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曾國藩的四句話裡,你是否看到了,曾經和現在仍不成熟的自己?

2020-12-20 明一悅讀

【明一悅讀原創,感謝喜歡,謝絕抄襲】

曾國藩最大的成就,不在於他的政治地位,而在於他為人處事的智慧,很多人把他奉為「中華第一完人」,起因就在他超乎常人的洞察力,儘管總以「天下至笨人」自居,然,卻受盡世人敬重,尤其是他的處事智慧,更被後人奉若神明,而明一最喜歡的,當屬他以下四句話。

能聽懂曾國藩以下四句話的人,都是有故事和閱歷的人,從他這四句話裡,不知你是否看到了,曾經和現在仍不成熟的自己?

【才不足則多謀】

任正非曾經開除過華為一個員工,原因是他洋洋灑灑地提了幾十條建議,本以為任正非看到這些建議會提拔甚至重用自己,不料,換來的卻是開除。

有人說,任正非剛愎自用。

也有人說,新處職不到半年的員工,提出這麼多建議,顯然是在賣弄才華。

任正非的解釋是,不需要你在本崗位還操著別人崗位的心。

曾國藩說過,才不足則多謀。意在提醒那些自視清高之人,在任職初期,少說話,多做事,不信你瞧瞧身邊那個話多至密的人,多數沒多少才華,喜歡提建議完全是想引人注意。

【識不足則多慮】

一個人的為人處事想要圓滑,必須有足夠的閱歷和見識,同樣一件事,有見識的人,處事不驚,亂了陣腳的,往往是不夠見識之人。

見識不夠怎麼辦?多聽,多看,多參與,在自己翅膀不足以抵擋風雨之前,虛心受之最好。

【威不足則多怒】

明一收到的來信裡,偶爾也會有讀者發出對職場的抱怨,印象最深的是一位讀者說「上司靠關係進來,沒經驗,更沒能力,天天喊著抓業績,就知道發脾氣,唉,這世道,沒關係沒靠山的我們,只能受這種人的氣嗎?」

職場如戰場,兵無良將是兵的悲哀,而將無帥才失的卻是民心,威不足則多怒,因為沒有威信,所以才想靠外在的怒氣來武裝自己,然,發怒的人往往先失去的是理智,又有幾個能真正解決問題的呢?

【信不足則多言】

網絡詐騙之所以盛行,很多人說,當下的人就是好騙,幾句好話就被人當成了散財童子。

明一記得一位受訪老者,被電話詐騙30多萬,在問及「面兒都沒見,為何敢打款給對方?」老者這樣說道:「天天給我打電話那個小夥兒太熱情了……如果不是出了這件事,我都想認他當乾兒子……」

幾句甜言蜜語,你以為是真心,其實是假得不再假的一場欺騙。或許你清醒過來也會明白,好話說得越多的人,往往越是騙子。但身為騙子的一定知道,不說好話,又哪來的好騙?

沒有真心的人,才會用感情做幌子。

沒有信用的人,才會用好話來哄你。

越是喜歡把話說滿的人,往往越不可靠,本就是個無信之人。

每一天我們都在成長,每一個人都渴望成熟。

成長靠的是時間,而成熟靠的卻是我們自己。

或許,你早已經放下了過往,卻唯獨放不開自己,還在為曾經的年少痴狂而懊悔。

也或許,你已經看淡了人生,只想好好度過餘生,想要讓心儘早地歸於平靜。

然,成長總是需要代價的,成熟更需要受盡磨礪,人生半途,暮然回首,從曾國藩的四句話裡,你是否看到了,曾經和現在仍不成熟的自己?

相關焦點

  • 曾國藩:不成熟的人,身上往往都有這三種特徵,不改一輩子沒出息
    在眾多的評論裡有一條很有意思:真搞不懂你們這些崇洋媚外的人,有錢去國外瀟灑,還不如捐給貧困山區。朋友驚愕,這個評論者是他不久前加的,平時也不怎麼聊天,今天突然評論這個。這個評論為什麼說很有意思呢?因為太符合當今社會一些不成熟人的性格了。去國外旅遊,這些人稱之為崇洋媚外。
  • 曾國藩生命最後留下「四句話」,後代百年沒出一個敗家子?
    走著走著,年邁的曾國藩忽然感覺自己「腳麻」,兒子曾紀澤還未來得及反應,便見自己的父親倒在了自己的身上。被扶回書房的曾國藩,指著自己早已留下的遺書,就此離開了人世間。一個老人,一個久居官場高位的老人,在離開人世間的時候,最放心不下的莫過於自己的兒女。曾國藩的這封遺書,大致五六百字。而總結起來,就是四句話,這四句話既是對自己一生的總結,也是對自己兒女最後的「忠告」。一:慎獨則心安。
  • 《曾國藩家書》最經典的四句話,句句經典,值得我們收藏
    最近幾年,有關曾國藩的話題可以說是文化界的一大熱點。大的方面到全集、全書、傳記,小的方面到逸聞、語錄,林林總總,可以說是不一而足。而生活中也掀起了一陣「曾國藩熱」,上到政壇領袖、商界精英,下到普通讀者跟平民百姓,好像如果我們沒有讀過「曾國藩」,就算是看再多的書籍也枉然。
  • 曾國藩:端莊厚重是貴相,心存濟物是富相,快來看看你佔了幾個
    曾國藩在30歲之前就是個「紈絝公子」,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沒個人樣」。但後來改了之後,他就嚴格要求自己,從穿著到言行舉止,再不像以前一樣輕浮、毛躁。《清史稿》中記載,曾國藩「為人威重少言」,所以,他在屬下面前非常有威信,下屬也很信任和敬重他。
  • 李嘉誠的四句話,讓你瞬間成熟,你能做到幾點?
    梅花香自苦寒來,滴水可以穿石,鐵杵磨成針,這些都無疑證明了,想要成功,就要有堅韌不拔的毅力,像是白楊樹一樣,不怕風吹雨打,才能夠昂首挺胸的屹立不倒!成長就是下棋的時候,能贏了老爸;成熟就是你明明能贏老爸,卻讓老爸小贏一下。因為相比較贏過老爸,你更願意看到老爸,開心地咯咯笑。
  • 曾國藩:將來有出息的人,往往都會有這4種福相,看看你佔了幾個
    我們都知道曾國藩有記日記的習慣,他曾經靠著這個方式完成了「戒色」的目標,有時候做錯事了,也在日記中寫下來,然後反省自己。但曾國藩的日記中不僅有自我反省,還有一些其他的「人生啟示」。但曾國藩對左宗棠的行為並不在意,反而還說:「論兵戰,吾不如左宗棠,為國爭光,亦以季高為冠。國幸有左宗棠也。」越是成熟的稻穗,把頭埋得越低。一個有著大格局的人,必定是有著廣闊胸懷的人,他能夠看到別人的優點,看到自己的不足。這樣的人,也更容易獲得別人的認可和幫助,自然也更容易取得成功。
  • 曾國藩:牢記八個字,你也能成為讀書高手
    讀書的好處不僅僅在於可以改變人的容貌,也可以幫助一個人拓寬視野,提高格局,讓一個人更快地成為一個成熟的人。既然讀書有這麼多益處,是不是天天埋頭讀書就可以獲得這些益處呢?答案是否定的。許多喜歡閱讀的人通常都會遇到一個問題,即看書的時候常常覺得自己明白了某些道理,但是仔細想一想,卻又沒什麼心得。
  • 賴輝東《論語史鑑》:晚清「一品宰相」曾國藩!
    曾國藩是晚清四大「中興名臣」之一,在「立身」,「立功」,「立言」方面做到完美,被稱為「千古完人」,曾國藩還是毛澤東和蔣介石共同的偶像。1, 立身:曾國藩五歲開始讀書,非常勤奮好學,但不算聰明,有一天晚上,一個盜賊躲在他的書房裡,年少的曾國藩為了背一篇文章,反覆地誦讀,徹夜不眠,氣得盜賊跳出來大罵:你這個笨蛋,連我都背下來了,你還背不下來。不過,曾國藩做事非常有耐心,有恆心,他有一句名言:人但有恆,無事不成!
  • 看完三十而已電視劇,突然看到了曾經和現在的自己!
    一個人仍然過著看似單身貴族般的生活…2018年12月我隻身一人闖過大上海,在王漫妮的生活中看到了自己曾經的影子,一個人搬家,一個人生病,一個人坐車從城市中心搬到城外環,為的只是省下一部分房租!魔都,一個人人都想出人頭地,體現自我價值的一線城市,可這看似機會很多,人才濟濟的地方,真的是電視劇裡演的那麼美好嗎?租住獨立的大房子,工作環境好,業餘生活豐富多彩嗎?
  • 讀《曾國藩傳》給我力量,我也可以不平庸
    詼諧作家傑克森·布朗曾經有過一個有趣的比喻:「缺少了自我管理的才華,就好像穿上溜冰鞋的八爪魚。眼看動作不斷可是卻搞不清楚到底是往前、往後,還是原地打轉。」以曾國藩為偶像,明確目標,持續精進,解鎖更出色的自己。
  • 曾國藩:人最大的差距,是見識和格局
    鮑叔牙聽到這譏笑後,深知這不符合管仲的實際情況,就向人們解釋說,他家有年邁的母親供養,所以他不得不那樣做。管仲多次想為鮑叔牙辦些好事,不但沒有辦成,反給鮑叔牙造成很多新困難,還不如不辦好。因此人們都認為管仲沒有辦事本領,鮑叔牙卻不這樣看,他心裡明白,管仲是個很有本領的人。事情所以沒有辦成,只是由於機會沒有成熟罷了。
  • 晚清第一名臣曾國藩做過的官職,相當於現在什麼官?
    1840年,翰林院散館,曾國藩獲授翰林院檢討,級別為從七品,比正七品的知縣還低一級,相當於現在的副縣級幹部。翰林院檢討與修撰、編修一樣,負責掌修國史,只是級別不一樣。李鴻章、張之洞當年的第一份職務都是翰林院編修,為正七品,比檢討高一個級別。至於左宗棠,他終生沒有進入翰林院,因此從沒有任職過這些職務。翰林院檢討類似於現在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歷史研究院的研究人員。
  • 曾國藩:人品差的人,張口閉口都是這三句話,希望你一句也沒有
    曾國藩在官場可算是一帆風順,同時也贏得了好人緣,算是典型的「官運旺」,都說「官場如戰場」,那麼曾國藩究竟是憑藉什麼才能走到今天這一步的呢?自然和他的說話方式脫不開關係了。之後蔡永康略帶尷尬的回答,表示自己的父母早已經去世。這次訪談就暴露出了魯豫的低情商。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自尊心和虛榮心,當被耿直地指出一些真實但是讓人不快的問題時,總是會有許多避免不了的尷尬。
  • 你一生的運氣,都藏在這4句話裡
    一個家族想要長久,靠的不是錢財和聲望,而是靠家風和家訓。曾國藩家族,十代傳承,代代出英才,個個是精英,無論是道德品格,還是經世才幹都為後人所稱頌。曾國藩臨終前對子孫留下的四句話,讀懂了更是受益終生。所謂慎獨,就是無論是否有人在場,都能管理好自己的行為舉止,修養好自己的人格品性。元代大學問家許衡一日外出,正值盛夏,天氣炎熱,許衡走在路上也覺得口渴難耐。剛好路邊有一顆梨樹,許多路人都跑去摘梨解渴,只有許衡在樹下靜坐不動。
  • 曾國藩:人生三境,做好這3件事讓你受益一生,現在看懂還不晚
    」年輕是一個不經意的選擇可能就改變了你的一生。所以,在特定的時間做特定的事才不會在未來的人生中為曾經後悔。曾國藩說,人生三境,要牢記三句忠告,才能一生順遂平安。最後,就在自己的舒適圈中,再也走不出來。孟子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安逸的生活同時也是脆弱的。
  • 曾國藩幾句家訓,揭開家族興旺的秘密
    這樣一位對中國歷史有著巨大影響力的人物,史學界和公眾對他的評價是多樣化的,有關他的爭議從未停止過,但他治家與教子的理念卻一直被大家所讚賞和學習。曾國藩曾經多次與其弟曾國潢提及「六尺巷」的故事。清朝康熙年間,時任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的張英,老家安徽桐城的宅子與吳家為鄰,兩家院落之間有條巷子,供雙方出入使用。後來吳家要建新房,想佔這條路,張家人不同意,雙方爭執不下。
  • 1857年,曾國藩向皇帝要求加官進爵,鹹豐大筆一揮:你別幹了!
    1857年,曾國藩的父親去世,他向鹹豐上書說:皇上,您要不給我督撫大權,我就回家不幹了。鹹豐怒極,大筆一揮:那你別幹了!曾國藩懵了:是我做的太霸蠻了?借著回家丁憂的機會,他找來了《道德經》、《莊子》、《南華經》等佛道典籍來解惑。
  • 曾國藩:凡是具有權謀思想的人,都善於建立自己的範疇
    凡是具有權謀思想的人,都善於建立自己的範疇。在這個範疇裡,他是絕對的王者,所有的人,也都必須在他建立的範疇裡活動。曾國藩成為兩江總督後,迅速建立了自己的範疇,那就是集中湘軍力量,攻打安慶。安慶是長江上的一個軍事重鎮,是長江運輸的要塞,金陵之所以能安枕無憂,就是靠安慶保障了其糧餉供給。
  • 曾國藩:真正智慧的人都懂「三不鬥」,可避免災禍,福氣不請自來
    著名主持人白巖松曾經這樣說過曾國藩:品讀《曾國藩》,看到了最複雜的人性。有一次,「三聖七賢」裡的其中一人做了一篇《不動心說》,大肆宣揚自己不貪戀金錢美色,李鴻裔看到了這篇文章,並且對這種自誇自擂的行為很不恥,便出言譏諷,弄得對方十分尷尬。
  • 曾國藩:做人無論如何圓滑,也不要丟了自己的傲氣
    #曾國藩#做人要圓滑,才能左右逢源,這樣的人,無論在商場上還是官場上,我們隨時都能看到。但是,大部分人已經失去了自己本應該有的傲氣,而是甘願被利益驅使,變得卑躬屈膝了。晚清名臣曾國藩在京城為官的時候就認為:做人無論如何圓滑,也不要丟了自己的傲氣。因為,失去傲氣的人,就會變得膽怯而懦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