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辛苦工作的家長,都逃不過99+的家長群?

2020-12-22 慧聰教育網

悟空最近聽到了不少家長們的煩惱:

「臨近期末,家長群又開始999+。工作已經很忙了,那麼多個消息,真是回不過來!」

聽著這些煩惱,悟空腦袋裡浮現了一個畫面:

早上6點起床做早餐,喊娃起床洗漱,7點送娃上學之後趕去公司,開始8小時的工作(工作中可能還會遇到挨批無數群聊爭論等drama事件),準點衝去接娃放學,回去又是做飯做家務,還有晚上的主旋律:輔導孩子學習......

身為機器人我就想問家長們一句:難道你們也是機器人嗎?還是人均時間管理大師?居然還能堅持這麼久!

然而在這麼緊湊的安排裡,家長還需要抽身回復不同家長群裡的消息。ummm,開始 理解這位家長為什麼會「抱怨」了▼

視頻裡的這位家長怒吼:「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抱怨總是回不完的消息群,還有老師各種「不合理要求」......

這段吐槽也引爆了話題,光閱讀就有7.6億。很多網友都加入了討論,有群情激憤的家長,也有暗自叫屈的老師。

就悟空看來,這一屆的家長和老師,真的有丶難。

老師們希望家長可以多關注孩子的學習情況,家長們有心卻忙於生計很難做到「隨叫隨到」。

就像國慶時有一條新聞,一位爸爸參加家長會,老師點名提醒家長要記得回復群裡信息。老師話還沒說完,這位爸爸就突然崩潰大哭。

身為一個大男人,這位爸爸卻還是顧不上體面哭到顫抖,悟空看到他抽泣的背影也感到很心疼。

其實很多父母和這位爸爸一樣,都很關心孩子在校的情況和成長,但又要努力奮鬥給孩子拼一個更好的未來。

家長們都不是機器人。面對這種兩難的選擇,結果就是時間不夠用,精力也不夠用。

悟空還看到熱搜下的這條評論:以前沒有群的時候都是怎麼過來的?

在通訊發展起來以前,老師和父母的溝通機會只有家長會和偶爾的家訪。家長們覺得對孩子的學習情況不夠了解,老師也覺得溝通費事且不一定有效。

後來家長群出現,老師和家長之間的聯繫就變得更緊密。

其實家長群也只是幫助孩子的一個工具。老師和家長之間需要更多的體諒,明確各自的職責,才可以發揮它的最大作用,讓孩子更好地成長。

在悟空看來,家長群的出現是科技發展的一個縮影。科技進步,目的是讓生活可以更方便。

悟空沒有娃,但在機器人的角度看來,與其老師家長們兩頭焦慮甚至產生矛盾,不如利用好科技的手段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

就拿家長來說,家長群引爆討論,最直接的原因也是因為家長們工作壓力都很大,對孩子的教育和陪伴分身乏術。

怎麼樣才能工作陪伴兩者兼顧?

那要說到陪伴孩子讀書,就是悟空的強項了。藉助悟空機器人這個陪娃神器,可以給家長和孩子緊繃的神經稍微「松松弦」。

家長們偶爾會遇上加班,但孩子其實生物鐘會更規律,經常回來的時候孩子就已經睡著了。

這時候就可以使用悟空的【視頻監控】功能。不僅可以和孩子視頻,還可以利用悟空給孩子送飛吻,給擁抱逗孩子開心,比起平面更直接地讓他感受到父母的關愛。

孩子都喜歡聽故事,家長們應該也都買了很多繪本。

但是經常一個工作電話,或者是疲倦,給孩子讀繪本這件事就逐漸擱置,要麼就是交給了冷冰冰的手機。

而悟空支持10000+的主流繪本故事,還能實現按頁伴讀。悟空24h都能活蹦亂跳,加上可愛的外形,孩子樂意聽悟空講故事,也可以開心地進入夢鄉~

家長們最怕的應該就是孩子的各種提問了。因為孩子的提問是隨時的,家長大多都沒辦法時時刻刻在他身邊解答,但悟空可以哦!

孩子對離自己最近的身邊萬物發問——悟空有超強的AI識別系統,花、草、樹木、水果......有不認識的悟空都能一一對應回答。

孩子會對未來對世界發問——搭載知乎TOP 100問,打開對世界的認知,激發孩子更多的疑問,更多的探索欲。

不知道家長們發現沒有,很多時候花時間陪了孩子去各種地方,孩子卻並不開心。那是因為更多時候是「偽陪娃」

孩子更期待的是和大人「一起玩」。悟空搭載的【編程】功能就很合適。使用簡單的彩色積木塊,學習邏輯語句基礎編程。

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給悟空設計動作,編舞蹈,拍搞怪視頻。家長既不會覺得乏味,孩子也能被家長引導著發揮想像力,完成一次高質量的陪伴

家長們工作忙,可以找一個陪娃幫手,有限的時間精力裡給可以給孩子最好的愛。

學校設置家長群,是為了家長們能夠更好的了解孩子的學習狀況,而不是增加矛盾;家長們努力工作,也是希望給孩子更美滿的未來,而不是孩子感到沒人陪伴的情感缺失。

如果你需要我的幫助,那就快來找悟空吧。

希望有天我能成為你的第一個智能小夥伴哦!

相關焦點

  • 家長在群裡對老師的發言總是「謝謝老師」「老師辛苦」心態分析
    有一個朋友問了這樣的一道題:那些在家長群裡不管老師發什麼都是「謝謝老師、辛苦了」的家長都是什麼心態?作為一個老師,我就簡單的分析一下家長的心態,如果有不到之處還請包含。作為一名教師,我經常教導自己的學生要把「謝謝」「對不起」常掛在嘴邊。
  • 小學生模仿家長籤字,以為瞞天過海,卻逃不過老師的「火眼金睛」
    否則會導致家長籤完字,仍然被老師懷疑的情況,想想還是挺尷尬的。 不過,更多數的情況是家長的字無法被模仿,確實有很多家長寫字特別好看而且有特點,只要老師見過家長寫字,學生模仿了也能輕鬆被分辨出來。
  • 愛恨交織家長群 - 人民周刊
    老師也是視家長群如隱形負擔,每發布一條通知,還不到5分鐘就刷出幾十條信息,不得不「爬樓」查看問題。「收到」「辛苦」「謝謝」成了家長群的評論「三件套」,家長對家長群進退兩難,不看會錯過信息,看了又增添麻煩。老師對手機也恐懼了,不願聽到「叮」的提示音,頻繁的信息打擾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 「孩子一畢業,我會馬上退出家長群!」這位媽媽說出了家長的心聲
    「孩子一畢業,我會馬上退出家長群!」這位媽媽說出了家長的心聲朋友美麗就遇到了這樣的情況,她家女兒已經上五年級了,在一年級加入家長群時,各位家長都非常積極,但是後來美麗發現,家長群的一些信息越來越變質,而且有一些家長會阿諛奉承,或者是道德綁架,造成很多家長非常為難。
  • 家長退群鬧上央視,引發多米諾效應,教育部的回應讓家長拍手叫好
    家長退群鬧上央視,網友眾說紛紜,引發多米諾效應 「家長退群」事件還鬧上了央視,央視痛批:家長批改作業是老師的缺位。 有網友說:理解老師每天工作辛苦,但是家長也很辛苦。 還有網友表示:很多作業家長根本不會,生怕教錯了。
  • 英語老師家長群催交作業,家長咆哮:俺都不會,你叫我怎麼做?
    英語老師在群裡要求家長提交英語作業,一家長因為不會輔導英語被逼得咆哮:不學了,退學,急死人了,檢查作業,俺都不會,你叫我怎麼做?這位家長喊出了大多數家長的心聲。輔導作業,現在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活,也是高危作業。
  • 「家長群」變成「壓力群」,焦慮之下,這部9分紀錄片值得深思
    在視頻結尾處,這位家長反問道——教是我教,改是我改,之後還要昧著良心說老師辛苦了,到底誰辛苦?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家長要給孩子批改作業,我想起初的想法是通過此舉,督促家長更加關心孩子的學習,通過學校、家庭共同努力提高孩子的學習能力。然而,實際情況是,有的地方把經念歪了。比如有的家長群中,老師直接點名批評了沒給孩子批改作業的家長。
  • 看看蘭州家長群的那些事兒……
    打開手機每個家長以孩子學習為主的家長群至少有四五個有學校群、班級群、專業課群、輔導班群等等有的家長為了討好老師說一些恭維話或者發一些讚揚表情" 我們也知道進群是為了孩子學習好,便於與家長溝通。可群太多,有時工作一忙,被刷屏後很多信息就收不到。所以現在我和媳婦分工明確,前半天我盯各種群,後半天她去盯。等到了晚上我們再匯總各類信息後與孩子交流。"市民郭女士的兒子今年上小學六年級,她同樣也遇到了家長群帶來的煩惱。" 老師發布信息後,一般都要求回復。
  • 家長退群引發熱議
    原來,這位爸爸因為抱怨老師總是讓家長給孩子批改作業,在家長群裡和老師吵了起來:「你們老師上課不認真教孩子,下課要我們家長幫忙批改作業,那我要你們幹什麼?」「整天不是讓我們家長給孩子報補習班,就是讓我們幫忙改作業,改完還要昧著良心說老師辛苦了!」「你們老師辛苦什麼?教是我們教,作業是我們改的,到底是誰辛苦?」
  • 幼兒園老師群裡點名家長,問為什麼不打卡?家長:以為我很閒嗎?
    這的確讓不少家長感到疲憊和無奈!很多家長早已復工,疫情期間每個勞動者都不容易,在每天辛苦工作一天下班回家後。幼兒園的家長還要陪孩子看視頻做手工讀故事背單詞錄視頻拍照片,最後把這些「成果」發在班級群裡籤到交作業,得到了老師的「表揚」後,才能做回自己真正好好放鬆一下。
  • 孩子做錯一道題,老師在群裡追著家長訓,家長四個字回懟太霸氣
    孩子做錯一道題,老師在群裡追著家長訓,家長四個字回懟太霸氣 現在的家長和以前不一樣,以前家長只要將孩子送到學校,學習上的事情就幾乎是全權交給老師了,而家長只要承擔一個監督和引導的責任。
  • 家長直言「煩透了」,微信群裡打卡、小程序太多,一畢業就卸載
    而家長們也不輕鬆,"輔助孩子學習"這種事,無論是上網課還是現實裡開學上課,家長們都要接收家長微信群裡無休止的"騷擾"。吳莉莉是一位34歲的寶媽,這兩天就因為家長群裡的事情,引發了一場"家庭大戰"。之後寶媽來到兒子的臥室,看到他在床上睡得正香,憤怒之下什麼都來不及想,一腳就踹到床上的兒子身上,將他踹醒後又拖起來打罵,還把兒子的手機給摔壞了。家長們總說"家長群裡是非多",一看到群裡有新消息就很鬱悶,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情,認為老師除了一些和孩子有關的重要事情的通知之外,不該總是給家長們增加負擔。
  • 「退出家長群」背後,是異化的家校關係
    作者:王鐘的  近日,江蘇一家長在自己發布的短視頻中大呼:「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這位家長認為,老師要求家長批改作業、輔導功課,使得自己承擔了教師應負的責任和工作。他還質疑道:教是我教,改是我改,之後還要昧著良心說老師辛苦了,到底誰辛苦?
  • 男女家長之間互加微信,表面平靜的「家長群」,成了「曖昧之地」
    為了方便管理,不少學校、企業也開始使用社交軟體的群聊功能,通過建立群組聊天進行通知發放,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 有些家長借著方便交流為由通過群聊軟體加上其他人的帳號,繼續著接送孩子時的話題,甚至以此引出更為敏感的話題,彼此之間開始出現一些曖昧言語。
  • 「孩子前腳畢業,我後腳退出家長群!」這位媽媽說出了家長的心聲
    當孩子到了上學的年齡之後,都會為了自己的孩子未來著想急忙地把孩子送進學校,每到班級之後都會建立一個家長群,其實建群的目的是為了方便老師和孩子家長之間的溝通交流,但是很多家長卻表示如今的家長卻已經成為了一種負擔。
  • 「孩子一畢業,我馬上退家長群」,這位媽媽說出了很多家長的心聲
    原來,在陳芳的家長群裡,很多家長隔三差五就發砍價連結,要求幫忙砍一下;除此之外,有的家長還時不時分享一些連結打廣告。陳芳平時要上班,也沒有多少時間去看家長群,每次下班想回看老師發的通知,都要翻半天的聊天記錄。後來,陳芳提出讓家長們少聊天,她看通知很麻煩,希望他們不要影響了家長群的正常秩序。
  • 班主任吐露心聲:有一種低情商的家長,總是不斷在群裡給老師添堵
    班主任吐露心聲:有一種低情商的家長,總是不斷在群裡給老師添堵導語在孩子生長時期陪伴他們時間最長的除了家長以外就是自己的老師了,當然老師也肩負著教育孩子的主要責任。只不過家長也應該配合老師的工作,這樣才能讓孩子的學習成績更加優異,可是總有一些家長不但不理解老師,反而經常給老師添堵,這讓老師們特別無語。
  • 「孩子一畢業,我立馬退出了家長群」,這位媽媽道出了家長的心聲
    她還跟我說,牛牛剛上一年級的時候,她就加入了班級家長群,平時大大小小的事情老師都會在群裡通知,由於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家孩子能夠得到老師的關照,所以平時在家長群裡表現得非常積極,只要老師在群裡發消息,幾乎是一呼百應。有一次,恰逢期末學校要開家長會,要求每位家長都必須參加,家長們都紛紛表示一定會準時參加。
  • 班主任:學生「家長群」裡,這4類家長讓人很牴觸,但願你不是
    都說「 學校是個小型社會」, 確實不僅孩子需要融入到班級裡,家長在背後也要做好工作,成為優秀的引路人。在孩子開始進入學習生活,作為班級裡的一員,基本上都有一個家長群。家長群——由班主任組建,把本班級內的孩子都拉到群裡。
  • 這群「刺頭」被集體「叫家長」了?
    這次學員們開始也是一樣的,因為創作時間非常緊張,每個人都冥思苦想要怎麼把家人寫進歌裡,但靈感就是很難抓到。他的媽媽為此強忍淚水感激他的那群朋友,也為兒子的改變而驕傲。王江元的表演沒有給夥伴們足夠的空間,但只要說開了,他就能很快作出調整,尊重彼此的表達,讓每個人的看法都能被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