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採:世上有一條唯一的路,除你之外無人能走

2021-01-13 騰訊網

1、沒有任何東西比怨恨的情緒更能耗盡人的精力了。抑鬱煩悶, 過於敏感,無力報復,欲望強烈,渴望復仇,這種種毒素混雜在每個人的思想裡——這對於精疲力盡的人來說,確是最不利的反應方式:它會迅速消耗神經力量,會過分增加有損健康的排洩。

——尼採《瞧,這個人》

2、即便你現在學習的東西看起來毫無用處,它也會成為能好好生活的基礎。

——尼採《人性的,太人性的》

3、與傑出之人交談、讀書、學習能提高語言的質與量,還能令自己的思維與內心自然而然地充實起來。

——尼採《曙光》

4、不要奢望能夠贏得所有人的好感,因為那幾乎是不可能的的事情;按照平常自己待人接物的處理方式對待你遇到的每一個人就足夠了。

——尼採《人性的,太人性的》

5、所謂高貴的靈魂,即對自己懷有敬畏之心。

——尼採《善惡的彼岸》

6、獲得真正自由的方法是要學會自我控制。如果情緒總是處於失控狀態,就會被感情牽著鼻子走,喪失自由。所以那些精神自由,保持獨立思考的人也正是擅長於控制自己情緒的人。

——尼採《善惡的彼岸》

7、在大海上渴死非常可怕。過於吹噓真理的價值,真理就不再——止渴了,有必要這樣做嗎?

——尼採《善惡的彼岸》

8、不能聽命於自己者,就要受命於他人。

——尼採《查特拉斯如是說》

9、人生沒有目的,只有過程,所謂的終極目的是虛無的。——人的情況和樹相同。它愈想開向高處和明亮處,它的根愈要向下,向泥土,向黑暗處,向深處,向惡——千萬不要忘記。我們飛翔得越高,我們在那些不能飛翔的人眼中的形象越是渺小。

——尼採《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10、我感到難過,不是因為你欺騙了我,而是因為我再也不能相信你了。

——尼採《天才的激情與感悟》

11、一個人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種生活。——尼採

12、要破壞一件事,最刁鑽的辦法是:故意用歪理為這事辯護。

——尼採《快樂的知識》

13、何為惡?侮辱他人便是惡。何為人性?不讓任何人蒙羞便是人性。何為人所能得到的自由?那便是無論採取何種行為,都不會令自己蒙羞。

——尼採《快樂的知識》

14、究竟什麼是真理?——不可駁倒的謬誤便是。

——尼採《快樂的知識》

15、當你愛上某人之後,你會努力不讓對方察覺到自己的缺點或短處。這並非是虛榮心作祟,只是不想傷害所愛之人罷了。

接著,你會在對方發現缺點、心生厭惡之前,儘可能糾正自己的缺點,人通過愛逐漸成長起來,成為越來越接近神明的完美無缺的人。

——尼採《快樂的知識》

16、你有你的路。我有我的路。至於適當的路,正確的路和唯一的路,這樣的路並不存在。

——尼採

17、也許你感覺自己的努力總是徒勞無功,但不必懷疑,你每天都離頂點更進一步。今天的你離頂點還遙遙無期。但你通過今天的努力,積蓄了明天勇攀高峰的力量。

——尼採

18、極端的行為來源於虛榮,平庸的行為來源於習慣,狹隘的行為來源於恐懼。這樣來尋找原因一般不會出錯。

——尼採《人性的、太人性的》

19、在邁入婚姻殿堂前先要問一問自己:你相信能和這個女人好好交談,白頭偕老嗎?婚姻中其他的一切都是過眼雲煙,兩人的大多數時間都在交談。

——尼採《人性的、太人性的》

20、不要因為自己沒有天賦的才能而悲觀:要是覺得自己沒有才能,就去學習一種。

——尼採《曙光》

21、最危險的健忘——剛開始他們忘記去愛別人,最後在他身上再也找不到值得去愛的地方了。

——尼採《曙光》

22、不亂評價別人,不輕易對別人下判斷,不在人後說閒話。少去想別人如何,這就是好人的做法。

——尼採《曙光》

23、決不可糊弄自己,自欺欺人。要對自己永遠誠實,了解自己究竟是什麼人,究竟有著怎樣的癖好,擁有怎樣的想法,做出怎樣的反應。

——尼採《曙光》

24、不蛻皮的蛇只能等死。

人也一樣,總是抓著舊皮囊不肯更新的人,是從內部開始腐敗,停止生長,然後死亡。只有思想不斷更新換代才能脫胎換骨地繼續成長。

——尼採《曙光》

25、口口聲聲說「平等」的人,通常有以下兩種可能:第一種是將他人降得和自己一樣低,第二種是把自己提得和他人一樣高。

所以明辨那些人叫囂的究竟是哪種平等,再決定站隊也不遲。

——尼採《人性的,太人性的》

26、愛擁有一雙眼睛,能夠發現人心中的所有美好、只關注這些美好。愛擁有一種欲望,渴望將人儘可能地提高。

——尼採《曙光》

27、帶給別人歡笑本身就是件值得開心的事。這件事無論多麼小,在和他人分享的時候,總能讓我們覺得充實又幸福。

——尼採《曙光》

28、婚姻不幸福,不是因為缺乏愛,而是因為缺乏友誼。

——尼採

29、讀書給我更多的憩息,引導我散步在別人的知識與靈魂中。

——尼採

30、世上有一條唯一的路,除你之外無人能走。它通往何方?不要問,走便是了。當一個人不知道他的路還會把他引向何方的時候,他已經攀登得比任何時候更高了。

——尼採

相關焦點

  • 尼採:叔本華是我的第一個老師,也是我唯一的一個老師
    尼採:叔本華是我的第一個老師,也是我唯一的一個老師1887年春,叔本華已經逝世17年了,尼採已經33歲,離他閱讀叔本華的《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已經過去了將近10年的時間,但尼採依然對叔本華念念不忘,一有機會就表達「感激」之情。
  • 成為你自己(尼採)| 作品
    從根本上說,每個人心裡都明白,作為一個獨一無二的事物,他在世上只存在一次,不會再有第二次這樣的巧合,能把如此極其紛繁的許多元素又湊到一起,組合成一個像他現在所是的個體。他明白這一點,可是他把它像虧心事一樣地隱瞞著——為什麼呢?因為懼怕鄰人,鄰人要維護習俗,用習俗包裹自己。然而,是什麼東西迫使一個人懼怕鄰人,隨大流地思考和行動,而不是快快樂樂地做他自己呢?在少數人也許是羞愧。
  • 世上沒有白走的路
    添添說,他知道有一條小路很近,便拽著我往那兒走。但我想走大路,畢竟大路更熟悉,好識別。他朝我擠眉弄眼,同時推著我一步一步朝他說的方向走,我只好「束手就擒」,跟著他一起往小路走去。一路上我都愁眉苦臉,他卻一直笑容可掬地說:「放心,這條小路準能到!」我只好勉強擠出一個笑臉。 小路狹窄,七拐八彎,把我繞暈了。突然前方閃出一道亮光,整個街道豁然開朗。
  • 沒有一條路不辛苦,走下去就對了
    點擊標題下藍字"泉道" 關注,陪你一起,遇見更好的自己。作者:洞見·朱麗葉來源:洞見(DJ00123987)最近瀏覽知乎,看到一個挺有意思的討論:博士輟學去送外賣可以嗎?更令人傷心的是,愛情敵不過距離,男友最後選擇了陪他一起照顧父親的女孩。如薇後來也遇到過幾個人,可夾雜了太多利益博弈的感情,終究是一場鏡花水月。孤身在大都市裡打拼,種種辛酸無人可言說。那麼,B面會不會好一點?平行世界的如薇放棄夢想,辭了職,留在家鄉與男友結婚,全心照顧他的家人。
  • 很想你,除你之外,再無人走進我心海
    緣何,我只能愛你一時,卻不能愛你一世?人世間的緣分,總有太多的無奈,亦或我遇見你,你有了你愛的他;亦或你我兩情相悅,卻錯過彼此最美的年華,於是,這人世間有了「緣何,我只能愛你一時,卻不能愛你一世」的悲嘆。
  • 世上最幸福的路,是回家的路!
    世上最幸福的路,是回家的路! 有一條路, 也許你一年只走一次, 但是卻再熟悉不過。
  • 我從來不想獨身,卻有預感《晚婚》,我在等世上,唯一契合靈魂
    我從來不想獨身,卻有預感晚婚,我在等世上,唯一契合靈魂。相信緣分,也知道感情不能強求,但在這個尷尬的年齡,身邊好友都做了媽媽和爸爸,而我還是一個人,有點惶恐,卻還是要勸自己不要急,更不能因為到了年紀而去接受一段沒有感情的婚姻。
  • 尼採《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所謂勇敢,就是敢於超越
    在你凝視深淵的時候,深淵也在凝視著你。這句耳熟能詳的名言,出自尼採《善惡的彼岸》,而在《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裡,尼採則用了一種更激烈的表達:用老鷹的雙眼去注視深淵,——用老鷹的利爪去牢牢抓住深淵:這才是我所謂的擁有勇氣。
  • 《尼採》:當你凝望深淵,深淵也在凝望你
    想走得快,發明了車子。想住的高,蓋起了高樓。想認識更多的陌生人,拿起了手機。想離開地球,於是先有了飛機,再有了火箭。目之所及,無一不是欲望的產物。欲望,並不是貶義詞。無欲無求,那我們還是生活在原始社會。佛家說,貪嗔痴慢疑,是五毒,欲修佛,先除五毒。生命,只要還在,就離不開這五毒。
  • 世上最美的風景,就是回家的路
    有一條路,也許你一年只走一次但是卻再熟悉不過有一條路,也許不比城市的熱鬧繁華但卻從不寂寞有一條路,它承載著你的思念和家人的期盼它可以是所有人眼中的平凡的路但對於你卻意義非凡無論身在何地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故鄉無論走的多遠每個遊子的心裡都有一個歸家的夢世上的美景無數可最美的風景卻是回家的路
  • 情人節:我在等,世上唯一契合的靈魂
    現在的她像個被寵愛的小女孩。有人感慨:誰能想到當年哭著唱《他不愛我》的莫文蔚如今這麼幸福。二十多歲開始戀愛,三十歲之前要結婚,仿佛成了每個人既定的人生路線,好像晚一點,就成了一種負擔。然而,真的有該結婚的年紀嗎?
  • 莎樂美與尼採
    幸福本來是可以這樣成全尼採的,將他身上屢屢抬頭的那股憤憤不平的戾氣化為無形,如此一來,作為哲人的尼採也許會受損,然而作為常人的尼採則必定會受益。但尼採打的是最理想的算盤:「莎樂美具備高貴而睿智的心靈,而且有鷹的視覺,有獅子的勇氣,她一定願與我一道肩負起人類精神的十字架,走一條上升之路!」他反覆思慮,居然找不到否定的可能性。那麼,事不宜遲,他決定向莎樂美求婚,畢其功於一役。
  • 你看過尼採的書,但是你聽過尼採的音樂嗎?
    尼採演奏鋼琴尼採 1844 年出生在一個新教牧師家庭,自幼浸淫在宗教音樂中,早慧的他很快能彈一手好琴,並且通過自學掌握了作曲技能。早年,他常將這些歌曲在節慶日時獻給他的親戚,以下這首在他 18 歲時創作的藝術歌曲《那裡流淌著一條小溪》(歌詞來源于格洛特的詩)就是題獻給他的阿姨的。
  • 「找到興趣所在,向前走便是了」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王維硯 通訊員 詹鵬 李亮   最近,劉昕劼正在閱讀一本心理學書籍,書中對於不同思維方式的描寫讓她覺得「很有意思」,對於眼下正在進行的課題研究又有了新靈感。   劉昕劼的成長故事裡鮮有跌宕起伏,卻對大多數人都有借鑑意義:找到興趣所在,堅持走下去——日日行,不怕千萬裡;在不疾不徐中保持自己的節奏,找到通往內心豐盈的路。   「歸零」中成長超越   1996年8月,劉昕劼大學畢業後來到四部總體室從事飛彈總體設計工作。她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宇航學院飛行器設計專業的首批畢業生。
  • 佛陀與尼採,兩者的哲學歸宿為什麼不同?
    佛陀是走的歸納總結思維,有明確目標。尼採走的是碎片化思維,只管批判。佛陀有明確的目標,就是所謂的悟道,解救眾生;而尼採的出發點是批判,駁斥蘇格拉底、叔本華等,攻擊宗教對人的束縛現象。兩者不同的出發點,決定了彼此的探索思維,而明顯的結果是,一個能回歸,一個竭盡精力後崩潰。
  • 有一條路 指引我前行
    校園裡有很多條路,有蜿蜒曲折的幽蘭小徑,有寬闊筆直的柏油馬路;有的路有名,有的路無名;有眾人皆知的路,有無人知曉的路;有的路行車,有的路行人……這些路承載著校園的交通,把人們引向不同的目的地。我要介紹的是一段小路——神奇的小路。
  • 尼採給我們的啟示
    尼採名言為什麼人會痛苦,為什麼社會化程度越高的人越是痛苦。很遺憾我們價值判斷中的99%都是沒有用處的,唯一有用的一條就是做好自己!我已經很久沒有快樂過了,我希望我的意志能戰勝我的欲望,每次苦苦掙扎之後,我的意志總是敗下陣來,這種狀況把我總是弄得情緒低落。藍藍的天空,還有白雲在上面飄,曾經這些總是在我心中引起一絲喜悅,現在什麼感覺都沒有了!
  • 世界名人語錄【雙語】-尼採卷
    Oscar覺得尼採才是真正的段子手,無論什麼人生道理都能一句話搞定,真正舉重若輕…其實這不是我說的,是他本人說的...
  • 水滸與尼採
    問題是,從倫理學的角度看,除了「憤慨」之外,我們還可以說些什麼呢?強人、祭司和奴隸對尼採來說,倫理道德的存在,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原因。它或者只是人的病態的表徵,或者是其自欺欺人的掩飾,甚至是毒藥或興奮劑(GM1 S6) 。所以,如果要全面了解道德行為的性質,有時我們不能單純以它如何違背良心(或有違道德直覺)來判斷對錯,我們要注意某些道德情緒(或信念)的由來。
  • 亦舒《喜寶》:人生沒有捷徑,該走的路,一條都不會少
    可是越成長才越發現,人生並不是總如自己所想的那樣,誘惑很多,又有誰能始終保持初心不改。喜寶遇上勖存姿正是人生最落魄時,她太急於抓住一根救命的稻草。倘若她能像所有普通正常家庭中長大的孩子一樣,或許就不至於如此抱有對金錢的執念。人生往往即是如此,越缺乏的東西,就越想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