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TeX的網友歡迎在周四準時收看【問題來了】,本周由頭髮變長的「高筒靴」為大家回答問題。
每一個問題都回答的相當仔細認真,一定能解決各位的種種疑問~
好了,廢話不多說,來看看精選問答吧~
1、 耳機的音質與連接的機器關係大嗎?普通千元旗艦手機配一款怎樣價位的耳機就會不顯得浪費,有什麼推薦?——🍐jian🍊
音質與連接的機器關係很大,這一點是肯定的。
因為耳機是一個通過信號驅動振膜(不同耳機發生單元有差別)來產生聲音,而連接的機器俗稱為「前端」。
首先音頻文件是數字文件需要有專門的硬體把它轉換成電信號,這個過程就涉及到音質的損失以及聲音信號輸出的「風格」。
另外耳機有一個參數叫做「阻抗」,所以這就需要「前端」的「推力」相配合。
有的耳機很昂貴,音質也很好,但是阻抗高。
這樣的情況你把這個音質很好的耳機連接到一個推力不是很足的前端比如手機上的話,這款耳機的聲音輸出就會收到很大的限制,也就是俗稱的推不動。
當然除此之外,前端設備的功放、運放晶片等等也決定了整個聲音表現的好壞,所以說前端(連接的機器)和耳機的音質有著很大的關係。
首先千元旗艦這個是手機廠商的定位,它想表達的是在千元機中它的硬體配置是處於頂級的。
這個價位段的機型如果您想擁有更好地聲音表現其實KOSS PP、AKG K420或者是森海塞爾PX100/200都可以。
不過相對於千元機稍稍有些浪費了,其實您可以選擇該廠商官網的一些型號的耳機,比如是50元左右的官網耳機,比如像是魅族EP系列,小米圈鐵耳機或者是一加銀耳、一加金耳一類的。
如果您覺得這個也超出預算的話。您可以去某寶搜索關鍵字「ZUNE 耳機」,結果當中非入耳式設計,注意是非非非入耳式設計,兩個耳機的背面帶磁鐵可以吸在一起的那款,你可以嘗試一下,你會回來留言的。
另外就是你也可搜索關鍵字「潛25」這些耳機都是一些玩家DIY的,據說有著不錯的聲音表現,但本人並沒有嘗試過,只是提供一個解決方案。
2、 以前的3g手機電話撥號裡面有視頻通話的選項,為什麼到4g手機反而把這個功能給取消了呢?——鐵根
這個問題是個非常不錯的問題,我們可以看看現在還有哪些運營商有這項服務。
首先聯通3G是有的,但是4G就消失了,中國移動是有的但是在4G時代幾乎沒有宣傳,而且兼容性有問題,只能和移動的號碼進行通話。
電信就略顯尷尬了,似乎都沒有提過這事兒。
事實上,視頻電話在很早就有這個概念,但是真正投入到使用之後,協議不兼容是最大的限制,除了運營商要互相支持以外,設備也要使用同一協議。
這就造成了這項功能很難被大面積推廣,並且資費上也很難協調。
所以說在技術、實際體驗、資費、設備等多個方面的制約下這項功能幾乎沒有推廣的必要。
另外一點,現在即時通信軟體非常多,使用流量進行視頻或者音頻很方便,計費也簡單明了,並沒有運營商和設備的限制。
有了體驗好的,誰還會自討沒趣繼續把不掙錢還賠錢的技術拿出來推廣呢。
3、 請問模塊化結構平臺可以隨意更換手機配置的的手機什麼時候可以出現!——聖彼德堡的雨!
不嚴謹的說,目前的LG G5還有Moto Z都算是模塊化手機,但是他們並非你所說的更換配置。
最接近的就是谷歌此前的Project Ara模塊化手機但目前的消息是這款手機很有可能會遭到取消。
而即使沒有取消的話,Project Ara的機型也並非所有的硬體都可以換,它支持屏幕、電池、攝像頭等主要部件,像是SoC是無法更換的。
這也是系統層面的決定的,不同廠商的SoC都有自己的Android「底包」,你可以理解成不同的驅動,目前的Android設備還遠沒有Windows平臺的這種通用設定;
另外一個層面,這樣的設計其實在體驗上可能並不會太出色,所以說這種手機也許現在就能推出,但有沒有市場就是另一回事兒了。
4、 我就想問問,現在高分子材料,納米材料,華為石墨烯也出來很久了,為啥還是不能應用在手機或者手錶上,害得我們每天要充電:手機、智能手錶、平板——Nicky
咱們先不用討論哪些材料更好,行動裝置的電池有幾點因素是必須要考慮的,穩定性和成本。
因為行動裝置的工作溫度必須要很寬泛,而且必須要成本得到控制,不然整機的售價就難以控制。
另外是充放電的次數以及長時間使用的壽命損耗等等都需要考量的。
所以從目前的角度來考量就肯定會選擇安全、可靠成本可控的電池材料。
5、 據說智慧型手機上的攝像頭,最好的成本也不足100元,為什麼筆記本上的攝像頭都那麼差——李卓能
第一你也說了是據說,傳感器的好壞和價格是息息相關的,所以並非所有攝像頭都是100元。
而且即使是100元,你就確定這100元的攝像頭能比你的筆記本好好哪去麼?
另外,目前的筆記本其實和一個智慧型手機的整體價格相差不多,而同樣的情況下,更大的屏幕,更大的電池,裡面還有更昂貴的硬體,那些非必要性的功能就必須要壓縮成本。
6、 現在的手機幾乎都是不可拆電池,難道可拆式電池真的不經用?還是有什麼原因?——魅榮
在最開始推進這個設計風格的是蘋果,因為雙面玻璃+鋁合金中框,或者是為了更好地視覺上的一體性的話這樣的設計是必要的。
當然也有人解讀這樣的設計可以防止那些水貨賣家偷換電池。
實際上這樣的設計更多的意義在於不可拆卸,設計會讓手機內部有更多的空間,也能讓電池更大。
因為目前的大屏智慧型手機本身就很費電,可更換電池的話會浪費很多空間,單塊電池的容量會縮小很多,這樣換電池的煩惱反而會比多充一次來的更煩人,你認為呢?
7、 其實一直想知道手機的處理器和電腦上的處理器區別在哪裡?為什麼英特爾和AMD這種傳統CPU企業,卻在手機處理器上面無能為力?——士多啤梨番茄蛋
區別在於處理器晶片的架構是否支持桌面系統。
當然這部分是可以通過系統調整來支持的,事實上英特爾此前一直有行動裝置的SoC晶片(並非Core M系列)。
比如像是華碩ZenFone,還有此前的聯想K800,以及摩託的一些機型都採用過英特爾晶片,他們的性能表現也不錯。
但是對於這種行動裝置來說可能優化的針對性沒有那麼強,但這並不是致命傷,致命傷是基帶。
手機上的處理器不叫做CPU而叫做SoC是因為他除了處理器和GPU以外還集成了很多其他功能。
其中基帶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除了支持網絡由它決定以外,WiFi、藍牙、GPS等無線功能都由基帶來實現。
而絕大部分的移動通信專利都在高通手中,所以Intel的基帶要不然就要繳納授權費,要不然就會犧牲網絡的支持甚至性能。
而目前我們看到的聯發科因為拿到了交叉授權等等,在全網通晶片出現之後的地位才有更好的提升。這就是問題的關鍵所在。
好啦~本期獲獎的就是「鐵根」啦~請將你的姓名電話地址寫在留言裡,一定是留言裡,我會儘快將獎品寄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