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htrack資料庫在對全球一年來近兩萬場音樂會的統計後,最新公布了去年古典音樂的各項統計情況,其中鋼琴演奏者的演出場次可以基本反映一位鋼琴表演藝術家在世界各地的受歡迎程度。60歲的葉菲姆·布朗夫曼以全年78場演出排名第一,他前年都未進入前十,可謂去年大爆發。特裡福諾夫是我們多次介紹過的俄羅斯小哥,他全年以67場演出排第二(當然包括好多場在中國的演出)。王羽佳排第四,也是10位音樂家中唯一的一位女性和亞洲人,她以她不羈的服飾和野蜂飛舞般的指法在世界各地展現華人藝術家的獨特風採。
葉菲姆·布朗夫曼
(Yefim Bronfman 1958-)出生於前蘇聯的以/美鋼琴家
作為獲得全球認可當今最受歡迎最被人愛戴鋼琴家之一的葉菲姆·布朗夫曼,是少數幾位經常被音樂節、管弦樂隊、指揮家和獨奏系列音樂會所追捧的藝術家之一。他那指揮家般的技巧、力量以及非凡的抒情天賦一直受到媒體和觀眾的廣泛認可。
在慶祝俄羅斯指揮大師/聖彼得堡愛樂樂團音樂總監、首席指揮尤裡·特米卡諾夫八十華誕的活動中,布朗夫曼2018-19演出季始於和聖彼得堡愛樂樂團的歐洲巡演。接下來是和義大利指揮家丹尼爾·加蒂指揮的皇家大會堂管弦樂團合作,進行的斯堪地那維亞巡演。這一演出季的歐洲巡演音樂會所到之處及合作的樂團包括巴黎(法國國家管弦樂團)、倫敦(倫敦愛樂樂團)、科隆(西德廣播交響樂團)、羅馬(聖塞西莉亞樂團)、柏林(柏林愛樂)以及維也納愛樂樂團。在美國,布朗夫曼將回歸的樂團來自以下各大城市:克利夫蘭、紐約、洛杉磯、休斯頓、辛辛那提、聖路易斯、舊金山以及達拉斯。此外,布朗夫曼還將在包括紐約(卡內基音樂廳)、伯克利、斯坦福、阿斯彭、馬德裡、日內瓦、科隆、萊比錫、慕尼黑、柏林、那不勒斯、羅馬在內的各大城市舉辦獨奏音樂會。此次巡演中的另一項規劃是:今年春天布朗夫曼將與捷克女中音瑪格德萊娜·考傑娜(Magdalena Kožená)同臺獻藝。
除經常與傑出的指揮家合作之外,布朗夫曼一直致力於拓展室內樂的演出曲目範圍,他的合作夥伴包括:小提琴家皮恩卡斯·祖克曼、鋼琴家馬爾塔·阿格裡奇、女中音瑪格德萊娜·考傑娜、小提琴家安妮-索菲·穆特、長笛演奏家艾曼紐·帕胡德及其他許多著名音樂人。
布朗夫曼還在北美、歐洲及遠東的主要音樂廳舉辦了大量獨奏音樂會,其中包括1989年受到好評的卡內基音樂廳首演以及1993年林肯藝術中心艾弗裡·費舍爾音樂廳的首演。
廣受讚譽的獨奏、室內樂以及管弦樂唱片,已經為布朗夫曼帶來六項格萊美大獎。他豐碩的唱片目錄中包括:與鋼琴家伊曼紐爾·艾克斯合作的拉赫瑪尼諾夫及勃拉姆斯為雙鋼琴創作的作品、和祖賓·梅塔指揮的以色列愛樂樂團合作的全套普羅科菲耶夫《鋼琴協奏曲》、與世界著名室內樂演奏團體Zukerman Chamber Players共同演繹的舒伯特/莫扎特音樂作品等。
出生於烏茲別克斯坦首都塔什幹的葉菲姆·布朗夫曼,1973年隨全家移民至以色列。在以色列,布朗夫曼師從特拉維夫大學魯賓音樂學院院長、古典鋼琴家阿里·瓦迪學習鋼琴。之後就讀於茱莉亞音樂學院、萬寶路音樂學院以及柯蒂斯音樂學院。布朗夫曼是曼哈頓音樂學院2015年榮譽博士學位獲得者。
1989年7月,葉菲姆·布朗夫曼成為美國公民。
▲ 柴可夫斯基第二鋼琴協奏曲
(指揮:帕佛·賈維/法蘭克福廣播交響樂團)
丹尼爾·特裡福諾夫
(Daniil Trifonov 1991-)俄國鋼琴家
特裡福諾夫出生於俄羅斯下諾夫哥羅德,是家中唯一的孩子,父親是位作曲家,母親是音樂老師。特裡福諾夫五歲時開始學習鋼琴,七歲時舉辦首場獨奏音樂會。八歲那年,特裡福諾夫首次和管弦樂隊同臺演出,曲目為莫扎特的《鋼琴協奏曲》,並在這場演出中丟失了自己的一顆乳牙。到2000年,全家移居莫斯科,特裡福諾夫開始在莫斯科國立格涅辛音樂學院師從塔季揚娜·澤利克曼學習鋼琴。2009年,在塔季揚娜·澤利克曼的推薦之下,特裡福諾夫進入克利夫蘭音樂學院開始師從著名鋼琴家謝爾蓋·巴巴楊繼續學習。在克利夫蘭音樂學院期間,特裡福諾夫還跟隨基思·菲奇學習了作曲。
2016年,特裡福諾夫獲得兩項英國著名獎項:留聲機古典音樂2016年度藝術家,以及皇家愛樂協會音樂獎——樂器演奏家。2017年,特裡福諾夫在薩爾茲堡復活節音樂節上,獲得音樂演出中最知名獎項之一的赫伯特·馮·卡拉揚獎。
讓-伊夫·提鮑德
(Jean Yves Thibaudet 1961-)法國鋼琴家
提鮑德出生於法國裡昂,父母皆是非專業音樂人士。他的父親會拉小提琴,有著德國血統的母親,本人是位頗具造詣的鋼琴家,並將這件樂器介紹給了讓-伊夫。
五歲時,提鮑德進入裡昂音樂學院,開始和幾位富有聲望的老師認真學習鋼琴,七歲時首次在公共場合露面。1974年,提鮑德獲得裡昂音樂學院金質獎章。十二歲時,提鮑德進入巴黎音樂學院,在那裡他師從義裔法籍鋼琴家阿爾多·奇科裡尼以及法國鋼琴家盧塞特·狄斯卡維斯繼續學習。三年以後,提鮑德獲得音樂學院一等獎;十八歲那年,他贏得了紐約市青年音樂會藝術家的試鏡榮譽。
迄今為止,提鮑德已經和世界上大多數的著名管弦樂團有過合作,包括皇家大會堂管弦樂團、芝加哥交響樂團、法國國家管弦樂團等。提鮑德的精湛技藝甚至給偉大的弗拉基米爾·霍洛維茨留下了深刻印象,霍洛維茨稱他在收音機裡聽到的提鮑德演繹李斯特作品的一場演出「迷人而神奇。」
王羽佳
(Yuja Wang 1987-)出生於中國的鋼琴家
迪納許·法利安
(Dénes Várjon 1968-)匈牙利鋼琴家
高超的技巧、深厚的音樂性以及廣泛的興趣讓迪納許·法利安成為去年國際音樂界最令人興奮和最受尊重的藝術家之一。他是一位優秀的獨奏家,一流的室內音樂家,也是一位受人尊敬的鋼琴教育家。
他被廣泛認為是最優秀的室內音樂家之一,他經常與傑出的合作夥伴如Steven Isserlis,Tabea Zimmermann,Kim Kashkashian,JörgWidmann,Leonidas Kavakos,AndrásSchiff,Heinz Holliger,MiklósPerényi,Joshua Bell合作。作為獨奏家,他在紐約卡內基音樂廳、維也納音樂廳、倫敦威格莫爾音樂廳舉辦的主要音樂會系列中受到歡迎。他經常被邀請與許多世界領先的交響樂團合作(布達佩斯節日樂團,Tonhalle管弦樂團,柏林廣播交響樂團,聖彼得堡愛樂樂團,歐洲室內樂團,俄羅斯民族樂團,Kremerata Baltica,聖馬丁學院「田野」樂隊)。在與他合作過的指揮家中,我們可以看到喬治·索爾蒂爵士、桑多·韋格、伊萬·菲舍爾、海因茨·霍利格、霍斯特·斯坦因、奧波德·哈格、佐爾坦·柯奇什等。他經常出現在從薩爾茨堡到愛丁堡的重要國際音樂節。
他還經常與妻子伊莎貝拉·西蒙一起演奏四手聯彈。在過去的十年中,他們組織和領導了幾個室內音樂節,最近一次是在布達佩斯的弗朗茲·李斯特音樂學院的「kamara.hu」。多年來,他一直與阿爾弗雷德·布倫德爾密切合作:他們的李斯特項目已經在許多國家推出。
他為Naxos,Capriccio和Hungaroton出的唱片備受好評。Teldec與SándorVeress的「HommageàPaul Klee」(與AndrásSchiff,Heinz Holliger和Budapest Festival Orchestra合作演出)發行了他的CD。他的錄音「HommageàGézaAnda」(PAN-Classics Switzerland)已經收到了非常重要的國際迴響。他的單曲CD,Berg,Janáček和Liszt於2012年由ECM發行。2015年,他與WDR Symphonieorchester和Heinz Holliger一起錄製了舒曼鋼琴協奏曲,以及與Concerto Budapest和AndrásKeller合作的五首貝多芬鋼琴協奏曲。
迪納許·法利安1991年畢業於李斯特音樂學院,他的教授包括SándorFalvai,GyörgyKurtág和Ferenc Rados。在學習的同時,他也是安德拉什·席夫的國際大師班的定期參與者。迪納許·法利安贏得了匈牙利電臺鋼琴比賽、布達佩斯LeóWeiner室內音樂比賽和蘇黎世GézaAnda比賽的一等獎。他是布達佩斯弗朗茨·李斯特音樂學院的教授,並獲得了李斯特、桑多爾·韋瑟雷斯和巴託克 - 帕斯託利獎。
安德拉什·席夫
(András Schiff 1953- )匈牙利鋼琴家
安德拉什·席夫(Schiff András,1953年12月21日-),英國籍匈牙利裔鋼琴家和指揮家,他演奏的作品贏得過多項國際大獎。同時,他也是匈牙利政府的批評者。
席夫出生於匈牙利布達佩斯的一個猶太人家庭。他從5歲起開始跟隨私人教師學習鋼琴,隨後進入弗朗茨·李斯特音樂學院繼續學習音樂。1974年,席夫前往倫敦,師從音樂家喬治·馬爾科姆(George Malcolm)學習鋼琴。1975年,席夫參加了利茲國際鋼琴比賽,最終進入了決賽名單。1979年,席夫試圖從匈牙利移民至美國。由於長期的出國演出訪問,他沒能獲得美國國籍。1987年,席夫獲得了奧地利國籍,並在英國的倫敦和薩爾茨堡購置了房產。2001年,他獲得英國國籍。席夫現在與妻子鹽川悠子(塩川 悠子)在倫敦和義大利佛羅倫斯兩地居住。
基瑞爾·格爾斯坦
(Kirill Gerstein 1979-)俄裔美國鋼琴家
多才多藝的鋼琴家基瑞爾·格爾斯坦正在迅速走紅。憑藉精湛的技巧、敏銳的智慧和對音樂的好奇心,格爾斯坦能夠探索跨越數個世紀和風格的曲目,他已被證明是當今最有魅力音樂家之一。他早期的爵士樂訓練和經驗,為他的詮釋風格貢獻了一個重要的元素,激發了一個充滿活力和表現力的音樂個性,使他的演奏顯得與眾不同。
格爾斯坦是享有盛譽的吉爾摩藝術家獎的第六名獲得者,該獎項每四年頒發給一位不分年齡或國籍,具有廣泛而深刻的音樂才能和個人魅力,渴望並能夠維持作為國際重大音樂會職業生涯的傑出鋼琴藝術家。另外,格爾斯坦在2001年特拉維夫阿圖爾·魯賓斯坦鋼琴比賽中榮獲一等獎,2002年獲得Gilmore青年藝術家獎,2010年獲得Avery Fisher獎。
格爾斯坦在2016-17演出季首次在紐約與紐約愛樂合作演奏了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鋼琴協奏曲。
格爾斯坦的普羅科菲耶夫的第二鋼琴協奏曲曾獲得回聲獎。
上季,格爾斯坦與Sakari Oramo領導的波士頓交響樂團進行了布索尼的史詩般的鋼琴協奏曲演出。
格爾斯坦於2016年9月在美國發行了由Myrios Classics在美國發行的新錄音作品「Liszt's 超然練習曲」。他的其他個人唱片還包括莫索爾斯基的《圖畫展覽會》和2014年6月發行的Schumann's Carnaval組成的Imaginary Pictures。這兩張專輯都被紐約時報評為年度最佳唱片。他還與Tabea Zimmerman合作,為2011年2月和2012年11月發行的兩首Myrios中提琴和鋼琴奏鳴曲錄音。
格爾斯坦1979年生於俄羅斯西南部的沃羅涅日,在一所特殊的音樂學校學習鋼琴,並在學習古典音樂的同時,通過聽取父母廣泛的唱片收集來學習爵士樂。14歲來到美國,學習爵士鋼琴,成為波士頓伯克利音樂學院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學生。在完成三年的學業後,格爾斯坦在波士頓大學的第二個夏天把注意力轉向古典音樂,並搬到紐約市進入曼哈頓音樂學院,在那裡,20歲的他獲得了音樂學士和碩士學位。
▲ 拉赫瑪尼諾夫第二鋼琴協奏曲
(指揮:塞米揚·比契科夫/柏林愛樂)
伊戈爾·列維特
(Igor Levit 1987-)出生於俄羅斯、受教於德國及奧地利
列維特出生於俄羅斯的高爾基(即現在的下諾夫哥羅德),三歲時開始彈鋼琴,孩提時的列維特就在家鄉下諾夫哥羅德的音樂會舞臺上獲得了首次成功。1995年全家搬往漢諾瓦,1999至2000年間,列維特在薩爾斯堡莫扎特音樂學院師從漢斯·萊格拉夫學習,之後的老師還包括芬蘭鋼琴家瑪逖·瑞卡力奧、伯恩德·格茨克等。
在校學習期間,列維特曾獲得數項國際大獎,包括:雅典國際瑪麗亞·卡拉斯大獎賽二等獎(2004)、第九屆濱松國際鋼琴學院比賽一等獎(2004)、基辛格·克勞維洛林鋼琴比賽二等獎(2004)、特拉維夫亞瑟·魯賓斯坦國際鋼琴大師賽銀獎和三項其他獎項(2005)等。2011至2013年間,列維特是BBC Radio 3「新一代藝術家」; 2017年被授予「貝多芬戒指」;2018年榮獲吉爾摩藝術家獎,該獎項每四年授予一位鋼琴家。
2013年Sony Classical發行了列維特首套專輯,雙碟唱片中包括了貝多芬的後期《鋼琴奏鳴曲》(Nos. 28 to 32)。事實證明,他是一位非常出色的鋼琴家。他的音色鮮豔,擁有一個清晰如珍珠般的連奏,讓人聯想起施納貝爾和埃德溫·費舍爾。正如《留聲機》雜誌的評論家哈裡特·史密斯恰如其分指出的那樣,列維特的貝多芬「既不魯莽也不傲慢,而是真正意義上的首次亮相」。列維特在正直、活力和精神深度上的融合,相當於一個處於權力頂峰的成熟大師。但並沒有就此止步不前,列維特隨後又發行了巴赫《帕蒂塔》系列,接下來是可謂「三足鼎立」的巴赫《哥德堡變奏曲》、貝多芬《迪亞貝利變奏曲》;以及美國作曲家弗德裡克·列夫斯基,基於智利作曲家塞爾吉奧·奧特加的智利抵抗歌曲而創作的包含36個變奏的鋼琴作品《團結的人民永不被擊潰!》,這張唱片當之無愧地獲得了《留聲機》大獎。儘管Sony最新發行的列維特唱片中,改編作品佔據了重要地位,但其意義已經遠遠超出了娛樂性。這些作品包括勃拉姆斯改編的巴赫《為左手創作的恰空舞曲》、兩部李斯特/華格納作品……,以及美國爵士鋼琴家/作曲家比爾·艾文斯1958年錄製的《寧靜之作》(Peace Piece)。列維特將艾文斯最初的即興錄音處理得更為暗沉也更具沉思性——比絕望和順從更能喚起內心的少許寧靜。
皮埃爾-勞倫·埃馬德
(Pierre-Laurent Aimard 1957-)法國鋼琴家
作為我們這個時代音樂的關鍵人物而廣受好評,皮埃爾-勞倫·埃馬德是來自各個時代的鋼琴曲目的獨特重要詮釋者,享有國際知名的職業生涯。為了表彰為音樂服務的人生,他榮獲了著名的國際恩斯特·馮·西門子音樂獎。
埃馬德每個演出季都在世界各地巡演,與薩洛寧、PeterEötvös、西蒙·拉特爾爵士和Vladimir Jurowski等合作。他受邀在卡內基音樂廳、紐約林肯中心、維也納音樂廳、柏林愛樂樂團、法蘭克福歌劇院、琉森音樂節、薩爾茨堡莫扎特音樂廳、巴黎音樂學院、坦格伍德音樂節和倫敦的南岸中心演出。埃馬德是2009年至2016年Aldeburgh藝術節的藝術總監。
上季,他在南岸中心的藝術家駐場三年任期開始。在這第一年,他與奧羅拉管弦樂團合奏彌賽亞,與澳大利亞室內樂團合奏莫扎特,與愛樂樂團合奏拉威爾。其他亮點包括在東京、北京、莫斯科、聖彼得堡、巴黎、維也納、紐約和柏林新的皮埃爾·布列茲·薩爾的獨奏會。與管弦樂隊的合作表演包括波士頓、柏林和歐洲巡迴演出,以及馬勒青年管弦樂團等。
埃馬德於1957年出生於裡昂,在Yvonne Loriod的巴黎音樂學院學習,並在倫敦的瑪麗亞·柯西學習。16歲時獲得1973年梅西安比賽一等獎,三年後被皮埃爾·布列茲任命為Intercontemporain合奏團的第一位鋼琴家。
埃馬德與許多著名的作曲家包括Kurtág,Stockhausen,Carter,Boulez和George Benjamin有著密切的合作關係。最近的演出季包括Harrison Birtwistle的鋼琴協奏曲的全球首映。
在2008/09季,埃馬德是巴黎大學法學院的副教授,他還是巴伐利亞州學院的成員。他於2005年春獲得皇家愛樂樂團樂器獎,並於2007年被美國音樂獎評選為「年度樂器演奏家」。2015年他推出了一個主要的在線資源,主要集中在利蓋蒂鋼琴音樂的表演和教學。
埃馬德已經取得了許多非常成功的錄音。他的第一張DG發行的巴赫《賦格的藝術》,獲得Diapason d'Or和Choc du Monde de la Musique獎,在Billboard的經典榜上首次登上榜首,並超過iTunes的古典專輯下載榜。近年來埃馬德已榮獲古典回聲獎,最近一次是在2009年記錄緬懷梅西安的鋼琴獨奏曲榮獲葛萊美獎。目前他與Pentatone唱片公司籤署了獨家合約,第一個錄音是在2018年春季發行的完整的Catalog d'oiseaux。
楊·李謝茨基
(Jan Lisiecki 1995- )波蘭裔加拿大鋼琴家
李謝茨基出生於加拿大卡爾加裡,亞伯達,父母均為波蘭人。五歲時開始學習鋼琴,九歲時和管弦樂團首次登臺演出。李謝茨基合作過的管弦樂團遍布加拿大和全球,包括紐約愛樂樂團、巴黎國家管弦樂團、BBC交響樂團、蒙特婁交響樂團。一同演出過的著名指揮家包括阿巴多、帕帕諾、賈維等。
2010年1月1日,李謝茨基在蕭邦的出生地埃拉佐娃·沃拉(Elazowa Wola)舉辦了作曲家誕辰200周年慶典活動。也是在同樣的月份裡,李謝茨基在法國坎城國際音樂博覽會古典音樂頒獎晚會上演出了蕭邦《E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作為2011年加拿大國慶日慶祝活動的一部分,李謝茨基在加拿大安大略省渥太華國會山上,為伊莉莎白女王二世以及十萬名慶祝民眾舉行了演出。
2008年,李謝茨基演奏了蕭邦《F小調鋼琴協奏曲》,被稱為波蘭「蕭邦與歐羅巴」音樂節的轟動之舉。2009年,李謝茨基重返華沙,演出了蕭邦《E小調鋼琴協奏曲》。李謝茨基的首發唱片,以和華沙瓦索維亞交響樂團以及英國鋼琴家/指揮家霍華德·謝利的兩場現場演出為其特色,於2010年早期由Fryderyk Chopin Institute出版發行。此張CD在2010年5月獲得「金色幻燈片」獎。《Diapason》雜誌李形容謝茨基是「一位毫不做作的天才、已經有了陽剛之氣,但最重要的是,有著不可抗拒的自然發揮。」
2010年10月,李謝茨基和DG籤署了獨家唱片協議。錄製的首張專輯以莫扎特《第二十鋼琴協奏曲,K 466》和《第二十一鋼琴協奏曲,467》為其特色,並於2012年4月16日在全球發行。自2016年起,李謝茨基成為DG的唱片藝術家。
有溫度,更要有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