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主席的大表兄,解放後請求安排工作遭拒,至死不肯原諒表弟!
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的消息傳回主席的湘潭老家,主席母親文七妹的娘家人都興奮得夜不成眠。最興奮的,當數主席的大表兄文運昌了。都說是「一朝一子一朝臣」,如今表弟貴為「天子」,文家人也該沾沾光了,所以,文運昌當即就給主席辦公廳主任寫了封信,並隨信開了一張14人的名單(都是文家人,有的是主席的表兄弟,有的是表侄和表嫂娘家的親戚),要求照顧安排工作、職務或保送升學。令文運昌沒有想到的是,這封信轉到主席手裡後,當即被主席否決了。
文運昌之所以有這樣的要求,是因為他是主席當時親戚中文化程度最高的人,早年畢業於湘鄉東山高等小學堂和湘鄉縣立師範學校,有著濃厚的封建小知識分子情懷,所以,他才會產生如此想法。
另外,文運昌之所以敢如此直接地給主席寫信提要求,是因為他自認為自己曾有恩於表弟,表弟礙於過去的情面也會拒絕他的,沒想到,他卻失算了。
確實,在主席的成長過程中,他的這位表兄文運昌對他確有指導之功與救命之恩。文運昌是主席外婆家的大表兄,出生於1884年,年長主席9歲,家住湖南省湘鄉縣唐家託。主席的少年時代,唐家託成了他的樂園,這裡不僅有外公外婆和舅父等長輩的疼愛,而且幾位表兄弟與他意氣相投,感情甚篤,尤其是大表兄文運昌對他更是特別關愛。文運昌經常借家裡的藏書給表弟閱讀,還向他介紹湘鄉縣東山高等學堂。
因為毛家經營有生意,所以父親不希望要他將時間耽誤在學堂上,而是要他輟學到米店當學徒。表兄文運昌卻極力促成他繼續學業,在文運昌的鼓勵以及舅父和同族、塾師的幫助下,使得他於1910年秋季得以進入東山學堂讀書。文運昌為他辦好了入學手續,並且主動做他的入學擔保人。
不僅如此,文運昌還想方設法為他尋找進步有益的書報,諸如梁啓超主編的《新民叢報》等。這些進步書刊從內容到文體都十分新鮮,令表弟耳目一新,對他日後接受新思想起了重要的引導作用。所以,後來在接受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採訪時,他還特地提到這件事,並表達了對表兄的感謝之情。
文運昌不僅在學業與思想給予表弟以指引,關鍵時刻還救過表弟的命。1925年,表弟曾以「養病」為名,回韶山發動組織農民運動,與文運昌在一次聚會時險遭被捕,反動軍閥派兵來抓他表弟,但是,那些對表弟並不是太熟悉,加之文運昌長得有些像表弟,結果,在他的掩護下,表弟順利脫險,他自己卻被反動派逮捕,後經多方營救才獲保釋。
1925年兩人匆匆一別後,直到1951年兩人才在北京重逢。原來,主席拒絕了表兄的請託後,覺得有些對不住這位大表兄,1951年4月,主席邀請文運昌進京做客,文運昌認為這是表弟想開了,這次進京一定會給自己一個好的安排。但是,這次進京,兩人只敘舊,不話公,文運昌工作的事,再次泡湯。
失望而歸的文運昌,對他這位鐵面無私的表弟充滿不解與怨憤。不死心的文運昌還託文南松給主席寫信,結果,文南松收到的回信也同樣令文運昌失望:「運昌兄的工作,不宜由我推薦,宜由他自己在人民中有所表現,取得信任,便有機會參加工作。」直到1953年,出於多方面考慮,主席才同意湖南省人民政府的意見,安排文運昌為湖南省文史館員,但文運昌仍然覺得表弟沒有給他多少好處。
在文運昌的心裡,表弟貴為「天子」,安排個工作、安排個學校、安排個職務啥的,還不是舉手之勞?他為什麼對自己人這麼不近人情呢?正是帶著這樣的遺憾於,文運昌1961年12月11日去世,至死他都沒從內心原諒表弟。
其實,主席並不是無情之人,他所懷有的,是天下大愛,人間至情。
(圖片來自網絡)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