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外媒報導,著名指揮家倫納德·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的個人傳記電影《大師》(Maestro),將於2021年4月正式開拍。
《大師》是一部將要在2022年上映的Netflix原創傳記電影,由布萊德利·庫珀(Bradley Cooper)執導,根據古典音樂史上傳奇作曲家倫納德.伯恩斯坦的職業生涯改編。
據悉,傳奇導演馬丁·斯科塞斯(Martin Scorsese)和史蒂文·史匹柏(Steven Allan Spielberg)將會以製片人的身份參與製作,並且還有此前大熱的電影——《小丑》的導演託德·菲利普斯(Todd Phillips)也將參與其中。
值得一提的是,史匹柏除了參與《大師》的製作,他還翻拍了上世紀六十年代一部與伯恩斯坦有關的電影——《西區故事》,並於2021年底與觀眾見面。
既然是傳記電影,自然離不開他的職業生涯。
《大師》將講述伯恩斯坦三十多年來,製作《西區故事》的歷程,以及他與智利女演員菲利西亞·蒙特亞雷戈裡的婚姻。
據透露,目前只公布了有限的演員陣容,其中該片的導演布拉德利·庫珀除了導演一職,還出演主角——伯恩斯坦。而《大師》則是自他執導的《一個明星的誕生》以來的第二部故事片。
值得一提的是,布萊德利·庫珀還是漫威宇宙系列電影《銀河護衛隊》裡「浣熊」(火箭)一角的配音。
而飾演伯恩斯坦妻子的是女演員凱莉·穆裡根,她曾與「小李子」一起出演過《了不起的蓋茨比》。
據外媒最後的更新報導顯示,《大師》的正式拍攝定於2021年4月5日周一,在四月到來之前仍然在前期製作中。
為了讓我們在2022年的某一個時間
看到這部電影的時候
能更好進入到劇情中
下面讓我們一起來
簡單回顧一下伯恩斯坦的故事吧
倫納德·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1918年8月25日~1990年10月14日),生於美國麻薩諸塞州的勞倫斯,美國指揮家、作曲家。
1935年入哈佛大學,師從W.俾斯頓、EB.希爾學習作曲,1939年畢業。後入費城柯蒂斯音樂學院學習指揮。1941年任波士頓交響樂團助理指揮。師從布魯諾·瓦爾特。榮獲「桂冠指揮家」的稱號。
1958年成為紐約愛樂樂團有史以來第一位土生土長的音樂總監。1990年10月14日,伯恩斯坦在紐約去世。
《大師》的導演布萊德利.庫珀表示,這部電影除了會呈現他那些無與倫比的指揮現場,更多的焦點會放在伯恩斯坦與妻子的感情上。
才子佳人的故事總是特別美好,而伯恩斯坦與妻子情感歷程之初,也的確如此。
伯恩斯坦剛剛在紐約愛樂樂團嶄露頭角的時候,便深深吸引了當時已經是紐約著名的電視女演員的菲利西亞。
兩人在鋼琴家克勞迪奧·阿勞的宴會上相識後,菲利西亞便對伯恩斯坦展開了猛烈的戀愛攻勢。最終,兩人不出意外地像童話故事裡的王子與公主一般訂婚了。
然而,現實總是有讓人難以直面的殘酷。費裡西亞結婚後發現伯恩斯坦居然是同性戀,這著實大大傷害了他們的愛情,於是菲利西亞離開了伯恩斯坦。
但是菲利西亞終究還是放不下這段戀情,離開三年後,她又回到了伯恩斯坦的身邊,對同性一事給予了伯恩斯坦心理上的支持(儘管她仍然介意),並且生下了三個小孩。
兩人的感情因為伯恩斯坦的性取向而磕磕絆絆。
一方面,伯恩斯坦非常愛這位妻子與家庭,他似乎就像在公眾場合一樣那麼幽默、善談、樂觀向上。
而另一方面又止不住和湯姆.科斯蘭保持同性親密關係,儘管他已經和妻子達成了共識,但仍不時的逃離家庭。
後來,菲利西亞被診斷出了肺癌,伯恩斯坦再度回歸了家庭,他一直照顧菲利西亞到1978年去世。菲利西亞去世後,他感到非常痛苦、內疚。
他那部著名的指揮作品——莫扎特《安魂曲》便因此而生。他在此中傾注了他對於妻子所有的愧疚與思念。
為什麼這麼說?
因為在他頭上的頭銜實在是太多了,如指揮家、鋼琴家、教育家、演說家、策劃天才、古典音樂新媒體推廣者等等。
他不僅僅是一位傳統意義上的古典音樂家。相反,他大膽、活潑、熱情,喜歡吸收新事物。
他不僅喜好爵士與流行樂,更從它們中吸取自己的創作靈感。同時,他還能把古典音樂與他們聯繫起來,藉機推廣古典音樂。
在1958年至1972年,伯恩斯坦看準了當時興起的新媒體——「電視機」。
他和紐約愛樂樂團推出了一系列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電視節目「年輕人的音樂會」(young people's concert),錄製地點在美國卡內基音樂廳。
現場座無虛席,並且憑藉著伯恩斯坦出色的口才以及極高的音樂造詣,把古典音樂中許多複雜的原理和現象用非常通俗幽默的方式講出來,引得觀眾大笑之餘還理解了音樂,活生生像是一個脫口秀現場。古典音樂也因此節目獲得了巨大的曝光和推廣,俗稱「流量」。
在這個節目中,伯恩斯坦親自設定主題、文本以及電視製作。
既有專業深度又具有普通大眾的輕鬆和趣味,節目包含了鋼琴示範、語言講解、交響曲目完整版本的演奏等等。
在一鏡到底的時代,我們會更能體會到伯恩斯坦充滿魅力的即興講演,以及面對現場上千名觀眾與樂隊時對現場氣氛的出色掌控力。
除去他的個人魅力,作為世界級的指揮,
看家本領自然不會少
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一起
盤點一下他的經典演出吧
PS:看看指揮之餘還能一睹他彈琴噢!
Symphony No.9 in D minor op.125
伯恩斯坦這個版本的貝九頗為特殊,這首曲子奏響於1989柏林圍牆倒塌,東德西德統一的慶祝音樂會上。伯恩斯坦把第四樂章的「歡樂頌」改成了「自由頌」。他還說,「貝多芬也會同意他這麼幹的」。
此次交響樂團融匯了來自五湖四海的著名樂手,他們團結在伯恩斯坦的指揮棒下,這次的合作不僅僅是一場音樂會:
他們點燃了自由的火炬,其意義已遠遠超出了當時的場合。
廣場上,成千上萬的觀眾安靜且動容,人們屏息觀看著這場通過電視從音樂廳裡傳放出的音樂盛況,加入了對自由的呼喚。
從圖片我們可以看到,伯恩斯坦這版錄音是題獻給亡妻的,並且以妻子為封面設計。
1988年在巴伐利亞的巴洛克風格的阿比大教堂現場演出錄製莫扎特的《安魂曲》,以示其對妻子的悼念。
《留聲機》雜誌給了這張唱片極高的評價:這是一個胸懷廣闊、具有類似19世紀的觀點解析的有深度的演繹。慢樂章的鋪墊很有想法,快樂章同樣不失戲劇性。」
此專輯的特點除了伯恩斯坦個人對妻子的懷念,各聲部間的平衡、層次異常豐富,並沒有因為數字錄音而破壞了現場的立體空間感。
《藍色狂想曲》是美國作曲家格什溫於1924年寫給獨奏鋼琴及爵士樂團的樂曲,它融合了古典音樂的原理以及爵士的元素。
後來,在1946年美國作曲家格羅菲將此曲改成鋼琴與交響樂的版本,成為美國音樂會中最受歡迎的曲目之一。與上兩首曲子不同,這首曲子伯恩斯坦既是樂隊指揮,同時也是鋼琴伴奏。
Concerto for Piano no 1 in D minor, Op. 15
這是勃拉姆斯25歲時創作的一首作品,其龐大又具有深邃的思想,足以窺見勃拉姆斯不同於同時代作曲家的早熟與傳統。
勃拉姆斯鋼琴協奏曲的一大亮點是其宏大的交響性,不同於其他協奏曲的主次有別,勃拉姆斯的鋼琴協奏曲更像是一部規整的交響曲。
鋼琴與弦樂處於平等地位,對抗、鬥爭。這首曲子的前期創作有著舒曼妻子克拉拉的參與,並且到最後的協奏曲版本的第二樂章則是以刻畫克拉拉的肖像為主題。
這個版本錄製於1984年,齊默爾曼與伯恩斯坦的合作,是一場神仙打架的盛宴。
這是一部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音樂劇,音樂部分是由伯恩斯坦全程創作、指揮、錄製的,作於1957年。
這部音樂劇完美融合了當時正火熱的美國爵士樂以及代表了歐洲傳統的交響樂,曾長期在百老匯演出。
而改編自該劇的同名電影《西區故事》,斬獲了第34屆美國奧斯卡金像獎包括最佳影片在內的10項獎項。
《西區故事》的內容改編自莎士比亞著名的愛情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
描寫兩位相互愛戀,卻身處敵對團體的少男少女如何跨出兩者間的鴻溝,卻又不幸失敗的故事。
該劇將故事植根於紐約移民社群上,反映了戰後美國社會快速成長的背後,所隱藏種種問題:種族歧視、青少年犯罪、暴力和文化代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