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說,天下有三苦:撐船、打鐵、磨豆腐。
日前祖名豆製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祖名股份)IPO通過審核,即將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如無意外將是A股中的「豆製品第一股」。資料顯示,2019年祖名股份營業收入高達10.48億,淨利潤9016.51萬元。
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裡,做豆腐顯然不是一份大事業,然而,浙江人蔡祖明用26年的時間,將一家小小的豆腐坊,拉扯成了一家上市公司。同時深入探究這家家族企業更可以發現,做豆腐賣豆腐這並非從蔡祖明創業開始,而是傳承6代人,超過200年歷史的「祖傳手藝」。
兜兜轉轉還是繼承了「祖業」
蔡祖明是浙江省蕭山西興人,從清朝嘉慶年間(1816年)開始家裡祖輩已經做起了豆腐生意,並且在當地小有名氣。到蔡祖名父親這輩,時代使然也曾進工廠工作,提前退休出來後又重新做起了豆腐生意。
不過青年時期的蔡祖明可沒想繼續「吃這碗飯」,但面朝黃土背朝天幹農活的日子他也過不慣,於是拜師學藝做起了木匠。做木匠有了點名氣後,蔡祖明聽說種苗木可以成萬元戶,就活動心思承包地種苗木。沒想到,種苗木容易,賣苗木難,種好了賣不出去,幾番「折騰」下來當木匠的錢也都虧了進去。
生意虧了,加之看父親做豆腐生意太辛苦,蔡祖明決定給父親幫把手。不過沒做多久,他把賣豆腐掙來的錢拿去買了輛三輪摩託車,跑起了短途客運,賣豆腐的事則交給了妻子。三輪摩託車開了不到兩年,蔡祖明覺得不過癮,便用家中所有的積蓄買了輛小汽車,當起了計程車司機。
就這樣又兜兜轉轉好幾年,時間走到了1994年,這時的蔡祖明已過而立之年。恰巧蕭山的國營豆製品廠倒閉了,「折騰」了十多年的蔡祖明意識到商機來了:蕭山這麼大的一塊地盤,總不能沒有豆腐廠吧?於是,在父親和妻子的大力支持下,蔡祖明籌資 40 萬元創建了蕭山華源豆製品廠(祖名豆製品股份有限公司前身)。
做豆腐賣豆腐,蔡祖明家裡有經驗,又捨得下力氣,不畏辛苦,沒幾年華源豆製品廠蒸蒸日上。隨著公司名氣的增大,仿製品也越來越多,蔡祖明終於意識到要用註冊商標來「正名」,但這時候發現「華源」早已被別人註冊。思考再三,蔡祖明決定用自己名字後兩個字的諧音「祖名」來做商標,既與自己關係緊密,又有「祖上有名」的意思;就這樣,「祖名」豆製品的品牌正式誕生。
豆腐坊是怎麼奔赴上市的
雖然中國的豆製品市場規模有上千億元,但做到年產值10億以上,並且即將上市的,還真就祖名股份這一家。按照蔡祖明的歸納,「三心二意」是他成功的核心。
當然,這裡的「三心二意」可不再是他年輕時好闖蕩的那股子勁兒。一個家族做豆腐賣豆腐延續了200年,總有一份匠心在那裡,這就是蔡祖明的第一個成功要素。蔡祖明一直保持著一份最樸實最本分的初心,那就是怎樣把豆腐、豆製品做到最好。為此,他從原料到生產工藝整個流程嚴格把關,不斷地動腦筋進行提高、創新、升級。
「做人做企業,都需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只有做到這點,才可能長遠發展。」 蔡祖明在接受採訪時還曾不止一次談到,環保做不好心裡真不踏實,每天看看汙水裡遊來遊去的魚,自己才放心,才能一心撲在生產、研發和創新上。「匠心、良心、放心」,這就是祖名股份快速成長遵循的「三心二意」裡的前者,後者則是「誠意和滿意」——以誠意奉獻最好的產品,讓消費者滿意。
事實上,中國很多民營家族企業、行業隱形冠軍,都是憑藉類似於蔡祖明「三心二意」的這種初心與堅守、專注於努力,才得以成功。
立足傳統、尋求突破、充滿挑戰
江浙滬地區的消費者對「祖名」這個品牌大多不陌生,早餐店裡的祖名豆奶,飯桌上的祖名豆腐,茶餘飯後的祖名豆乾……祖名股份的產品深耕江浙滬地區,並持續向國內更多省市延伸,客戶涵蓋眾多大中型超市,海底撈、外婆家等知名餐飲機構,以及盒馬鮮生、叮咚買菜等生鮮專營平臺。
在20多年的發展中,祖名股份不僅穩穩守住了傳統的生鮮豆製品領域,還開發了植物蛋白飲品和休閒豆製品兩大類別。在關聯領域內儘可能滿足不同類型豆製品消費需求。同時祖名股份也認識到,豆製品行業門檻不高,要取得競爭優勢與長遠發展,技術創新與工藝改造勢在必行。據本次招股書顯示,募集資金將主要投入到「年產8萬噸生鮮豆製品生產線技改項目」及「豆製品研發與檢測中心提升項目」,都是以現代化技術尋求突破的方向。
2019年度,祖名股份的年營收突破了10億人民幣。招股書顯示,2017~2019年度,祖名股份營收分別為8.63億元、9.39億元、10.48億元,淨利潤分別為4148.87萬元、6394.18萬元和9016.51萬元。總體來看,處於穩定上揚的趨勢中,但查看細分數據也能看出一些行業內長期未曾打破的藩籬。
招股書指出,受產品銷售半徑的影響,祖名股份的銷售區域主要位於江浙滬地區,報告期內,來源於江浙滬的銷售收入佔公司總收入的比例在95%以上。同時,祖名股份的絕大多數營收,皆由生鮮豆製品支撐,佔比65.89%。
雖然在此次的招股書中,祖名股份表示,將以「立足長三角、面向全國、走向世界」為企業發展方向。但從公開資料顯示可以發現,目前我國的豆製品行業並未出現全品類、全國性的龍頭企業,同時各地市場都有品牌口碑出眾的本地品牌,如筆者所在北京的「白玉」,幾乎佔領所有商超。
因此,豆製品企業如希冀憑藉生鮮豆製品突破區域性的藩籬,進軍全國市場進軍,或將充滿更多挑戰。專業人士表示,祖名股份在休閒豆製品上雖然現階段營收不高,事實上卻有比較大的市場潛力。
同時,本次招股書顯示,蔡祖明、王茶英和蔡水埼共持有祖名股份54.94%的股權。蔡祖明與王茶英是夫妻關係,蔡水埼為蔡祖明與王茶英之子,三人均擔任公司的重要管理職務,對公司的各項經營決策均具有實質性重大影響。未來,蔡祖明「締造百億豆製品企業「的願望是否會在家族交接班之前完成,「第七代人」的加入是否會對這家家族企業的運營有所助益,《家族企業》雜誌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