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關於這部作品的爭議一直很大,很多人說他是爛片。因為在電影版的《最好的我們》之前的電視劇版的已經是一個翻拍成功的案例。可以說,劉昊然和譚松韻的組合很好地還原了書中耿耿和餘淮。
所以再讓大家去接受電影版中的耿耿和餘淮其實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再說就是演員,電影版中餘淮的扮演者陳飛宇的身份比較特殊。他是大導演陳凱歌的兒子,所以對於他,大家的爭議是很大的。
還有耿耿的扮演者,電影版和電視劇版的演員在形象上的差別過大,所以,觀眾對於演員有不滿意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在我看來,電影版本的《最好的我們》依然是一部優秀的影片,從影片展現的東西來看我,我覺得我的電影票花的很值得。
在情節上,電影版本的《最好的我們》與電視劇版的有不同,沒有了大家熟悉的路星河這個角色,但是更加接近原著。
因為是電影,很難在一個多小時的時間裡把小說裡的很多的情節展現在大家的眼前,也比不上電視劇裡加上路星河這個人物出現的一些意外效果。
但是作為一部小說的翻拍電影,他已經很好的展現了原著的主題。而作為一部青春類型的電影,他也能夠在高考結束這個時間打動很多人,包括我。
我不想對演員的身份背景有過多的探討。我只想說就這麼一部簡單的電影確實讓我感觸很深。沒有什麼生離死別,撕心裂肺的橋段,更沒有高中生偷嘗禁果,懷孕打胎這種狗血的戲碼,他就是很普通很正常的情節。
唯一有衝擊性的情節還是,汪蘇瀧飾演的「怪人」學長在雨中求愛,但是仔細回想每個人的中學生活裡應該都會遇到一兩個這樣的怪人吧。就是這種簡單的劇情,卻很容易讓人產生共鳴。
因為我們都是普通人,我們的經歷都很平淡。上學回家,聽課學習,在課餘的時候偷偷的和喜歡的人靠近,和好朋友聊聊八卦什麼的這才是大多數的高中生活。
當初電視劇版的《最好的我們》火了,不是因為耿耿,餘淮還有路星河到最後扯不清的關係,而是因為他真實。他打破了以前那些青春劇的狗血橋段和百轉千回的情節,它讓看到的人都說:「這不就我的高中嗎?!」電影版的也一樣。
在語文課上睡覺的餘淮就和當年你們班上語文課寫數學作業的學霸一樣,搶耿耿相機不放的餘淮就好像當年那個在課間和你相互鬥嘴的同桌,甚至是餘淮的媽媽找到學校裡來也勾起了很多人不算愉快的回憶。這些其實都是細節,但也正是細節填滿了每個人的回憶。
電影的畫面很明亮,大量的畫面中收入了綠樹和陽光,這樣明亮的畫面很容易讓人想起青春裡的某個夏天,明朗又難忘。
這樣的色調和畫面設計很符合這部電影的青春題材,也能給觀眾很好的視覺效果。人總是很奇怪,總是能從和自己沒有太大關聯的畫面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回憶,這部電影的畫面大概就給人這樣的感覺吧。
在講述故事發展的走向時,導演選擇用現實線和回憶線交錯,這其實愛情電影裡很常見的一種手法。很多導演雖然也使用回憶線和線實現交錯的表達方式,但是往往都不能夠把兩條線的故事說清楚。
而最好的我們的導演作為一個新人導演,卻能夠把兩條線的時間因果都講清楚,其實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甚至能夠在兩條線索當中有相呼應的情節體現。
餘淮在大家懷著美好夢想對相機許願的時候,說的和大家截然相反的話,在高考前一晚上和耿耿告別的時候和往常不同的情緒,其實已經暗示了餘淮的結局,為日後同學聚會揭開真相做的鋪墊。
很多導演雖然能夠把兩條線的因果交代清楚,但是對於細節上的鋪墊,呼應並不是很注重。所以,在這一點上,《最好的我們》的導演作為一個新人導演,能夠把故事講清楚的同時還能夠注意細節,讓觀眾在看電影的時候條理清楚,不迷糊就已經是為電影加分。
再說這部劇的演員,因為有電視劇版的最好的我們在前,所以難免會有人拿電影版和電視劇版作比較。說的最多的大概就是選角方面,大多數人更加支持電視劇版的選角。但是在我看來,何藍逗比譚松韻更適合耿耿這個角色。
身材瘦小,長相普通的何藍逗剛剛看上去更像一個真正的高中生,讓人看上去更有角色代入感。還有就是很多人吐槽主演的演技。
但是就我來看,女主角的演技是可圈可點的,無論是第一次和喜歡的人出門時的緊張又很期待,還是在高考離別時那個晚上那種欲說又憋著不說的情緒,又或是在最後得知真相的時候,要把餘淮找回來的堅定都表現的很好。
何藍逗在大情緒的把握上其實是很準確的,讓人看了之後沒有突兀感。在細節上的小情緒掌控也值得表揚,在和喜歡的人在一起時的少女的嬌羞,對著喜歡的人生氣,最後重新回到故地的時候逃避又期待的情緒等等這些,何藍逗都很好的展現在了觀眾的眼前。
其實說實話,作為年輕演員在演技方面肯定談不上深刻,在深度情緒的把握上還是有些吃力。但是好在這是一部講述青春的電影,表演勝在自然。
除了女主角的表演可圈可點之外,備受爭議的男主的演技也並沒有傳言中那麼爛。雖然看上去確實有些僵硬和吃力,但是在成年是與淮河耿耿回到工作室的那場戲,陳飛宇可以算得上是很好的完成了。男女主的表演又相互補助的地方,才讓這部電影看上去自然。
《最好的我們》是一部知名度很高的小說,八月長安細膩的筆觸,真實的描寫讓很多人都深有感觸。在很多人心中,《最好的我們》像是一種關於青春的回憶。再加上之前的電視劇版的成功翻拍,取得了很好的口碑。
所以在這樣一個基礎上再去翻拍成電影,用的還都是沒有什麼觀眾基礎的演員,這是一件特別有挑戰性的事情。很多人說這部電影是爛片,我不想去反駁。
如果從深度,立意等方面來講,他確實算不上一部好電影,也不值得人們再去看一遍。但是,在我看來,他依然不失為是一部好電影。因為,他不僅很好的完成了它的任務,更重要的是它承載了青春裡的遺憾。
青春裡的遺憾,其實這句話說出來本身就已經很矯情。在現在這個人人自強的社會裡,大家都儘量的避免這樣的矯情,但是又忍不住去懷念他。每每在深夜裡,那些過去很久的記憶就會莫名其妙的浮上心頭,想起來也是會心一笑。
其實在現實生活當中,像耿耿和餘淮這樣的結局很少,有的只是遺憾而已。大家就像煙花一樣,各自絢爛了彼此青春的夜空,但是點燃過之後,就暗淡了下去。
所以高考結束對於很多人來說就是一段生活的結束。儘管現在的科技再發達,通訊再方便,那些曾經在自己最好的時候,重要的人依然不會再聯繫,回想時也只剩遺憾了。
看完電影,其實我一直在想,為什麼明明充滿遺憾,就要取名最好的我們。直到現在我經歷過種種之後才明白,有遺憾才是最好的我們。
太過於完美的經歷,其實根本就不知道去回憶。適合拿來做範例,供大家傳閱。充滿遺憾的經歷,但是真的屬於自己的,值得自己在某個時間把它拿出來,獨自回味。
我很感謝在我高考結束的那個暑假裡,出現了最好的我們這部電影。他並不是傳聞中說的那樣,是一部爛片。
相反,不管是從選角,鏡頭,畫面,道具,細節等等來看,它都很好地完成了它的任務,它是一部值得我們去看的電影。雖然他稱不上經典,也不值得人們去回味。但是這並不能成為批評他的理由。
其實在看完了《最好的我們》,從電影院走出來的時候,我的心裡有很多複雜的情緒糾纏在一起。過往三年的高中生活就像放電影一樣,一幀一幀的在腦中重現,和剛剛看過的電影畫面重疊在一起。
我看見了相同點,也看見了我的獨家回憶。我和電影裡一樣,青春裡的回憶乾淨又單純。但是我從來就沒有遇到過像餘淮這樣的人,也從沒有幹過電影裡的那些衝動的事情。
我知道這算是一種遺憾,一種對我三年來平淡無奇的高中生活的遺憾。但是我也不後悔,因為就算他再平淡無奇,也是屬於我的獨家回憶。
最好的我們其實一直都在,無需去對從前耿耿於懷。但是那一份屬於那個夏天的獨特回憶,確實讓很多人久久不能釋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