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上班族20年,工資還比不上一個送餐的……一個外賣配送員的告白

2021-01-12 爆肝的靈異筆記

導讀:最近一篇關於外賣配送員的文章,在中國臺灣地區引發了熱議,某外賣配送員自白,當上班族20年,工資還比不上一個送餐的。(提示:本文中出現金額皆為臺幣,約合人民幣的五分之一。)

今年以來,中國臺灣地區話題度最高的關鍵字,無疑是外送。

突然間,中國臺灣地區發生了變化,學校大門、商辦電梯、公寓樓下,到處可見身穿粉紅、黑、粉藍色的外賣配送員,在街道巷弄裡穿梭。

根據凱度洞察今年7月調查,16歲到60歲人口中,約587萬人使用過外送平臺,40%的人都叫外賣。

外送浪潮來襲,最明顯的變化,就屬在大街小巷穿梭不停的外賣配送員。根據Foodpanda統計,目前1萬多名外賣配送員中,有400名月收入達10萬元以上,佔比約4%。

今年41歲的郭煥承,就是一員。然而,不甘於重複性工作的他,兩年前與其他外賣配送員合資開餐廳,替自己的外送人生增值。以下是他的第一手告白:

5年前,我在路上遇上一名「配送員」,我問他是做什麼的,他說:「我月薪10萬,你相信嗎?」

我嚇到了!我大學沒考上,高中畢業就開始工作,21歲當上小七店長,之後,在統一待了快20年。

但,上面的人不走,我升不上去,月薪大概就4萬5。沒想到,我這個在辦公室的,竟然比不上路邊一個送餐的?

我半信半疑,從兼職做起,3個月後發現薪水不錯,從統一離職,結果第一年就賺了快100萬。

我爸對新工作很好奇,我拿薪水給他看,他不信,說外面哪有這種工作?一直問我:「你的名字是不是被公司拿去做人頭?」

百萬年薪有什麼秘訣?我覺得其實是心態問題。

我們是排班制,公司派單給你跑,像我一天工作12小時,月休六天到十天。既然如此,這可以當全職來看,就要想著怎麼增進能力。

比如,懂得規劃路線。我不是臺北人,剛開始跑,我只認識市民大道,送餐都得靠Google導航,有時候反而導錯路,初期吃了不少虧。

不過我很快就拋棄導航,測試不同的跑法,試著找最佳路徑;同時,觀察當時時間、車流量、天氣狀況,在腦海中建立自己的送餐地圖。

每次騎車,看見遠方要變紅燈,我就提前就轉進小巷子,走錯了,也沒關係,但總是要嘗試看看;走對了,就是你的。久而久之,路就會越跑越熟,接單量就多。這聽起來很容易,但並不是所有人都願意做研究。

不過做久了,還是會疲乏。以前,我們也有臺大、清大、交大這些高學歷的人,但不到幾個月就離開,可能他們覺得念那麼多書,卻來做這種工作。

就我來看,外賣配送員的好處是,成效可預期,你想賺多少,就靠時間來換,對比外面大部分的工作,即便付出,不一定拿到你要的,這就是現實。不過相對的,這工作沒有累積,對電腦來說,我們每個人都只是數字,不會因為年資就有福利獎金。

因此兩年前,我跟兩名外賣配送員決定創業,想扭轉這樣的命運。我們發現外送帶來新商機,各自拿出50萬,開設無店面的虛擬廚房。

我們找了房租3萬的廚房,同時開設日式、臺式、泰式料理等五個品牌,聘請員工做餐,月營收大約百萬元。餐點只要不要做太差,成本結構有算好,就是一門不錯生意。

老實說,我也想過換跑道,但這薪水太誘人,離不開了,你說風吹日曬、沒保障,但哪個工作不辛苦?

現在的我,看見外賣配送員的更多價值。其實這就是服務業,我工作時,對餐廳和客人很有禮貌,對方開心,情緒也會感染我;這幾年我負責新手外賣配送員的教育訓練,看大家上軌道,這也滿有成就感的。

這工作很低階,不過,還是有人願意苦幹實幹、懂得花心思,現在是個M型社會,有人能一個月賺十幾萬、有人就是幾千塊,差別就在於,有沒有想尊重這工作,工作不分貴賤,這是我5年來的最大學習。

該外賣配送員的獨白,引發了網友的熱烈討論,有網友質疑外賣配送的穩定性,"不如公務員穩定",也有網友表示"現在一身技能,輸給一張摩託車駕照"。

亦有網友表示:"重點不在你一年賺多少,而是10年後你靠什麼賺錢」但是大多數人都搞錯重點了!"

每一種職業都有利有弊,現在外賣配送員已經成為了一個非常大的群體,此前曾有報導上海銀行老櫃員簡直送外賣貼補生活到報導,關於這外賣配送份工作你有怎樣的看法?歡迎留下你的觀點。

相關焦點

  • 為什麼美團外賣留不住送餐員 ,美團外賣的工資不是很高的嗎?
    為什麼美團外賣留不住送餐員 ,美團外賣的工資不是很高的嗎?
  • 保德交警為外賣配送員「送安全」
    為進一步提升外賣配送員交通安全意識,有效預防和減少道路交通事故發生。12月23日上午,保德交警大隊宣教股民警走上街頭,對轄區外賣送餐員進行交通安全宣傳教育。活動中,民警結合外賣行業特點,針對外賣配送員駕駛摩託車、電動車,時有出現邊打電話邊開車、不走非機動車道、逆向行駛、隨意變更車道、闖紅燈等違法行為特點,以案說法,詳細講解各種交通違法行為的危害,警示外賣員在送餐途中遠離酒駕醉駕、無牌無證等交通違法行為,摒棄交通陋習,拒絕危險駕駛,切實增強安全出行意識。
  • 日本喜劇演員改行送外賣,外賣員工資真的很高嗎?
    有很多上班族吐槽待遇不好,「賺得還沒外賣小哥多,人家月收入過萬」這套話術,小編匯總一批外賣員真實情況。送外賣能賺多少錢?外賣配送員平均工資多少呢?1、北京平均工資根據職友集工資查詢,北京外賣配送員平均工資8980元/月,取自834份樣本。2020年03月需求量外賣配送員招聘需求對比去年同期增長42%,2019年較2018年減少7%。
  • 外賣小哥「拿命送餐」撞上公交車!上海擬立法發放外賣專用牌照
    事發時,劉某並未進行訂單配送,當天與事發時最接近的訂單送達時間為20:36,事故發生時為20:58,故不是職務行為。派琦公司也認為事發時劉某並非履行職務行為。法院審理後認為,劉某作為派琦公司的僱員在履行職務送餐過程中騎行非機動車與他車發生碰撞,致他車車上人員受傷,應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 美團外賣百度外賣給送餐員交社保和保險嗎 工資有多少
    國內餐飲外賣平臺在經歷了粗放式生長後,目前正逐漸回歸理性,同時被催熱的還有外賣送餐員行業。­  有關行業調查報告顯示,截至目前,我國外賣用戶已經突破1.5億,月平均工資近7000元的外賣送餐員,撐起了千億級規模的餐飲外賣市場。
  • 「外賣裡加了我的屎,味道怎麼樣?」深圳餓了麼配送員這樣「氣一氣」顧客
    1月6日,微博網友@初見之停滯的陽光 投訴爆料稱,一名深圳的配送員找不到路,自己將情況向外賣商家反映,結果配送員被商家向平臺投訴
  • 南充一配送員送餐時撞傷行人,快餐公司拒絕擔責敗訴
    配送員送餐時撞傷人咋辦?中年男子周某在一家快餐配送公司擔任配送員,在從事配送業務時將一位婦女撞傷,快餐配送公司聲稱與周某系承攬合同關係,拒絕承擔賠償責任。但周某認為雙方系僱傭關係,將該公司及獨資老闆唐某告上法院。
  • 外賣「搶人大戰」?給配送員發1.2萬元補貼!這裡採取措施了:午飯...
    疫情期間人們外出減少,帶動了外賣行業的快速發展。韓國統計廳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個季度,韓國外賣交易額同比增長近八成,隨著近期韓國提升防疫措施等級,人們對外賣的需求再度增加,不少外賣平臺已經出現人手不足的情況。
  • 外賣送餐,美國飲食文化的符號
    【環球時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王婉迪】疫情期間,美國許多地方開始實行「居家隔離」政策,餐館、酒吧、咖啡店等停止接待客人,只保留取餐外賣服務。外賣在美國一直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早在1973年,比薩品牌「達美樂」就推出了30分鐘內比薩送達的外賣服務。
  • 美國版餓了麼、外賣巨頭Doordash送餐員偷吃、偷包裹、打人... 你還敢叫外賣嗎?
    約克郡的Chris Payton說,他通過DoorDash(美國一外賣送餐平臺)在一家燒烤餐廳點了六根牛肋,結果發現Dasher送餐員(Dasher:DoorDash對公司外賣員的名稱)在把外賣送到之前,已經吃掉了兩根牛肋和一些華夫薯條。Payton拍下了他收到的不完整訂單的照片,有兩根牛肋好像從剩餘的肉上「被扯掉了」。福克斯43頻道報導說,似乎還留下了牙印兒...
  • 感人 一張外賣訂單為啥刷爆朋友圈?因她在備註裡寫下了這些話……
    視頻中,外賣小哥手提外賣,疑因送外賣時間超時而著急地在電梯裡面一邊跺腳一邊哭,還不時盯著電梯的運行樓層。這名外賣小哥迎春,江西贛州人,是某網絡外賣平臺北京大望路站的配送員。視頻中的一幕,發生在2016年12月初。當時,迎春送餐的寫字樓電梯幾乎一層一停,眼看著這一單要遲到了,他急哭了。最後,迎春遭到了客戶投訴。因為迎春入職之前有腿傷,不適應北方寒冷氣候,他已於去年12月底離職回了老家。
  • 為什麼在中國大火的外賣行業,卻被日本人深惡痛絕?
    (大阪著名河豚料理店Zuboraya倒閉了)為了拯救日漸式微的日本餐飲業,他們也嘗試引進發展「外賣文化」。騎手——即外賣配送員的出現,也可以解決部分因疫情而失業人員的問題。但一個行業的迅速興起,必然伴隨著很多問題需要解決。在最近的民意調查中,外賣配送員的職業成為了「日本人最討厭的工作人員」之一。
  • 福建外賣配送員與12歲女孩發生6次性關係,事情經過令人沉思
    據媒體報導,福建廈門的一名27歲的外賣送餐人員在送餐過程中偶然認識了一個12歲的女孩。與她發生了六次性關係。背後的故事令人毛骨悚然。犯罪嫌疑人梁某是肯德基餐廳的配送員。2020年6月,他因為送餐而認識了12歲的受害者,因為受害者喜歡吃肯德基。時間長啦,由於梁某一直負責那個地區,添加了受害者微信。兩人通過聊天認識了彼此。
  • 涉及濰坊三大外賣平臺,「外賣小哥」抖出驚人內幕!
    希望餓了麼平臺能夠真正及時整改平臺亂象,確保配送員安全文明守法送餐,共同維護城市良好的道路交通環境。 無證駕駛還網購報廢車牌 美團外賣配送員被查處 4月2日,濰坊市交警支隊奎文大隊一中隊民警在轄區開展針對外賣摩託車違法行為的集中查處行動,當在東風街四平路路口定點對一輛美團外賣摩託車進行例行檢查時,
  • 關注 一張刷爆朋友圈的外賣訂單背後,你可看到了他的辛苦……
    視頻中,外賣小哥手提外賣,疑因送外賣時間超時而著急地在電梯裡面一邊跺腳一邊哭,還不時盯著電梯的運行樓層。這名外賣小哥迎春,江西贛州人,是某網絡外賣平臺北京大望路站的配送員。視頻中的一幕,發生在2016年12月初。當時,迎春送餐的寫字樓電梯幾乎一層一停,眼看著這一單要遲到了,他急哭了。最後,迎春遭到了客戶投訴。因為迎春入職之前有腿傷,不適應北方寒冷氣候,他已於去年12月底離職回了老家。
  • 一個「臥虎藏龍的組織」外賣小哥送餐途中見義勇為,阻止校園霸凌
    相信大家在平時刷短視頻的時候,經常會刷到一些比較正能量的短視頻吧,而這其中有許多都是一些外賣小哥在送餐路上見義勇為的事情,不得不說外賣小哥還真是一個「臥虎藏龍的組織」啊,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分享一個外賣小哥阻止校園霸凌的事情,一起來看一下吧。
  • 「我媽媽是外賣配送員」,這個男孩的告白看哭了多少人!
    最近,一個名叫李仁志的初中生,講述了自己媽媽是外賣配送員的故事,讓無數網友淚目……「我的媽媽,每天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裡穿梭,她是一名外賣配送員。」李仁志自信地向大家分享了一個他眼裡「善良的世界」。在他看來,媽媽是一名認真敬業的配送員。儘管如此,還是有很多人不尊重這份職業。
  • 通過APP查證 法院為外賣小哥確認勞動關係
    沒有籤訂書面勞動合同,沒有繳納社保,第一個月的工資不是應聘的公司發放,外賣小哥小李在配送餐品時發生交通事故受傷,然而在進行工傷索賠時卻被拒絕,申請仲裁也未獲受理,只因他找不到「自己的單位」。
  • 職業安全保障成外賣配送員最大訴求「非正規就業工傷保障」亟待完善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桂傑)某外賣平臺騎手陳大哥在北京工作了9年,被稱為「元老」級。「當時入職的時候我們有五險一金,還有其他的好多補助。現在專送騎手面對意外和危險的唯一保障是每個月從工資中扣除100多元所購買的商業保險,眾包則是每天是扣3元錢。」
  • 美團:你什麼時候把外賣帶到香港?
    雖然只是通過瀏覽照片來選擇,但大多店家都會提供食材說明,不怕吃到討厭的東西,所以目前為止吃過的外賣都很合胃口。不僅價格便宜,店家還不時推出優惠。身邊的香港小夥伴們第一次點外賣,看到一個套餐包含小菜、飲料、主食不到30元還打折的時候,都驚呼店家是不是不想賺錢了。有人說,國內的網上支付能推行得如此順利,是因為跳過了信用卡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