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莉莎白·布勞:中國投資西方科技創新企業內幕——沒人知道中國人...

2020-12-22 觀察者網

導讀:近日,美國「外交政策」網站刊載本文,論述中國風險投資公司收購西方初創企業的詳情。作者在文中抱持「冷戰思維」,將中國視作西方的競爭對手,將中國企業與西方企業的正常合作暗示為別有用心,並多次捕風捉影地聲稱某些公司「可能與中國政府有關」。作者還建議西方加強投資來應對中國。從文中可以一窺西方官方智庫學者的政策思路,觀察者網翻譯本文,謹供讀者參考。

【文/伊莉莎白·布勞 譯/觀察者網 由冠群】

在過去幾年,西方政府和議會加大了努力,試圖限制某些國家(如中國)的公司收購其最具創新能力的公司。像瑞典一樣,英國也正在修改法律限制外資收購。而法國、德國和義大利早已經這樣做了。今年10月,歐盟的外國直接投資篩選機制全面啟動。但這些禁止外資收購的法律可能來得太晚了。中國早在初創企業值得收購前就已涉足這些企業。

誠然,新法律很重要。例如,在2014年至2019年間,中國買家收購了51家瑞典公司,併購入了另外14家公司的少數股權。這些收購還包括約100家子公司。最令人擔憂的是,在2018年,中國各個機構(其中兩家與軍方有關聯)收購了三家瑞典技術領先的半導體初創企業。2017年,英國頂級晶片製造商Imagination被一家中國國有投資機構旗下的公司收購。在此之前,一家中國公司收購了德國領先的工業機器人製造商庫卡公司。

但在所有中國涉足西方最具創新性企業的活動中,收購只是其中一步。在劍橋大學擁有的劍橋科技園內,有大約120家先進科技公司坐落其中,英國第一個私人5G網絡即將在園內啟動。而建設該網絡的兩家公司就是總部位於劍橋的劍橋無線公司(Cambridge Wireless)和中國電信巨頭華為。儘管英國政府已禁止華為向該國5G網絡提供設備,但該公司正在與本地公司聯合建設和部署5G網絡。劍橋無線執行長西蒙米德(Simon Mead)上月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我們邀請有雄心壯志的企業參與進來,通過與華為展開長達3年的愉快合作,我們將支持它們的5G創新之旅。」

美國「外交政策」網站刊載本文

考慮到在劍橋科技園中有大量科技創新發生,以及英國政府出於安全考慮將華為排除在國家公共5G網絡建設之外,私人5G網絡開發仍有華為參與令人感到奇怪。但既然這個網絡是私人網絡,那華為參與開發也就並不違法。

參與劍橋先進技術研發的中國實體遠不止華為一家。或許更令人擔憂的是,中國的風險投資公司正在積極搜尋那些最頂尖的科技創意。例如,華為與TusPark UK(中國清華大學全球擴展科技園網絡的英國分部)合作,「加快劍橋科技園的數位化進程,使企業在轉向採用5G網絡的過程中,能夠開發出新的能力,促進創新,獲得競爭優勢。」

在劍橋和另一個英國科技創新中心牛津舉辦的活動中,初創企業經常受邀向中國風險投資公司推介自己的創意。最近一次推介會是作為一場會議的分會場舉辦,劍橋某學院的一位院長在會上作了發言,這次會議的其它分會場還包括「劍橋與絲綢之路」和「劍橋集群與中國機遇」。

魏蒙(音譯)畢業於清華大學後在劍橋獲得博士學位,他現在是TusPark的創新主管,他告訴報導此事件的當地報紙,「中國投資者和市場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願意與英國企業合作。兩方創新型的合作方式層出不窮。」同時,某場即將舉辦的推介會準備了一些介紹材料,這些材料建議那些想要申請與風投公司碰面的初創企業,「中國投資者特別有興趣與新興的生物技術、物聯網、人工智慧和農業技術公司交流。」這前三大領域——生物技術、物聯網和人工智慧——正是 「中國製造2025戰略」的組成部分,該戰略將助力中國成為經濟超級大國。

矽谷的情況也類似。普華資本是在英國最活躍的中國投資公司之一(其投資項目包括醫療技術公司Perspectum和Congenica),同時這家公司也是加州高科技領域初創企業的主要投資商。丹華資本是一家總部位於帕洛阿爾託的風險投資公司,該公司獲得了中國政府的支持,其投資對象包括數十家美國初創企業。

根據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在2018年發布的一份報告,截至當年11月15日,有151家美國初創企業的風險投資來自於至少一家中國投資商,而在2010年這一數字還不到20家。總部位於洛斯阿爾託斯的TSVC公司,其前身是由中國深圳市政府和清華大學聯合創辦的TEEC(清華企業家與高管俱樂部),該公司現已投資了近200家科技初創企業。

但中國風險投資集團對西方企業的投資還只是被公開了冰山一角。中國企業還通過西方公司投資西方初創企業,它們只是作為西方公司的有限合伙人參與其中。這些有限的合作夥伴關係使中國企業能夠獲得它們投資的技術,而不必在此過程中留下它們的名字。它們可能無法像公開收購一家公司那樣,完全控制某一特定技術,但進入該公司並在其戰略規劃中擁有發言權將對中國企業極具吸引力,尤其是在早期風險投資階段。

西方政府面臨的挑戰是:由於這些公司沒有義務披露他們的有限合伙人,沒有人知道有多少西方初創企業獲得了中國的風險投資,更不用說知道是哪些初創企業獲得投資了。更令人擔憂的是,這些有限合伙人很可能與中國政府有關聯。2018年路透社做的一項調查顯示,不少於20家矽谷風險投資公司的中國有限合伙人與中國政府機構有關聯。

事實上,有限合伙人融資的發展壯大程度可能遠超路透社的估計。美國兩年前通過的《外國投資風險評估現代化法案》(Foreign Investment Risk Review Modernization Act)使中國風險投資公司更難投資於尖端技術,但該法案不適用於有限合伙人形式。正如薩布麗娜袁(Sabrina Yuan)和矽谷企業家兼投資人阿特迪克爾(Art Dicker)在去年的一篇文章中分別指出的,對中國人支持的基金而言,其最佳選擇「是該基金基本上不是中國人的」。根據新法律,他們解釋道,「即使某基金的有限合夥投資人100%都是中國人,如果該基金的眾多普通合伙人是美國公民並被完全授權自行做出所有投資決定,則該基金被視為美國基金。

可以肯定的是,牛津、劍橋、矽谷以及其它地方的初創企業都受益於中國的真金白銀,而且引申開去,更廣泛的經濟活動也是如此。但代價是什麼呢?如果美國和歐洲允許自己的競爭對手自由進入它們最具創新性的行業,那麼當它們輸掉這場競爭時,它們只能怪自己。

西方迫切需要監管外國風險資本融資。關鍵是,這種監管應要求投資者披露其有限合伙人。與此同時,由於初創企業仍需要風險資本,西方政府可以加大自己的投資,就像中情局下屬的In-Q-Tel機構加大投資那些與中情局相關的創新技術一樣。上個月,立陶宛國防部設立了一項類似於小型風投機構的基金。同樣,成立兩年的英國國家安全戰略投資基金(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ic Investment Fund)也像一家小型風險投資機構那樣進行運作。

同時,美國的in-Q-Tel與英國和澳大利亞政府密切合作,在其它「五眼國家」開設了辦事處。甚至還有傳聞稱北約正在設立自己的風險投資部門。歐盟競爭事務專員瑪格麗特維斯塔格(Margrethe Vestager)提議,歐盟成員國政府應投資可能被外部國家(尤其是中國)收購的重點企業。在傳統投資領域,五角大樓本月將推出可信資本市場計劃(Trusted Capital Marketplace),該計劃將為「安全的投資者」(與中國和俄羅斯等國沒有聯繫的投資者)與美國急需資金的航空和國防科技公司牽線搭橋。

與任何風險資本投資一樣,有許多投資項目會失敗,但也有其它項目將獲得商業上的成功。成功的企業為失敗的企業擔保,這對納稅人來說是一筆好買賣,也是一個國家維護國家安全的好辦法。

(觀察者網由冠群譯自美國「外交政策」)

相關焦點

  • 英軍智庫專家:沒人知道中國人到底投資了什麼,我們要這樣應對
    伊莉莎白·布勞英國皇家聯合軍種國防研究所「現代威懾」項目負責人近日,美國「外交政策」網站刊載本文,論述中國風險投資公司收購西方初創企業的詳情。 在劍橋和另一個英國科技創新中心牛津舉辦的活動中,初創企業經常受邀向中國風險投資公司推介自己的創意。最近一次推介會是作為一場會議的分會場舉辦,劍橋某學院的一位院長在會上作了發言,這次會議的其它分會場還包括「劍橋與絲綢之路」和「劍橋集群與中國機遇」。
  • 2019中國紡織服裝行業十大創新企業
    歲末年初,本刊以媒體的視角回望行業發展軌跡,連續第十年發布「中國紡織服裝行業年度精銳榜」,並在十年之際,首次隆重推出年度「科技驅動榜樣」、「時尚引領榜樣」、「可持續發展榜樣」,與「十大新聞事件、十大年度人物、十大創新企業、十大優勢品牌、十大特色集群、十大產業園區(平臺)、十大活力市場、十大裝備先鋒」榜單共同發布。
  • 中國保險創新發展大會 | 「科技保險服務科技產業發展及科技創新分...
    今年9月,中國銀保監會、湖北省人民政府聯合印發了《東湖科技保險創新示範區總體方案》,將武漢市東湖新技術開發區設置為期全國首個科技保險創新示範區,此舉將創新保險全方面服務科技創新的體制機制,以科技創新的實際需求為導向,更好解決科技型企業融資難、研發風險高、成果推廣難等現實問題,為科技企業的科技創新培育更優渥土壤,為經濟轉型發展、產業升級提供了保障和支持,保險示範區的設立,更加彰顯了科技保險在經濟發展中的力量
  • 深耕生物醫藥創新研發 重慶這家企業獲中國科技創新貢獻獎
    日前,中國技術創業協會公布了2020年度「中國技術創業協會科技創業貢獻獎」評審結果。重慶高聖生物醫藥榮獲年度「科技創新貢獻獎」,成為重慶僅有的兩家上榜企業之一,這也是對本土生物醫藥企業在創新與發展上所取得成績的肯定。
  • 中科院創投董事長吳樂斌:科技創新投資,政府要讓利、容錯
    2018年,《資管新規》出臺後對私募股權投資領域影響深刻。嚴監管下,金融機構資金被困,加之「國資不得先於社會資本前到位」的規定,致使許多政府、國有類資金不敢孤軍深入,PEVC缺乏源頭活水。久而久之,政府基金投資領域管理模式行政化、投資效率低下、資金閒置等問題逐一浮出水面。另一方面,科技創新亟需資本的加持,創投基金募資難,從而傳導到創業企業的直接融資也變得困難。
  • 羅振宇武漢跨年演講:科技創新是這一代中國人的任務
    他說:「武漢人曾經集中經歷了那些美好、流逝和重生,也見證了愛的力量。在這裡,向你們,向1500萬武漢人致敬。」武漢在2020年創造了令世界矚目的抗疫奇蹟,也印證了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羅振宇表示,奇蹟背後是無與倫比的「中國優勢」:超強的社會組織能力。
  • 對照記|硬科技投資,沒那麼熱鬧
    「突然大家都在做硬科技了」。宮蒲玲感受到的變化只是感受上的變化,現實中這樣的反轉並沒有出現。硬科技投資還只是一小撮人的信仰,他們也不是被市場追著跑的時髦人。 其中有人自嘲,做硬科技投資的是投資界的「農民」。做的事情就是選種、育苗、施肥以及等待,和農民一樣。
  • 「中國製造日」活動開啟 汽車企業展現科技創新和製造實力
    中核集團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施紅現場解開了我國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核電站的神秘面紗:它是幾代中國核工業人獨立自主和奮鬥創新的結晶。波司登集團董事長高德康認為,世界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從中國道路中尋找發展機會;同時中國品牌的可持續發展也離不開全球創新資源和創新力量,「中國製造要有全球視野,面向全球價值鏈整合創新資源,為全世界消費者提供中國好產品。」在光明乳業黨委書記、董事長濮韶華看來,牛奶裡也有黑科技,也有星辰大海。
  • 國際科技交流盛典 深圳創新創業投資大會頒獎典禮暨大灣區科技大會...
    2020年12月17-18日,深圳創新創業投資大會頒獎典禮暨大灣區科技大會(GBAS)於深圳福田香格裡拉大酒店圓滿舉行。、打造創新環境,真正實現科技與產業經濟相促進。灣區前瞻對話頒獎典禮 助力初創企業成長自深圳創新創業投資大會啟動以來,經過層層遴選,創投會最終角逐出企業組與團隊組Top5,涵蓋6大賽道,共計60個項目,並於18
  • 中國企業戰略投資峰會圓滿落幕
    11月18日,2020世界物聯網博覽會創新成果發布會暨中國企業戰略投資峰會在江蘇省無錫市落下帷幕。本次大會由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無錫市人民政府、企業創投聯盟聯合主辦,無錫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承辦,江蘇省物聯網創新中心、無錫物聯網創新促進中心執行,創業邦、尚賢穀物聯網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和無錫市物聯網產業協會共同協辦。
  • 2020以色列日啟動:尋找科技創新國度的「秘密」
    目前,以色列有超過6000個初創企業和超過1000個研發中心,平均每天誕生三家科技創新公司。以色列創業團隊以「迷你」著名,人數不多,創新項目講究「小而精」,「尖端創新技術是我們最美麗的地方,非常袖珍,但非常核心。」
  • 高聖生物醫藥榮獲中國科技創新貢獻獎
    ');}-->   人民網重慶12月8日電 近日,中國技術創業協會公示2020年度「中國技術創業協會科技創業貢獻獎」評審結果,重慶高聖生物醫藥榮獲本年度「科技創新貢獻獎」,成為重慶僅有上榜的兩家企業之一。
  • 湖南科技企業孵化器創新發展論壇暨項目投融資對接交流會在長沙舉行
    (12月18日,湖南科技企業孵化器創新發展論壇暨項目投融資對接交流會在長沙舉行。圖片由主辦方提供)華聲在線12月18日訊(記者 王一辰)今天,湖南科技企業孵化器創新發展論壇暨項目投融資對接交流會在長沙舉行。
  • 智齒科技登榜「2020全球「人工智慧」及「企業服務」科技創新...
    大會同期發布了World Innovation Awards(WIA)2020世界創新獎系列榜單和報告,智齒科技憑藉創新的客戶全生命周期解決方案和卓越的業績增長,榮獲「2020全球人工智慧科技創新TOP50」及「2020全球企業服務科技創新TOP50」兩項大獎。
  • 「十三五中國醫藥創新與國際化領軍企業」、「十三五中國醫藥科技...
    日前,由行業權威媒體《醫藥經濟報》舉辦的「十三五中國醫藥產業成果巡禮」系列活動在廣州正式啟動,活動發布了「十三五中國醫藥創新與國際化領軍企業」榜單,我省恆瑞醫藥、揚子江藥業、信達生物、先聲藥業等4家企業上榜,佔據了全國1/4席位,位列各省區首位。
  • 普渡科技榮膺創業邦「2020中國創新成長企業100強」
    在此次大會上,創業邦隆重揭曉了「2020年度中國創新成長企業100強」榜單並舉行了頒獎儀式。全球商用服務機器人標杆企業--普渡科技強勢上榜。「中國創新成長企業100強」的評選活動已連續開展十二年,本次評選歷時三個月,從創新實踐、成長速度、研發能力、融資情況和管理團隊等維度,結合報名徵集、問卷調查、走訪調研、數據分析等方式,綜合評選出本年度最具創新性和成長性的優秀企業。
  • 粵港澳大灣區生物科技創新企業50強榜單揭曉!廣州企業佔比近一半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澤雲 實習生 鍾雯詩12月23日,由中創產業研究院、畢馬威中國主辦,廣東醫谷承辦的生物科技創新發展峰會在南沙舉辦。會上發布了「第三屆粵港澳大灣區生物科技創新企業50強榜單」(下稱「50強榜單」)。
  • 谷歌前CEO:以前我瞧不上中國人,但現在……
    」6月17日,谷歌前董事長兼CEO埃裡克·施密特在BBC關於中美科技競爭的採訪中坦言,自己在矽谷工作的很長一段時間裡,瞧不上中國人,並且低估了中國和中國的創造力。但現在,他認為西方社會應該摒棄對中國的那些偏見。
  • 八菱科技控股子公司與蘇州索瑪那布擬共同投資成立合資公司註冊...
    來源:挖貝網挖貝網6月12日消息,八菱科技(證券代碼:002592)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子公司北京弘潤天源基因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於近日與蘇州索瑪那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籤訂了《關於合資成立公司協議書》,雙方擬共同投資成立海口弘潤索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交通大學丁奎嶺:科技創新與高等教育
    另一方面,也要充分調動起企業、高校、科研機構多個主體的活力,加強產學研合作,打通基礎研究的「最先一公裡」和成果轉化的「最後一公裡」,實現更大的跨越。  彭青龍:改革開放後,中國的科學技術真正迎來了發展的春天。經過四十多年的努力,我國從跟著西方學,到並排跑,甚至在某些領域超越了西方。您如何評價改革開放四十多年間中國在科技領域所取得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