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自然資源部組織開展的「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主題採訪活動,第二站寧夏行已經圓滿結束。
此次採訪團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光明日報、新華網、新京報、澎湃新聞、中國自然資源報、中國綠色時報等十餘位媒體記者組成,先後前往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賀蘭山東麓,固原市隆德縣渝河流域、涇源縣三關口礦區、彭陽縣陽窪流域等地進行採訪,了解當地開展生態保護修復、黃河流域治理等工作情況。
01丨銀川市賀蘭山東麓志輝源石酒莊
志輝源石酒莊,位於國家批准的「賀蘭山東麓葡萄酒原產地域」的核心區域。酒莊前身是供應銀川市砂石料資源的主要產區。由於長期的高強度開採,該地區生態環境十分脆弱。後經多年生態保護修復工作,廢棄砂石礦區變身酒莊,成為一片生機盎然的綠洲。這是寧夏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持續打好賀蘭山保衛戰的縮影。截至2018年底,賀蘭山自然保護區內169處人類活動點綜合治理,83個礦業權全部退出,50處工礦設施全部拆除,外圍重點區域所有露天煤礦關閉。2019年,寧夏全面啟動賀蘭山保護區外圍45處嚴重損害賀蘭山生態環境質量和功能的點位的綜合整治。目前,賀蘭山生態保護修復專項規劃已編制完成,賀蘭山東麓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工程,已爭取投入國家資金18.3億元,實施生態修復項目107個。
02丨固原市隆德縣渝河
渝河發源於六盤山西麓,全長48.3公裡,流域面積481平方公裡。近年來,隆德縣採取截汙治汙、疏浚淨源、生態修復、多元效應、長效管理等措施,自東向西,分生態景觀、水質淨化、自然修復3段對渝河進行疏浚淨源、綜合治理。先後實施渝河支流清流河、清涼河縣城段綜合治理及生態修復等10多個項目。通過河床平整、生態護坡、岸線綠化、河堤加固、河道疏浚、巡檢道路建設等工程措施,實現了渝河全河道全流域系統綜合治理。治理後的渝河,生態效益顯著。
03丨固原市涇源縣三關口礦區
三關口礦區位於涇源縣六盤山鎮。礦區於上世紀70年代開採。黨的十八大以後,涇源縣堅決貫徹落實中央和區市黨委決策部署,關停並轉砂石料企業19家,拆除石灰窯33口。「綠盾2017」專項行動開展以來,通過聯合執法,集中整治,以壯士斷腕的信心和決心,依法依規拆除各類違規設施8處,並於2019年底完成了六盤山水泥廠、長徵水泥廠搬遷拆除工作。與此同時,涇源縣科學開展生態修復工作,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以自然恢復為主,突出工程措施與生物措施、治溝與治坡、治山與治水「三個結合」。昔日滿目瘡痍的礦山,如今披上了一層新綠。
04丨固原市彭陽縣陽窪流域
陽窪流域是彭陽縣流域治理的典型樣板。流域內完成荒山荒溝生態林0.8萬畝、退耕地造林1.1萬畝,修建旱作梯田1.2萬畝,新修道路26公裡。近年來,彭陽縣深入實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主動融入黃河中遊生態系統,在生態修復、水土保持、汙染防治等方面持續發力。同時,持續推進「生態+」「旅遊+」,在陽窪流域核心區建設金雞坪旱作梯田公園,配套服務設施,結合全縣「四個一」林草產業發展,形成了壯麗的梯田景觀,走出了一條「山綠」與「民富」共贏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多年來,寧夏堅持生態立區,在生態保護修復、黃河流域治理等方面取得顯著成就,給採訪團的記者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寧夏之行結束了,但「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主題採訪活動仍在繼續。下一站會去哪裡呢?請大家持續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