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史上最偉大的鋼琴家?
此前,英國知名電臺(Classic FM)在經過各方激烈討論後,列出了關於這一問題的答案。我們來看看這個名單(按姓氏),是不是跟你心中一樣!
安斯涅
這位才華橫溢的挪威鋼琴家被認為是活躍在當今國際舞臺上最偉大的鋼琴家之一,尤其是他和馬勒室內管弦樂團演出並錄製貝多芬的五首鋼琴協奏曲,被《留聲機》雜誌的評論家評價為「無與倫比的非凡成就」。他還因為演奏格裡格的鋼琴作品而被人熟知。
阿格裡奇出生布宜諾斯艾利斯,3歲習琴,8歲舉行首場音樂會,14歲搬到歐洲,隨後在奧地利跟古爾達(Friedrich Gulda)等多位老師學習。24歲,贏得國際蕭邦鋼琴大賽,自此聲名鵲起。通常她的音樂會門票會在幾分鐘內售罄。
阿勞
Claudio Arrau
1903-1991
來自智利的他並非生於音樂世家,據說在他能識字前,就已經會讀樂譜了。8歲起在柏林師從李斯特的學生Martin Krause。他的保留曲集相當豐富,包括從巴洛克時期到20世紀眾多作曲家的作品,尤其是巴赫、貝多芬、舒伯特、蕭邦、舒曼、李斯特、勃拉姆斯。阿勞被認為是20世紀貝多芬鋼琴作品最佳詮釋者和最偉大的詮釋者之一。
阿什肯納齊幾乎和所有20世紀偉大的音樂家有過合作,他是整個古典音樂界的重量級人物之一。他生在俄羅斯,6歲習琴,獲得國際蕭邦鋼琴大賽二等獎、伊莉莎白王后大賽一等獎、柴科夫斯基國際鋼琴大賽一等獎。他錄製過大量拉赫瑪尼諾夫和蕭邦、貝多芬、莫扎特、斯克裡亞賓、普羅科菲耶夫和勃拉姆斯等作曲家的鋼琴作品。
巴倫博伊姆
Daniel Barenboim
1942-
作為鋼琴家、指揮家的巴倫博伊姆在2012年倫敦奧運會開幕式上,與潘基文、Haile Gebrselassie(長跑運動員) 和Doreen Lawrence(社會活動家)舉起奧林匹克旗幟,一同走進倫敦體育館。
他和Edward Said共同創立的、由中東音樂家組成的西東集合管弦樂團(West-Eastern Divan Orchestra)有著重要的國際影響力。另外,他錄製了很多優秀唱片,這些唱片也足以讓他在古典音樂史上佔有一席之地。
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
貝多芬是所有音樂家中最受認可和最有影響力的一位,他生前曾作為天才鋼琴家、作曲家而聲名鵲起。「貝多芬的演奏與其他人的演奏方式有很大區別,他似乎開闢了一條新的道路。」這是與貝多芬同時代的評論家對他的評價。儘管沒有貝多芬的現場演奏試聽資料,但通過他創作的那些偉大的鋼琴作品,可以看出他的鋼琴造詣令人驚嘆。
並非生於音樂世家的他,6歲開始習琴,後來搬到奧地利學習鋼琴和作曲。二戰末期,14歲的他被送回南斯拉夫挖戰壕,之後他基本自學鋼琴,17歲第一次舉辦公開獨奏會。他對海頓、莫扎特、貝多芬、舒伯特、勃拉姆斯和李斯特的詮釋十分受人尊敬,2008年12月18日,78歲的布倫德爾在維也納金色大廳舉行了告別音樂會。
蕭邦是波蘭最著名的作曲家,也是他那個年代最傑出、技藝最精湛的鋼琴天才。他創作的大量作品都是鋼琴獨奏,雖然沒有他的錄音,但一位與他同時代的人曾評價道:「可以說蕭邦是鋼琴學派和作曲學派的創始人。事實上,沒有人能比得上他在鋼琴前奏曲中所表現的輕盈和甜美;此外,他的創作中充滿的創意、卓越和優雅,無人能及。」
這位加拿大鋼琴家因其卓越的熟練技巧,以及演奏巴赫的作品而聞名。此外,他還因為彈奏時的很多怪癖而知名,比如,演奏時會發出哼鳴聲;每次音樂會會帶上自己的小椅子。此外,他對錄音條件和演出條件的要求非常苛刻。31歲時,他就不再舉辦音樂會,而是專注於錄音棚錄音。
史蒂芬·霍夫
Stephen Hough
1961-
英國鋼琴家史蒂芬·霍夫是一位完美的獨奏家和室內音樂家。「不論演奏馬斯奈或拉威爾的鋼琴五重奏還是其他鋼琴小品,他都能像演奏浪漫協奏曲一樣舒暢自由。」一位評論家寫道,「霍夫是一個精通鍵盤的天才,無論選擇演奏什麼音樂,他都演繹得非常經典,是一個真正有文藝復興氣質的人。」
郎朗
Lang Lang
1982-
郎朗獨特的演奏風格改變且豐富了對古典音樂的詮釋,成千上萬的中國琴童或多或少受郎朗的影響而學習鋼琴,這就是獨有的「郎朗」效應。
弗朗茨·李斯特
Franz Liszt
1811-1886
李斯特,匈牙利作曲家、教師和鋼琴家,對於19世紀最偉大演奏家的稱號,他絕對是有力競爭者之一。在他最著名的作品中,像《巡禮之年》(Annees de pelerinage),《B小調鋼琴奏鳴曲》和《梅菲斯特圓舞曲》(MephistoWaltz)等作品,有正常人類無法逾越的難度。甚至有人用李斯特狂(Lisztomania)這個詞,來形容作為鋼琴演奏家的他所展現出的瘋狂。
對於莫扎特的現場演奏,我們已沒有一飽耳福的機會,但從他所寫的鋼琴音樂來看,他可以和這個名單上的任何人媲美。只要聽聽他的《C大調第21鋼琴協奏曲》,你就會知道經典和不朽的音樂家應該是什麼樣子。
據說他幾乎可以視奏任何東西,並以驚人的音樂記憶力著稱。1962年,他與阿什肯納齊共同贏得了國際柴科夫斯基鋼琴大賽的冠軍,並錄製了大量拉赫瑪尼諾夫的鋼琴音樂。
佩拉希亞4歲開始學習鋼琴,但直到15歲,他才真正對音樂產生興趣。1972年,他成為第一個贏得利茲鋼琴比賽的北美人。第二年,他與班傑明·布裡頓和彼得·皮爾斯在奧爾德堡音樂節上合作。1992年,骨骼異常導致他的雙手腫脹,迫使他暫時停止表演,但正是在這段時間裡,他從巴赫的音樂中找到了慰藉。他的巴赫唱片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好的唱片之一。
這位葡萄牙鋼琴家因其對蕭邦、舒伯特和莫扎特等眾多名曲的詮釋而備受讚賞。《泰晤士報》的一位評論家說:「她對舒伯特的演繹會讓你耳目一新。」另外,她也有驚人的音樂記憶力,她曾為一場音樂會備錯了協奏曲,最後憑藉記憶演奏了節目單上指定的那首。
1960年,當波利尼贏得蕭邦國際鋼琴比賽時,魯賓斯坦說:「他鋼琴彈得比我們任何人都好。」作為當今最偉大的鋼琴家之一,他曾與著名指揮克勞迪奧·阿巴多和維也納愛樂樂團有過多次合作演出。2010年至2011年,倫敦南岸中心策劃了「波利尼項目」,演奏的音樂從巴赫(巴洛克)到斯託克豪森(電子音樂)。
拉赫瑪尼諾夫一隻手可以輕鬆地在鋼琴上跨13度,只要粗略地看一眼他寫的練習曲和協奏曲,就能證明這一點。令人興奮的是,這位才華橫溢的鋼琴家有很多錄音得以流傳下來。阿瑟·魯賓斯坦在談到拉赫瑪尼諾夫時說:「他有一種發自內心的金色、鮮活的氣息。」
裡赫特是眾多爭奪20世紀最佳鋼琴家頭銜的人物之一,他是20世紀中期出現的為數不多的俄羅斯偉大鋼琴家之一。然而,他對錄製過程並不熱衷,所以他最好的專輯都是他現場表演的錄音,包括1986年在阿姆斯特丹、1960年在紐約和1963年在萊比錫的現場演出。
魯賓斯坦被認為是彈奏蕭邦最好的鋼琴家。他2歲的時候就被發現擁有絕對音高感知力,13歲時就已和柏林愛樂樂團合作演出。他的老師是一位名叫卡爾•海因裡希•巴斯(Karl Heinrich Barth)的鋼琴家,而巴斯是李斯特的學生之一,這意味著魯賓斯坦有青出於藍的根基。
克拉拉是19世紀為數不多的女性鋼琴家之一,而她能在當時以男性為主的古典音樂界獲得一席之地,並且才華遠遠超過她的作曲家丈夫舒曼。當時一位評論家說:「這位藝術家的出現具有劃時代的重大意義……即使是最平凡的樂章,最平凡的動機,在經過她那有創造魔力的手指之後,都獲得了重生的意義。有一種色彩,只有技藝最精湛的人才能給予。」
生於法國裡昂的他5歲進入裡昂音樂學院學習,7歲舉行第一場音樂會。偉大的鋼琴家霍洛維茨曾經說過,蒂博岱的手指能在李斯特的《浮士德華爾茲》中做到他無法做到的技巧,霍洛維茨無疑已經是最偉大的鋼琴家了……
日本出生的英國鋼琴家、指揮家內田光子最近榮獲大英帝國爵士勳章,以表彰她對音樂界作出的至關重要的貢獻。
她12歲隨外交官父母來到維也納,14歲時舉辦第一次獨奏會。她是施納貝爾(Artur Schnabel)的最後一個學生,1969年獲得過貝多芬鋼琴大賽一等獎,1970年獲得過國際蕭邦鋼琴大賽二等獎。她對莫扎特、貝多芬、蕭邦、德彪西、勳伯格和舒伯特作品的詮釋非同凡響。
這份名單符合你的想像嗎?如果不一樣,小編在留言區等你說出心中最偉大鋼琴家的名字。
上期精彩回顧
聽說湖南衛視的聲樂節目《聲入人心》很火?但是……
點擊下列關鍵詞閱讀更多精彩文章
音樂家:
舒曼 | 帕瓦羅蒂 | 瑪麗拉·喬納斯 | 比奇夫人 | 朱踐耳 | 卡拉斯 | 伯恩斯坦 | 瑪利亞·皮爾斯 | 海菲茨 |西貝柳斯 | 小澤徵爾 | 王羽佳 | 舒伯特 | 陳薩 | 朱亦兵 | 蕭邦 | 傅聰 | 巴赫 | 國王歌手 | 波格萊裡奇 |卡拉揚 | 梅紐因 | 杜普蕾 | 柴科夫斯基 | 譚盾 | 黃自 | 陳其鋼 | 華格納 | 馬勒 | 海頓 | 許斐平 | 霍洛維茨 | 郎朗 | 小克萊伯 | 韓中傑 | 菲利普·格拉斯 | 基辛
其他:
殤 | 小提琴 | 音樂電影 | 大俗曲 | 電影音樂 | 芭蕾舞(一) | 芭蕾舞(二) | 木心 | 卡農 | 賦格 | 平安夜 | 歡樂頌 | 紀錄片 | 餘華 | 霍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