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的張愛玲,一生都在搬家,除了躲蟲子,還有看破世態炎涼

2021-02-15 看閱文書庫

每個人都有一生最快樂的時光,或是無憂童年,或是意氣風發的少年,也可能是安樂的晚年。

但對於張愛玲來說,似乎人生的每個階段都不是太美好。

童年時,母親離去,她陷入了與後母鬥智鬥勇的泥沼裡;少年時,胡蘭成幾度劈腿,她被愛情傷得千瘡百孔;晚年時,她四處搬家,僅有的幾個朋友也少了來往。

一、住的是「活死人墓」

賴雅去世之後,張愛玲開始了幽居生活。

她依然住在美國大都市裡,不同的是,她不再和從前一般時不時散步,整日待在房間裡。

不接電話、不看報,若不是偶爾還寫上幾封信,怕是沒人知道她還活著。

有人說,這樣的張愛玲,宛如住在活死人墓一般,封閉了自己,沒有絲毫生氣。

不過,沒過幾年,這樣的情況便有了改變,張愛玲開始頻繁搬家。

從一個月一次到一周一次,最瘋狂的時候,張愛玲住到了旅館,每天換房間。

據張愛玲的好友所說,之所以搬家,是為了躲蝨子。

一切仿佛印證了她在《天才夢》中所說:

「生命像一襲華美的袍,上面爬滿了蝨子」。

對於這樣的理由,外界並不相信。

有潔癖的張愛玲如此招蝨子,不合常理。

夏志清的妻子私下曾說,按照張愛玲這般的反應,或是得了嚴重的皮膚病。

於是,在美國的報紙上,時常會出現對張愛玲的揣測,或是說她得了某種精神疾病,或是說她江郎才盡不敢見人。

但這些絲毫影響不到張愛玲的生活,她幾乎不出門。每天吃的食物越來越少,有時候一個小蛋糕就是一天。

如此簡陋的餐食,不是因為窮,只是因為強迫性的厭食症。

二、躲蝨子,也躲人

從張愛玲去世前十年的生活來看,「躲蝨子」或許只是她頻繁搬家的接口,真正的原因或許是「躲人「。

深居簡出之後,數十萬的華人粉絲四處尋她,張愛玲視若無睹,依舊做她的孤家寡人。

其實,張愛玲並非孤傲冷漠,而是害怕再度感受世態炎涼。

親近如母親,為了自己放棄了她,深愛如胡蘭成,為了一個個小姑娘,背叛了她。

後來,張愛玲遇上了賴雅,雖然那是個大了自己30歲的男人,但他從未拋棄自己。

在張愛玲與賴雅生活的十多年裡,大多數的時候,都是張愛玲在照顧賴雅。

結婚不到兩個月,賴雅便癱瘓了,剩下的歲月必須靠人照顧。

此時張愛玲不到40歲,風韻猶存文採斐然,想要在美國開啟一段新戀情,輕而易舉。

但張愛玲從未想過以離開。

她所追求的,從來不是強有力的臂膀,而是一份不會被背棄的溫暖。

只要賴雅不離,她便不棄。

為了照顧賴雅,張愛玲四處接兼職,攢下來的錢都變成了賴雅的醫藥費,連買雙拖鞋都要等到超市打折。

日子雖然苦,但張愛玲樂在其中。

沒有被拋棄的精神之痛,每天需要做的只是賺錢養家,於她而言,這是莫大的幸福。

12年後,賴雅的生命走到盡頭,張愛玲又成了一個人。

也就是在這之後,張愛玲身邊的「蝨子」才多了起來。

或許,不是蝨子多了起來,而是張愛玲的心被封了起來。

沒有任何人能逃過時間的俘虜,所有的溫暖終將離去,愛情如此,友情也會如此。

三、縱是好友,依舊擋不住多疑的心

在張愛玲心中,除了賴雅之外,還有一個角落,一直放著她為數不多的幾位好友。

初到美國之時,張愛玲找不到工作,生活拮据,日常開銷都靠著宋淇夫婦給她介紹的小活。

後來,宋淇夫婦又將夏志清介紹給張愛玲,開啟了張愛玲在美國的創作之路。

沒有宋淇夫婦,便沒有後來的張愛玲,他們是患難中結下的情感。

但到了晚年,張愛玲卻對這感情產生了質疑。

有一次,因為預訂的旅社出了問題,張愛玲不得不臨時住到宋淇夫婦家中。

這時候的張愛玲,有的不是與好友相見的喜悅,而是寄人籬下的傷感。

張愛玲回憶起住在宋淇夫婦家的歲月,她表示那是宋家的災難,也是自己的災難。

此後,張愛玲再也沒有住到別人家中,只是頻繁搬家,所有的聯繫僅靠著一堆書信。

去世前兩年,張愛玲與好友的通信,也從十幾封減少到幾封。

看起來,這好像是張愛玲的有意躲避,但實際上,或許是她在以自己的方式,向人世告別。

1995年,張愛玲在自家公寓中去世,屍體一個星期後被人發現。

世人都道她死得悽涼,身邊無人問津,但這是張愛玲自己的選擇。

【免責聲明】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相關焦點

  • 慧極必傷張愛玲:3年間為躲避跳蚤搬家180多次,疑似恐怖性神經症
    讓張愛玲沒有想到的是,她竟一語成讖:晚年的她,一直在受一種類似於蝨子的蟲子的困擾,這困擾,甚至將晚年的她折磨得幾近入魔。 可以說,晚年深居美國的張愛玲,除了唯一的朋友宋淇夫婦,也沒有任何朋友。即便與宋淇夫婦,張愛玲也經常有各種猜疑和隔閡。 好在,張愛玲還有她酷愛的寫作!而寫作,既是她的愛好,也是她晚年唯一的精神寄託。 張愛玲有著絕世的才華,和異於常人的慧根。也正因此,她過早地看穿了世事。
  • 晚年張愛玲,三年搬家180次!皮膚病只是表因,難言之隱令人心酸
    看過晚年張愛玲的很多文字,我總感嘆命運對她過於苛刻了。然而,再深想又釋然了:命運之神對誰不苛刻呢?在生命的最後十年間,她最忙碌其中的事情,並非寫作,而是搬家,不停地搬家,猶如成癮症患者。就張愛玲個人書信透露,她之所以要像博取吉尼斯紀錄一般的瘋狂勁頭,無休止地搬家,直接原因只是因為「躲蟲子」——一種她自各認為源自南美、小到肉眼基本看不見、但生命力頑強的跳蚤。她被這些"蝨子"折磨的要發瘋,用盡洪荒之力艱苦卓絕地與之做鬥爭,為了躲避,不得已漂泊輾轉於一個又一個的Motel。
  • 張愛玲晚年3年搬家180次,孤苦無依,被蝨子逼到精神崩潰
    從她的一生中可以看出來,人若是對人性的感知太靈敏和聰慧了;那絕對會使自己心靈受傷。若是對情之一道太過執著和用心,往往會傷及自身活不長久。曾經在十八歲的美好年華寫下「生命如一襲華美外袍,上面爬滿了蝨子」的張愛玲可能也未想到,她晚年的生活還真是經常受蝨子騷擾纏身;以至於把晚年的她折磨得幾近瘋狂不停地搬家來擺脫它。
  • 天才女作家張愛玲孤寂的晚年
    天才女作家張愛玲孤寂的晚年郭昊/編著         對現代人而言,知道張愛玲這個名字的,多是看了電影《色戒》這部電影後
  • 晚年的張愛玲:深受「蝨子」困擾,不斷搬家,「隱居」在鬧市中
    靠窗是一沓紙盒,這就是張愛玲的「寫字檯」。床前的地上,放著一臺電視機。張愛玲嗜好看電視,喜歡噪雜的聲音包圍著她。房間裡的地上,擺著許多紙袋。貯衣室裡除了近年來買的衣服,也有一些紙袋。浴用的橡膠拖鞋,還有幾大包新的沒用過。廚房裡大都是即用即仍的紙碗和塑料刀叉。所有的金屬餐具都是新的,像是沒用過,只有咖啡壺是常用的。
  • 張愛玲三年搬家180次,身患皮膚病只是表因,難言之隱讓人心酸
    引言「與張愛玲同生在一個世上也是幸運」這字裡行間都透漏了賈平凹先生對於張愛玲的欣賞,他感慨於和張愛玲同處一個時代的幸運,同時也點破了張愛玲的偉大。正如張愛玲的晚年,她永遠只能在搬家之中逃避,甚至都不能回到現實。那麼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一、張愛玲的輝煌張愛玲出生於1920年,是現代非常優秀的女作家,曾經7歲開始寫小說,12歲在校刊雜誌上發表作品。
  • 病了張愛玲,換住180間出租屋成癮,上午搬家下午看醫生時間倉促
    張愛玲的性格特點裡,有許多異於常人之處:執拗、自大、孤僻等,但是年歲漸長,這些都在改變。唯有清冷,伴隨她一生。經常有人說愛玲是真正的貴族,的確,她的祖父是清末「清流派」代表人物張佩綸,外曾祖父則是名滿天下的清朝名臣李鴻章,不可謂不貴。
  • 張愛玲最深情的一段話,成為了陳奕迅歌曲爆紅的文化來源:紅玫瑰
    ————張愛玲是大家都很喜歡的一位現代文學的作家,他的很多名篇都被大家所喜愛,其中她最深情的一段句子你聽說過嗎?張愛玲,中國現代作家,原籍河北省唐山市,原名張煐。1920年9月30日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區一幢沒落貴族府邸。
  • 離開胡蘭成後, 張愛玲真的枯萎了嗎?
    文|晏凌羊    主播|夏末來源晏凌羊(qiushan08)每次看張愛玲失戀後寫的文字,我都覺得她真的是個文學天才,能把失戀女人的心態臨摹得那麼到位。可以確信,晚年張愛玲搬家頻率之高也大大超乎一般人的想像。而她之所以頻繁地搬家,僅僅是為了「躲蟲子」——一種她認為來自南美、小得肉眼幾乎看不見、但生命力特別頑強的跳蚤。她隨身攜帶著簡易的行李,只要在棲身處發現跳蚤就馬上離開。張愛玲躲避跳蚤,說到底可能是一種強迫症,一種病態。
  • 晚年悽涼孤獨的張愛玲,愛錯了人,不幸的信仰
    民國奇女子張愛玲,祖上是晚清貴族,可惜在她出生時家道已中落,在她很小時父母離異,她跟著父親生活,繼母對她不好,生活中沒有母慈父愛,飽受世間冷暖。張愛玲的一生很傳奇,二十歲初踏文壇,就已轟動四方。現在有一個學派張學,特意研究張愛玲的文學作品。
  • 張愛玲:她的一生,藏著人性、情慾、瘋狂和無盡的孤獨
    張愛玲在父母之間有個選擇,所有人都知道她心向母親。 然而,父親和後母卻不肯放走她,她同後母吵了一架,又被父親重重地打了一頓;打完之後,又被父親關了起來,喪失了自由,她覺得人都老了幾年。 這是張愛玲前半生的開始。 關於她的最後時光,曾看過一篇張愛玲好友寫下的與她相處的生活手冊,還有她和好友的通信記錄,讀完感觸頗多。晚年,異國他鄉,她隻身一人。不停看病,眼疾,皮膚病,感冒,各種小毛病。
  • 張愛玲晚年在美國的生活為何不如意?
    這段時期,張愛玲與文學研究者夏志清有很多往來信件,在信中,她不僅訴說了自己創作的苦悶,生活的困窘,也讓我們從一手資料中了解到張愛玲在海外遇冷的原因和她晚年生活的真實狀況。收到你的信後,因為要找Knopf等三家編輯名字,剛搬家後找東西很難,這兩天又在忙著看牙醫生,前一向有些積壓的工作也要趕著做,所以耽擱了這些天,結果找到五封都不是,明知無益,附寄給你看看。較早的一批存在New Hampshire一時無法查。Knopf我記得是這些退稿信裡最憤激的一封,大意是:「所有的人物都令人起反感。
  • 張愛玲流言及其他
    關於晚年悽涼蔡康永在某一集的《奇葩說》裡表達過張愛玲晚年多麼悽涼的觀點,這也是很多人的觀點,認為她生活節儉,房內布置如雪洞一般,頻繁搬家,居無定所,獨自逝世,悽涼結束。其實,她是何等敏感,是如自己所願,留得一點體面--這是她刻意求得的避世。張愛玲晚年沒有大富大貴,進入美國文壇不順,工作也不出色,但經濟上也不至於窮困潦倒。
  • 我看胡蘭成與張愛玲
    他以為的愛便是這樣簡單明了,他以為他愛的張愛玲也必然愛——他私下把張愛玲看成與他一體。因為懂得,比愛情更在雲間,更高貴,也更離人間煙火遠一些。流亡路上,又遇到寡婦範秀美。張愛玲去溫州尋他,知道愛已過去。那枕上的眼淚早就成了愛的痕跡。他還給她看和範秀美的種種文字記錄,以及他畫的範秀美,她說,「看不下去。」
  • 《小團圓》:張愛玲的超人才華和絕世悽涼
    張愛玲對她同父異母的弟弟,同樣絕情,在她晚年立遺囑時,她的這位弟弟生活艱難,但她並沒有將自己的遺產,留給她這個唯一在世的親人一分錢,而是將200多萬港幣的遺產,全部留給了她一位香港的朋友宋淇。 張愛玲對一生的好友炎櫻,炎櫻是張愛玲在香港大學時的同學。多次出現在張愛玲的筆下,是張愛玲一生中最重要的知己。
  • 張愛玲:除了天才,一無所有
    你看,張愛玲書中的結局從不如願。 更尖刻的還藏在《金鎖記》中,曹七巧與姜季澤之間的攻防戰。分家以後,季澤敗了產業前來找七巧接濟,他打起了感情牌。七巧面對季澤的告白時,她的心理變化堪稱一波三折。一轉念,難道他是來騙她的錢,騙她賣掉一生換來的錢?這使她暴怒。然而季澤還在看著她,他的眼睛,雖然老了十年,可人還是那個人。七巧又心軟,就算騙她,遲一點發現不好嗎? 從感動到猜疑到心軟,最終她試探了季澤,發現他果真是來騙她的錢,便神經質地將團扇向季澤頭上滴溜溜執過去,打翻了他手裡的酸梅湯,那湯汁淋淋漓漓撒了他一身。
  • 張愛玲:早年向胡蘭成付出真情,分手贈巨款,晚年滿是恨意和不滿
    胡蘭成非常困惑,妻子能容忍他在外拈花惹草,卻不能容忍張愛玲。實際上張愛玲本想著有個藍顏知己而已,不想打擾到他的家人,可事與願違。離婚後的胡蘭成哭得很傷心,儘管他在南京還有個小妾。似乎他像段正淳一般,對每個人女人的愛都是真心實意的。張愛玲見他那麼悲傷,便安慰似的暗示同意嫁給他。不久兩人秘密籤了婚約,閨蜜炎櫻作為證婚人。
  • 1995年張愛玲留下遺囑:「版稅和270萬財產都給宋淇夫婦」
    都說才子多情,哪怕靈魂耀眼如張愛玲,也要如普通女子一般承受被拋棄的命運。只是,普通女子會一哭二鬧,痴痴挽留,糾纏不休,而張愛玲在做出了決定之後,選擇與胡蘭成此生不復相見,還一併附上了自己30萬的稿費。而張愛玲一直喜歡深愛的母親,也杳無音訊;她和唯一有來往的弟弟、姑姑,都選擇了,恩斷義絕。
  • 關於張愛玲的20個誤會
    所以你看,這三張因為創作時間不同而互相層疊互相覆蓋的油畫,前後兩張都更有修辭性——青年時期偏向助興,老年時期偏向掃興,只有中間這張,反而更接近事件的真相。誤會10:晚年江郎才盡「絢爛歸於平淡」,這句話常被用來形容張愛玲晚期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