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工的人》你是我弟弟

2020-10-13 不靠譜先生

我是在聽弟弟雲淡風輕地說有一晚他陪老闆應酬時吐了五六次時,才猛然發覺我的弟弟已經長成能獨當一面且也有不為認知的堅強的大人了。那一刻,我有點悵然。

文學藝術作品中,印象最深刻的哭泣,就是大學那時讀餘華的《兄弟》和這次看的臺劇,我都為裡面的兄弟之情落淚,最讓我感動的動漫是《鋼之鍊金術師》,愛德華兄弟願為彼此付出生命的情感,是真的血濃於水。

我記得我小時候經常欺負我弟弟,甚至跟他打架。我跟小夥伴玩時,他總喜歡跟著,即使一臉委屈哭喪著臉,也一定要跟著我,我很不喜歡。可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突然很內疚,覺得小時候那樣對待自己的弟弟真是太可惡了。從那至今,我一直很愛護我的弟弟,就像愛護我爸媽一樣。

我不清楚別人家的兄弟姐妹感情如何,我一直覺得友愛弟弟是必須的。這或許跟我爸與他弟弟不和有關。我只有一個小叔,他給我的印象向來不錯,憨厚老實。但從父母的口中總是聽說他們曾經爭吵而導致情感分裂的事,相當痛心,至今仍無法和解。童年的記憶沒有讓我長大後重蹈覆轍,反而讓我一直反思,我覺得親人間就該互相友愛。

弟弟對我的感情,我不太清楚,但應該也是彼此珍惜的。我曾在梅州潮州讀書,他都會藉機去我那玩。後來我工作,他就去上大學,我辭職讀研究生,他就出來工作了。這些時間節點很巧,我們都有不給家裡負擔,希望能讓父母開心的意願。

我讀研究生那時,弟弟在廣州工作,那是我們離開家之後再次生活在同一座城市。有弟弟在附近,我有空就會去找他吃飯。

弟弟剛工作那時,住在離我大學兩站路的上社城中村裡,那時去找他很方便。我還很羨慕他,能夠自己租房住了,自由自在。弟弟也調侃地說,一定要越住離公交站越近。不久,因為工作比較遠的關係,他就搬到了離我學校七站路的車陂城中村,他說雖然工作在郊區,但一定要住在城市裡。那個地方,有年暑假爸媽到廣州玩時,也去過。我媽看到房東兒子用抹布擦樓梯時,還很欣賞,我知道我媽喜歡愛乾淨的人。無奈也是不久,弟弟終於搬到公司附近的出租屋,這一下離我學校二三十站路了。我知道工作與現實的艱辛,讓我弟弟越來越遠離廣州市區。也讓我感覺,他離我越來越遠,我們兄弟倆這樣親密友愛的日子也越來越少了。這種情感,跟我對父母的情感是一樣的。

畢業後,我來到東莞工作,至今四年了,依舊毫無歸屬感。起初周末無聊時,我總會驅車去找他,帶他吃好吃的,去他那過夜。有弟弟在身邊,我們兄弟倆睡在一間屋裡,那種感覺讓我很安心。弟弟也來我這邊,總是,我們彼此都有一個落腳點,是寂寞時一種情感的填充。兄弟倆在一起時,也總會打電話給爸媽,在聊天的那一刻,仿佛我們一家人還像小時候一樣一起生活著。

每逢過年,我總盼望著弟弟能夠回家,那樣,我們一家四口,雖然話少,但在家總讓我感到溫馨。我越長大,越懷念這種親人間毫無芥蒂,毫無利益競爭的純粹情感。以至於在遠離家鄉工作的我,每當受挫傷心低落時,總會特別想念爸媽,特別想念他們給我的關懷。

去年,我結婚了,弟弟也從廣州去到深圳工作。我們都有了新開始,有時候的周末我才發現,我已經無法像之前那樣,在想念弟弟時,就驅車去他那邊了。連弟弟想來找我,我都有所顧慮。雖然有了伴侶,但實際上,我離我的親人越來越遠了,那一刻,我才意識到,這就是家的分水嶺,我已經有了自己的家庭,而我一直熟悉的那個父母和弟弟的家,已經慢慢變成爸媽的家了。

今年,弟弟也要成家了。愛人問我給多少禮金,我不假思索地說了一個較大的數字,因此跟她發生了爭執,她無法理解我對我弟弟的深情。我也才意識到,原來我已屬於她,她將是我以後最親密的人,而我的弟弟和爸媽,終將不屬於我,我和我的親人們,已經從一家人,即將變成三家……

我想說,我的弟弟,你小我五歲,我確實一直把你當成沒長大的弟弟一樣關懷愛護著,我們從媽媽的懷抱開始,一直相伴了三十年。去年外婆去世時,我們都無比傷心,你對家人的疼愛與照顧,我也看在眼裡,所以我放心,你我都不是自私自利的人。我也只有你一個弟弟,我不會像爸爸和叔叔那樣,因為奶奶的不公而不和。你是我唯一的弟弟,古時候長兄為父,作為哥哥的,一定要友愛弟弟。即使我們以後就是兩家人了,有彼此的家庭,但凡是牽扯到利益的,哥哥我一定不會跟你計較。我知道在大城市工作生活的不容易,所以如果爸媽有所照顧,也是理所應當的,為兄做得到的,也一定幫忙。

這是我一直以來想說的,想寫的,從在廣州讀書那時,一直惦記至今。今天,借這部劇的契機,終於讓我寫下來。因為這部劇裡的人們,雖然都是做工的人,我們稱之為民工的人,他們窮,但都有最美好的情感,最善良的內心,最無私的奉獻,靈魂是最美的。我認為,只有共同經歷過苦日子窮日子的人,才會更加懂得彼此相親相愛的美好,這種美好,不是金錢能夠比較和衡量的,也不是自身利益能夠撼動的。

劇裡的阿祈和阿欽兩兄弟,一路成長互相幫忙,絲毫不計較得失。阿祈說,我這輩子最感謝的事,就是你當了我弟弟。

弟弟,你即將成家,我們即將變成兩個家庭,但我相信歲月不會更改我們原本純粹善良的內心。我們的生活都會越來越好。以後過年,我們家將會更熱鬧,爸媽會更開心。我們彼此都要努力,讓我們的家人,我們的爸媽,你的嫂子,我的弟妹,都過得越來越好。

哥哥我衷心祝福你,生活美滿!謝謝你的陪伴,我們兄弟這麼多年的情感,要走入下一個階段了啊。祈願我們擁有更多更美好的回憶!

相關焦點

  • 《做工的人》關於死亡
    《做工的人》讓我覺得很感動的一點就是對死亡的態度。阿祈爸爸死的時候,他對他爸的靈位說,你終於畢業了。對於很多人來說一個身邊至親的死亡是很難接受的一件事情,有可能你會用的你餘下的一生去思念他。但是這部劇告訴死亡並不是我們想的那麼可怕,死亡有時候是一種解脫,是一種利益最大化。就像最後阿祈選擇死亡一樣。他並不是不愛他妻子他兒子他弟弟以及這個世界了,而是他不想再讓他拖累身邊的人了。
  • 《做工的人》很久沒有這樣哭過了
    (有劇透) 今天剛看完《做工的人》第六集大結局,心情有些激動。 這個劇集講述的是一幫工地做工的人的故事。最底層的體力勞動者,主角是幾個整天想著發財的人,想出各種奇怪的方法掙錢,每一次都失敗告終。 阿祈因為一次次的「投資」失敗,經常被老婆數落,極度需要一次成功證明自己。
  • 做工的人啊
    實景拍攝的做工的人那些一直牽馬墜蹬的人呢?那些被迫為奴為婢的人呢?那些從早到晚引車賣漿的人呢?那些四季裡牧馬養蜂的人呢?那些拿著焊槍握著瓦刀扛著鋼筋背著磚塊的人呢?那些磨著豆腐串著牛肚起五更熬半夜風裡來雨裡去的人呢?
  • 裝臺、做工的人、藍領的血和淚
    和《裝臺》類似,臺劇《做工的人》的大部分基調也是喜劇,老中青「三民工組合」雖然天天在建築工地幹活,但天天都做發財夢,他們為了發財上當受騙,辛辛苦苦賺來的錢又被人輕易的騙走,還欠下一屁股債,只能繼續加班做苦工賺錢。觀眾會嘲笑他們的愚蠢,甚至會罵他們活該爬不上去,直到李銘順扮演的阿祈從屋頂上摔下來成了半身不遂的殘疾人。
  • 《做工的人》要看到。
    《做工的人》改編自林立青的同名小說,講說的是幾個懷抱著發財夢的工人兄弟一起鬧出各種笑話,事與願違,滿懷熱血卻屢戰屢敗的故事。這部作品現在才出到第三集,HBO製作,可以在微博上找找資源,還是比較容易。本劇開場就是一位工人出了事故,領頭的阿祁等人熟練地操作下救下工人,送去醫院。
  • 《做工的人》生活不易!做工不易!
    今天我們就來介紹這部『本該成為爆款』的臺劇——《做工的人》,安心養病,等我們發達了,我給你2%的股份。在《做工的人》這本書中,林立青把自己對於工人這個群體的熱愛傾注其中書中封面上寫著「如實託付的生命故事,報以承接的悲憫溫情。」
  • 《做工的人》完結,底層人物的喜與悲,笑著笑著就哭了
    出品,改編自臺灣同名暢銷書《做工的人》,首部大型工地實景拍攝劇集!也曾是2018年高口碑臺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的編劇之一。男主李銘順,98年新加坡版《神鵰俠侶》楊過飾演者,《奔月》后羿飾演者。他和范文芳這對神仙眷侶從戲裡走到戲外,成全了多少CP粉。
  • 《做工的人》苦寒的世界,做相互取暖的人。
    看《做工的人》有一種莫名的親切感,雖然我一沒有在工地工作的經歷,也幾乎是第一次看近乎全臺語的電視劇,但是就是有一種極其真實的熟悉感。阿祁和阿欽兩兄弟,是正負兩極的存在,哥哥年輕時顧家,活到老卻是一個總做發財夢的不切實際的幻想型大叔,弟弟年輕時浪蕩,活到中年,卻成了一個腳踏實地做工的人。他的錢,除了一點自用,就是接濟兄長,照顧小玉的媽媽。底層的人,似乎對底層的人,有著更多的同情和疼愛。精神落魄的阿欽,和身體落魄的小玉的媽媽,雖然沒有戀愛,卻是生活裡相互照顧的兩個人。
  • 笑著看哭 爆紅臺劇《做工的人》全集
    從《我們與惡的距離》到《俗女養成記》,再到《用九柑仔店》、《想見你》,還有之前推薦的《誰是被害者》。每部都是口碑大爆。而最近,又出了一部令人驚喜的臺劇。這部由HBO出品的新劇《做工的人》改編自臺灣同名暢銷書,製作團隊是曾打造了《我們與惡的距離》的原班人馬。是臺灣地區少見的講述工人工地故事的電視劇。
  • 《做工的人》故事誇的太多,談談演技。
    這種細緻描摹底層人民苦中作樂的故事,寫得好,拍的也好,把傷口慢慢撕開最後潰爛的劇情,戲劇張力十足,故事層面很多人都談過了,我這篇誇一下演技部分。《做工的人》全員演技在線,甚至是這些年難得讓我在關注故事同時還能注意到並且讚嘆他們演技真棒的電視劇。昌哥昌嫂就是典型的老好人,一看他們就慈眉善目,日常生活裡應該也是常常會笑著和街坊鄰居打招呼的老實本分的普通人。
  • 真「打工人」!豆瓣9分好劇《做工的人》今晚首播
    豆瓣9分好劇《做工的人》今晚首播 生活裡80%的痛苦來源於打工 但是我知道,如果不打工 就會有100%的痛苦來源於沒錢
  • 《做工的人》有夢想就永有熱血
    我感覺這部劇大概是說,即使是做工的人,在婚戀市場被看不起的那群人,他們依然也有自己的夢想與熱血吧~雖然這部劇並沒有勵志教育,通過不懈努力,真的創業成功,據說原著還要慘,但是這部劇如果叫做工的人的幸福生活,我也是認同的,就像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一樣。
  • 《做工的人》好作品要回歸文學。
    原本想給《我是餘歡水》單獨寫一篇劇評的,可總被其他作品拖延了。恰巧最近看了一部很棒的劇《做工的人》,我個人覺得兩者可以一起聊一下。兩部作品同樣改編自小說,同樣是底層人物,中年男人的自救,同樣是很「作」的人,同樣是黑色幽默,《做工的人》比《我是餘歡水》從各方面都要優秀很多。
  • 《我們與惡的距離》團隊最新劇集《做工的人》,今晚全球上線
    之前和鄭芬芬合作《快把我哥帶走》的製作人陳希聖,據說也會在《做工的人》中客串。陳希聖就是楊德昌《一一》中阿弟的扮演者,他也是《一一》的製片人。而本來呢,《做工的人》應該比《我們與惡的距離》先出來,但是從小說轉換成劇本,耗費了很長的時間,結果先拍了《與惡》,後拍了《做工的人》。
  • 做工的人,你不知道的愛與哀愁
    5月10日播出的《做工的人》,同樣由《我們與惡的距離》的同班底製作,改編自臺灣本土的工地工程師林立青的同名暢銷書,講述工地上幾個工人的生活故事。該劇目前在豆瓣分數達到8.9分,而更早之前就已面世的同名暢銷書在豆瓣分數也有8.2分。這些工地上的水泥匠、焊接師傅、女工以及工地大嫂,每個人都有說不完的故事。
  • HBO新臺劇《做工的人》刻畫人心的好作品
    圖片來自《做工的人》官方FB粉專請注意,以下會有一點點的劇透,如果不想被劇透的,你現在就可以退出,立刻去看這部劇!
  • 《做工的人》熟悉的陌生人
    做工的人,城市的角落裡,郊區的道路旁,被用從事的活動內容而區別開來的人類。在天朝,在20世紀人類精神文明上升到一定高度的時候,這些人類開始獲得更多的關注——不拖欠農民工工資、留守兒童與空巢老人、被曾經參與建設的城市驅趕等等一些生存狀況。很多人都為他們站臺,很多人都在吶喊,就算綿薄也要嘶聲力竭,就算杯水也要據理力爭,但人類的滾滾車輪不停轉動,碾壓著,焦急著,無力著,嘆息著。
  • 《做工的人》每一個努力生活的人,都值得尊敬
    他們紮根混凝土,沒有雞湯,也不夠勵志,只有血淋淋的現實——《做工的人》一尊佛像要25W,他們每個人只能拿出5W,還剩下10W的空缺要找誰填呢?他們把目光投向了阿祈的弟弟阿欽(柯叔元 飾)身上。阿欽說:「你說的那些,都是給有未來的人聽的,像我這種人再想也沒有用。」
  • 《做工的人》笑著笑著就哭了,只有幾百人標記的臺劇,不該默默無聞
    今天表姐則要推薦一部高分臺劇《做工的人》。豆瓣上標記看過的人,只有寥寥幾百,但觀看過的人幾乎都是好評。《做工的人》是改編自作家林立青的同名暢銷書,聚焦的是工地工人群體。這種題材放在華語劇中可以說是極為冷門。表姐能想起來的同題材的,也就只有十幾年前康洪雷導演的電視劇《民工》,還有管虎,康寧導演的《生存之民工》。
  • 《做工的人》:讓人非常心酸的句子,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仔細琢磨
    前言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做工的人》這部電視劇?它講述的是一群在工地裡幹活,每天除了幹活沒有其他選擇的人!他們一直都在看向當下,因為想的再多都沒有用處,在工地裡的時時刻刻仿佛看到了自己身邊人的生命。那今天就帶大家回顧一下《做工的人》裡的苦樂,那些好笑又讓人深思的句子,人生就是這樣。開廟也是生意在《做工的人》中,阿祈是一個一直做著發財夢的工人,他最大的興趣就是帶著三個兄弟到各個地方想盡辦法賺錢,一次在某個寺廟裡看到了有信眾捐香油錢的場景,於是想說了他們一起買一個神像開妙的歪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