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中國的六一·兒童節了,雖然這是一個世界性的節日,但是到了各國,又演變出了不同的習俗。
比如中國的兒童節,也是經過幾番變更的。
1931年4月4日,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兒童節誕生了,兒童節成為當時的重大節日。
1949年11月國際民主婦女聯合會在莫斯科召開會議,「會上通過了保障全世界兒童權利,反對虐殺兒童和毒害兒童的決議,並決定6月1日為國際兒童節」。
由此,六一兒童節沿襲了下來。
再來看我們的鄰國日本,對於兒童節這件事,在全世界都是別具一格的存在。
日本一年有三個兒童節,每個節都有各自不同的說法,只是都是給孩子們過的節日。分別是:
三月三日女兒節「雛祭り」、5月5日男孩節「子供の日」、11月15日七五三節「しちごさん」。
三月三日女兒節
日本女兒節又名「上巳」、也被稱為「桃の節句」,即:桃花節。
關於日本女兒節的來源說法不一,其一認為日本女兒節來自於中國古代的上巳節。
在女兒節,父母會為女兒設置階梯狀的列臺,擺上穿著日式和服的娃娃。民間風俗認為,讓人偶為人們帶走疾病和悲傷。
在三月三日之前,要將人偶全部擺好,節日結束後要及時收藏起來,來年再用。因為日本人認為,人偶拜訪的時間過長,會影響到女兒的婚嫁。
之所以選在三月三日,也是因為這個時候的櫻花開的正好,在這燦爛的日子裡,祝福女兒像櫻花一樣美麗動人。
5月5日男孩節
有給女兒過的節,也就有給男孩兒過的節。
每年5月5日的兒童節,就是用來給男孩子們慶祝的。
日本的男孩節是由中國的端午節發展而來的。據說端午節是由遣唐使傳入日本的,而遣唐使大多是唐朝的貴族子弟,因此,最初日本的端午節帶有濃厚的貴族氣息,只有皇宮才有一些慶祝活動。
為了祝福家中男孩健康,每家每戶都會用紙或者布做成鯉魚的彩帶,串在竹竿上,綁上風車,高高的掛在屋頂。
鯉魚在天空中迎風擺動,猶如遨遊在大海裡,印證了我們中國的一個成語:魚躍龍門。
所以,這個節日也被稱為「鯉魚日」,暗喻男孩能夠像鯉魚那樣朝氣蓬勃,奮發有為。
11月15日七五三節
有了給女孩過的,也有了給男孩過的,就差一個男女都能過的,就是七五三節。
要說日本人真的是想著辦法要放假,在日本傳統觀念裡,三歲、五歲和七歲都是特別幸運的三個年齡,這樣的好事肯定要放假。
所以每年11月15日,小朋友們會穿上最好看的和服,在父母的陪同下去神社祈求健康和平安。
還要吃寓意長壽的千歲糖,味道也就和麥芽糖差不多吧~
最重要的是,日本的兒童節,學校裡老師孩子都放假。和中國學校舉辦慶祝活動不一樣,日本的孩子們直接放假回家,和家人在一起慶祝娛樂。
日本的三個兒童節,其中兩個都與中國節日密不可分。日本早期引進文化,後經時間的錘鍊,將外來文化與本民族文化傳統相交融,最終形成了日本三種兒童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