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歡歡媽育兒(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隨著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各種社交軟體可謂是層出不窮,以往QQ、微信這類社交工具只是在年輕人群中流行,但得益於智慧型手機的普及,這類社交工具開始適用於各行各業的社交場所,尤其是家長群,可以說只要家裡有孩子的家長,幾乎是人人都有。
雖說家長群極大地方便了老師和學生家長之間的溝通與交流,能夠及時地讓家長了解到孩子在校的學習情況和生活。但很多家長卻漸漸地發現,家長群越來越變味了,不再是單純地消息通知群,而是成為了部分家長相互攀比,以及向老師獻殷勤的場所。
01「孩子一畢業,我就立馬退出了家長群!」
前幾天,牛牛媽媽跟我聊天談起孩子的問題時,她跟我說起了這樣一件事,她說:「自從去年孩子小學畢業之後,我就立馬退出了家長群,我感覺我個人的精神狀態都變好了!」
她還跟我說,牛牛剛上一年級的時候,她就加入了班級家長群,平時大大小小的事情老師都會在群裡通知,由於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家孩子能夠得到老師的關照,所以平時在家長群裡表現得非常積極,只要老師在群裡發消息,幾乎是一呼百應。
有一次,恰逢期末學校要開家長會,要求每位家長都必須參加,家長們都紛紛表示一定會準時參加。但牛牛媽媽和丈夫那天正好有事去不了,於是便在家長群裡委婉地向老師說明了情況,並表示抱歉。
結果,家長群一下子炸鍋了,其他家長七嘴八舌地表示:「我們都有工作,也都是抽時間去的,牛牛媽媽你這樣會錯過孩子的成長,是對孩子的不重視……」
還有家長表示:「牛牛媽媽,你要支持老師的工作,家長會每學期也沒開幾次,請個假就可以了,單位領導也是能夠理解的!」
牛牛媽媽看到其他家長的話,感覺自己很委屈,畢竟那天孩子爸爸有一筆重要的生意要談,而自己也要在單位值班,如果臨時調班的話,會比較困難。但一想到孩子的家長會,其他家長都去參加,如果自己不去,確實會讓孩子感覺很尷尬。最後無奈之下,也只能硬著頭皮跟其他同事調了個班。
當然,這只是諸多小事中的一件,平時家長群裡還有各種令她感到煩惱的事情。對此,牛牛媽媽說:「家長群本是老師向家長們發布學校重要通知,以及讓家長了解孩子的學習狀況和生活的平臺,但現在怎麼感覺越來越變味兒了呢?」
其實,我十分理解牛牛媽媽,因為現在的家長群確實已經超越了該工具本身的使用屬性,裡面所談論的事情也正在暴露出人性的醜陋。牛牛媽媽的話無疑是道出了許多家長們的心聲。
02「家長群」令家長煩惱的原因有哪些?
1、家長被迫參與到孩子的課後學習中
以前我們上學那會兒,學校裡有任何通知和活動,都是由我們自己轉告給家長的,但現在無論是學校活動還是家庭作業,老師都會直接發到家長群裡,讓家長們監督孩子。
家長白天忙於工作已經很疲憊了,晚上還要監督孩子寫作業、檢查作業。而這些本該是孩子自己完成的,卻由於老師過於依賴家長群,導致家長們被迫參與到孩子的課後學習中。
2、家長之間相互攀比
天底下沒有父母不愛自己孩子的,在每位父母眼裡自己的孩子也都是最優秀的。但是有些家長喜歡過於放大這種愛,難免會在家長群裡炫耀和顯擺,這一不小心就容易引起其他家長的不滿,於是互相攀比就起來了。
3、部分家長對老師過於殷勤
每位家長都希望老師能夠多關注一下自己的孩子,於是部分家長就會當著大家的面向老師獻殷勤,甚至還會給老師發紅包、送禮物,讓其他家長反感不已。
03如何正確地看待家長群的存在呢?
家長群作為老師和學生家長的一個聯絡紐帶,不僅能夠讓學校的通知傳達得更及時、更準確,也能讓家長們及時了解到孩子的學習情況和在校生活,這是它存在的真正用途,我們應該鼓勵和保護。
但另一方面,作為家長也要注意的言行舉止,畢竟家長的言行舉止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個家庭的修養,也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孩子的人格。
所以,很多家長都建議讓家長群回歸到它本來的屬性上,而不要發一些與孩子學習和學校通知無關的事情,保持家長群的良好環境,讓老師和家長之間的關係變得更加純粹、簡單一些。這樣既能夠減少家長們的煩惱,也能夠更家長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關心孩子、陪伴孩子,可謂是一舉兩得。
今日話題:各位家長,你們對家長群有什麼看法?是否也遇到過類似的事情?歡迎在下方評論區分享!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