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聲明:本文為新華網客戶端新媒體平臺「新華號」帳號作者上傳並發布,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華號的立場及觀點。新華號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
上幼兒園的孫女聰明伶俐,好奇心極強,特別喜歡聽故事。每天晚上九點都和我一起看中央紀錄頻道的「航拍中國」第三季《一同飛越》節目,我們隨節目一起去領略祖國的大好河山,昨晚剛看完飛越內蒙古自治區的專篇,便纏著我說:「外公,你不是在呼倫貝爾大草原當過鐵道兵嗎?那你也給我講講呼倫貝爾大草原的故事吧。」
聽了孫女的話,我思潮洶湧,思緒萬千,想起了「北國碧玉」的呼倫貝爾大草原,想起了在草原當兵修伊敏線的情景,草原上那藍天白雲、彎彎河水、茵茵綠草、群群牛羊、點點氈房、嫋嫋炊煙,不禁地浮現在自己的眼前……
我當兵時間不長,但是第二故鄉——呼倫貝爾大草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眼下又到「六一兒童節」,怎能不把呼倫貝爾的故事講給孩子聽呢?怎能不把鐵道兵「逢山鑿路,遇水架橋」,在草原上修鐵路,架長虹的故事講給鐵三代呢?怎能不把偉大的鐵道兵精神一代一代傳下去呢?於是,那些刻骨銘心的故事,隨思緒向孫女娓娓道來……
呼倫貝爾大草原在我國雄雞形版圖上方,有一個酷似雞冠的地方,那就是世界聞名的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呼倫貝爾得名於呼倫和貝爾兩大湖泊。呼倫的蒙語大意為「水獺」,貝爾的蒙語大意為「雄水獺」,因為過去這兩個湖盛產水獺。
這是一個傳奇故事。很久很久以前,草原上風妖和沙魔橫行,地上寸草不生,滴水如金,牧畜瀕於絕跡,牧民屍骨遍地。草原上一個勇敢的蒙古族部落裡有一對情侶,女孩能歌善舞,才貌雙全,叫呼倫;男孩力大無比,能騎善射,叫貝爾。他們為了拯救草原,追求愛情,與草原上的妖魔奮勇搏殺,他們降風妖、除沙魔、施甘露、布生靈……
一天,風光旖旎的草原,藍天白雲下,在「中國第一曲水」的莫爾格勒河畔,走來了一位美麗的蒙古族姑娘呼倫,呼倫姑娘之美使正在爭奇鬥豔的百草鮮花羞澀地低下了頭,姑娘唱著:「美麗的草原我的家……」的歌曲,悠閒地放著潔白的羊群。
這時,一群馬匹飛奔而來,馴馬的領頭雁是騎著高頭棗紅大馬的英俊蒙古族小夥子貝爾,兩個年輕人兒相識相愛了。
百靈鳥高唱祝福歌,雪白的羊叼來美麗的花堆在氈房外,氈房內他們在長者的見證下,喝了交杯酒,客人為他們獻上了祝福的哈達,手把肉、馬奶酒香味瀰漫著整個氈房,「賽努!賽努!」(好啊!好!)人們興高採烈祝福這對新人。從此,呼倫、貝爾開始了「男耕女織」的幸福時光生活。
然而,好景不長。一個雨後天晴天空中架起彩虹的傍晚,突然風妖光顧,一陣狂風襲來,草原上天昏地暗,沙魔莽古斯獰笑著吸乾了草原的水,並從潔白的氈房內搶走了呼倫姑娘。
草原枯萎了,牛羊倒地了,為拯救草原和自己心愛的姑娘,貝爾背上弓箭,抄起長刀,跨上駿馬,衝出枯萎的草原,追尋沙魔莽古斯,由於日夜兼程的跋涉奔波,終因疲憊不堪摔下馬來,就在半夢半醒間,他看到了飽經沙魔摧殘的呼倫身影,呼倫變成了一朵瘦小的「阿日愣」花,在風妖和沙魔的折磨下奄奄一息。
貝爾猛然驚醒,用皮囊裡僅有的一點水澆灌「阿日楞」花,呼倫復活了,她緊緊擁抱著貝爾。這時風妖再襲,沙魔莽古斯再次奪走呼倫。草原被風沙吞噬,天邊燃起了大火,貝爾急中生智,想起了阿爸傳給他的神弓,連向天空放出僅有的三支神箭,瞬間,一箭驚動雨王,頓時大雨傾盆,草原復甦,牛馬羊群又重新站立起來。
一箭穿心於風妖,狂風停止了怒吼;一箭射傷沙魔,沙魔莽古斯作垂死掙扎,它將呼倫綁在身後,又再次殺回,企圖殺死貝爾摧毀一切,這時呼倫掙脫綁繩,飛快地奪下莽古斯頭上的綠寶珠,一口吞下。頃刻,山崩地裂,暴雨如注,呼倫倒下化作了浩瀚的大湖。
貝爾殺死了惡魔卻得不到呼倫,悲傷欲絕,一氣之下折斷了神弓。只聽得一聲巨響,草原塌陷,貝爾也化作一池清湖。就這樣,一對情侶把熾熱的愛獻給了草原萬物,化作呼倫、貝爾兩個清澈的大湖。
草原也有情,暗暗的開裂出一道口子——烏爾遜河,把兩題年輕的心連了起來,草原興旺了。從此,草原人民為感謝和紀念他們,把自己的家鄉取名呼倫貝爾,這就是世界三大草原之一呼倫貝爾大草原。
「那呼倫貝爾大草原一定很美吧?風調雨順嗎?」孫女仰著頭問我。
呼倫貝爾大草原是我國現存最豐美的優良牧場,因為幾乎沒有受到任何汙染,有「最純淨的草原」之說。她四季風光絢麗、景色宜人,是世界少有的綠色淨土和人間樂園。
春天,冰雪融化了。小草飄動著細細的嫩芽,花兒在風中散發著無限的幽香,草原的野草野花開始盛開了,五顏六色的,就像一塊漂亮的地毯,披在呼倫貝爾的大地上。樹木也穿上了綠色的紗衣,春燕歡笑著歸來,整天大草原春意盎然。春天的呼倫貝爾變得萬紫千紅,美不勝收。
夏天這裡空氣清新,氣溫涼爽,是避暑度假的勝地。一場細雨過後,一覽草原風光,美麗的大草原一眼望不到邊,藍天白雲、碧草綠浪、湖水漣漪、牛羊成群、點點氈房、嫋嫋炊煙,整個草原清新寧靜。茫茫無際的牧場,傳來悠揚的牧歌,一條彎彎的小河,靜靜地流向遠方。
白色的羊群在山坡上吃草,遠遠望去,好像是白雲飄浮在山間,又好似粒粒珍珠撒落在草原上,真是「彩蝶紛飛百鳥兒唱,一彎碧水映彩霞;駿馬好似彩雲朵,牛羊好似珍珠撒……」
微風吹過,草浪滾滾,形成了一片綠色的海洋。牧羊的姑娘,唱著動聽的情歌,揮動著羊鞭,遊走在美麗的草原上。傍晚,夕陽西下的時候,在霞光的輝映下,草原與天連成一片。蒙古包裡響起了委婉動聽的馬頭琴聲,這動與靜相結合的草原美景,怎不叫人心曠神怡。
秋天,這裡是一片金黃色的世界。成熟的野果掛滿枝頭,微風吹來,草原翻捲起層層波浪,草香撲鼻,秋風佛過,散發開一陣陣沁人心脾的清香。牧人們忙著放牧,剪羊毛。人們的臉上露出了喜悅的笑容,整個草原好似一幅美麗的金色油畫。
冬天,這裡經常的大雪紛飛,整個世界都變成了瓊雕的草、玉琢的樹。漫天雪花飛舞,給草原穿上了潔白的盛裝。小河也覆蓋了厚厚的雪白棉被,樹枝掛滿了沉甸甸、蓬鬆鬆的雪球。呼倫貝爾變成了白色的世界,變成了銀裝素裹,白雪皚皚。
呼倫貝爾大草原不僅美不勝收,而且地域遼闊,是我國規模最大、最完整的生態系統。在遠古,她是我國古代文明重要的發源地,是北方眾多遊牧民族的主要發祥地,在2000多年的時間裡,呼倫貝爾大草原以其富饒的自然資源孕育了我國北方東胡、匈奴、鮮卑、室韋、回紇、突厥、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因此,被史學界譽為「中國北方遊牧民族成長的搖籃」。
正是由於草原上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是馳名的天然牧場,歷史上成了各部落爭奪之地。八世紀,生活在額爾古納河東岸的成吉思汗的先祖蒙兀室韋部遷移至斡難河、克魯倫河、土拉河的發源地肯特山區。
12世紀,當成吉思汗登上政治舞臺統一蒙古草原時,又返回呼倫貝爾,在這裡進行了幾次大的決定性戰役,他利用這裡的資源和無數驍勇善戰的騎士,消滅了政敵,打破了長期幾個大部落勢力均衡的局面,最終佔據了呼倫貝爾,完成了統一大業。
現在草原上有一個以遊牧部落為景觀的著名旅遊景點「金帳汗蒙古部落」,就是當年成吉思汗行帳的縮影和再現。
「草原上有了呼倫湖和貝爾湖,阻斷了草原的交通怎麼辦的呢?是不是又有很久很久之前的故事呢?」
不是。那是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草原上來了一批穿著綠軍裝,戴著紅領章、紅帽徽的軍人,他們給草原修鐵路來了,他們把草原點綴得更豔麗。
清晨他們的晨操聲:「一、二、一」、「一、二、一」、「一、二、三、四」、「一二三四」,草原震顫,山鳴谷應,回聲嘹亮……
白天,他們在工地上不畏艱苦,辛勤勞作,為草原鋪設長龍;
晚上,他們在營區內生活,在帳篷內學習,給草原帶來歡聲笑語。
草原的四季都是美麗的,但是這些軍人並沒有時間欣賞這如詩如畫的美景。春季,在沼澤地段,採用反扣「塔頭」的措施,減少春融後填土方的工作量;將鏟下的方塊「草皮磚」背上地基,無縫隙的蓋滿路基的梯形坡面,防風沙,固根基。
夏季,晝夜溫差大,中午也熱到30多度,蚊子、瞎虻、小咬、一天多次輪番圍攻。他們在野外施工作業,汗流浹背,也不敢脫外衣。被蚊蟲叮咬一下,就是個大包。有的戰士過敏,手、腳、臉都腫得像饅頭似的……
夏季是這些軍人最繁忙的季節,工地上,發電機的歡歌聲,抽水機、攪拌機、卷揚機、塔吊、推土機的轟鳴聲,鐵鍬與石子、夯歌與號子、組成了草原的交響曲;營區內,早出操,晚點名,早布置,晚講評,快節奏,緊緊張張,忙忙碌碌,草原變成了歡樂的海洋。
秋季,更是軍人苦戰時段,為了趕在冬季大雪封山之前鋪上鋼軌,人以一當十,苦幹巧幹,壓路機、鋪軌機,息人不息車……在「滴水成冰、吐痰成釘」,「千裡冰封,萬裡雪飄」的冬季,軍人們以「幹勁橫掃漫天雪,豪情似火化冰霜」的豪邁氣概,以「熱汗融化千年雪。
鋼纖鑿透萬重地」的生命豪情,集思廣益、群策群力,掌握了一套在嚴寒氣候條件下的施工方法:在橋涵施工中,「以凍治凍」,採用逐層凍結,逐層挖凍的「凍結法」開挖涵洞和橋墩,在路基凍包地段,採用爆破法開拓前進……
由於有這些軍人給草原繪藍圖,呼倫湖、貝爾湖及大小湖泊並沒有成為草原的「天險」,而是「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成為草原的風景線。軍人們在草原上修建了牙林線(牙克石——滿歸)伊敏線(海拉爾東——伊敏)、加漠線(加格達奇——漠河)、齊加線(齊齊哈爾——加格達奇)等十條鐵路。
如果說:「只識彎弓箭大雕」的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出草原、破中原、越長城、入內地、進西歐,這隻草原的雄鷹,把呼倫貝爾大草原納入中華版圖;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把這草原上的遊牧民族帶進了社會主義新中國,實現了千年的跨越;那麼,這支部隊就把呼倫貝爾大草原帶進了人類的現代文明,使她初步實現了現代化。
由於有了鐵路,奔騰的火車牽來了一片繁榮,加格達奇等沿線各城市都得到很好的發展,成了現代化都市。
「外公,那麼這是一支什麼部隊呢?」孫女睜大眼睛好奇地問我。
「這就是外公參加過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
「長大後,我也要當鐵道兵。」
「孩子啊,在歷史的進程中,鐵道兵已經被裁撤36年了,現在交給地方「中國鐵建」了,但是逢山鑿路,遇水架橋,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犧牲的鐵道兵精神還在,當你在學習中遇到困難的時候,就要學習鐵道兵精神,迎難而上,不斷進取,勇往直前!」
孫女聽了我的故事,也覺得外公當年當了鐵道兵光榮,對鐵道兵精神有了啟蒙的認知和理解。
呼倫貝爾大草原的故事中體現出的偉大的鐵道兵精神將鼓舞我們祖孫倆在新的徵程中繼續前行!
(寫作於2019年六一兒童節,修改於2020年六一兒童節)
作者:三師 吳鳳祥
責編:毛秘 《白浪情》
來源:新華號 宏哥有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