爐,站在鍋爐外的他每天要喝一桶水。監獄裡犯人每個月有五毛錢零花,洪昶的五毛錢是這樣分配的:二毛錢用來買菸葉,二毛錢買辣椒醬,因為每天吃的都是地瓜羹加蘿蔔塊,伴著辣椒醬才好下口,另外八分錢買郵票,一分錢買信封,一分買信紙。
我問他;你不買牙膏肥皂?他說:
「在監獄十幾年裡我從沒刷過牙,牙齒全壞了。除了燒鍋爐才能洗澡,否則連洗澡都別想。有一次燒完鍋爐在衝涼,我聽到高牆外的大喇叭正放著蕭邦的曲子,這曲子我太熟了,我心潮澎湃,屏息靜聽,待那音樂放完之後,又報出演奏者是石淑成,我毛孔咋起,百感交集,眼淚伴著自來水譁譁直流」。
粉粹「四人幫」之後,一些錯案、冤案陸續平反。從監獄出來的洪昶回到鼓浪嶼療養。他的手指因長期做過體力活,手指關節已經僵硬,手指不靈活給他帶來煩惱,為了讓手指恢復靈活度,他除了睡覺、吃飯,其餘時間都用來彈琴。
洪昶說:人在不順的時候,連喝水都塞牙;人在順利的時候,樣樣都會順利。
洪昶有個朋友叫鄭興三,當時是福師大的學生,他把洪昶的遭遇說給他的老師聽,老師對洪昶並不陌生,知道這位優秀的鋼琴人才。有一次,老師對鄭興三說:你問下洪昶,看他願不願意處對象?我一位侄女未婚在香港。
鄭興三連夜將這事寫信給了洪昶。洪昶接到信之後卻猶豫了,因為他已經辦好去美國留學手續。此時,他不知要選擇哪個?他問父母咋辦?老人說:如果女孩願意跟你結婚,你還是到香港吧!這樣,香港離廈門近,你回家也方便。
洪昶聽從父母的建議。
剛出監獄的洪昶還沒拿到補發的工資,連相親的路費也拿不出來,他向父親借十塊錢到福州。
對象是個印尼歸僑,恬靜、優雅中透出良好修養。他們沒有甜言蜜語,更多的是掏心的話伴著辛酸的淚。七天之後他們已經難捨難分了。女孩回香港,洪昶返回鼓浪嶼。
他們開始頻繁地書信往來。1981年,洪昶以夫妻關係申請到香港定居,那年他三十五歲,夫人二十七歲。
如今,他在香港定居將近四十年,才藝被香港人賞識,受邀到香港電臺錄製西方古典樂曲並舉辦多場個人演奏會。是香港浸會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教育學院音樂系講師。近三十多年來,他為三所大學培養不少音樂人才及音樂工作者。
洪家的鋼琴
作者與洪昶合影
歐陽鷺英寫於2019年4月6日
文章根據2019年3月1日對洪昶的錄音整理。
照片資料由洪昶、洪升提供。
筆者備註:我只知道鼓浪嶼有個著名鋼琴家殷承宗,卻不知道鼓浪嶼上還有許多不為人知大師級的音樂人才,洪昶就是其中一個,我為自己的孤陋寡聞而汗顏!昶:讀作Chang,第三音,意思是長日照,舒暢的意思,以「昶」字為名的人比較罕見。
作者簡介:歐陽鷺英,鼓浪嶼人,作品集《小島塵事》。
LOOKERS鷺客社 守望共同的塵世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