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發聲技巧的混合,許多同學第一時間一定會聯想到混聲。
是啊,混聲的這個「混」字本身就十分說明問題。胸聲與頭聲同時工作,使得許多同學第一次了解到兩種聲音形態竟然能夠在同一時間同時出現。
能夠在同一時間,同時出現的聲音形態,確實是非常稀少的。畢竟,我們的聲音形態不外乎那麼幾種。
不過,能夠在同一時間同時出現的聲音技巧可就相當繁多了。
醬醬這裡所說的聲音技巧,就是之前許多文章中不斷向大家介紹的裝飾音。是的,不同的裝飾音並非只是獨立存在,它們往往能夠混合使用。
也正是因為這些裝飾音的混合使用,才構成了我們演唱一首歌曲時的千變萬化。
這篇文章就是要向大家介紹,這些豐富多彩的裝飾音結合在一起的時候,能夠迸發出來怎樣的色彩。
1. 連音轉音與真假聲轉換的混合
醬醬在不久以前的多篇文章中,一次又一次地向大家提及,連音轉音與真假聲轉換這兩種轉音技巧往往是同時出現的。那麼,它們究竟是以什麼樣的方式同時出現呢?
其實很容易說明,就是在連音轉音的同時,真聲與假聲不斷交替。發聲步驟通常為,由一個真聲作為起音開始進行轉音,到第二個音,或是第三個音的時候,便過渡到假聲的位置上,不斷穿梭。如此行雲流水的操作,最終也就造就了連音轉音與真假聲轉換的結合。
連音轉音本身就是一項充滿了自由色彩的聲音技巧,再加上真假聲轉換的加成,也就使得聲音除了自由以外還增添了更多變化莫測的色彩,靈動性也就大幅增強了。
當我們想要表達一些妖嬈、嫵媚,或是現代氣息濃鬱的柔性色彩的時候,連音轉音與真假聲轉換的混合就顯得十分合適了。
2.顫音與弱混聲的混合
顫音通常是我們演唱尾音的時候進行使用的。
而顫音與弱混聲的混合,自然也就是我們在演唱尾音的時候,讓我們的顫音,以弱混聲的形態表現出來。
這是一項非常難以掌握的技巧。首先,能夠操控好聲帶輕度閉合的弱混聲,本身就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情。醬醬曾經向大家講解過,弱混聲的難點在於聲帶不能夠閉合得特別牢靠,稍有不慎就十分容易被氣息吹開,引發漏氣,甚至破音。所以,使用弱混聲,必須十分小心翼翼,兩片聲帶相互拍打的規律性當是重中之重。
而要在弱混聲的基礎上讓聲音進行顫動,也就是顫音,無疑進一步加大了兩片聲帶拍打時的負擔,很難再保持規律。所以,要麼弱混聲的質量不夠好,出現漏氣或破音;要麼顫音的質量不夠,顫動頻率不協調,忽快忽慢。真正能夠將顫音與弱混聲完美結合在一起的演唱者,必然是唱功一流的高手。
如果真正能夠將顫音與弱混聲完美地結合在一起,那麼,聲音呈現將會十分美妙。弱混聲的空靈感,顫音的迴蕩感融匯在一起,畫面猶如水中漣漪,空谷幽蘭。
3.哭腔與鼻滑音的混合
「鼻滑音」對於許多同學來說,一定是個陌生的術語。但是,這個術語具體的聲音效果,相信各位同學絕對不會陌生。
流行歌手對於鼻滑音的使用實在太普遍了,比如林俊傑、鄧紫棋就經常會在演唱時使用這項聲音技巧。
參考鄧紫棋《喜歡你》第一段副歌「那雙眼動人」的「眼」字,就是典型的鼻滑音處理,是不是特別熟悉呢?
而哭腔與鼻滑音的混合,則仍然是為了進一步增進哭腔本身的表現力。試想,我們日常生活中,嚎啕大哭的時候,一定是伴隨著鼻塞聲的。單純的哭腔,實在很難做到鼻部發聲的表現力。因此,將鼻滑音滲入到哭腔之中,複合使用,也就使得哭腔終於具備了口腔共鳴以外的鼻腔共鳴,誇張感或者說崩潰感自然而然也就更強了。
4.哭腔與氣泡音的混合
在許多朋友的印象之中,氣泡音往往都是作為功能性發聲來使用的,比如找到聲帶閉合點,比如緩解疲勞的聲帶等等。
然而,氣泡音除了優越的練聲作用,同樣具備深遠的演唱作用。
如果僅僅將氣泡音拿來練聲,那麼,我們是不會在演唱一首歌曲的時候使用到它的。不過,我們欣賞許多歌手的演唱,卻會發現他們的咬字細微處,尤其是一句歌詞的起始音,常常伴隨著氣泡音。
這便是氣泡音對於歌曲演唱的裝飾作用,能夠使得我們的咬字充斥著停頓感,甚至是苦澀感。
而哭腔與氣泡音的混合使用,仍然是為了增強哭腔本身的表現力。
我們真正哭泣的時候,往往會伴隨泣不成聲的抽離感。單純的哭腔,卻顯得太過平常太過規律,情緒的崩潰感,始終難以深入。而在哭腔的基礎上,滲入氣泡音,就會使得我們的哭腔充斥著哽咽般的質感,更加接近於真正的哭泣聲。
5.哭腔與顫音的混合
哭腔與顫音的混合,非常容易理解。
在不久以前介紹顫音的文章中,醬醬便已經說過,顫音的訣竅,就在於哭泣時的嗡嗡聲。所以,在哭腔之中,使用顫動頻率更高且更規律的顫音,倒是也使得哭泣時的嗡嗡聲完全聲樂化了。
是的,哭腔與顫音的混合,正是為了模擬哭泣時聲音的抖動感。唱歌始終是一件理性的語言表達,這也就意味著,不論我們如何模擬生活化的語言場景,我們必須賦予其充滿規律與秩序的控制,才能夠保障它的美感。這也就是我們必須使用顫音來模擬哭泣時的抖動感,卻不能夠直接像嗡嗡哭泣時那樣慢速抖動的原因所在。唱歌既要表達生活,也要映照藝術的深邃。
6.連音轉音與顫音的混合
連音轉音與顫音的混合,通常是在使用連音轉音的時候,在最後一個音符,進行顫音處理。或者是連音轉音中拍子較長的音符,亦可進行顫音處理。
連音轉音代表自由,顫音代表規律,這兩項在立意上截然相反的人聲音技巧,竟然也能夠融匯在一起,醬醬不得不感嘆聲樂的奇妙。
而連音轉音與顫音的混合,恰恰是要在自由與規律之中,找到一個平衡點。所以,當連音轉音與顫音混合在一起以後,它的聲音效果即不像純粹的連音轉音那樣自由得近乎無序,也不像純粹的顫音那樣規律得近乎死板。
連音轉音與顫音的混合,既擁有轉音的靈動感,又擁有顫音的迴蕩感,相輔相成,交融成為了一道美麗的波浪。
7.怒音與胸聲的混合
嚴格意義來說,胸聲是形成一個優質怒音的必然條件。雖然我們在使用頭聲,或者說假聲的時候也能夠使用怒音,但是,一個那麼爆裂的技巧,出現在輕柔的頭聲上,肯定還是會令人覺得違和吧。
所以,我們已經了解,怒音,是真聲帶與假聲帶的複合發聲形成的一種聲音色彩。而真聲帶的狀態,則要儘量偏向于振感強烈,甲杓肌積極參與的模式,這樣一來,我們才能夠獲得一個良好的怒音。
也就是說,怒音與胸聲,與其說是混合,不如說它們本就是一體:一個優質的胸聲不一定包含怒音,但是一個優質的怒音一定包含胸聲。
其實,裝飾音的混合併不一定是兩種,還可以多種混合。為了便於大家理解,這篇文字醬醬僅僅選擇了不同的兩種裝飾音的混合進行分析。
我們可以發現,唱歌就是一個不斷拆解與整合技巧的拼圖過程,你在什麼時候選擇什麼樣的裝飾音,又在什麼時候將哪幾種裝飾音進行整合,都需要嚴密的計算與思考。
醬醬很小的時候,將不同的兩種顏色的顏料,灑在一起,立刻便會出現全新的顏色,醬醬覺得好有趣。其實,唱歌何嘗不是這個樣子呢?紛繁的裝飾音就像各種各樣的顏色,而各種各樣裝飾音的混合,就像不同顏色灑在一起時出現的全新顏色一樣,這就是醬醬常說的唱歌的色彩啊!
(掃碼進入唱功大學寶藏課程:混聲寶典)
拓展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