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羽佳——「我和郎朗不一樣」

2021-03-04 少兒音樂教育


一個不到三十歲的中國姑娘,個子小小瘦瘦,稱之為「國際鋼琴大師」,難免讓人生疑。但事實就在那裡,她的經歷和實力告訴你,她不只是郎朗的小師妹那麼簡單。

  「中國鋼琴家王羽佳的出現,是音樂界裡一個激動人心又出人意料的發展。在現場聽她的演出,你會不自覺地重新思考這個問題:鋼琴到底能彈得多好?」這是2008年王羽佳在舊金山首場獨奏演出後,《舊金山時報》的評論,之後幾年,王羽佳成為同輩人中最出色的一位。

2002年,15歲的王羽佳進入費城柯蒂斯音樂學院,師從郎朗的老師格拉夫曼。3年後,因為一次救場(鋼琴家因故不能演出),王羽佳與世界十大小提琴家之一的祖克曼合作演奏了貝多芬《第四鋼琴協奏曲》,一舉成名。加拿大媒體稱「一顆新星誕生了。」當時,她還是一名在校學生。

  從首次亮相起,王羽佳的每一步都走得光彩熠熠。她與世界第一交響樂團荷蘭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以及波士頓交響樂團、紐約愛樂樂團、費城交響樂團、芝加哥交響樂團、柏林愛樂樂團、日本東京NHK交響樂團等世界十大交響樂團攜手演出過。2010年她被評為「施坦威鋼琴藝術家」。

  眾多世界知名的指揮家均與王羽佳有過合作,包括阿巴多、巴倫博伊姆、夏爾·迪圖瓦、洛林·馬澤爾、祖賓·梅塔等,她是指揮大師阿巴多眼中的天才。

  王羽佳之所以被關注,是因為她的演奏風格:既有年輕人的自然隨性和無畏想像,又充滿著成熟藝術家的嚴謹與精準。她的演繹常常「讓人目瞪口呆」。

一場意外的救場演出讓她一舉成名,雖然她成名的經歷有點老套,但是她給樂壇帶來一股清新,一股活力。她用超炫的彈奏技巧完美演繹了Volodos改編的炫技版莫札特《土耳其進行曲》,下面我們來見識一下這位美麗年輕的女鋼琴家和她的音樂吧!王羽佳的演奏兼有男性的力量、速度和爆發力,以及女性特有的細膩、靈性和光彩。王羽佳的八度版《野蜂飛舞》為她贏得了一個綽號「飛指鋼琴手」。《閒聊波爾卡》---王羽佳返場法寶,超難,超炫這個版本效果出奇好,難度變態級,非常適合羽佳妹妹這種技術狂人!

A:郎朗……同一個老師什麼的。最多是在外國被問到,在中國學習和在外國學習有什麼不一樣,為什麼現在中國學琴的孩子那麼多,而且都那麼好。

A:對於郎朗的那個問題,我的回答是:我不喜歡被這樣子歸類,雖然我們都是亞洲人,都上同一個學校,有同一個老師,但我們的性格很不一樣,是不同的藝術家。我覺得我的中國老師感性、很有詩意,外國老師在理論上、分析譜子上面多一點。而中國琴童學得好,是因為中國老師基礎打得很好,而且中國有才的人很多。我說中國鋼琴就像美國體育一樣,很熱門(笑)。

A:第一張專輯,我是想有一個statement(宣言),所以裡面的曲目都很「稜角」。因為大家看著我:小亞洲女孩兒,外表很弱小,我就是想打破這種格式化的看法。

A:我十五六歲的時候,一個作曲系的朋友給我一盤CD(裡蓋蒂),說是他偶像。我學了兩首曲子,很難,簡直就像是機器彈的。還有在柯蒂斯音樂學院讀書的時候,我彈過作曲系一個華人的作品,他那有點像是把巴託克、德彪西和中國的東西全放在一起做實驗。對我來說最好玩的是跟一個活著的作曲家交流,他們的要求比寫在譜子上的多得多。

A:巴赫。小時候特別敢,14歲開始就不敢在公眾場合彈了,但我會回去的。

A:我一直是在順其自然。這兩年現代派的東西會很多,但是以後我會回到更古典的巴赫、貝多芬那裡去。到時我要去歐洲薰陶一下。其實繪畫、文學和鋼琴都是相通的。我對服裝很有興趣,我也可以走設計時裝這方面。一切都會連接上,我還不知道。


中國少兒音樂培訓

Q:我們是誰?

A:音樂知識的搬運工,傳遞者,複雜知識的磨盤和經典視頻的篩選人,以及大師課培訓課的組織者。目前粉絲22萬,並以每日300人的平均漲幅繼續擴大我們的影響力。

Q:我們為什麼這麼做?

A:希望通過無線網際網路的便利,把先進的音樂教育理念傳播給更多人。

Q:之後我們會怎樣?

A:持之以恆的發送好的音樂知識,讓更多喜愛音樂的人受益!

商務合作:15010158086

相關焦點

  • 郎朗、李雲迪、王羽佳小時候練琴時間表:郎朗瘋狂,李雲迪民主,王羽佳熱愛
    有人可能會說郎朗2020年的綜藝安排得這麼滿,肯定沒有時間練琴了。但其實郎朗在參加《青春環遊記2》,與周深在車上聊天時就透露了自己的擔憂:「總是感覺怕自己回不了音樂廳」。正是因為內心對鋼琴事業的看重、和對回音樂廳的渴望,郎朗在參加各檔綜藝的時候,都會保證當地有鋼琴,這樣不論他錄製到多晚,都能每天安排時間練琴。
  • 郎朗王羽佳的美國老師,柯蒂斯音樂學院院長格拉夫曼說:「教學沒有固定的程式......」
    、到王羽佳、張昊辰不少優秀的中國青年鋼琴家出自他的門下格拉夫曼師從霍洛維茨,因此,他的教學理念和他的老師霍洛維茨一脈相承他曾經在接受中國媒體採訪時說:「霍洛維茨教會我最多的,是認識到每個人都是不同的,你不能強迫他去接受你認為正確的東西。所以我教學生的時候,不會強制灌輸他們這個應該怎麼彈,那個表達什麼情緒,這一切都由學生自己去發揮想像。」他的每一位學生,都有著獨特的演奏風格,也正是由於他們身上那獨特的閃光點,才使他們能夠踏入柯蒂斯的大門。
  • 郎朗、李雲迪、王羽佳練琴時間表曝光!看看大師是怎麼練琴的?
    郎朗、李雲迪還有王羽佳被稱為是中國鋼琴「三劍客」,他們一路走來的艱辛是很多人不敢想像的,今天給大家帶來了郎朗、李雲迪以及王羽佳三人小時候的練琴時間表 郎朗
  • 郎朗、李雲迪、王羽佳練琴時間表曝光!看看大師究竟是怎麼練琴的?
    、李雲迪還有王羽佳被稱為是中國鋼琴「三劍客」,他們一路走來的艱辛是很多人不敢想像的,今天給大家帶來了郎朗、李雲迪以及王羽佳三人小時候的練琴時間表,讓我們來看一看大師在小的時候都是怎麼練琴的吧!郎朗一直到去柯蒂斯音樂學院求學時,郎朗的練琴時間也依然長得嚇人,經常超過凌晨12點。相信大家一定見過這張郎朗在準備琉森音樂節的琴房預約卡,我們可以看到,從中午12點到晚上9點,郎朗都在琴房練琴。
  • 郎朗、李雲迪、王羽佳為什麼都是80後?
    中央音樂學院鋼琴系主任吳迎教授曾說,郎朗(1982年生)、李雲迪(1982年生)、王羽佳(1987年生)、陳薩(1979年生)、等一批在國際鋼琴舞臺大放異彩鋼琴家,幾乎都是上世紀
  • 王羽佳的日常是怎樣度過的?
    王羽佳接受新京報專訪新京報:你被問得最多的是什麼?王羽佳:郎朗……同一個老師什麼的。最多是在外國被問到,在中國學習和在外國學習有什麼不一樣,為什麼現在中國學琴的孩子那麼多,而且都那麼好。新京報:你的回答是?
  • 不彈琴的時候王羽佳在幹啥?
    面對各大媒體的詢問,王羽佳坦言:「我很喜歡亞歷山大·麥昆(Alexander McQueen)但卻很少穿,當然還有繆繆(Miu Miu)、普拉達(Prada)、蘭步婷(Christian Louboutin)和羅伯特·卡沃利(Roberto Cavalli)。設計師的話我喜歡可可·香奈兒(Coco Chanel) ,不僅僅是她的服裝,還有她勇敢的性格。
  • 終於來杭州~就是這個風靡國外,穿露背超短裙敢在全世界頂級演奏廳"茬琴"的王羽佳!有人說,她比郎朗還強…
    沒錯,是我,還是這麼優秀!但和郎朗給人印象完全不一樣的是,王羽佳身上的氣質,真的美豔了!光看照片還真的很難將她和鋼琴家聯想起來。言語之意,長的不一樣的王菊,實力不一樣的楊超越就等同於個性,特別。這就很荒唐了!4天前,差不多是菊內人興起的那會兒,王羽佳曬了一張躺在紅毯上的晨練圖。
  • 經濟學人:王羽佳喜歡露嗎?不,她正處於高能的巔峰
    普羅科菲耶夫的《第三鋼琴協奏曲》舒緩地響起,她微笑著閉上了眼睛,猛一瞬間,音樂的速度和激情映現在她的頭部,手指迅跑,獨自傳達著淡雅和寧靜。她的技術分外精湛,且娛樂性很強,她的演出和她演奏的曲目一樣都受到了熱烈歡迎,王羽佳總是令人難忘。
  • 王羽佳憑什麼成為鋼琴界頂端的女人?
    提到王羽佳,你最先想到的是她的琴技,性格,還是她的穿著風格呢? 每當王羽佳出現在公眾面前時,有關於她的評論也隨之而來,例如,有人讚賞她穿著獨特,總是散發著東方人的魅力;也有人議論她在彈琴時穿著誇張,總是通過奇裝異服來吸引眼球.
  • 王羽佳:遊走中的鋼琴家
    最初回到中國的時候,人們習慣於用「郎朗師妹」的稱呼來叫她,雖然與郎朗同出一個師門,可是王羽佳對這種稱呼毫不感冒。她只是淡漠地解釋:我和他不一樣,我練琴不是被迫的。
  • 這場演出將王羽佳實力與魅力展現到極致!一舉一動,美到炸裂
    今年6月20日,王羽佳首次亮相第16屆維也納美泉宮夏夜音樂會。她也是繼郎朗之後,第二位登上維也納夏夜音樂會舞臺的鋼琴演奏家。在這場音樂會中,王羽佳演奏的《藍色狂想曲》,簡直把爵士的魅力發揮到了極致!從音樂中流露出的性感,沒有一絲矯揉造作,絕對是讓耳朵懷孕系列!
  • 王羽佳丨 不光是音樂界,我覺得未來50年,什麼領域都會是中國人的天下!
    有人說,我等著看三十年後的王羽佳,她那個時候能否成為阿格裡奇一樣的大家,是三十年後的問題,更重要的是,既然我們有了便捷的關注條件,為何不從現在就保持對她的持續關注呢?三十年後可以很自豪地說,我見證了藝術大師的成熟之路。王羽佳曾說:不光是音樂界,我覺得未來50年,什麼領域都會是中國人的天下。其實天下不天下,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通過王羽佳的成長來見證這個的成長,這個過程才是最值得驕傲的!
  • 藝評|戴墨鏡登臺,王羽佳真的做錯了嗎?
    作為當代與郎朗齊名的中國青年鋼琴家,王羽佳的這場音樂會本該是備受期待的,但古典音樂網站Slipped Disc很快發文表示,她玩過火了,失望的觀眾中還包括維多利亞交響樂團音樂總監、指揮家塔尼婭·米勒,Slipped Disc的文章引用了她的文字來還原現場的情況:「王羽佳戴著墨鏡出現在舞臺上,徑直走向鋼琴,快速鞠躬並開始演奏,沒有向觀眾致意,我覺得很奇怪。
  • 12歲王羽佳演奏《牧童短笛》&郎朗演奏《牧童短笛》
    王羽佳演奏《牧童短笛》郎朗演奏《牧童短笛》《牧童短笛》原名《牧童之笛》,是賀綠汀先生創作於1934年的一首鋼琴曲。
  • 郎朗和李雲迪,一樣的天才不一樣的命運?
    李雲迪和朗朗就像冰與火一樣關於郎朗和李雲迪的比較,國外的樂迷和媒體也曾參與到相關的爭論當中,美國《波士頓環球報》早些時候說:「當郎朗去年彈奏此曲時(指莫扎特《C大調奏鳴曲》),顯得毛躁和中規中矩。李雲迪的彈奏則是純淨、優雅不做作的優美的展現。」更多的也沒人士開始意識到,他們本來就是兩種類型。李雲迪優雅從容,技巧無懈可擊,將蕭邦的詩意演繹的近乎完美;郎朗更多的是激情,熱辣張揚的表演像一團火焰,能瞬間點燃聽者的心,照亮劇場的每個角落。如果說郎朗的特點是技巧很好,那麼李雲迪的特點則是對音樂的深刻理解。
  • 李雲迪和郎朗,一樣的天才不一樣的結局
    李雲迪和朗朗就像冰與火一樣關於郎朗和李雲迪的比較,國外的樂迷和媒體也曾參與到相關的爭論當中,美國《波士頓環球報》早些時候說:「當郎朗去年彈奏此曲時(指莫扎特《C大調奏鳴曲》),顯得毛躁和中規中矩。事實上,不管李雲迪和郎朗兩位當事人如何不在意觀眾的這種比較,但兩位國際級的青年鋼琴大師不可避免地要暗中發力,郎朗曾在多個場合彈奏過拉赫瑪尼諾夫的作品。只要一出手,即使老柴、孟德爾頌和蕭邦也要望「曲」興嘆了。
  • 卡內基音樂廳 | 鋼琴女神王羽佳和她的音樂小夥伴們的演出
    由於年少成名,王羽佳大多數時間裡都在和音樂節的前輩合作,鮮有機會與比她年輕的藝術家同臺演奏。 「這是我第一次與這麼多年輕的音樂家一起合作。他們這麼有才華,這麼出色,我太期待了!」不久前,她在倫敦皇家節日音樂廳再次演奏成名之作「柴一」,步下舞臺後她迫不及待地給NYO-China寄來祝福視頻。
  • 王羽佳:不談性感短裙和高跟鞋,讓我們來談談孤獨
    從我過往對於音樂家的訪問經驗中,每每提到童年,幾乎所有人都是樂意分享甚至滔滔不絕的。而王羽佳不同。她似乎不太願意談及自己的童年。「那些沒什麼好說的,我更喜歡向前看。」她告訴我。「她們都稱呼我是神童。」她仍然清楚記得,當自己第一次走進中央音樂學院教室的時候,在場所有的學生都看著她,「像是在看動物園裡的動物那樣。」
  • 盤點明星學鋼琴:郎朗最早,李雲迪最晚,而他為媽媽寫了一首歌
    我們將那些鋼琴演奏家及明星的學琴年齡從小到大排列一下,分別是:郎朗3歲、張昊晨3歲半、林俊傑4歲、周杰倫4歲、鄧紫棋4歲、李泉4歲、王羽佳6歲、李雲迪7歲。從他們的經歷來看,3到7歲是中國琴童學琴的黃金起點。那麼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那些鋼琴家、明星的學琴年齡。郎朗——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