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了張愛玲,換住180間出租屋成癮,上午搬家下午看醫生時間倉促

2020-12-24 民國風度

臨水照花人的若夢歲月:她的華服,終究還是爬滿了蝨子

1995年9月8日,美國洛杉磯的一間簡陋的屋子裡,一位老人走完了生命之路。房間裡,沒有家具,沒有床,僅有一條薄毯蓋住了地板上老人枯瘦的身體。

很難想像,張愛玲,這位曾經的名動上海者,曾經的臨水照花人,她的華麗人生,會這樣落幕。她離開後,後來人了解她,大多是通過她的作品,如兩度翻拍的《傾城戀》《半生緣》或者至今被影迷津津樂道的《色戒》。

然而,這樣一位奇女子,她清奇一生,流言一世,洞穿了人世滄桑,卻也經歷了無盡蒼涼。

17歲時,張愛玲就說過:「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衣袍,爬滿了蝨子。」青春正好的女子說出這樣的話,於別人,或許是「少年不知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於她,哪成想一語成讖。

生命是一束純淨的火焰,但她的內心沒有太陽。

張愛玲的性格特點裡,有許多異於常人之處:執拗、自大、孤僻等,但是年歲漸長,這些都在改變。唯有清冷,伴隨她一生。

經常有人說愛玲是真正的貴族,的確,她的祖父是清末「清流派」代表人物張佩綸,外曾祖父則是名滿天下的清朝名臣李鴻章,不可謂不貴。

然而,張愛玲出生時,清王朝的大門已經關上了十年。她的父母,貴族遺少與留洋名媛的結合,也還是將婚姻走到了盡頭。如此看來,她也不過是長在深宅大院的離異家庭的孩子。

海明威曾有一個經典回答:作家的成長條件是不幸的童年。而愛玲的童年,一開始是幸福的。她與弟弟,有著各自的夥伴,大大的院子裡,姐弟倆嬉戲打鬧,還時常聽女僕講傳奇故事。那時的愛玲,是開心的,有著童稚天真,也有著靜好歲月。

現在想想,那段歲月,大概是她一生中最接近光的時候吧。後來,父親冷待,繼母虐待,母親甚至拿走了她的學費再次遠渡重洋。當她被關在院子角落那黑黑的房間時,門上了鎖,她的心,也跟著上了鎖。當她在心裡祈禱日本人的飛機落下來讓整個張家同歸於盡時,這個少女,註定成為了一束清冷而純淨的火焰。

她的清冷,沁在了骨子裡,對人對事,幾乎沒有例外。她對同胞弟弟至死都是冷眼相看,也不喜歡小貓小狗,與親近的人如好友炎櫻和姑母張茂淵也錙銖必較。她的每一筆帳都算得清楚,對社會幾近沒有了解的欲望,就連在街頭吃飯也不會四處張望。

她就像一個與社會脫節的人,但又點燃了後來人的激情。她只能是一束火焰,照亮了別人,但內心沒有太陽,把自己留在了暗黑處。

出名要趁早,來得太晚,快樂也不那麼痛快。

1938年夏,張愛玲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取了倫敦大學,但戰事紛亂,只得持成績單進入香港大學。在那時,誰都不會想到,這個身著淺藍色短袖旗袍,提著藤編小箱子,尚且帶著濃厚鄉土氣息的女子會驚絕於世,還是在那樣年輕的年齡。

在前往港大的車上,她只說了一句話,是透過車窗的玻璃,對香港這座城的呢喃:「你好。」但是不久後,十七歲的她,就以一篇《我的天才夢》斬獲《西風》雜誌3周年徵文比賽首獎,獎金高達500元。

她應該是一位天生的寫作者,年輕的女孩,卻寫出了力透紙背的文章,令一眾編輯交口稱讚。「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衣袍,爬滿了蝨子」,分明還沒有歷經風雨,卻有同齡人無可比擬的清醒與透徹,她的自信中,有著滿滿的自負。

在港大,愛玲是校園的寵兒。她成績出眾,屢次打破高分記錄;她寫作能力了得,獲得多位大家認可;她打扮精緻,漂亮又不落俗套。從那時起,不過十七八歲,除卻貴族身份,靠著自己,她便出名了。

1944年,張恨水蝸居重慶,潛心寫作;錢鍾書憂事傷身,構造《圍城》;唯有張愛玲,不斷輸出作品。哪怕這些作品,驚世駭俗,或者發表於與日偽有染的刊物,她也毫不介意。

她有一句坦率得近乎「無恥」的名言:出名要趁早。說出這句話時,她不過23歲,卻已經名動上海,已經在才女的位置上待了6年。

或許是她內心的孤寂,也或許是童年的不堪,更或許是她貴族的天性,她瘋狂地想要證明自己。她是特別的,想要在很早的年紀,讓大家知道有這麼一個人,不管是好是壞,但名氣總歸有了。她也是成功的,拿起筆時,便像有了翅膀和飛天夢的蝴蝶,成了天之驕子。

活在這個世上,沒有一種感情不是千瘡百孔。

其實,除了才情,更多人知道張愛玲,是因為感情。確切的說,是因為與胡蘭成的感情。

政府官員與驚絕才女,聽起來是天造地設,再合適不過的一對璧人。然而在1944年,一位才女和偽政府的官員在一起,只能被叫做「漢奸婆」。

從前不懂,胡蘭成這樣一個大張愛玲十幾歲且有家世的中年男人,為何會讓張愛玲甘之如飴。後來懂了,胡蘭成的攻心路,註定會成功。張愛玲童年孤寂,不愛言語,胡蘭成就細心追求,侃侃而談。張愛玲擅長寫作,屢出佳作,胡蘭成就對她的作品理解深刻,毋庸置疑。

在這樣熱烈的追求下,張愛玲淪陷了。她可以低到塵埃,然後開出花。她想要做胡蘭成今世的煙,想要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但是世事變遷,兩人兩地分離後,她所剩的,也不過是一紙「歲月靜好,現世安穩」的婚書。

兩個人的愛情,或許在結婚時愛玲只買了一張婚書就已經預示了失敗的結局。胡蘭成是愛玲的初戀初婚,但一個風流才子,那顆按捺不住的心,不可能忠於一人。他們的愛情,只能以悲劇開始,早早收場。

愛玲是決絕的,哪怕胡蘭成負了她,她也選擇了漂亮的結束。她當機立斷,把自己的一筆稿費寄給了胡蘭成,做了分手費,也正式結束了兩個人的感情。

愛玲的第二段愛情,在《小團圓》問世前,世人不曾知道,也不曾相信。桑弧,一位濁世佳公子,一名待人溫和的導演,是張迷心中愛玲最理想的伴侶。

張愛玲很愛桑弧,也很感激桑弧。這種愛,就像《小團圓》中,張愛玲在小說的最後對九莉的描寫:「但是燕山的事她從來沒懊悔過,因為那時候幸虧有他。」

論身份,桑弧是知名導演,愛玲是驚世才女;論才情,桑弧擅長拍電影,愛玲執著於寫文字。這樣看來,兩人是極搭配的,然而愛玲終究有著「漢奸婆」的過去,就算桑弧不介意,那麼世人呢?最終,愛玲離開了,為了自己,也為了桑弧。

總之,因為桑弧,張愛玲的愛情,終於有了一些溫暖,再也不是一味付出。

後來,愛玲遠走美國,在那裡,她遇到了賴雅,並與之糾纏一生。那一年,她35歲,賴雅卻已過花甲,但他們相知相愛,互相扶持。

賴雅與其說是丈夫,更不如說是一位朋友和老師,為初到美國的愛玲提供了精神支持和寫作指導。但是琉璃易碎彩雲散,賴雅僅僅幾年後,就與世長辭,愛玲開始了她孤寂的生活。

張愛玲,這位少年成名的女子,在愛情裡,最終還是只剩下了自己。她曾想過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也曾期待過歲月靜好;更有過相濡以沫。她的愛情,也終究千瘡百孔了,哪怕她想要愛到地老天荒,卻不得不餘生孤寂。

她手寫她心,因為真誠,所以永遠。

世上寫作的人很多,有人寫景,有人抒情,有人敘事。但愛玲,是寫愛情故事的高手,小說主題一言以蔽之——愛情戰爭。

對於愛情,她看得太透了。但當讀懂她的作品後,就會發現,她的每一本小說,都仿佛在寫自己。她與她筆下的人物,同構性極強,她內心對於感情,對於世界的看法,都體現在了那些形形色色的人物裡。

《小團圓》裡期待婚姻的九莉;《傾城之戀》裡夫妻感情不和的白流蘇;《金鎖記》裡孤獨級寂寞的七巧。這些主角,都有她某時某刻的特點,卻又各不相同,因為愛玲是經歷過世事變化的女子。

有人說她的書膚淺,儘是情愛。但我認為,她僅用一支筆,就塑造了豐富的女子形象,展現了那時的中國式愛情和婚姻。她手寫她心,因為懂得,所以沉默;因為真誠,所以永遠。

她的華服,終究還是爬滿了蝨子。

晚年的愛玲,有一個怪癖,就是搬家。三年時間,她幾乎每個星期都要搬家一次,三年達180多次。在她寫給文學家夏志清的信裡,更是說到她上午搬家,下午看病,幾乎沒有時間坐車。

如此頻繁地搬家,僅僅是為了「躲蟲子」——一種跳蚤。愛玲認為這種跳蚤來自南美,生命力極強。然而,隨著她的搬家,再頑強的跳蚤也該不見蹤跡,她卻沉迷在了搬家這項活動裡。

任誰都能知道,她這是一種病態的強迫症,她躲避的不是南美的跳蚤,而是內心的「蝨子」。

當她17歲說出生命這襲華服爬滿了蝨子時,她就已經看到了這世間的男女,華麗的外表下陰暗的一面,內心那隻「蝨子」正在啃噬著他們的真性情。

但可惜的是,她自己,也漸漸被這隻來自人性醜惡的「蝨子」吞噬。與胡蘭成在一起時,似真似假,躲躲閃閃,她像極了委曲求全的白流蘇。晚年在清冷的公寓孤寂餘生,她又是否想起了那「一步步走入沒有光的所在」的曹七巧?

這一切,也不難理解,童年不幸,婚姻失敗,年少成名,世人誤會,這所有,讓她的心理發生了極大的變化。生命的最後20年,張愛玲呈現出越來越顯著的心理疾病。頻繁的搬家,令她丟失了財物、費盡心血的《海上花》譯稿以及她自己。

就是這樣一個早已看透生命本質的女子,妙筆生花,向世人展現了光怪陸離的人間和變幻莫測的人心。但她看不見陽光,驅不盡內心的「蝨子」,終究還是孤寂離世了。

愛玲說的很對,生命是華服,而且她的華服曾經風情萬種,驚絕於世,卻還是爬滿了蝨子。用一句話來概括她的若夢歲月,我想,大概是:錦瑟流年品芬芳,繁華落盡夢若空。

相關焦點

  • 晚年張愛玲,三年搬家180次!皮膚病只是表因,難言之隱令人心酸
    看過晚年張愛玲的很多文字,我總感嘆命運對她過於苛刻了。然而,再深想又釋然了:命運之神對誰不苛刻呢?在生命的最後十年間,她最忙碌其中的事情,並非寫作,而是搬家,不停地搬家,猶如成癮症患者。圖:考取倫敦大學時的張愛玲那時的她,老阿婆一枚,孤身一人居住,卻幾乎每周搬家一次。有記錄清楚表明,僅自1984年8月開始,到1988年3月,短短3年半之內,她的遷居次數就多達180多回,讓所有人都難以理解。
  • 慧極必傷張愛玲:3年間為躲避跳蚤搬家180多次,疑似恐怖性神經症
    據張愛玲遺囑執行人林式同的佐證,從1984年8月到1988年3月這三年半時間內,她平均每個星期搬家一次。如此算來,張愛玲三年內的搬家次數:竟多達180多次。 在張愛玲自己給文學史家夏志清的一封親筆信裡,她這樣記載當時的情況: 「我這幾年是上午忙著搬家,下午忙著看病,晚上回來常常誤了公車。」
  • 晚年的張愛玲:深受「蝨子」困擾,不斷搬家,「隱居」在鬧市中
    警察將一隻手提包交給張愛玲的遺囑代理人林式同,裡面是她臨終前收拾妥當的重要物品,有證件及信件等物品。張愛玲在美國整整40年,大部分時間過著漂泊不定的生活,經常搬家。在60多歲時,深受所謂的南美洲「蝨子」困擾,有好幾年時間每天輾轉於各種住汽車旅館,創作基本中斷,幾乎連看信寫信的時間都沒有。直到1988年她才結束了流浪式的生活,租住起固定的公寓。
  • 張愛玲最深情的一段話,成為了陳奕迅歌曲爆紅的文化來源:紅玫瑰
    ————張愛玲是大家都很喜歡的一位現代文學的作家,他的很多名篇都被大家所喜愛,其中她最深情的一段句子你聽說過嗎?張愛玲,中國現代作家,原籍河北省唐山市,原名張煐。1920年9月30日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區一幢沒落貴族府邸。
  • 張愛玲晚年3年搬家180次,孤苦無依,被蝨子逼到精神崩潰
    曾經在十八歲的美好年華寫下「生命如一襲華美外袍,上面爬滿了蝨子」的張愛玲可能也未想到,她晚年的生活還真是經常受蝨子騷擾纏身;以至於把晚年的她折磨得幾近瘋狂不停地搬家來擺脫它。晚年生活的張愛玲臨逝前都還在不斷地搬家,其次數幾乎是每周就要搬一次家。短短的三年多時間內,她就搬了一百八十多次;簡直就是想要創造吉尼斯紀錄一般。
  • 張愛玲三年搬家180次,身患皮膚病只是表因,難言之隱讓人心酸
    正如張愛玲的晚年,她永遠只能在搬家之中逃避,甚至都不能回到現實。那麼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一、張愛玲的輝煌張愛玲出生於1920年,是現代非常優秀的女作家,曾經7歲開始寫小說,12歲在校刊雜誌上發表作品。三、搬家與跳蚤就是從這一刻開始,張愛玲迎來了自己的晚年,這就是年齡上的遲暮,也是心理上的老化。接下來的日子裡,張愛玲每天都在忙碌著,不過不是為了忙碌著寫文章,而是每天忙碌著搬家。
  • 安床上午好還是下午好 臨沂安床還有時間的講究
    黃曆中有安床這個說法,安床其實就是搬家、新歡、換床中的安床,床是最重要的家具之一,所以講究也很多,安床什麼時間呢?上午好還是下午好呢?   安床:就是指安置睡床臥鋪的意思,也指新婚安放的床及重新安置舊床。自古以來,中國人安床是很有講究的。
  • 晚年的張愛玲,一生都在搬家,除了躲蟲子,還有看破世態炎涼
    但對於張愛玲來說,似乎人生的每個階段都不是太美好。童年時,母親離去,她陷入了與後母鬥智鬥勇的泥沼裡;少年時,胡蘭成幾度劈腿,她被愛情傷得千瘡百孔;晚年時,她四處搬家,僅有的幾個朋友也少了來往。一、住的是「活死人墓」賴雅去世之後,張愛玲開始了幽居生活。
  • 75歲張愛玲在出租屋孤獨離世,7天後才被發現,四條遺囑令人心痛
    張愛玲一生都很是悲劇,她寫出的文字也讓人感受到她的痛楚。在25年前,75歲張愛玲一人孤獨地死去,在出租屋裡死去。胡蘭成是張愛玲的初戀,他們相識於1943年,張愛玲23歲,胡蘭成37歲,他們相差14歲。胡蘭成本身就不是一個專情的人,可陷入愛情的張愛玲,卻對此並無察覺。他對張愛玲說:「歲月靜好,現世安穩。」張愛玲也認為這是他對自己一生的承諾,可惜這個承諾只維持了四年,就結束了。
  • 離開胡蘭成後, 張愛玲真的枯萎了嗎?
    這次的決心,我是經過一年半的長時間考慮的,彼時唯以小吉故,不欲增加你的困難。你不要來尋我,即或寫信來,我亦是不看的了。」在這封信裡,張愛玲給胡蘭成寄了三十萬稿酬,那是她寫電影劇本得到的全部稿酬。那時候,張愛玲和導演桑弧合作了兩部電影:《不了情》和《太太萬歲》。當時,這兩部電影票房很好,幾乎場場爆滿。
  • 張愛玲的天才比喻
    據說香港(抑或國外)有人的「博士帽」就是以研究張愛玲然後寫成博士論文換來的。毋庸置疑,張的創作、張的文字、張的才情都足以夠學界研究的資格,海內外也確實已經有了不少「張學」研究者。而《傾城之戀》中白流蘇在聽了「四奶奶」指桑罵槐的一番話後,極度傷心,張愛玲這時寫道:「白流蘇在她母親床前悽淒涼涼跪著,聽見了這話,把手裡的繡花鞋幫子緊緊按在心口上,戳在鞋上的一枚針,扎了手也不覺得疼,小聲道:『這屋子裡可住不得了!……住不得了!』她的聲音灰暗而輕飄,像斷斷續續的塵灰吊子。」不論是白流蘇傳神的自言自語還是張愛玲緊接在後面的比喻,都不是一般的作家能拿得出來的。
  • 高明區楊和鎮6間出租屋獲評「五星級」
    佛山日報訊 記者陳志業 通訊員程俊飛、張圳報導:前日,楊和鎮第二屆出租屋安全宣傳活動暨星級表彰大會在楊和對川舉行,6名出租屋主獲頒發第二屆出租屋星級評定牌匾。/高明公安供圖從去年起,楊和派出所聯合鎮相關單位,推出「五星級」出租屋評選,首批共有10間出租屋獲評掛牌,今年又有6棟出租屋成功獲評。前日,第二屆出租屋安全宣傳活動暨星級表彰大會上,6名出租屋主獲頒發出租屋星級評定牌匾。
  • 請張愛玲喝下午茶,點啥?
    如果你是張愛玲的閨蜜,請她喝下午茶的時候點什麼?關於這個問題,其實本身就有問題。所以呀,這個問題應該改成:如果你和張愛玲一起喝下午茶,點啥?1如果相約的那天「祖師奶奶」不想出遠門,那張愛玲住的公寓隔壁就有一家起士林咖啡館。環球姐說的公寓,自然是上海的常德公寓(原愛丁堡公寓),「張迷」的朝聖地。
  • 張愛玲流言及其他
    駐美的臺灣記者、作家戴文採受臺灣媒體所託,前去採訪張愛玲,結果被拒絕。她租住到張愛玲居所對面,也不見她出門,便去翻找垃圾,希望獲得線索。她還從門縫塞入採訪約見紙條,不料張愛玲隨即搬家。戴文釆只好根據垃圾桶裡的牙線、罐頭等廢棄物,寫了一篇「女作家晚年疏於自我照料」的文。
  • 句子迷| 今天下午就是今天上午的未來.
    一個有點理想的記者「成都到理塘需要多長時間?」「你願意去的話,不遠。」「除了生病以外 你所感受到的痛苦都是你的價值觀帶給你的 而非真實存在」「年年有風 風吹年年 慢慢即漫漫。 行路難,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間。白居易《太行路》今天下午就是今天上午的未來。木心《雲雀叫了一整天》你不需要這個世界理解你。沒關係的。
  • 天才女作家張愛玲孤寂的晚年
    此後張愛玲在《雜誌》、《萬象》、《古今》等刊物接踵發表《茉莉香片》、《到底是上海人》、《心經》、《傾城之戀》等一系列小說,散文。1944年9月,張愛玲的小說集《傳奇》由《雜誌》出版,四天後即再版。張愛玲也因此在上海文壇大放異彩,《雜誌》編輯部多次舉行《傳奇》的座談會,張愛玲也出席了一些作家間的社交活動。
  • 小平米出租屋改造指南,懂得「擴建」是重中之重!
    自己認真打扮過的小屋,住起來無論是舒適度,還是孤身一人在外的歸屬感和安全感,都能上升一個臺階!敢敢當時也看過不少收納、改造類的文章和視頻,但是我發現,那些變化迥異的改造前後對比,和各類ins風好物和收納好物推薦…都真的沒什麼大用。因為改造也好,收納也罷,都是很因房適宜的事兒。
  • 今天下午,搬家車、大巴進入美國駐成都總領館
    環球時報-環球網記者直擊:現場不斷有搬家公司車輛出入,較為頻繁。下午2時10分許,CGTN記者在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外看到,兩輛貨拉拉搬家車停在領館區域,短暫停留後,車輛從領館側門進入。另有美領館車輛和人員進出辦公區。
  • 日本引上萬人關注的出租屋改造!設計布局超實用,適合所有出租屋
    日本引上萬人關注的出租屋改造!設計布局超實用,適合所有出租屋!網絡發達的時代,什麼都不是秘密了,最近就在網上看到了一個跨國界的家裝案例,這個家裝案例有點特殊,是日本一位女孩的出租屋,女孩將改造後的出租屋發到網上後,引起了上萬人關注,除了是出租屋裝修以外,另一個原因就是設計布局都超實用,改造方案和技巧,適合所有出租屋改造!
  • 張愛玲的「三圍」和她的錢
    宋、鄺夫婦二人四十年間只寫過三篇記述張愛玲的文章,其中還包括為張愛玲文集做宣傳、推廣(如宋淇的《私語張愛玲》),而且從不涉及張愛玲的隱私。相反,宋淇為了減少麻煩,更多是以「林以亮」為筆名寫文章,免得大家把他與張愛玲扯上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