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鼓浪嶼的時代之音

2021-01-09 瀟湘晨報

●瓶 子 拿到李秋沅《虞人巷的老屋》一書,我一口氣讀完,一下子被書中故事和主人公小金杏所打動,被書中的詩情畫意所感染。 小說講述了女孩金杏在木棉島的成長故事。金杏五歲那年隨爸爸從山城回到木棉島,和爺爺奶奶一起住在虞人巷的老屋裡。書中敘述了金杏在老屋、在木棉島的成長點滴,通過爺爺奶奶這一代老知識分子的坎坷境遇、僑胞同學的去留、家族中孩子們的不同人生選擇等,將父母情、祖孫情、鄰裡情、師生情、同學情等娓娓道來。作品蘊含的人文思想與情懷,瀰漫著一種和《城南舊事》類似的情調,語言鮮活而質樸,老屋成為作品中主人公金杏思緒的一個集結地。 小說瀰漫著濃濃的詩意,用第一人稱的敘事方式,所記載和描寫的事件和情景,都是主人公小姑娘金杏親眼所見、親耳所聽、親身所感或思考的。時光流逝,老屋變遷,木棉島變遷,人們在巨大的時代變遷中各自悲歡、各自生活,寫下屬於自己的人生故事。 作為故事發生的木棉島,是值得我們每一個讀者用心關注的。那是個在茫茫大海中的小島,島上有各種各樣的人,有說不完道不盡的故事。木棉島不大,經過秋沅的書寫,孩子們的閱讀,木棉島已經廣闊得無邊無際。她進駐了孩子們的心靈深處,值得久久回味。 木棉島是秋沅筆下獨特的精神空間,是秋沅內心深處的故鄉。她曾說過:「木棉島與鼓浪嶼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融合了隨著時光流逝在我的童年記憶中越來越美好的故土印象,和我對理想世界的所有憧憬。它擁有我希望存在的所有美好與溫情,給予我源源不斷的力量。」 木棉島,脫胎於秋沅童年少年成長的故鄉鼓浪嶼,是她筆下的兒童文學的創作之源。《虞人巷的老屋》是她寫給故鄉和自己的一本書。小說從她的童年少年走來,從鼓浪嶼走來,處處折射出鼓浪嶼在那個時代的發展變遷。小說中的人物命運,反映的是鼓浪嶼改革開放後一代人的人物命運,他們與鼓浪嶼發展、時代變遷相融交織。 在兒童文學寫作路上的秋沅,獲過多項兒童文學大獎,但她從未止步,從未停止思考和創作,堅守在兒童文學的領地,在她先後出版的兒童文學作品中可以明顯地看到她在創作上的突破和變化,這是一個專業作家的素養,也是她內心的表達需要。她在兒童文學的創作中完成一個作家的擔當和使命。關於故鄉、關於生命、關於成長、關於愛,她認真地感受著體驗著思索著,一切成為她筆下的養料。她的故鄉鼓浪嶼,成為她創作的源泉,在木棉島系列作品中,我們一次次走進不同時代的鼓浪嶼,聆聽來自鼓浪嶼的不同時代之音,感受不同時代的發展與變遷。

【來源:廈門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鼓浪嶼之波》長留世間 作詞者張藜前日去世
    《鼓浪嶼之波》聞名遐邇,它的作詞者為中國著名詞作家張藜和紅曙。就在前日中午,傳來了張藜老師在北京辭世的消息,從此與我們天地相望,留下了《鼓浪嶼之波》這一絕世佳作,享年84歲。作詞靈感來自半夜鼾聲「是誰給人間送來了《鼓浪嶼之波》?是鼓浪嶼的雲海波光,還是詩人、作曲家靈魂中的吟詠、歌唱,抑或是海峽兩岸龍的傳人的赤膽衷腸?」
  • 血濃於水的親情之波——歌曲《鼓浪嶼之波》誕生記
    在鼓浪嶼,詞曲作者3人共同登上日光巖,獲取直接感受,在各自的靈感湧動之中創作了《鼓浪嶼之波》。  鍾立民是江西南昌人,對臺灣民歌民謠情有獨鍾,愛聽鷺島群眾訴說臺灣親人的故事,也愛聽《外婆的澎湖灣》等歌曲,親身感受海峽兩岸特有的閩南音樂風韻,為歌曲創作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這一年,55歲的鐘立民第三次來到廈門。
  • 小i旅遊之我最愛的景區之一~廈門鼓浪嶼
    小夥伴們看過明日之子第三季嗎?裡面有個很可愛的小姐姐叫樊博藝,在第一期中,她給我們帶來的原創歌曲《在雕刻時光寫的民謠》中有這麼一句「陽明山的晨曦還是鼓浪嶼的晚霞,誰會讓你傾心他」,其中就有提到鼓浪嶼。那麼鼓浪嶼究竟有多麼美呢?我所喜歡的鼓浪嶼是美的,為什麼呢?小夥伴們接著往下看,先聽我慢慢介紹鼓浪嶼。
  • 她來自世界屋脊,但鼓浪嶼卻成了她的標籤……
    直到二十多年前,在從中國人民大學畢業的第二年,詹朝霞與鼓浪嶼這座小島不期而遇。 島上的深街幽巷、樓臺庭院讓她痴迷。詹朝霞住鼓浪嶼、看鼓浪嶼、寫鼓浪嶼。她是廈門市社科院鼓浪嶼國際研究中心《鼓浪嶼研究》的編輯部主任,先後著有《鼓浪嶼學者》(與洪卜仁洪合著 )、《鼓浪嶼——故人與往事》。
  • 俄羅斯音樂家演繹《鼓浪嶼之波》 鼓浪嶼音樂節昨舉行開幕音樂會
    莫斯科男聲四重唱用漢語演唱《鼓浪嶼之波》。  而本場最大的亮點當屬開場曲目《鼓浪嶼之波》——在俄羅斯卡累利阿國立愛樂交響樂團音樂會的伴奏下,俄羅斯最受歡迎的莫斯科男聲四重唱組合以漢語演唱,帶給聽眾們既親切又特別的視聽體驗。「曲子的旋律有中國風格,但譜曲手法帶有歐洲色彩。」在樂團團長瓦列裡·巴布科夫看來,和鼓浪嶼一樣,《鼓浪嶼之波》也是中西交融。
  • 鼓浪嶼老宅之四:已經不翼而飛的林氏府
    當年的鼓浪嶼實際上薈萃了閩臺最具經濟實力的富紳,所謂「兩岸三地」,自然包括臺灣與南洋,臺灣與閩南不過是一水之隔,來來往往是家常便飯。養尊處優的鼓浪嶼世家子弟,十有八九是業餘或者專業的高明玩家,與那些走出去的世界名家相比,他們也許談不上「出息」,音樂與藝術不過是他們尋常遊戲,但正是這樣的尋常遊戲形成特定的豐厚土壤,鼓浪嶼才具備了音樂家搖籃的特質。
  • 「簡譜視唱」《鼓浪嶼之波》——八分音符與切分節奏
    今天,我們通過《鼓浪嶼之波》這首歌曲曲譜的視唱,來掌握八分音符的時值與切分節奏。曲譜涉及的樂理回顧4/4拍子:這首歌是四四拍子的,拍號4/4。其含義是以四分音符為一拍,每小節有四拍。請聽殷秀梅演唱的《鼓浪嶼之波》《鼓浪嶼之波》是1981年由著名作曲家鍾立民作曲,張黎、紅曙作詞的一首歌唱祖國統一的音樂作品,1982年由著名歌唱家李光曦首唱,1984年女高音歌唱家張暴默在央視春節晚會上演唱
  • 享譽「音樂家搖籃」美稱之鼓浪嶼!
    鼓浪嶼整體的自然和人文風光很棒 建築物蠻地域特色的 而且普遍小巧而精緻 適合漫步觀賞中外風格各異的建築物在此地被完好地匯集、保留,有「萬國建築博覽」之稱。龍頭路商業街諸多火熱商鋪都有販賣各種廈門特色小吃,此島還是音樂的沃土,人才輩出,鋼琴擁有密度居全國之冠,又得美名「鋼琴之島」、「音樂之鄉」,是一個非常浪漫的旅遊景點。
  • 你去的可能是假的鼓浪嶼!真實的鼓浪嶼比這美出100倍……|鼓浪嶼極簡史
    等到康熙二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684年),廈門設立閩海關正口,鼓浪嶼設青單小口。這時的鼓浪嶼,已相當繁榮了。優秀的鼓浪嶼顯示出它的潛力後,一大波歪果仁……前僕後繼趕來了!!!!1841年8月,英軍強行霸佔鼓浪嶼,前後達5年之久。
  • 鼓浪嶼記憶:鋼琴家洪昶
    曾經合作過的朋友們,未來,我們還將並肩前行,共同發現閩地鄉土之美!—— 林鴻東洪永明全家洪永明照片1鼓浪嶼是一個出音樂人才的地方。洪昶的家庭也不一般:祖父洪天恩是亞細亞火油公司廈門買辦。所謂買辦就是替外國公司在本國市場上效勞的中間人或經紀人。
  • 200多人齊聚鼓浪嶼同唱一首歌 鼓浪嶼合唱節閉幕
    20日晚上,在2018「輪渡之夏」鼓浪嶼合唱節閉幕音樂會上,當交響合唱《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在鼓浪嶼音樂廳響起時,臺下觀眾席前排兩側的觀眾突然站起來,與臺上的合唱團一起演唱,歌聲環繞整個音樂廳。  《亞歷山大·涅夫斯基》是俄羅斯作曲家普羅科菲耶夫的名作。此次是首次在除北京以外的中國城市上演。
  • 鼓浪嶼原住民是種什麼體驗
    鼓浪嶼別名「圓洲仔」,南宋時期命「五龍嶼」,明朝改稱「鼓浪嶼」。隸屬於廈門市思明區鼓浪嶼街道,下轄龍頭社區、內厝澳社區,轄區禁止機動車輛通行(警消等除外)至高點為日光巖,與廈門島上的廈門世茂海峽大廈、廈門大學等隔海相望。
  • 不做功課,信馬由韁、漫無目的的鼓浪嶼之行
    鼓浪嶼最初只是一個荒涼的小島,原名「圓洲仔「,因島的西南海邊有一塊大巖石,長年累月的海潮拍擊,巖石中間被衝刷出一個大洞,每逢潮漲,海浪扑打巖洞,便會隆隆作響,因此人們稱這塊石頭為「鼓浪石」,到明朝時這個小島索性就改名為「鼓浪嶼」。
  • 閩南夜話 | 鼓浪嶼往日的「交響曲」
    鼓浪嶼往日的「交響曲」作者 / 陳德夫原載於廈門日報《城市副刊》鼓浪嶼是個美麗小島,面積僅有1.9平方公裡,我出生、長大都在島上,對它感受頗深。最使我回味的是昔時島上商販的沿街叫賣聲,此起彼伏,交相呼應,是我童年悅耳的「交響曲」,70多年過去了,還不時縈繞在耳畔。
  • 世遺鼓浪嶼,適宜什麼?
    從2014年開始,遊客去往鼓浪嶼白天只能從國際郵輪碼頭和海滄嵩嶼碼頭乘船,夜間才從輪渡碼頭進出。第二、「再到古鎮上的清一色淘寶實體店」,這句話就更離譜,鼓浪嶼什麼時候變成古鎮了?還有鼓浪嶼哪來清一色淘寶實體店?顯然,這篇報導對鼓浪嶼的評價,既用了過時的信息,又把其它景點的狀況套到鼓浪嶼頭上,實在讓鼓浪嶼很受傷。
  • <鼓浪嶼之波>30周年臺灣行 臺北唱到高雄
    《鼓浪嶼之波》,這是一首簡單的歌,卻唱出了廈門的美,唱出了兩岸人民的共同心聲。  今年是《鼓浪嶼之波》唱響30周年,導報記者昨日獲悉,鼓浪嶼管委會將於4月組織「海峽飛歌——— 《鼓浪嶼之波》唱響30周年臺灣行」活動,讓這首承載濃濃兩岸情的歌曲跨越海峽,飄過臺灣的大街小巷。  《鼓浪嶼之波》唱響30周年臺灣行,將從臺北一路向南,最終抵達高雄。其間,將開展 「歌聲之約」、「文化之約」、「推薦之約」和「旅遊推介之約」活動。
  • 鼓浪嶼記憶:樂器匠人黃三元
    小三元躺在被窩裡,依然沒有睡意,睜著眼睛聽縫紉機出「恰恰恰,嘎達嘎達」的響聲,他享受這音樂般的節奏性和美妙性,母親換上不同粗細型號的針踩出的節奏也不一樣。人家稱三元的母親「阿娘」,因為她是官太太,只是母親當「阿娘」的時間太短。平常下課後,其他同學都急著去玩遊戲,三元趕著回家給媽媽當下手。媽媽領來許多加工活,他做簡單的拼接縫紉,從此他縫紉機也踩得順暢。
  • 鼓浪嶼記憶:島(下)
    對於老鼓浪嶼人而言,廈門是廈門,鼓浪嶼是鼓浪嶼,這是兩個完全不同而且意識上並不重疊的地域概念。 她又指指西南方向的日光巖,在星空渲染下,日光巖主體的黑色影像邊緣透著光澤,這個輪廓我十幾年來無數次在這裡注視過,熟悉而親切,以至於從未刻意去想過這座山頭有什麼特別之處。「So beautiful!」,她說。我不知道怎麼跟她回應,只能默默地點點頭。
  • 廈門鼓浪嶼老別墅家庭旅館推薦
    據林語堂女兒林太乙回憶:「父親對陳錦端的愛情始終沒有熄滅……在父親的心靈最深之處,沒有人能碰到的地方,錦端永遠佔一個地方。」這個錦端即是陳天恩的小女兒。林、陳兩人因陳天恩看重門第而棒打鴛鴦。 曾擁有最NB的住客——中德記  地址:廈門市鼓浪嶼晃巖路31號
  • 如果你想一個人去旅遊,那就找一個安靜點的地方,比如鼓浪嶼!
    相信大家都知道,這個地方充滿了時代的回憶,如果說一個城市有文藝感,那就是這裡,大家應該都去過福建,福建不僅有廈門可去,更小的地方鼓浪嶼也值得一去,鼓浪嶼是一個小鎮,有很多回憶讓大家去尋找,有很多精彩的故事等著大家去聽,想知道,就得來鼓浪嶼了解一下,這個地方真的能讓每個人著迷,這裡的人生活節奏很慢,但是說話很快,你聽不清楚,第一次來到這裡,不要以為海邊的風景是最美的,其實有可能在胡同巷子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