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意風雲錄】戰意裡騎士兵裝著實貴!那麼中世紀騎士的一套裝備,有多複雜和昂貴呢?

2021-02-20 戰意課堂


無內鬼,快來加入粉絲群!

提問投稿、吐槽、交流

甚至能轉達對戰意的好建議!

    觀眾老爺們大家好,我是誅殺曹賊。戰意中的騎兵可謂是鐵蹄所到之處,寸草不生啊!特別是西方的騎士,更是強的離譜!

    那麼今天這篇文章,就來簡單說說,作為一名中世紀西方的騎士,到底需要哪些基本裝備!

    首先要明確一點,騎士離平民階層一直是很遙遠的。早期的騎士基本上是由貴族組成,就算是到了14世紀之後,為了擴充兵員大量分封騎士,充足和訓練和昂貴的裝備依然是讓平民望而卻步的。

    騎士需要有足夠的訓練,一般來說,他們從小就要接受最基礎的格鬥和馬術訓練。不僅如此,還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學習騎士禮儀、詩歌、朗誦、繪畫等才藝。一個窮人家的孩子如果想成為一名騎士,他們從小就會被送到領主身邊,作為侍童,幹一切的雜活。如果表現的足夠好,就可以跟隨騎士,成為一名扈從,也就是「貼身侍衛」,可以學習騎士的基本技能了。

    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學習後,他很有可能會跟隨騎士出徵,成為一名「預備騎士」。此後,就是積累戰功,努力獲得騎士的晉封。

    但是,就算是有些人戰功卓著,也會因為承擔不起騎士的高昂費用,一輩子當侍從。

下面,我們具體來看看一名騎士需要什麼裝備

    除了少量的武士會使用戰斧、鐵錘、狼牙錘等武器,大多數武士都使用長矛和劍。騎士必備的、最具殺傷力的武器,是長矛

 

    長矛是由鐵製的矛頭配上木製的矛杆組成的,和早期的騎兵相比,騎士的長矛更粗更長,方便在馬上戰鬥。

    一般來說,長矛的長度都不低於兩米,到了14世紀末,甚至有四米的長矛。矛杆的材質,一般都是選用梣木,或者是蘋果木、松木,這些木材堅硬且有一定的韌性,很適合做長矛。

    這麼長的矛,該怎麼使用呢?一般來說,行軍的時候長矛會扛在肩膀上,一旦準備作戰,騎士就會把長矛垂直舉起來,底端放在馬鐙上(或者是馬鞍特質的凹槽中)。進入到衝鋒距離之後,騎士就會把長矛放平,指向敵人,然後騎馬快速衝鋒,刺向對方的要害部位。

    當然,這種長矛的使用並不容易,需要大量的訓練才行。所以,我們經常能在影視劇中,看到騎士們用沒有裝矛尖的長矛衝殺訓練。

下面說一說騎士的劍

    劍對於騎士來說,不僅僅是武器,更是身份和榮譽的象徵。騎士手中的劍,一般都要有一個受劍儀式。領主或者神職人員,會進行祈禱或祝福,讓劍賦予特殊的意義:為上帝服務,打擊敵人;保護人民,維護正義。

    騎士的劍身長、雙刃、鋒利、結實,而且,寬大的劍身上有血槽,劈和砍的威力尤其大。在戰場上,它和長矛一樣,是騎士最具殺傷力的武器。每個騎士,都會配一把好劍,伴隨自己的一生。如果他死了,劍會被掛在墓碑上,紀念一生的榮耀。

除了攻擊性的武器,防禦性的鎧甲和盾牌也是必不可少的。

    早期的騎兵鎧甲非常簡單,僅僅是用各種形狀的金屬片,直接縫在厚厚的布上,然後套在身上,保護脖子到大腿的位置就行。後來,更高級一點的鎧甲出現了:鎖子甲。

    鎖子甲最早出現在公元前200年的斯堪地那維亞半島,它是用數千個小鐵環相互穿在一起,形成一件「半袖」、直至膝蓋的鐵衣服。到了中世紀中期,鎖子甲的製作工業越來越好,曾經非常昂貴的價格,也在騎士中越來越普遍。

    到了12世紀末,鎖子甲發生了更大的變化:連體鎖子甲出現了。

    這種鎖子甲不僅防護性更好,而且連手部都有防護(掌心部分使用布或者皮革),頭部也有防護,整個把自己包裹的嚴嚴實實。

14世紀的時候,一種新的鎧甲出現了:板甲!

    最初,工匠們用大塊的金屬甲片把騎士的前後胸護住,中間用鉚釘或者鐵鏈連接,這種半身鎧甲比鎖子甲的防護力更好——但是也更沉重了。

    14世紀末,位於米蘭的鎧甲工匠,開始設計製造整套的鎧甲。除了護住前胸和後背,還有護臂、護腿、鐵手套,騎士們把這些穿戴之後,用皮帶固定住。

    從15世紀初開始,隨著冶煉技術的發展,鋼鐵產量的增加,能保護騎士全身的板甲慢慢的成熟了。我們現在從影視劇中看到的,威風凜凜猶如機器人一般的騎士,就是靠著全身板甲成為戰場上無堅不摧的力量。

 

    直到16世紀中期大型火繩槍出現以前,板甲的防護能力都極其強大的,長矛、弓箭、長劍……都難以對板甲造成大的損傷。

    對了,順便說說騎士的頭盔。最早的頭盔僅僅是圓形或者錐形的帽子,最多在前面伸出一根鐵條來護住鼻子。但是,隨著全身鎧甲的流行,歐洲騎士開始使用極其誇張的頭盔。

    騎士們整個頭部和臉部都會被罩住,只留下雙眼處窄窄的縫隙,以及為了呼吸鑿出的一些小孔。這樣的頭盔實在太重,所以會用皮帶固定在鎧甲上,用雙肩支撐著。不然的話,長時間戴著非扭斷脖子不可。

當然,盾牌也是不能少的,不過這裡就不細說了。

最後在說說騎士最忠誠的夥伴:戰馬。

    騎士們的戰馬,需要嚴格挑選,因為它們所面臨的情況,是一般馬匹「無法想像」的。戰場上的混亂廝殺並非所有的馬匹都能應對,必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

 

    更關鍵的是,騎士的戰馬,需要有更好的體力和耐力。一般的馬只需要承受一個成年人的重量,但是戰馬不一樣,他們還要承受厚厚的板甲重量。不僅如此,中世紀的重裝騎兵,還給戰馬披上了鎧甲。

    體力不好的馬,可能行動都有問題,要在戰場上拼殺,沒這麼容易。

    所以,騎士們也有一套鑑別好戰馬的方式:一匹優秀的戰馬,前胸要寬厚,背部要寬且平直。頭部的側面骨骼要稜角分明,耳朵小,鼻孔大。眼睛明亮有神,四肢健壯。馬蹄要呈圓形且邊緣整齊清晰,馬蹄和腿部的粗細長短,都要比例適當,不能太長或者太短。

    所以,挑選好的戰馬並不容易。沒有被閹割過的雄性馬非常受歡迎,因為它們很活躍,而且往往在危急時刻爆發力極強。當然,也有喜歡雌性馬的騎士,因為這種馬比較安靜,很少嘶鳴,非常適合偷襲作戰。

    對於中世紀騎士來說,西班牙戰馬最受歡迎,其次是加斯科尼戰馬,來自敘利亞和匈牙利的戰馬也是不錯的選擇。

看了上面介紹的中世紀騎士裝備,是不是覺得很複雜?那麼它們到底多昂貴呢?

    史料記載,公元9世紀左右,一匹戰馬的價格,至少是一頭牛的6倍以上。同時期的騎士全身裝備,超過了22頭公牛的價格……

    這樣的高昂的費用高,一般平民,想都不敢想。

相關焦點

  • 中世紀騎士的一套裝備,有多麼複雜和昂貴?
    戰意中的騎兵可謂是鐵蹄所到之處,寸草不生啊!特別是西方的騎士,更是強的離譜!    那麼今天這篇文章,就來簡單說說,作為一名中世紀西方的騎士,到底需要哪些基本裝備!    首先要明確一點,騎士離平民階層一直是很遙遠的。早期的騎士基本上是由貴族組成,就算是到了14世紀之後,為了擴充兵員大量分封騎士,充足和訓練和昂貴的裝備依然是讓平民望而卻步的。
  • 中世紀歐洲騎士一匹帶裝備的好馬的價格相當於45頭母牛或15匹母馬
    歷史學家林恩·懷特說過:「幾乎沒有什麼發明像馬鐙這麼簡單,但是幾乎沒有什麼發明對歷史有如此的催化作用。」馬鐙創造了一個騎士時代,健壯優良的高頭大馬為馬鐙上的騎士平添了速度、高度、攻擊力和氣勢等,而騎士的裝備更加強了這種優勢。
  • 中世紀騎士鎧甲那麼重穿上後怎麼打仗?
    高大的戰馬,光鮮亮麗的鎧甲,高尚的騎士精神,行俠仗義、救死扶傷的美德等等。在這其中,最令人感興趣的就是騎士的那身行頭了——騎士鎧甲。  很多人都有一個疑問,他們的鎧甲那麼笨重,穿在身上打仗怎麼打仗?  今天小編帶你解開謎團!  在歐洲歷史上的中世紀一直到文藝復興時期,西方的重裝騎士一直都是西方人所慣用的主要攻擊力量。
  • 圖解中世紀騎士裝備
    喜歡中世紀的,可能不少人都有些osprey的書籍,但關於裝備的專業名詞太多,許多詞不僅詞典上沒有,連英文維基都找不到,做這個貼子的目的,不僅是提供圖片,也儘可能予以詳細說明,如果大家看完這個貼子,對中世紀一些裝備的時代與細節能有所了解,以後看電影,玩遊戲時能看出其中有沒有錯誤的地方,那就算是達到目的了。  因為工作量很大,我準備每次發一張圖片及說明,看看能做到多少。
  • 中世紀歐洲之騎士
    中世紀的歐洲存在著一種叫「騎士」的職業軍人,他們是否如浪漫色彩的文學與藝術所描述(如《仙后》),有高大上的行為準則,擁有一顆正直與善良之心,為上帝和真愛拋頭顱灑熱血,行走於江湖,打妖怪救美女守護聖杯的俠義勇士呢?
  • 高富帥的人馬刀槍——中世紀的騎士們都使用什麼武器?
    中世紀騎士的烏龜殼真的很難打穿 劍和騎槍 中世紀最重要的武器就是劍。 劍是一種可以快速移動的武器,可以刺傷和切割肉體,劍可以造成最大的傷害。基於劍的運用,中世紀的戰士開發出了複雜的技巧。這把劍"給了較為羸弱的人希望,寄希望於嫻熟的技巧可以戰勝蠻力。" 劍的受歡迎程度還有其他原因。中世紀金屬加工技術的限制意味著劍最初是昂貴的,賦予了使用劍的騎士一種社會地位。
  • 中世紀的歐洲城堡,並不象動畫片裡看到的那麼美好
    就現實世界而言,中世紀歐洲的主旋律就是騎士與城堡,而穿越的旅途也必然圍繞這兩者展開——諸位主角們之所以不辭辛勞地穿越時空,通常都不是特意去受苦受難,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的,而是為了領略中世紀風情和建功立業的,自然不會選擇穿越成農奴、盜賊之類的撲街人物(想當羅賓漢的另外再說),最起碼也要混上個貴族騎士的頭銜,家裡有城堡、有莊園、有盔甲,還有幾個年輕侍女可供揩油。
  • 中世紀的騎士究竟是什麼?歐洲中世紀的騎士有些類似我們古代的士
    像我們代中文的騎士一詞,指的就是西歐的騎士。騎士,在中世紀的歐洲,是具有一定社會地位的人。許多年輕人,都想成為一個騎士。成為騎士,在當時無疑是一種光宗耀祖的事情。同時,騎士是一個爵位,是當時爵位裡最低的一種。騎士這個爵位,有些類似我們中國古代春秋時期的士。由大貴族或者是國王冊封,效忠當地的某一個領主。
  • 新功能讓《戰意》玩家瘋狂,好評不斷
    很多男生心裡都有個武俠夢吧,當然,巾幗英雄也不輸,刀槍劍棒耍起來也是有模有樣。近日,中世紀策略動作遊戲《戰意》又推出了新功能!這一款扮演將軍,帶兵打仗的遊戲自上線以來一直好評如潮,一起來聊聊這裡面大將軍的故事。
  • 勒高夫:中世紀騎士的真實與想像
    騎士的坐騎當然屬於特殊品種,它健壯而適合快速奔跑,同時也適合打獵和戰鬥,跟在中世紀的西方推廣得很慢的笨拙的耕馬非常不同:它就是戰馬。騎士制度的興起騎士首先是一名戰士,儘管世人渴望和平,但是一個戰爭無處不在的社會才是他們具有如此聲望的主要原因。在此應該立刻介紹一下他們的武器裝備。
  • 讓遊戲裡的王八弩來告訴你,不吃意面的意呆利有多強
    像是徒步十英裡,不惜被盟軍俘虜,也要吃一口現煮的意面,自家坦克沒冷卻劑都走不動了,盟友剛送來了水,轉頭又被士兵拿去煮意面了,雖然有戲說誇張的成分,但意呆利在二戰時期確實沒有和自己兵力相符的戰績,還差點被即將滅國的法國打到滅國,這是無可否認的。義大利的二戰笑話可是能和法國投降笑話、蘇聯政治笑話其名的!
  • 明明是防禦裝備,為何歐洲鎧甲會被譽為騎士精神的象徵?
    是東方威風凜凜的將軍還是西方英姿颯爽的騎士?不過今天我們討論的是西方的鎧甲暫不論東方。那你有沒有有想過,為什麼提到歐洲鎧甲就會馬上想到騎士呢?而不是戰馬或者頭盔,佩劍呢?我們看看兩者是如何走到一起的。 一、鎧甲與騎士聯繫 鎧甲是因為戰爭而產生的,但是很顯然鎧甲的對象是士兵。
  • 騎士崛起——歐洲中世紀(9)
    五一假期,拉拉把電影《指環王》三部曲拿出來複習,裡面有大量騎士衝鋒作戰場面,拉拉突然講了一句:「我現在對這些戰爭場面能理解得更深了」。我恍然大悟,原來以為「沒用的東西」不經意間就用上了,而且幫助還很大,這就是Liberal art吧!!!同時,本篇也是應缺課的露西家小朋友的要求整理的。上次講到了中世紀騎士的裝備有了升級,從鎖子甲變成板甲,因此對付板甲的武器也相應升級了。
  • 中世紀騎士風,很帶感
    而是做成中世紀盔甲的風格,其實無論如何做做工怎麼樣都可以拼一拼【佳作】的。畢竟以中世紀的冶金和鑄造盔甲的技術而言,即便是模型在製作或者噴漆的時候有那麼一點點瑕疵也可以合理的被認為「盔甲就應該是這樣」。以前在博物館看過亨利八世的盔甲,當時還懷著比較敬畏的心情去的博物館,但是看到了真正的盔甲後心裡也就琢磨著「也就是這麼回事……」。
  • 回到中世紀,追尋「騎士」光輝!
    但騎士不等於絕對意義上的騎兵, 騎士其實是西歐在中世紀時期把軍事力量納入到封建體制之中的產物。起初, 因為有大量的自由民存在, 因而西歐的封建國家實行了自由人服義務兵役的制度。但是隨著土地兼併, 大地產制導致了自由民數量大減, 使得義務兵役制難以實行, 能被徵入伍的人員範圍日益狹窄, 而且自由民也無力負擔軍事裝備, 於是騎士開始成為了領主的特權。
  • 【佳作】中世紀騎士風,很帶感
    微信公眾號《高達模型製作技巧》自創辦以來深受各個方面大力支持,眾多作者編輯譯者亦傾力付出辛苦的汗水和獨特的創意。
  • 這幫在戰場上背鍋的廚子,居然是中世紀的終結者?
    而我們今天要說的終結了中世紀的奧斯曼帝國第六任蘇丹,穆罕默德二世所率領的耶尼塞裡軍團,也是「蘇丹親兵」。高白帽,八字鬍,是耶尼塞裡軍團的標誌特色,看過《奪寶奇兵》的朋友們可能對於穿著這種裝束的士兵有多強並沒有什麼實感。
  • Steam周榜:R星有一套 多款中世紀暗黑遊戲登場
    R星的兩大神作《GTA5》以及《荒野大鏢客2》又登榜了,其中《GTA5》還登上了榜首,雖然談不上新鮮,但是不得不說,R星有一套。本周中世紀元素的遊戲有很多,有類似《暗黑破壞神》的《破壞領主》,也有生存類回合制的傭兵遊戲。
  • 騎士們都Ladyfirst嗎?你所不知的中世紀真相
    通常談到中世紀的騎士時,腦海中第一時間浮出的形象:身著盔甲手拿劍盾,裝備滿分,還要再加上一匹很帥的白馬,再搭配上忠誠勇武、誠實可靠的人設,仿佛每次登場都會自帶BGM:「榮譽在我心裡,我就不怕風浪,不怕風浪,不怕風浪。」
  • 我們什麼時候才能玩上完整版的《戰意》
    我才想起來這款曾經讓我們「肝到昏天黑地」的國產戰爭網遊,當然,只是曾經,《戰意》最終導致我們棄坑的原因有很多,本身一個5人小隊在這樣一個動輒千人的戰場中本身就沒有什麼存在感,作為一隊白嫖玩家,打不過高級兵種也讓人沒那麼有爽感,《戰意》的玩法很多,但真正有存在感的卻不多,總結而言就是當時的《戰意》也太不完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