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大朋友小朋友六一快樂~
今天是六一,在這個充滿童心的節日裡,不同的家庭過六一的方式都是不一樣的······
比如有些孩子今天正「被迫營業」,一邊傷心一邊自己選的舞,哭著也要跳完!
再比如有些孩子在這一天和自己的爸爸、爺爺、太爺爺接力喊話,祖孫上下五六代其樂融融,和諧又溫馨~
每一個孩子都擁有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兒童節,當然,每個年代的人也有對自己兒童節的獨特記憶。
在這個特殊的節日裡,不如讓點點媽帶你去看看,每個時代的孩子都是怎麼過節日的吧~也趁這個時候,給孩子好好科普「兒童節」!
其實在1950年以前,是沒有六一兒童節的。
為了悼念在利迪策慘案和全世界所有戰爭中死難的兒童,1949年11月,國際民主婦聯理事會決定,將6月1日定為國際兒童節。
1950年,也就是新中國成立的第二年,中國第一個兒童節誕生了。
1950年6月1日,當時新中國的建設,百廢待舉,毛主席日理萬機,但為表示對新中國首個國際兒童節的高度重視,他親筆寫下:「慶祝兒童節」。
在六一兒童節的這一天,共有800名兒童在中華路青年館大禮堂集合,用自己組織的文藝活動放聲歌唱慶祝節日。
除此之外,當天,全市各工廠、學校、託兒所還紛紛舉辦了不同形式的慶祝會、遊藝會、展覽會、體育會、健康比賽、體格檢查,並發動保衛兒童權利的籤名運動。
那時候,身戴紅領巾,組織各式各樣的活動,學校的大喇叭放著一首讓人懷念一輩子的歌:《聽媽媽講那過去的故事》……是許多50後對六一兒童節的記憶。
60年代的孩子,在物質匱乏與精神富足中成長,他們的娛樂生活漸漸豐富了起來:
彈玻璃珠、跳格子、扔沙包、彈弓、跳格子等,有趣多樣化的遊戲,不僅陪伴了他們成長,也將這些經典毫無保留的傳承給了70、80後,留下了許多樂趣和美好的回憶。
隨著物質水平的提高,60年代的孩子有了禮物的概念,在六一兒童節的這一天,孩子們能收到來自大人們的禮物,於是,相比其他時候,孩子們變得更憧憬兒童節的到來。
在零食匱乏的60年代裡,「古巴糖」和「果味餅乾」可以算得上是孩子們心目中稀罕又珍貴的美味。如果在這天能收到它們,孩子們能開心到好幾天都睡不著覺。
70年代的孩子們,因為娛樂生活逐漸豐富,每次到了六一兒童節,大多數學校和幼兒園都會舉辦不同形式的活動,組織孩子們開聯歡會。
能參與表演的孩子都會特別興奮,並且很早就惦記著表演節目的事情,開始彩排了。
在70年代,鮮少有課外書籍出現,於是,小人書的出現變成了當時孩子們的精神食糧,放學後小人書攤更是孩子們的天堂。
很多孩子放學後會在小人書攤租一本小人書,坐在小木凳上靜靜地看,一坐就是半天。
這一代的孩子是幸運的,隨著生活條件的變好,他們也在日漸革新的生活中親身體驗到了許多新鮮事物。
比如看黑貓警長、西遊記和新白娘子傳奇,放學宅在家裡玩小霸王遊戲機,魂鬥羅、俄羅斯方塊、超級瑪麗成了很多人的童年回憶。
80年代是一個被港臺影視和音樂席捲的年代,80年代的孩子則是在港臺文化的洗禮下成長的一代。他們家裡的收音機裡放著爸媽喜歡的鄧麗君和小虎隊,從此80後開始了追星之旅。
除了影視和遊戲的崛起,當時孩子們還喜歡拍藝術照。
從黑白到彩色,能在六一這天將自己最美的時刻定格在一張照片中,是件非常值得炫耀以及驕傲的事情,拍各種各樣的兒童藝術照成為了當時的一種潮流。
90年代,KFC、麥當勞引進中國,許多大城市商場、飲食街上有了KFC、麥當勞的蹤跡。
在那個年代,洋快餐並不像現在這麼普及,對於孩子來說,在六一兒童節這一天,爸爸媽媽能帶自己吃一頓麥當勞或者肯德基就已經是對自己的最高禮遇。
除了吃,去遊樂場玩也成為了一批90後心目中最棒的兒童節禮物,在節日當天,爸爸媽媽能帶自己去坐過山車、摩天輪,這一天無疑是物超所值的。
00後也許是我們眼中最幸福的一代了,物質開始空前升級,各種好吃的、好喝的,心肝寶貝的養著。
娛樂生活也開始空前升級,五花八門的玩具、頻繁出入電影院。
但也正是這個年代的父母想要給孩子最好的,有時腳步太快了,往往忽略了給孩子最需要的陪伴時間。
「如果我把時間省下來,當做禮物給你,你能不能多點時間陪我?」
如果說六一這天,精心挑選的禮物可以給孩子的是節日的儀式感,其實孩子更期待的,也許禮物背後,你多一秒的陪伴。
這種期待,是所有禮物都無法替代的。
今天是六一,也是孩子最期待的節日,今天讓我們早點回家,多陪陪孩子,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