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李林祥

2021-02-18 李林祥藝術工作室


李林祥

 

當代藝術家

生於黑龍江

畢業於東北師範大學

現居上海

 

李林祥長期致力於對藝術的探索和研究,大學期間,作品兩次獲得國際獎項,並被韓國、日本、德國及東南亞藏家所收藏。近些年作品從日常生活中選取素材,運用抽象的表現方式來呈現靜穆、幽遠的東方哲學意韻,將中國傳統水墨畫中的素雅、細膩、幽深意境融合到新的繪畫語言中。

作品 



經歷

1994年作為人才引進上海

2002年在上海油畫雕塑院進修

2003年進入策展領域

2009年赴日本東京藝術交流

2014年美國波士頓舉辦個展並講座

2014年美國波士頓學院藝術交流

2015年參加日本東京國際藝術展

2018年中國臺灣清華大學學術交流

個展


2020年「律·樂章」(上海)

2019年「取相」(上海)

2019年 「城市的脈絡」(上海)

2018年「現代神話」(上海)

2018年「鏽show」(上海)

2015年「還鄉」(上海)

2014年「天鈞」(美國)

2013年「存在與時間」(上海)

2008年「彳亍懷古」(上海)

2007年「視閾:青銅時代」(上海)

2006年「青銅時代」(上海)

 

部分群展


2020年 共生-當代油畫家年度交流展(上海)

2020年 藝術上海-國際藝術博覽會(上海)

2020年 遇見七月-當代藝術名家作品展(上海)

2019年 新動量-當代中青年油畫家年度提名展(上海)

2019年 預見-當代名家作品展(上海)

2019年 一帶一路-上海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上海)

2019年 上海國際當代藝術展(上海)

2019年 第二屆油畫沙龍展(上海)

2019年 沁-當代藝術六人展(上海)

2019年 無形未象-當代藝術名家作品展(上海)

2019年 東圖•西畫-上海中青年藝術家油畫作品展(上海)

2019年 昭昭物象-中外藝術家提名展(上海)

2018年 星耀海上-龍現代藝術博覽會(上海)

2018年 藝脈相承-海上藝術家繪畫展(上海)

2018年 具象的當代性第四回(上海)

2018年 美的邂逅-國際當代藝術作品展(上海)

2018年 品書賞畫添彩生活-海上名家作品展(上海)

2018年 首屆浦東油畫展(上海)

2017年 繁華薈萃-上海名家繪畫精品迎春展(上海)

2017年 瓔雄繪-海上中青年繪畫作品第一展(上海)

2017年 瞻前顧後-李林祥、張健藝術品鑑會(上海)

2017年 視界•畫語-浦東西畫藝術沙龍第一展(上海)

2016年 時域•共生-上海當代藝術十人展(上海)

2016年 上海水彩作品展(上海)

2016年 寫生-新生上海寫生作品展(上海)

2016年 日本東京國際藝術展(日本)

2015年 羽化-上海中青年推薦展(上海)

2015年 簡趣-上海油畫名家紙上作品展(上海)

2015年 相約中歐-當代水墨藝術大展(上海)

2015年 透明媒介-中外當代藝術家水彩畫展(上海)

2013年第七屆上海美術大展(上海)

2012年上海朱家角國際水彩雙年展(上海)

2011年大美吉林•吉林省美術邀請展(吉林省)

2011年上海第六屆美術大展(上海)

2010年相約浦東•上海國際藝術交流展(上海)

2010年「≠」記憶•上海藝術家沙龍特別展(上海)

2010年上海水彩畫展(上海)

 

出版


《存在與時間•李林祥水彩作品集》香港新世紀國際金融文化出版社2013年

《色彩靜物範本》上海書店出版社2013年

《青銅之名•李林祥作品集》上海書店出版社2010年

《色彩靜物》上海交大出版社 2008年

 

作品

作品

評論

    我們都知道李林祥是個用功的畫家,對他也有期待,但是這次展覽的作品還是驚到了我,他的作品有如此大的改變。應該說在繪畫過程中,他對自己要求很高,很嚴的,一直在探討繪畫如何走向當代。林祥的學院基本功非常紮實,從那裡走出來非常不容易。走出來要解決兩個問題,一個是要解決觀念上的問題,從古典藝術走到當代藝術這個跨度非常大,需要很長時間的磨練,要很長時間的反省。認識林祥十多年了,這十多年來,他始終在探索和解決這個問題。第二個是要解決技術問題,即是用什麼樣的技法來表現所想所要的東西,從這個角度講,林祥現在已經走在當代藝術的路上了,非常不容易,我們要祝賀他。這對藝術家來說不容易的,藝術家不僅僅是客觀的表現,要表達自己所想所要的東西,還有很多很多的功課要做,既然是上路了,後面對林祥來說取得成績並不遙遠。 

周長江

華東師範大學終身教授、原上海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看過林祥老師的青銅系列-以李家的言語解讀歷史的厚重,讓我曉得了他舉重若輕的氣力。我非懂畫之人,不敢言語間也有一點小慶幸,既然是看熱鬧,喜歡就是喜歡,不似庖丁解牛般必須關注骨頭。喜歡是一樣情感,情感就是一種價值體驗,林祥的畫於我而言價值不在技藝,而是由目及心的瞬間平靜,有人稱其為禪。不過青銅落水卻波瀾不驚,想必也不全是心力所為。徦如非要我說些像文字的東西,我想也許是曰常與非常的轉換吧。因為這一次,林祥老師讓我們見識了曰常的非常。「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想來青銅的非常原本也是曰常,如同管道也許是將來的非常。燕子飛來飛去,空間因時間而連接。林祥的時間管道流動的是平靜,一如銅器青鏽凝重的時間。刪繁從簡,正本清源,簡約而不簡單,想必也不全是技術所能為之。賦與曰常以非常的感覺,在非常的感覺中體味曰常的情感,大概這就是我力所能及的感動吧。不過,我很享受這樣的時間。只是我不曉得這是不是不善言酒的老李的時間。  

範聖璽

同濟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李林祥的這次展覽確實不錯,走進展廳眼前一亮的感覺,他的繪畫選擇一個非常恰當,也是非常好的媒介,表達對城市的感受,同時在繪畫方式上有了一個很大的突破,對繪畫的理解又跨越了一步,給我們看到他繪畫背後所表達對城市理解的深度,李林祥的作品是把結構融入具象,把抽象元素轉化為具象表達述。形體的結構意為結構主義的表達,寓意著對形態的某種觀念,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具象和抽象! 

蔣正根

著名藝術家

    林祥的這次展覽看後感覺很新奇,他完成了一次跳躍。以前他一直在繪畫本體性上進行研究,今天看到這批東西,顯然是翻過了這些思考,名義上畫的是管道,實際是內心的構造,一種結構,無論從畫面的表現形式還是想法都是非常當代的,在技法也有探索,這種探索都是個人化的。他的個人化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作品題材和表現形式,題材這種建構關係,基本上去掉了很多雜念,越來越純化了,這種純化和對外界的認識有很大關係。當題材確定之後,表現形式做出了很多的、很好的探索,有了個人形式符號,這批灰色處理,平面性、肌理性和不同層次的構造性都完成了自己的建構,非常不容易,非常的好。希望林祥能以此為開端,廣闊的探討他所認識的中國當代性,包括個人化,個人心裡化的關係,若完成這些的話,林祥成為一個很重要的藝術家並不遙遠,希望林祥走的更好更遠。  

蔡廣斌

華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教授、著名藝術家

    李林祥的作品圖式更個人化,畫面也更乾淨,沒有雜音,色彩單純也會增加畫面的力度和精神性,安靜、抽象的語言帶給人無限的想像空間。 

任小穎

大同大學教授、著名藝術家

    我和林祥是多年老朋友了,他這些年來沉得住氣,也能沉得下來,在藝術實踐方面持續研究,從這一點上說是難能可貴,特別在今天的社會,在他身上沒有浮躁之氣,更是難能可貴。林祥這批作品是以城市精神為表達對象,化無形於色彩、線條,通過畫面表達當代人的城市感覺、城市思考。我覺得林祥這批作品取得了突破,超越了以往的表達方式,從這批作品裡確確實實讓我們看到了新的東西,讓我們眼前一亮,也能感覺到他在藝術上的思索,他的追求,在具象與抽象之間,透露出一種沉靜,神秘,及個人的氣質。林祥為人比較低調的,不張揚,比較理性,其畫如人,祝賀展覽成功! 

彭才年

上海商學院藝術學院院長、教授

    「凡物」系列繪畫無疑歸屬於抽象作品,但又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抽象畫,畫面上有可以清晰辨別的物像——PVC管子——這種現代生活中的尋常之物,尋常到塵埃裡的物,尋常到我們看不見的物。林祥先生自會有他的藝術追求,比如,試著從具象重返抽象畫的意義,同時與已經成為流派的「具象表現主義」對話;比如,追求一種獨特的色暈技術,用多種質料的色彩探索、實驗;再比如,追求一種特別的形式,綿延的線、無限的空間……藝術家獨具慧眼,讓這些PVC管子以如此優雅的形象呈現在我們面前,那麼抽象、那麼柔弱、那麼美麗,讓這些無需關注卻又如此信賴的PVC有了一個面相——以一種感性的詩意光輝向著人微笑,這微笑是蒙娜麗莎式的微笑,如此安靜如此神秘又如此危險。 

劉曉麗

華東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在藝術沉沉睡去的暗夜,李林祥先生算得上一個異類。十餘年間,他的眼睛一直盯著身邊的凡物,特別是街角牆邊廢棄的管道,總能令他痴迷,仿佛斑斑鏽跡中隱藏著莫大秘密。究竟是怎樣的秘密?他說不清,好在也不用說清,也不可能說清。每一次與管道的遭際,他總像面對一個神秘的生命,逡巡畏縮著,進入一方陌生的世界;他所能做的,只是把這方世界的神奇生命邀請到畫布上,這就是至今仍在延續著的《管道》系列。

    在我看來,《管道》完成的釋放就是一次注靈,是在喚醒凡物曾為神跡的生命。

    但在李林祥將它們從畫布上喚醒之後,一切都變得不同;它們就像一顆顆被摘除的心臟重新回到胸腔跳動起來,一個個以它們為中心的生命又開始騰躍、鼓脹,開始譜寫眾多可能的生命樂章,滿足靈魂多種多樣的渴求。於是,畫布上的管道或是披著時光老去的潛隱,或是奔放著青春剛烈的朝氣,或是絮絮講述陳年的故事,或是在時間長河中竭力打烙自己的印記。一旦架上的可能走入現實,生活就成了藝術。

    生活成為藝術猶如走在歸鄉之途,不只是要擦亮清澈之眼,讓靈魂自由跳動,它還要造出一個可見的世界。可見才可理解,理解才熟悉,熟悉才踏實,真實的生活需要這些。這就是李林祥的藝術世界。  

張寶貴

復旦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李林祥通過畫作中對管道的聚焦表達,將觀者凝視的目光轉向了生活中原本不可見之物,抑或說將被遮蔽了的日常生活呈現在觀者面前。看似不存在我們目之所及的視覺世界裡的管道,但其實時時刻刻存在在我們生活之中。它比坎貝爾罐頭、可口可樂更加的日常,更加的生活,也更為重要。為了裝飾環境、整飾社會,我們遮蔽掉的是往往是生活中最為重要的東西。這也提示著我們最忽略的往往是身邊的美好人與物。

    面對來自消費社會的霓虹閃爍,藝術家對這組繪畫的色彩體系比以往都來得克制,在一片灰色系色調中,將中國傳統水墨畫中的素雅、細膩、神秘趣味融合到新的繪畫語言中去,彰顯了藝術家的水墨情懷,但又通過管道的三維肌理提示著西方繪畫語言中客觀物體的在場。體現出了東方和西方藝術融合的意境。 

湯筠冰

復旦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 

    林祥兄是一個敬業的畫家,對藝術的追求坦誠而執著。對林祥兄作品的二次想像來源於城市的生活經驗:擁擠、忙碌、紛雜的意義世界,其實是構築於不被常人注意的基礎設施之上:以管-網為例。管-網不僅連接了城市運作底層的物質系統,也隱喻了意義世界裡的人際關係與錯綜複雜的社會網絡。而林祥兄納言敏行的個人風格,也充分反映在他的繪畫語言的表達方式上:看似語焉不詳,卻又若有所思的「簡」而言之。或許,觀展的體驗對於普通讀者來說,其目的並不在於理解畫作本身,而是在於以此為媒介,打開另一個審視生活的視角。然後藉此而言他,反思存在的價值與生活的意義。而畫家的價值,正是在於為讀者打開了這樣的一個進入反思空間的視覺窗口。感謝林祥兄的畫作,為我們提供了另外一種思考城市「日常生活」的可能性。  

李惠軍

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我在李林祥的作品中閱讀到了他的時空觀,並非海德格爾哲學意義上的存在與時間,而是極具東方性的時空思考,時間往往意味著在無限的直線上朝一定方向流逝的時間概念和往復與無限的圓周上循環的時間概念,李林祥的作品中呈現的無疑綜合了兩者。既有消逝的遺憾也有輪迴的期望,他在作品中選取了「管道」這一日常之物作為表現素材,真佛只聊家常事,很多看起來高深的道理處處蘊含於樸素的日常,管道在物理學上即具有開放的內部空間,也具有封閉的內部空間。這種空間有時是互通的有時又形成迴路。完成內外空間的轉換以及賦予虛無的空間以某種意味。日本物派藝術家菅木志雄認為:物體的存在必然伴隨著某種」狀態」,也就是「周圍」的概念。李林祥作品中的管道之間的關係與空白的正負空間正處於這樣一種「狀態」的關係。空間某種意義上就是空白,也可以想像空洞之中常常存在某種物體,這些物體之間的交匯產生了空間關係與能量場。  

李偉

上海理工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讀李林祥先生的作品,提示了我關注日常。上下水道,瓦斯管道,電線,在日本統稱為生命線。這些脈絡蔓延都市中的每一個角落,生活中不可或缺,但又非常脆弱,地震會讓他們四分五裂,以這些東西賴以生存的人類走投無路,被自己編織出的網絡所束縛,文明的悖論!  

大久保明男

日本首都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作品

作品

作品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相關焦點

  • 藝術家就應該有藝術家的樣子
    我們看電視劇裡的藝術家,但凡後者都表現得衣冠禽獸,而前者往往故作陽春白雪卻顯得落魄頹態。影視作品通過這種誇張的手法將藝術家塑造為兩種極端以求突出藝術家的獨特形象。這種手法的大量應用不免讓大眾將藝術家形象與隨性、不羈,甚至離經叛道、虛偽骯髒對應起來,最終形成一種刻板印象。然而真正的藝術家並不如此。對於後者我們不應稱其為藝術家,他們全然是藝術騙子。
  • 災難藝術家災難藝術家
    災難藝術家 兩個毫無經驗的演員,一個被另一個慫恿著,說走就走去了洛杉磯實現表演夢,而且,最後竟然還實現了,只是帶給人的卻是以一種意想不到的效果……作為一部年末的驚喜之作,它的身上散發出眾多其他作品的信息
  • 【藝術家】玻璃藝術家韓熙專訪
    透明書籤編者語 對韓熙老師的訪談,緣起於韓老師對玻璃藝術提出的「第三代玻璃藝術家」和「玻璃藝術的新古典主義」的兩個概念,直到韓老師在八月中旬結束歐洲訪學,這篇專訪才呈現出來比較完整的面貌。這篇訪談涵蓋了藝術家的歐洲訪學經歷,東西方文化對比,藝術家的藝術觀念,以及對玻璃藝術發展的思考。
  • 飢餓藝術家
    所以到了第四十天,插滿鮮花的籠子的門就開了,觀眾興高採烈,擠滿了半圓形的露天大劇場,軍樂隊高奏樂曲,兩位醫生走進籠子,對飢餓藝術家進行必要的檢查、測量,接著通過擴音器當眾宣布結果。最後上來兩位年輕的女士,為自己有幸被選中侍候飢餓藝術家而喜氣洋洋,她們要扶著藝術家從籠子裡出來,走下那幾級臺階,階前有張小桌,上面擺好了精心選做的病號飯。在這種時刻,飢餓藝術家總是加以拒絕。
  • 美傑青年藝術家 | 鋼琴與聲樂雙棲藝術家——郭紫堯
    她被紐約著名古典音樂評論家羅伯特·舍曼稱作「一生迄今為止從未聽到過的、古典樂壇在鋼琴和聲樂同時都達到如此高水平的藝術家」。「雙料才女」郭紫堯18歲時演唱霍伊比《蛇》郭紫堯自童年起有幸獲得過諸多鋼琴比賽獎項及職業發展機會。她是郎朗國際音樂基金會青年藝術家、耶魯阿特米希亞基金會青年學者、美國蕭邦基金會獎學金連續四年獲得者。
  • 【展覽中的藝術家】環鐵(石頭隊)藝術家
    那個圈就是這高高的城牆,而牆卻是石頭壘砌的,就如矛和盾,陰與陽,村上春樹的蛋成了我們手中的石頭,以石擊牆,火光四濺,玉石俱焚,豪邁得如同上個世紀的巴黎紅五月。 像一個圓可以圈住無限,環鐵這次成了一個輻射的圓心,它的半徑最遠到了巴塞隆納。 這次參展的藝術家,有詩人,有藝術家,有設計師,他們來自漠河至北,來自兩廣江南,來自古城西安,來自臺灣,來自杜塞道夫。
  • 漢字水墨藝術家,行為藝術家徐潔繪畫作品欣賞
    漢字水墨藝術家,行為藝術家,書畫教育家。中國女性藝術代表性藝術家。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書畫研修班導師、中國當代女子畫會副會長、深圳市女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我心素已閒 清川澹如此 ,2020綜合材料 ,41x29cm藝術家:徐 潔摩崖石刻-天域玄秘 ,2020綜合材料,48x37cm藝術家:徐 潔
  • 讀書日特輯|藝術家也不太懂的「藝術家的書」
    「藝術家的書」(Artist’s Book)作為一種藝術形式,以「書」的形體或功能為靈感,運用繪畫插圖,巧妙布局構思設計,最後使一本「書」成為一件藝術品。並非由藝術家本人撰寫,就是「藝術家的書」。藝術家的書真正意義在於創作者通過某種傳統或實驗的藝術手段,在「書」的大框架下,重新詮釋一個傳統而又固化的概念。
  • 明星及藝術家齊聚,共赴北影藝術家書畫展
    金秋10月,由國內著名演員、書法藝術家楊再葆先生策展並組織的主題為「影人翰墨情」的北京電影製片廠藝術家書畫展於一得閣藝術中心隆重開幕。 本次書畫展中向觀眾展示了北京電影製片廠著名藝術家:劉曉慶、高漢、楊靜、于洋、張目、謝芳、羅裕榮、黃鐘、成德新、張華勳、李新、高放、程學欽、高玉泉、邵瑞剛、劉嘉福、祖紹先、扈洪元
  • 什麼是藝術家電影?
    於不斷嘗試中,藝術家電影逐漸走入電影節舞臺。美術館、電影院,再到電影節,藝術家電影需要策展嗎?怎樣推動該產業的發展?為藝術家電影策展?如今,電影的語境已經改變。,藝術家電影和廣義上的電影並沒有本質上的區別。
  • 《飢餓藝術家》| 卡夫卡
    諸如此類種種猜疑,飢餓藝術家似乎也難於擺脫。任何一位看守也做不到夜以繼日、絲毫不間斷地守在飢餓藝術家身邊,因此無人親眼目睹過,他是否確實持續不斷地挨餓。只有飢餓藝術家自己心裡最清楚,只有他才算得上是對自己的飢餓表演最為滿意的觀眾。但是由於另一種原因,他又從未滿意過。
  • 藝術家就是任性~ 20世紀美國藝術家賀卡設計集錦
    ↑↑↑伸出手指點這裡原創/自譯教程:藝術家就是任性~20世紀美國藝術家賀卡設計集錦(翻譯)本作品由站酷網:喵醬紫 原創,未經許可請勿作商業用途。聖誕節馬上就要到了,大家又要破費啦~還記得我小時候過節那會兒,過節還是送賀卡的,現在基本上已經很少人有寄賀卡的習慣了。印象中精美的賀卡寫上三兩句祝福,雖然不是什麼貴重的禮物,卻承載著濃濃的情誼。
  • 大藝術家 -- 蔡依林
    《大藝術家》的譜曲者是一群老外,陣容強大。幫蔡依林寫了一首很好聽、節奏感很強的快歌。
  • 民族藝術家—唐雅馥
    民族藝術家—唐雅馥(編號:GXMYJ-2723) 民族藝術家—唐雅馥藝術簡歷:唐雅馥,中國公益形象大使、善愛文化藝術團團長、中國武術冠軍(國家一級運動員)、國家二級影視演員(武術導演)、國禮藝術家、民族藝術家、中華儒商書畫協會理事、央視特邀表演嘉賓、中國當代藝術家之星。
  • 正觀•藝術家 「青衿計劃(2016)」參展藝術家:聶力
    我就像一匹不小心闖入人類領地的野豬,四處衝撞。教堂門口的狗  布面油畫  75cmx90cm  2015黑暗入侵  布面油畫  95cmx95cm  2012迷惑  布面油畫  130cmx160cm  2012▼魏祥奇:您認為生於1980年代的這些同齡藝術家的創作和思想狀態是怎樣的
  • 新刊 啞劇藝術家
    場地提供:家天地DOMUS TIANDI品牌提供:家天地DOMUS TIANDI、TALES態思代理、連卡佛、Lab30515、JAMY WEE、ZUCZUG、優藝時尚、H&M、NC Style、ZaraHome、JACOBEAN、Lou TayylorPapercuts 年輕藝術家更年輕時是啞劇演員
  • 首屆寧波十大剪紙藝術家 十大農民畫藝術家評出
    昨天從寧波市民間文藝家協會獲悉,首屆寧波十大剪紙藝術家、寧波十大農民畫藝術家正式評出。據了解,剪紙藝術和農民畫是散發著鄉土氣息的民間藝術,在我市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廣泛的群眾基礎。這次評選活動於今年6月初開始申報,通過各區縣(市)民間文藝家協會的資格審查和提名推薦,共有2個團隊和32名藝術家入圍。10月底,經寧波市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團終審、討論並表決,最終產生了先進團隊和個人名單。其中,寧波剪紙教研組、鎮海澥浦農民畫院被評為寧波市首屆剪紙、農民畫藝術卓越團隊。
  • 藝術家的藝術家(二)| ARTFORUM雜誌
    作為年終總結,Artforum邀請全球各地的藝術家選出了在2020年裡令他們印象深刻的一場展覽或一個事件。「Brandy對陣Monica」表演現場,2020年8月31日.但其中充溢著的創作性能量一看就來自藝術家——那些道具,複雜的裝飾,音樂。謝謝你,達瑪麗·艾布拉姆,這是2020最療愈最享受的Zoom活動,從邀請你關掉攝像頭開始,保持靜默,甚至把窗口縮至最小,走出房間去。
  • 威登博格鋼琴未來藝術家參加第二屆「威登博格藝術家鋼琴音樂會」
    2021年1月2-3日,威登博格未來藝術家蘇瑾參加第二屆「威登博格藝術家鋼琴音樂會」,代表中國威登博格未來藝術家,與其他地區的年輕鋼琴家共同進行了一場令人難忘的音樂盛會。威登博格鋼琴藝術家鋼琴音樂會2021年1月3-5日,第二屆「威登博格藝術家鋼琴音樂會」在深圳舉辦,來自海外的年輕鋼琴家在深圳音樂廳,通過他們嫻熟的技術與對音樂的理解
  • 博伊斯:人人都是藝術家
    原創 明白知識er 明白知識 收錄於話題#通識日曆178個在當代藝術領域,有一句話爭議不小,而且流傳甚廣,那就是德國藝術家博伊斯(Joseph Beuys)說的「人人都是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