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府詩集》第三首《上邪》

2021-02-19 古風泊客

伍/

上邪!我欲輿君相知,長命無絕衰。

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敵輿君絕!

《上邪》也是鐃歌十八曲之一。這首既不表現徵伐,也不宜用於朝會道路的情歌,怎麼會歸到鼓吹曲中去呢?因為《上邪》屬「食舉樂」。在漢代,「武樂」和「食舉樂」都用於朝會,而演奏者又多是邯鄲、江南(漢代揚州地區稱江南)、淮南等地的地方鼓員,因此作為地方民歌的《上邪》、《有所思》等被有意無意地借入武樂,是很有可能的。但清代一些道學氣很重的學者卻不這麼認為,他們說《上邪》不是什麼情歌,而是臣子對君上的忠心表白和陳情,所謂:「歌者不見知於君,而終不忍絕也。」(王先謙《漢鐃歌釋文箋正》);「此忠臣被讒自誓之詞歟,抑烈士久要之信歟」(陳沆《詩比興箋》)。既然是堂堂皇皇的闡發君臣之義,當然要歸於「鐃歌」了。其實,這種解釋如同宋儒把《詩經》中的情詩《關睢》解成「頌后妃之德」,把《漢廣》說成是「美文王之化、被於南國」一樣的迂腐。這是一首情詩,是一位女子對情人表白忠貞不渝愛情的誓言。它表現得那樣強烈熾熱,像地殼深處噴出的巖漿那樣可以流金爍石:它想像又那樣新鮮奇特,像「天柱絕、地維裂」一樣令人瞠目結舌。因此,不但感動了她的情人,而且千百年後還深深打動著並不知道她姓名、身份,也不知道她愛情經歷的億萬讀者。

在樂府民歌中,表現情人間相思相戀的,一種是以物喻人、含而不露,顯得纏綿委婉;一種是直抒胸臆、盡情傾吐,顯得直白熱烈。前者如《江南》、《子夜四時歌》,後者如《有所思》、《地驅樂歌辭》。《上邪》顯然是屬於後者,只不過它在激越地發出愛情呼號時,又使用大量的比喻來抒發內心的摯情,這在手法上是別具一格的。

《上邪》沒有曲折的情節,也沒有什麼具體的敍述和描寫,通篇是一個女子衝口而出的愛情誓言,一開始就是指天為證:「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上」即上蒼;「邪」是語助詞,「上邪」即是「蒼天呀」;「君」是古代男子的美稱,由這個稱呼我們才得知發誓者是位女子。「長命無絕衰」是說兩人間的愛情永遠繼續下去,永遠不會衰竭。這兩句中的關鍵是「我欲」二字。清代有的學者把「我欲」解釋成「冀幸之詞」,認為「『欲』字有不敢自必意。君果傾心向我,則我實欲永以為好,竊恐君之未必然耳」(陳本禮《漢樂府三歌箋註》)。這樣一來,女方就變成了愛的承受者,性格上也由大瞻主動爭取,變成了畏縮、擔心失去愛情,女主人翁的整個性格和形象都被扭曲了。實際上,這裡的「欲」是「要」或「一定要」的意思。她為什麼在誓言的一開頭就強調「我要」、「我一定要」呢?這當然意在表現她為了愛情天不怕、地不怕的執拗意念和無所顧忌的果敢精神,同時也使我們感受到,這兩人間的愛情不是什麼花前月下的卿卿我我,而似乎是受到某方面的阻撓、難以繼續下去。女方對愛的前景似乎感到了某種不祥的預兆,才會使用這種「我就是要與你相愛」的執拗語氣。因此,詩的基調不是熱戀的甜蜜和歡樂,而是執拗地堅持著愛的權利,「我欲」這兩個字既突出了主人翁的性格,也奠定了全詩的基調。由此看來,這兩個字雖直白淺近,卻是一字千鈞的。

接著,女主人翁為了表示這種愛情不可逆轉、不容阻遏,她一連用了五個假設:「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這五個假設都是現實生活中根本不可能出現的現象,喻體的本身又是人人都熟悉的、最通俗不過的事物,女主人翁用它們從反面來證實她要與情人「長命無絕衰」的心願,這樣人人都懂,人人都會明白這位女子的決心是不可動搖的。從結構上來看,「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三句是從正面發誓,這四句則是從反面假設,一正一反,使人感到這位女子對愛情的追求不但大膽執拗,而且強烈熾熱,簡直像從地殼深處噴發出來的巖漿,具有一種震撼人心的藝術力量。清人王先謙稱讚這幾句是「節短韻長」、「情以真而愈婉」。

這首詩最出色的藝術成就,是為我們塑造了一位潑辣又剛毅的抒情女主人翁形象。她大膽表白自己的情感,公開追求自己的所愛,天不怕、地不怕,無所顧忌,萬難不屈,這是對男尊女卑的封建倫理觀念的挑戰,也為我們在文學史上樹立了一個新的情人形象。在此之前,一些民歌中雖有不少是反映男女情愛的,但都不如《上邪》這樣大膽潑辣,如《詩經•柏舟》寫一位姑娘愛上了一位「髧彼兩髦」的小夥子,但由於母親阻撓,不敢公然相會,只好在一邊怨天尤人:「母也天只,不諒人只。」相反地,在漢樂府以後的民歌中,倒出現了不少與《上邪》在情調上相似的作品,如明代的民歌《偷》:「結識私情弗要慌,捉著子姦情奴自去當。拼得到官雙膝饅頭跪,咬釘嚼鐵我偷郎。」(《馮夢龍輯《山歌》》這位明代山歌中的女子在愛情上的膽識和主動精神,倒很像《上邪》的女主人翁,可見《上邪》的文學影響是相當深遠的。

另外,這首詩連用了五個不可能實現的假設,作為愛情堅貞的反證,這種奇特的想像,增加了女主人翁情感的份量,也為此詩增添了那種排山倒海、一往無前的氣勢。正如沈德潛所感嘆的那樣:「重疊言之,不見其排,何筆力之橫也」(《古詩源》)。這種表現手法對後代的影響也是很深遠的,如敦煌殘卷上的唐代曲子詞《菩薩蠻》:

枕前發盡千般願,要休且待青山爛, 水面上秤錘浮,直待黃河徹底枯。 白日參辰現,北鬥朝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出日頭。

女主人翁用六種不可能出現的現象來作假設,藉以表白自己愛情的忠貞,手法與《上邪》幾乎完全相同。還有明代的另一首民歌《精選劈破玉歌•分離》:

要分離除非天做了地,要分離除非東做了西!要分離除非官做了吏!

你要分時分不得我;我要離時離不得你!就死在黃泉也做不得分離鬼。

詩的前一部分也是採用和《上邪》相同的表現手法,我們雖然沒有足夠的證據,證實敦煌曲子詞《菩薩蠻》和明代山歌《分離》是刻意摹仿《上邪》,但我們至少可以說,這種新穎的表現手法是由《上邪》開其端的。

佚名

相關焦點

  • 《上邪》 漢樂府詩
    ⑤震震:形容雷聲。  ⑥ 雨(yù)雪:降雪。雨,名詞活用作動詞。  ⑦ 天地合:天與地合二為一。  ⑧ 乃敢:才敢。「敢」字是委婉的用語。 【出處】 關於上邪,目前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出自《詩經》,一種是出自漢樂府。
  • 樂府詩中最美的愛情,藏在《上邪》
    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雖然劇中有所刪改,但也確確實實因為這部劇,我第一次接觸到了這首詩。這是一種怎樣的熱情呢?猶如火山噴發,又如滾水沸騰。
  • 漢樂府民歌:上邪!我欲與君相知, 長命無絕衰.
    文 / 笑笑朋友們早上好,今天是手寫的溫度第94期,我們的主題選自漢樂府民歌《上邪》: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也許你不知道《上邪》,也許你也不知道漢樂府民歌,但是你一定知道《還珠格格》中紫薇與爾康多次出現的深情誓言:「山無稜,天地合,才敢與君絕。」這句風靡85後90後整個童年的情話,就是出自漢樂府民歌《上邪》。漢樂府民歌,在我國詩歌史上,是繼《詩經》、《楚辭》之後出現的第三個重要發展階段。
  • 《樂府詩集》第四十首《李波小妹歌》
    所謂「雜歌謠辭」,是樂府機構直接採自民間的歌謠,性質和樂府民歌相似。其中「歌辭」是入樂的,「謠辭」則是未入樂的。宋代郭茂倩《樂府詩集》中輯有《雜歌謠辭》七卷,其中「歌辭」四卷,「謠辭」三卷。這首詩出自《魏書·李安世傳》,據記載:廣平(今河北省永年縣)人李波,宗族強盛,無視封建社會秩序,大量收容為抗租拒稅而逃亡的百姓,並用武力對抗官軍的剿捕。
  • 上邪丨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
    上邪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
  • 漢樂府《上邪》八種英漢翻譯,哪種最貼切呢?
    漢樂府《上邪》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陣陣,夏雨雪,天地和,乃敢與君絕!
  • 上邪
    賞析  「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  「上邪」猶言「天哪」 ,「相知」即相親相愛。此句說:「天哪!正如胡應麟所說:「上邪言情,短章中神品!」  清代張玉谷《古詩賞析》卷五評此詩說:「首三,正說,意言已盡,後五,反面竭力申說。如此,然後敢絕,是終不可絕也。迭用五事,兩就地維說,兩就天時說,直說到天地混合,一氣趕落,不見堆垛,局奇筆橫。」可謂句句在理。  從藝術上看,《上邪》的抒情極富浪漫主義色彩,其間的愛情慾火猶如巖漿噴發不可遏制,氣勢雄放,激情逼人。
  • 「樂府」緣何成詩體
    「樂府」歷經長期層累,至唐始有明確的詩體觀念與詩體自覺,並終賴郭茂倩《樂府詩集》的編撰,才有相對穩定、科學和普遍認可的內涵界定。所謂漢樂府、漢魏樂府、南朝或北朝樂府之類,實際均為後人概稱。因文獻闕如,最早以「樂府」稱詩體始於何人難以詳知。建安、魏晉已有文人樂府古題,但未見作者自稱「樂府」。
  • 樂府詩的千年情殤: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
    漢族民歌音樂,樂府最初始於秦代,到漢時沿用了秦時的名稱。公元前112年,漢王朝在漢武帝時正式設立樂府,其任務是收集編纂各地民間音樂、整理改編與創作音樂、進行演唱及演奏等。 漢魏六朝以樂府民歌聞名。
  • 張晶:李白樂府詩的繼承與創新
    作者:張晶,系中國傳媒大學資深教授樂府詩是李白詩裡尤為重要的一類,在《李太白集》中,樂府編為4卷,計149首,其中多數為擬古樂府。關於樂府的分類,宋鄭樵《通志·樂略》分為53類,「雖加精密,實嫌瑣碎」(蕭滌非:《漢魏六朝樂府文學史》),而宋人郭茂倩編《樂府詩集》,分為12類,即是:1.郊廟歌辭;2.燕射歌辭;3.鼓吹曲辭;4.橫吹曲辭;5.相和曲辭;6.清商曲辭;7.舞曲歌辭;8.琴曲歌辭;9.雜曲歌辭;10.近代曲辭;11.雜歌謠辭;12.新樂府。這些都是大類,在大類下面還有不同的系統。如「鐃歌」就是鼓吹曲辭下面的子系統。
  • 秦漢詩歌之漢樂府——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漢樂府樂府,最開始設立是在秦朝,是「少府」下屬的一個專門管理樂舞演唱教習機構。到西漢漢武帝年間,擴大了樂府的規模,用於從民間採集詩歌,以作為宮廷祭祀或者宴會演唱所用,我們把樂府搜集的這些詩歌統稱為「漢樂府詩歌」。
  • 《上邪》——愛情的咒語
    不僅中國啊,外國也一樣,大家談起戀愛,甜言蜜語賭咒發誓,都要把無辜的天地萬物拉進來:古印度詩集《阿達婆吠陀》裡有一首《相思咒》: 像藤蘿環抱大樹,把大樹抱得緊緊;要你照樣緊抱我,要你愛我,永不離分。  今日學到:1.樂府是漢代掌管俗樂的音樂機構,採集各地民謠,編成曲目,滿足統治者各種儀式和娛樂的需要。後來文人仿照樂府寫的一系列詩歌,也叫樂府。2. 樂府詩歌分為十二類,從音樂風格來講最主要的有三類,相和歌辭類似《詩經》中的「風」。郊廟歌辭類似「頌」,鼓吹曲類似「雅」。
  • 古代文學考研筆記——兩漢樂府詩
    三、宋郭茂倩編《樂府詩集》,把漢至唐的樂府詩搜集在一起,共分為12類:郊廟歌辭、燕射歌辭、鼓吹曲辭、橫吹曲辭、相和歌辭、清商曲辭、舞曲歌辭、琴曲歌辭、雜曲歌辭、近代曲辭、雜歌謠辭、新樂府辭。兩漢樂府詩主要保存在郊廟歌辭、鼓吹曲辭、相和歌辭和雜歌謠辭中,以相和歌辭最多。
  • 古詩詞吐槽大會|《上邪》:冬雷震震了,可以與君絕了
    原版是著名的漢樂府《上邪》: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上邪》這首詩寫的是一位女子的愛情誓言,通過五件不可能發生的事,來表明自己矢志不渝的愛情。詩裡的女主角認為,「冬雷震震」與山無峰陵、江水乾涸、夏天下雪、天地相合一樣,都是不可能的。她忠貞地表示:要我和你分開,除非這些不可能的事發生。
  • 《世界文學發展史》中國秦漢文學之六:漢代樂府民歌
    宋人郭茂倩編輯的《樂府詩集》,是保存樂府詩最完備的一部總集,共100卷,輯錄漢魏至唐五代的樂府歌辭及先秦至唐末歌謠,分樂府詩為12類。漢樂府民歌主要收錄在"鼓吹曲辭"、"相和歌辭"和"雜曲歌辭"中。 2.漢樂府民歌的思想內容 現存的漢代樂府民歌40餘篇。
  • 這首樂府名篇,展現了女子的大膽示愛,成為《還珠格格》經典臺詞
    但是,漢樂府中的一個名篇,卻展示了一位女子大膽、直率的愛情表白: 《上邪》 上邪! 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 這首詩的最大特點就是語言質樸、簡單,一看就知,一讀就懂。 它沒有使用任何典故。
  • 《上邪》:我欲與君相知
    《上邪》漢樂府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這首詩屬於漢代樂府民歌中的《鼓吹曲辭》,是一位心直口快的北方姑娘向其傾心相愛的男子表述愛情。由於這位姑娘表愛的方式特別出奇,表愛的誓詞特別熱烈,致使千載之下,這位姑娘的神情聲口仍能活脫脫地從紙上傳達出來。
  • 詩詞 l 八首樂府詩,驚豔了千年
    眾所周知,樂府詩歌是中國詩壇最重要的角色之一,更是先秦風騷到唐詩宋詞之間,中國詩歌天空裡中最耀眼的明星。
  • 古詩賞析第十六首:漢樂府《長歌行》
    長歌行漢樂府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作品賞析這是一首勸人珍惜時間的漢樂府民歌。詩中首先使用了起興的手法。春天到了,萬物復甦,青青的葵芽也從土裡露出了頭。清晨,青翠的葵葉上還掛著晶瑩的露珠。
  • 聽到這首《上邪》,你不禁想起......
    一願郎君千歲,二願妾身常健三願如同梁上燕,歲歲常相見眷夫人以身淬劍不僅是七夜心中的痛也是小天天心中的痛她在最後的訣別時選擇唱起了這首剛入宮時的曲曲子還是那首曲子然而心境卻截然不同了從最初入宮時的欣喜期待到最後投身劍冢時的決絕與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