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壇元帥》-李哪吒,是位家喻戶曉,深入民心的神祇。
系《玉皇上帝》駕前中營元帥,統領東、西、南、北、中營神兵神將。
民間習以「三太子」、「太子爺」、「羅車太子」、「蓮花三太子」來尊稱。
按「封神演義」中記載:《中壇元帥》乃商紂人,出生在「陳塘關」,系「靈珠子」轉世,父親為陳塘關總兵「李靖」,母親姚氏。排行第三,上有金吒、木吒二位兄長。
『哪吒』自幼即天賦異秉,勇武有力,拜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為師,學藝七年後,奉師命下山探望父母。
一日,天氣炎熱,『哪吒』乃至東海沐浴,因身帶混天綾、乾坤圈兩樣寶物,使得龍宮大震,此時,龍王敖光大怒,乃派三太子敖丙前往察看,豈料,敖丙不敵『哪吒』而敗亡,更被抽龍筋。
龍王得知愛子慘死,悲憤難平,欲上朝奏稟玉帝主持公道,『哪吒』自知事態嚴重,求助師父「太乙真人」,真人授以隱身符籙,吩咐『哪吒』前往南天門攔截敖光,祈求赦罪,不料,『哪吒』年少氣盛,一言不合,把龍王打得遍體鱗傷,結果,結下更深的仇恨。
一日,四海龍王敖光、敖順、敖明、敖吉登門問罪,『哪吒』自知惹禍,為還龍王太子之命,乃刻骨還父,刻肉還母,自戕而亡。
靈魂無所依附,四處飄遊,後被「太乙真人」施於蓮花化身,且真人又傳與『哪吒』火尖槍法,並賜風、火二輪,佐助武王代紂,為興周一大功臣。
另於佛教也述『哪吒』系毗沙門天王的王太子,據「大藏經」毗沙天隨筆護法儀軌所載:爾時,哪吒太子手捧戟,以惡眼見四方,護法佛法,欲攝縛惡人,故為一護神。
在民間,幾乎每座宮堂皆有供奉《中壇元帥》神像,一般信眾也常迎請三太子金尊安宅保平安。
更因「三太子」神像造型,皆採七歲幼童的身軀容貌,豐滿的面貌流露出童真的稚氣與笑容,且身穿甲冑,左手持乾坤圈,右手執寶戟,左腳踩著風火輪(或雙腳),身纏飛帶,如此靈活與天真的造型,更是吸引人們的目光,深深烙印在人們心中。
三太子聖誕為農曆九月初九日。
【臺灣臺南福安寺:中壇元帥】
「中壇元帥」亦稱「太子元帥」,民間常簡稱為「太子爺」,也就是踏著風火輪的「哪吒太子」,在李靖的三個兒子中排行最小,故又稱為「哪吒三太子」。
祂的尊稱還有很多,因其裝備特殊,有輪有圈,所以又有大羅仙、羅車太子、李羅車、羅車公、金康元帥、金環元帥、中營神將、中營大將、玉皇太子爺、李哪吒、蓮花三太子等稱呼;其誕辰為農曆九月初九日。
在古典章回小說的「封神演義」有如下記述:殷周時代,有一位叫李靖的大將軍,是陳塘關的總兵官,他的夫人懷孕三年六個月,卻生下一團大肉球,剖開一看,裡面是一個白胖的嬰孩,便取名哪吒,傳為靈珠下世。
哪吒長大後,便拜在乾元山金光洞的「太乙真人」門下,學藝術家習武,由於秉賦極佳,一身功夫,的確十分了得;嗣因與東海龍王的三個太子戰鬥,把他們三個都打敗,並且打死了其中一個,還抽了他的筋;哪吒自知犯下大罪,難逃天庭懲罰,為了不連累自己雙親,惟有償命一途,所以他便剖腹還給他母親,剜骨碎肉還給他父親,以報答父母的大恩;後以靈魂無依,四處飄渺,他師父「太乙真人」心生憐憫,特地去到玉蓮池裡採取蓮花兩枝、荷葉三片,讓他化身重生。
當時值武王伐紂,哪吒便幫助西歧元帥姜子牙進軍殷都,完成大業。後來哪吒及其家人,都肉身成聖,被尊為通俗道教中神兵、神將的統帥。
傳說,「哪吒太子」是玉皇大帝駕前的神將大羅仙,統帥天上東、西、南、北、中五營,所以又稱「中營神將」或「中營大將軍」;玉皇大帝為了鎮壓人間妖魔鬼怪,特派他降世為李靖的第三子名哪吒,當他在降妖時,馬上成一尊三頭九眼八臂。身長六丈的神,頭冠金環,口吐青雲,足踏風火輪(一說磐石),身配飛帶,神力非常宏大,既能騰雲駕霧,又能呼風喚雨;所以才能收伏那九尾狐狸——妲己及暴虐無道的紂王。
臺灣地區的善男信女們,特別崇信中壇元帥〈暱稱為三太子或太子爺〉,也因此哪吒三太子也成為民間最倚賴的鎮妖驅魔的主要神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