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擊特斯拉,或許是所有國產新能源的目標。五菱宏光MINI雖然以巨大的銷量走在了最前面,但是兩三萬塊的價格顯然不能與特斯拉相提並論,兩款車型的實力不在一個維度,也不需要去比較。
不論價格還是定位,比亞迪漢是目前最接近Model 3的一款車型,在11月份拿下10105輛的銷量也相當驚喜,創造了國產20萬級以上轎車的新記錄。
但是特斯拉Model 3作為這個市場的先行者,也並不是那麼容易超越的。據乘聯會公布的數據顯示,Model 3在11月份完成了又一個新突破,跨入了2字開頭,共售出21604輛,比起10月份的12143車輛,增長幅度達到約78%。
且在11月的轎車銷量排行榜中,Model 3已經走到了第11名的位置,僅次於B級車的雅閣,Model 3開始將邁騰、凱美瑞等更多燃油車擠到身後。可見,這款純電動車帶來的市場衝擊其實遠比想像中更大,實力也遠比很多人以為的更為強大。
其實,特斯拉在市場上的負面信息一直不少,質量問題也經常上熱搜。但是能落地到銷量,就是這麼豪橫。
毫無疑問,補貼後降到24.99萬的Model 3輕鬆擊穿了很多人的心理防線,過去一臺進口Model 3價格高達37.7萬元,超過十萬以上的差價,讓人不得不呼真香。在特斯拉的降價中,有兩點其實挺令人敬佩。
一是其願意降價,國產化程度的越加深,成本也會越下降,所以才有了Model 3多次調價,但企業不是慈善家,一般廠家都會儘量將這部分省下來的成本再重新算到利潤中去,而不是讓給市場,特斯拉算是一個另類分子,只要保證了它所劃定的利潤率,價格便可以讓給消費者。
二是其敢於降價,降價這個事,對於品牌來說其實算是一件比較無奈的事情,很可能會影響到品牌的整體溢價與價值感,更何況像特斯拉這種短時間內連續多次降價下沉,換作是其他品牌可能就是自殺式行為了。但是其實只要理解了特斯拉的降價邏輯,因何而降價,消費者便會喜聞樂見,割韭菜的說法並不準確,畢竟你早買的人早享受,而且享受的是進口配件。高端產品做品牌,低端產品做銷量,特斯拉的品牌光環依然很耀眼。
當然,特斯拉的直營購車模式也給了它更大的降價自由。購車環境公開公平,不存在臃腫的營銷體系與經商銷體系,沒有三方賺差價,更不存在一百位車主一百個價格這種偏差,顛覆傳統汽車銷售模式,降價只需要考慮成本與利潤,不需要考慮中間的層面。
可以說降價是特斯拉獨有的可怕能力,且並非像傳統汽車那樣因賣不動而降價。未來在實現100%國產化之後,Model 3仍有降價的空間,屆時對於市場上的競爭對手來說又是一波降維打擊。
價格所帶來的衝擊往往是最為巨大的。並且,就目前情況來看,特斯拉的產品實力超越了很多國內競爭對手。在自動駕駛技術、充電技術、線束技術、汽車整車壓鑄技術等方面有著突出的表現,用規模龐大的自建充電樁來抵消特斯拉車主裡程焦慮,其他新勢力很難做到。
但凡想要購買電動車並開過特斯拉的,最後都躲不過真香定律。隨著Model Y的國產進入,特斯拉在20萬級領域的競爭力再次翻倍。毫無疑問,未來特斯拉將會搶奪更多屬於燃油車的市場份額,並且還會再次拉大自身與其他國產新勢力之間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