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那條熱搜,也許我們永遠都不會認識那個叫洛洛的女孩。
也永遠不會想到,2021年了,我們還能在影視劇外看到這樣的父母,將自己的女兒一度逼到絕境。
甚至死亡都避免不了最後的壓榨。
2019年10月17號凌晨,23歲的洛洛在錢塘江邊被潮水捲走了。
在這次事故之前,洛洛還曾嘗試過兩次自殺。那段時間,父母曾頻繁地向她要錢。
好友回憶,洛洛曾哭著對他們說:「我真的已經沒錢了。」
洛洛死後,她的家人向她生前所在的公司索賠41萬元——他們準備用這個錢給洛洛的弟弟付房子首付。
網友們出離憤怒了,他們把可憐的女孩洛洛稱為「現實版樊勝美」。
現實版樊勝美,比電視劇更荒唐
這是一個被原生家庭吸乾吃盡的可憐女孩的悲劇。
但洛洛的死亡本身,卻完全是一場意外。
警方表示,從現場監控錄像看,洛洛並不是自殺,而是凌晨三點在江邊玩水,浪來了,她試過閃躲,只是已經來不及了。
不過,洛洛的家人急切地想為這場意外找到一個負責人。
他們來到杭州,先是找到了洛洛的男朋友。
當時,男友卡裡還有12200塊錢,他答應給洛洛父母12000,留下200做生活費。
洛洛父母體恤他,「算了,你也沒錢」,最後只拿走10000。負責調解的警察因此評價:「從這件事情看,洛洛父母還挺善良的。」
緊接著,洛洛父母找上了公司。
從和洛洛公司負責人第一次見面,他們就開始暗示公司給錢,甚至要公司組織同事給洛洛捐款。
洛洛出事時是凌晨3點,並非上班時間,也不在上下班路上。按照《勞動法》,洛洛原公司沒有任何責任。
但出於人道主義,也是在洛洛父母不斷要求下,公司給了6萬塊撫恤金,雙方籤字畫押。
沒想到,三天之後,洛洛父母就後悔了。
他們還想再要35萬賠償金,理由是:「上了三年班,給你貢獻了這麼多錢,24歲,她最好的青春都在這裡了。」
洛洛的母親大鬧公司,「又是撞牆又是敲門」。洛洛父親簡訊威脅公司負責人:「我就天天去你辦公室坐著,女兒沒了,我也不想活了。」
電視劇《歡樂頌》《安家》裡一哭二鬧三上吊的吸血鬼母親還讓人覺得過於臉譜化,但現實中的人卻比電視劇更加醜陋。
〓《安家》劇照
直到警察出面調解,洛洛的父親才坦白了自己的真正目的:
「我女兒死了,現在還有一個兒子。家裡條件也不好,如果我能拿到一點,我給兒子付個首付。」
所有的撒潑耍無賴,都是為了用女兒的死亡來補貼自己的寶貝兒子。
洛洛父母與公司一直僵持不下,公司老闆請來了杭州本地的節目《杭州和事佬》出面調解,雙方又一次坐下來談判。
洛洛的死是一場意外,但她為什麼會凌晨三點跑到江邊?
洛洛父母認為是公司新項目上線,讓洛洛工作壓力太大。
而公司則強調,洛洛實際上3個月加班不超過10個小時,她是因為家庭原因才導致了情緒劇烈波動——最直接的證據,就是她經常在微博上「控訴」父母。
2019年8月28號,洛洛在微博上曬出了和朋友的聊天記錄,朋友說家裡給她的壓力太大了,勸她報警,她說,沒用的。
據洛洛的好朋友說,大約從2018年年底開始,她爸爸就不斷向她「借錢」,一萬、兩萬地要。有時候洛洛說:「我沒有一萬,只有7千。」
她父親會說:「那你全部都給我。」
一到發工資,除了爸爸來「借錢」,媽媽也要買這買那。
別人家大多是女兒用新款手機,淘汰給媽媽,他們家卻是媽媽用新款,淘汰下來再給女兒。
談判當天,洛洛的母親畫了全妝,黑外套裡搭配了一件豹紋內襯,手上還戴著一個耀眼的金鐲子。
公司指出,8月底到10月初洛洛就已經自殺過兩次,一次吞安眠藥,一次是割腕。
洛洛父母一口咬定不知道女兒的精神狀態,但很快公司拿出了一張洛洛在社交平臺上分享的聊天記錄——洛洛母親對弟弟說「她說自殺」。
這說明母親一早就知道洛洛想自殺這件事,只不過她幾乎毫無作為。「你為什麼明知她可能自殺,還不來把她帶回去?」
眼見謊言被揭穿,洛洛父母暴怒,母親站起身來嘶吼:「如果是你的女兒死了,就值6萬塊是不是!」
最終,在節目組的勸說下,洛洛父母接受了公司保險賠償的10萬元。
洛洛變成了16萬人民幣,成為弟弟以後婚房首付款的一部分。
今天,有親戚為洛洛父母澄清,說洛洛父母並沒有重男輕女,洛洛母親也每天以淚洗面,哀悼自己的女兒。
雖然這哀悼視頻畫著全妝,開著濾鏡。
據媒體報導,洛洛的弟弟也正在遭受人肉搜索和網絡暴力。
我們反對網絡暴力,也無意把矛頭對準洛洛的家人。
無論如何,這場悲劇都已經無法挽回,洛洛逝去的生命也已經無法拯救。
但洛洛也不應該這樣白白死去。
她的父母不是第一個這樣做的父母,也不會是最後一個。在看不見的角落,還有無數個像洛洛一樣被家庭吸乾吃盡的年輕人,依然在等待一條出路。
為了避免悲劇重演,我們必須思考的一點是,是怎樣的家庭和觀念,在讓洛洛們走向絕境?
無法從孩子的生活中優雅退出
在朋友眼裡,洛洛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女孩。
她讀書很早,20歲就大學畢業,自學設計,在公司做到了總設計師,有自己的團隊,公司裡的同事都很喜歡她。
她原公司領導透露,如果沒有這場悲劇,洛洛可能現在已經是新項目的負責人,他們本來有計劃好好培養她。
在父母眼中,洛洛更是獨立、堅強、懂事,不需要操心的小孩。
從3歲開始,父母就讓她獨立,洛洛小學開始都是自己上下學,沒有父母接送。
生病做手術,也是自己一個人,她拒絕母親來杭州看她。
說好聽一點,叫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但實際上,就是近乎於對孩子不管不顧。
他們沒有洛洛在杭州的電話號碼,不知道工作的地點在哪裡,公司名字叫什麼。
沒有洛洛任何好朋友或者同事的微信,更是從來不知道洛洛會把自己的心事po到微博上。
母親一口一個「我們是你最親的人」情感綁架洛洛,索要回報,卻沒有為她提供任何情感、精神支持。哪怕在明知洛洛已經自殺過兩次之後,也沒有採取任何實際行動。
諷刺的是,洛洛母親卻很清楚:她的工資是全公司最高的。
這樣的父母從孩子出生開始,就帶著一種強烈的利害計算。
生孩子是為了投資養老,孩子獨立了理所當然伸手要錢,等孩子去世之後,再去搜羅一圈,索要一筆賠償金。邏輯一以貫之,一氣呵成。
在和公司談判的時候,洛洛母親計算到:「我們從生下來把她養到20歲,培養她要多少錢?就算是一年3萬,可是上大學一年3萬怎麼夠?」
這是一段我們都極其熟悉的話。父母計算著數落孩子:你上學花了家裡多少錢、學樂器花了爸爸多少個月的工資、衣食住行又花了家裡多少錢……
用錢來增加孩子的負罪感,是希望自己能夠控制孩子,讓孩子對自己百依百順。
但這樣跟自己的孩子算錢,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傷自尊的事情,是在趾高氣昂地說:你就是我人生中最大的負擔,生你養你,你應該對我抱有感恩之心。
孩子從一出生,就背上了沉重的情感負罪和金錢債務。
有多少人小時候都曾想過「等我長大了,把你們花在我身上的錢全都還給你們」?
知乎上有一個被瀏覽了179萬的問題:
為什麼有人覺得用父母的錢有負罪感,而且長大要一分不落還回去?
回答中有人說:似乎是有一種還錢後不用再有聯繫的心理。
就像洛洛在微博裡說的那樣:「如果可以,我想用錢買斷這份親情。」
到頭來父母還總是很疑惑,這孩子為什麼和家裡人這麼疏離?
正是因為你在用金錢量化親情,才把他越推越遠啊。
有網友分享自己的親身經歷,失業了無法滿足父母的無理要求,還要被母親奪命連環call。不給錢覺得自己不孝順,給了錢自己的生活根本過不下去 。
孩子對父母的「孝順」不再出於自發的感情,而是情感綁架與金錢債務的雙重枷鎖。
作為父母「養老金」、「投資品」出生的孩子,從一開始就被否定了自己本身的價值——似乎他們生命的意義,只有在為他人提供價值時才能體現。
是父母的觀念帶來了洛洛們內心難以磨滅的痛苦:這個世界上沒有人無條件地愛你,他們對你的愛只是為了得到你的回報。
還有多少和洛洛一樣外表堅強又獨立,但內心卻極度渴望愛的孩子呢?
時常自欺欺人說不被愛也沒關係,其實內心還是渴望夠被愛。
希望父母們都能明白,在養育孩子這件事上,綁架式談錢,真的會傷害感情。
原生家庭是孩子一輩子都逃不出的牢籠。哪怕他不會選擇放棄愛父母,但是他可能會像洛洛一樣選擇放棄愛自己。
時至今日,我們重溫胡適寫給孩子的信,可能再合適不過:
但願世間每一個洛洛都能被無條件地愛著。
願洛洛的悲劇不再重演。
作者丨米利暗 編輯 | 閆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