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中有藍
- 01 -
「也許平凡如我們,擁有的第一個秘密,就叫作喜歡。」每個人的心裡,也許都會有著一個念念不忘的人。
那個偶然間無疑被提及的名字,很久以後當再次聽到時,表面看似平靜,可內心早已泛起了重重波瀾,仿佛把腦海裡那段一直塵封著關於你的記憶分開關被瞬間打開了。
根據八月長安同名小說改編,由章笛沙執導,陳飛宇、何藍逗領銜主演的青春校園電影《最好的我們》,將於2019年6月6日在全國公映。
當時的他是最好的他,而很久很久以後的我才是最好的我,最好的我們之間隔了一整個青春。
或許你會發現,小升初考試在夏天,中考在夏天,高考在夏天,就連大學的畢業典禮也是在夏天,甚至在夏天,會有很多青春題材的電影在這個季節上映。
感覺一年中大部分的喜怒哀樂和一生中記憶深刻的記憶,都發生在這一個個炎熱的夏天。
耿耿餘淮的故事,有我們每一個人或曾熟悉的影子,畢竟那些喜歡一個人的悸動時刻,我們都曾經歷。
- 02 -
我們總說不要輕易辜負青春的美好時光,因為年輕,可以任性而不自知。
但同時需要懂得的是,青春時光裡它不僅僅有懵懂的暗戀和愛意,還有很多,比如你,只有讓自己變得更加美好,才算不辜負這一去不復返的時光。
電影版的耿耿餘淮,都不是原來的耿耿餘淮,而不變的是這段故事。
「你看我的名字左邊的人叫耿耿,跟我的名字連起來,正好是耿耿於懷「。這一段網劇版裡熟悉的兩人初識時的場景,再一次重現。
學生時代的喜歡很簡單。
一次不經意的眼神對視,發作業時恰好我們的本子被放到一起,每天清晨上校園樓時,暖風和嘰嘰喳喳的鳥叫以及讀書聲中,看到你在我前邊和我打招呼,午後去食堂時,同打一把太陽傘,還有傍晚吹著晚風,看著頭頂星空,嘴裡吃著雪糕,即使那會日子苦澀,但還好總該有一絲甜留存和可以擁有。
想想看,我們每個人的讀書時期,記憶裡的夏天都屬於校園,十餘年間,讓人感覺到,夏天是適合戀愛的季節。
只是那時候,老師父母總在我們教導不能早戀,影響學習。而我們大部分人也是個很聽話的孩子,即使遇到了喜歡的女生,也只能默默暗戀著,一直不敢說出口表達自己的喜歡,只是把這種喜歡藏在心裡,體現在行動上。
我們會因為喜歡的人的一句加油或是一個評論,而開心一整天;
會因為關注對方,而看到更有趣更不一樣的風景。
在這過程中會有心情起伏,即使到最後對方並不知道,但對自己來說,這是段美好的時光。
電影裡,在那個夏天,耿耿遇到了最好的餘淮,命運的無奈,加上一開始的不敢說到不能夠說,到最後兩人因此錯過彼此七年時間。
的確,十幾歲的青蔥年紀年紀,遇見了那個也許自己一輩子可能都忘不掉的人。那時的你在我眼中,是最好的,可是那時的我,自己卻覺得這還不是自己最好的時候,因為有些東西還給不了你。
- 03 -
青春期,是人生中一段美好同時卻夾雜著遺憾的一段時光。
耿耿的青春裡都是餘淮,而餘淮的整個青春裡都有耿耿的陪伴。看到電影的海報宣傳語裡有這麼一句:「愛真的需要勇氣」。
其實,愛需要勇氣的同時,還需要運氣以及緣分,甚至可以這麼說,還需要有能力和希望。
鼓起勇氣一次,可能會收穫喜歡,也可能是被拒絕,而不鼓起勇氣,就只能錯過和無法知道結果。最好的青春就是在美好的年紀遇到你,兜兜轉轉還是你,從此以後,不必等,不必找,不必耿耿於懷。
青春的故事裡那個最好的年華裡最好的我們,太多的曾是構成了我們曾經的青春過往歲月的那些人和那些事,久久不願忘懷。
- 04 -
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無意間在微博上看到一個很溫暖分享:
因為同喜歡看《最好的我們》這部劇,兩個人因此相遇相識,而後有了甜蜜的愛情。
越長大越覺得,在某一時間遇到一個同頻的人真的很難,所以,如果遇到了就要好好珍惜,用力的愛。
是的,這樣的愛情,也感嘆是如此幸運和同頻,祝福你們。
- 05 -
電影版《最好的我們》,和2016年這部劇的網劇版相比,受限於時的因素長,故事所要表達和能夠體現的部分和人物,沒有敘述的很充分。
好的故事,會有不同的演繹。欣慰的是,影片裡還是有許多驚喜和發光點。對於這部劇,小說的作者八月長安參與了其中拍攝指導,傾注了心血,無論如何,還是值得去看一看。
影片最後,晚秋高地的畫面,透漏著遺憾的氣息,而最後餘淮的獨白,也打動了許多人內心柔軟的部分和觸碰到心中的那份遺憾。
感慨耿耿等了餘淮七年,一錯過即是一整個青春,好在的是,最後還是在一起了。劇中展現的是我們大部分人青春的模樣,只不過我們那麼好的運氣。有些人實現了這樣的青春,有的人沒有。
對於大對數人而言,青春,欠我們一個耿耿餘淮的結局。
電影創作來源於生活,有時也高於生活。雖然已經出來社會,但還是喜歡看青春題材的電影,大概也是因為自己的心態在慢慢發生變化,想為心中的那些遺憾找個出處。
我知道,那些有你的夏天裡,就像舊時光一樣再也回不去。也知道這個世界每天都有的太多遺憾。
《最好的我們》這個故事,是大部分人青春的模樣。只是,我們沒有他們那麼好的運氣。青春,欠我們一個耿耿餘淮般的結局。
當時的ta是最好的ta,後來的我是最好的我。而現在的我們,是最好的我們。
以上
寫在最後
2016年網劇版《最好的我們》播出時,當時自己寫了篇影評,有幸獲得耿耿的扮演者譚松韻的兩張親筆籤名照。
如今3年過去了,故事的不同演繹在延續,但不變的是,故事裡總有青春的樣子。
歲月可期,願我們不負青春,不枉耿耿於懷。
❤️
文字© / 文中有藍
圖片© /
電影劇照&微博@《最好的我們》& 文中有藍
音樂© / 光良-《最近的永遠》
文中有藍
90後,音頻自媒體特邀作者,新媒體文案編輯,一個用心寫文的男生,喜歡聽廣播和拍照。微信公眾號: 文中有藍(ID: sunnyamily2016),小紅書ID:文中有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