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的天才比喻

2021-02-08 純屬個人觀念

據說香港(抑或國外)有人的「博士帽」就是以研究張愛玲然後寫成博士論文換來的。毋庸置疑,張的創作、張的文字、張的才情都足以夠學界研究的資格,海內外也確實已經有了不少「張學」研究者。總覺得,張愛玲是比喻天才,或說也只有比喻天才,才會有她那些妙不可言、令人叫絕的比喻。她在《色·戒》這篇小說中比喻不多,但有一句卻也能讓人過目不忘:「一種失敗的預感,像絲襪上一道裂痕,陰涼地在腿肚子上悄悄地往上爬。」這是形容王佳芝當時等人時的那種心情。而《傾城之戀》中白流蘇在聽了「四奶奶」指桑罵槐的一番話後,極度傷心,張愛玲這時寫道:「白流蘇在她母親床前悽淒涼涼跪著,聽見了這話,把手裡的繡花鞋幫子緊緊按在心口上,戳在鞋上的一枚針,扎了手也不覺得疼,小聲道:『這屋子裡可住不得了!……住不得了!』她的聲音灰暗而輕飄,像斷斷續續的塵灰吊子。」不論是白流蘇傳神的自言自語還是張愛玲緊接在後面的比喻,都不是一般的作家能拿得出來的。記得讀錢鍾書《圍城》時,不知怎麼,儘管錢氏比喻也新穎貼切,甚至能讓人「會心一笑」,可也常常讓我這個讀者有「作者要比喻了」的感覺。而讀張愛玲時,這種感覺全無。同樣是用比喻,錢鍾書像是用了心思,張愛玲卻是不經意。當然,這也只是像我這樣一個普通讀者的感受。

張愛玲所有的作品中到底用了多少比喻,特別是那些令人擊節的比喻,不知現在有沒有專門研究者把它們統計出來。真要把張愛玲作品中的那些比喻全撿索出來,恐怕可以出個單行本。從張愛玲十八歲時獲獎的一篇文章《天才夢》中知道,「我是一個古怪的女孩,從小被目為天才」,並且「七歲時我寫了第一部小說,一個家庭悲劇。」也就在《天才夢》這篇作品的末尾,一位比喻天才橫空出現在世人面前,而她的那句比喻也成了流傳後世的名言,這就是:「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是的,即使是作者生吞活剝別人的,現在引用這句話的人,怕也都要認為是出於張愛玲之口了。當然,以張的才智,那時未必就說不出這種「非是非道、近釋近道的生命觀」來。張愛玲在小說《多少恨》中描寫散了戲,人們從戲園子裡出來時有一段比喻連著比喻:「一出玻璃門,馬上像是天下大亂,人心惶惶。汽車把鼻子貼著地慢慢的一部一部開過來,車縫裡另有許多人與輪子神出鬼沒,驚天動地吶喊著,簡直等於生死存亡的戰鬥,慘厲到滑稽的程度。在那掙扎的洪流之上,有路中央警亭上的兩盞紅綠燈,天色灰白,一朵紅花一朵綠花寥落地開在天邊。」中國人出了戲園子或出了電影院後的亂鬨鬨景象,直到今天好像也沒有多大改觀,真「像是天下大亂,人心惶惶」。還有她對汽車的比喻,此情此景,形象之極。此後,作者又接著寫小說主人翁不喜歡在白天看兩點鐘一場的電影,「看完了出來昏天黑地,仿佛這一天已經完了,而天還沒有黑,做什麼事也無情無緒的。」城市中,特別是過去愛看電影的人們也都有這種體會吧。在這篇小說中,作者比喻兩個成人說的都是孩子話時,「講的那些話如同折給孩子玩的紙船,浮在清而深的沉默的水上。」這種比喻,不是天才,說不出。還有,作者在《心經》這篇小說中居然能想到把三四十年代的上海比喻成藍天的「渣子」,既出奇又不脫情理:

「她坐在欄杆上,仿佛只有她一個人在那兒。背後是空曠的藍綠色的天,藍得一點渣子也沒有——有是有的,沉澱在底下,黑漆漆,亮閃閃,煙哄哄,鬧嚷嚷的一片——那就是上海。」把一個在當時即稱作「十裡洋場」的大上海比喻成是藍天的「渣子」,也虧作者能想像得出。應該說,就憑這後面十幾個字的比喻,就能讓即使今天的讀者也能想像到幾分當時上海的景象。張愛玲除了寫小說,還創作了大量的散文、隨筆。在這些文章中,同樣是比喻得讓人感到新鮮、驚喜,甚至忍不住直呼「天才」。她有篇《更衣記》。按說,這種題材大體也就是只能做出一篇極平常的生活隨筆,然而到了張愛玲的生花妙筆之下,不僅有情有趣,寫得生動活潑,且有思想見地。「『小皇帝』登基的時候,襖子套在人身上像刀鞘。中國女人的緊身背心的功用實在奇妙——衣服再緊些,衣服底下的肉體也還不是寫實派的作風,看上去不大像個女人而像一縷詩魂。」這樣的文字若是由男人來做,可能會被人罵作有「非分之想」,因此也合該張愛玲來做才合適。當然,更要緊的的是,恐怕從女人緊身能聯想到「一縷詩魂」,如果不能說張是第一人,也可說張愛玲是「李清照第二」了。張愛玲經歷過上世紀四十年代戰時的香港生活,主要是在那裡求學,後來留下一篇回憶錄似的散文《燼餘錄》。戰時的香港,物資自然匱乏,據張愛玲自己在文章中說,休戰後他在「大學堂臨時醫院」做看護。那年冬天,香港特別寒,她用一個「工役們用它煨湯,病人用它洗臉」的黃銅鍋煮牛奶:「我把牛奶倒進去,銅鍋坐在藍色的煤氣火焰中,像一尊銅佛坐在青蓮花上,澄靜,光麗。」張愛玲還有篇《忘不了的畫》,最初發表在1944年9月《雜誌》月刊第13卷第6期。她記憶中《南京山裡的秋》這幅畫中畫的「一條小路,銀溪樣地流去;兩棵小白樹,生出許多黃梔子,各各抖著,仿佛天剛亮。」畫中的一條小路,她看著像條小溪「流去」不說,還像一條「銀溪」。「流去」、「銀溪」在這裡都是何等地傳神不說,又因看著是「銀溪」,也就又有了「仿佛天剛亮」的感覺。能如此傳遞出還是一幅記憶中的畫的神韻,應該說與她本人就是一位準畫家不無關係吧。

再看文中另一比喻:「她把頭低著,頭髮橫飛出去,就像有狂風把滿山遍野的樹木吹得往一邊倒。」讀著這樣的比喻,你想不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都難。或許因自己對張愛玲這種比喻天才格外關注,翻到《姑姑語錄》時,似乎就覺得她的這種天才表現至少應該說是受了其姑姑的影響。在《姑姑語錄》中她說:「有一次她說到我弟弟很可憐地站在她眼前:『一雙大眼睛吧達吧達望著我。』『吧達吧達』四個字用得真是好,表現了一個無告的男孩子沉重而潮溼地眨著眼。」若沒有這樣一位姑姑,若不是在姑姑的薰陶下耳濡目染,張愛玲是否也還能在她的那些作品中留下那些天才比喻,難說。姑姑語錄中最典型的有:「去年她生過病,病後久久沒有復元。她帶一點嘲笑,說道:『又是這樣的懨懨的天氣,又這樣的虛弱,一個人整個地像一首詞了!』」說一個人像一首詞,不知還有誰這樣比喻過,又比喻得如此貼切。「她批評一個膽小的人吃吃艾艾的演說:『人家唾珠咳玉,他是珠玉卡住了喉嚨了。』」讀張愛玲,雖然沒有像錢鍾書那樣「要比喻了」的感覺,但讀過之後也能覺得她似已比喻成癮;但凡有喻可比,作者也是絕不會去直說的。比如,張愛玲在《姑姑語錄》中形容她姑姑收藏的那塊寶石的顏色以及透明度,不是比喻成癮者不會這樣說:「青綠絲線穿著的一塊寶石,凍瘡腫到一個程度就有那樣的淡紫紅的半透明。」你說還有誰會這樣比喻,還有誰能這樣比喻;不是天才,不是比喻成癮,又如何能從見到一塊寶石居然能想到凍瘡的顏色和亮度。

相關焦點

  • 從張愛玲《茉莉香片》,聊聊「天才作家」的寫作藝術和悲美人性
    讀張愛玲的文學作品,總有又愛又懼的心理,愛的是她清新脫俗、充滿靈性的語言風格,懼的是她剖析人性、充滿悲美的寫實批判。但越是這樣,才愈發讓人慾罷不能。張愛玲不愧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天才作家」。3、語言風格獨特:用比喻手法來描摹張愛玲擅長運用比喻來描摹人物的生存狀態,且華美神秀,耐心尋味。如《茉莉香片》中對聶傳慶母親馮碧落婚後生活的描摹最為典型,恰當好處地運用了比喻,別具一格,極為傳神。
  • 顯赫的背景悲劇的愛情天才的文筆,張愛玲的一生就是傳奇
    中國現代女作家中,最傳奇的一位莫過於張愛玲,年紀輕輕便喊出:出名要趁早的名句,的確,張愛玲7歲便開始創作,由於受家庭環境環境影響,她開始寫小說就寫家庭悲劇題材,她出名很早、家庭不幸、愛情不幸,但卻極有才華,不能不說張愛玲是一個悲劇中的天才。
  • 天才少女的戀衣傳奇——張愛玲
    --微信公眾帳號:淘衣服小技巧周五主題:時尚傳奇--「我是一個古怪的女孩,從小被視為天才
  • 天才女作家張愛玲孤寂的晚年
    天才女作家張愛玲孤寂的晚年郭昊/編著         對現代人而言,知道張愛玲這個名字的,多是看了電影《色戒》這部電影後
  • 張愛玲:最恨有天才的女人太早結婚
    此文的重構過程,日前在「張愛玲誕辰95周年紀念」學術研討會上首次發表,全文並於臺灣《印刻文學生活志》率先刊登,為兩岸三地首見。張愛玲身後,其實每隔一段時間,就有所謂的張愛玲「遺作」問世。作為張愛玲遺產執行人,宋以朗很感慨,自己是統計學背景出身,要不是父母宋淇、鄺文美,他自己從沒想過有天要成為她的遺產守護者,而他所能做的,就是在不違背張愛玲意願的前題下,整理她所留下的一切,還原更真實的張愛玲。
  • 《紅樓夢魘》:有人說張愛玲是天才,她自己也沒有否認
    《紅樓夢魘》:有人說張愛玲是天才,她自己也沒有否認據說,張愛玲曾留下遺囑,要將她的骨灰撒於荒野之地,但由於美國的法律不準,遂又決定海葬;而臺灣作家三毛就是這樣一把鮮花一把骨灰,在茫茫大海裡找到歸宿。而香港一位學者對此提出異議,因為張愛玲壓根兒就不喜歡大海。
  • 賈平凹讀一代天才張愛玲
    使我常常想起畫家石魯的故事。石魯腦子病了的時候,幾天裡拒絕吃食,說:"門前的樹只喝水,我也喝水!"古今中外的一些大作家,有的人的作品讀得多了,可以探出其思維規律,循法可學,有的則不能,這就是真正的天才。張的天才是發展得最好者之一,洛水上的神女回眸一望,再看則是水波浩淼,鶴在雲中就是鶴在雲中,沈三白如何在煙霧裡看蚊飛,那神氣畢竟不同。
  • 張愛玲:除了天才,一無所有
    1950年7月,當與會者一律穿著藍布或灰布列寧裝的時候,只有張愛玲還是一襲旗袍,外面罩了件網眼的白絨線衫。 竇文濤曾在節目中稱,這就是作家特有的敏感。無怪乎張愛玲一葉知秋,離開上海,輾轉香港,定居美國。
  • 「神偷」張愛玲 | 張憲光
    《柏舟》的作者,歷來爭議紛紛,有人說是失意士大夫,有人則以為婦人之詩,從小說來看,張愛玲自然同意後一說。她對古典詩歌涉獵很廣,常隨口吟誦,或搖筆即來。胡蘭成記二人一起在陽臺上讀詩說字,張愛玲的幾句閒言碎語,不知要勝過多少頭巾氣的考據文,真真聰明得「像水晶心肝玻璃人兒」。憑著天才的敏感,她在《柏舟》裡有了驚人的發現:「『如匪浣衣』那一個譬喻,我尤其喜歡。
  • 著名作家、文化學者王笑天撰文緬懷張愛玲
    這是《沉香屑 第二爐香》中張愛玲諷刺生活在香港的所謂上流人用的比喻。白鐵小鬧鐘是西洋傳來的玩意,任務就是報時,給人的感覺是單調和機械,用來形容模仿英國紳士派頭,陷入套路而不自知的部分香港男人,新奇、精準且有趣。況且,他們也慣用這白鐵小鬧鐘,在當時,他們好用這玩意看時間。
  • 張愛玲:因愛神傷的悽美女子(下)
    因為我們無條件地站在受到重創的張愛玲的立場上。其實,我是這麼認為的,張愛玲和胡蘭成的悲劇在剛開始的時候就註定了。胡蘭成真的不是一個可以被張愛玲這樣的女人託付的男人。胡蘭成能成為哪一種女人的依託,我還真的想不出來。他終究不是一個可以被信賴的作為丈夫人選。這是一道前提就被規定為錯誤的數學題,沒有可能推出正確的結果。胡蘭成算得上是個天才,是又壞又有情商的那種天才。
  • 《天才夢》 張愛玲
    此文雖尚不及後來的作品來得老辣,但用語之精警,初現端倪,如末一句"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已成人所共知的名言。天才夢我是一個古怪的女孩,從小被目為天才,除了發展我的天才外別無生存的目標。然而,當童年的狂想逐漸褪色的時候,我發現我除了天才的夢之外一無所有——所有的只是天才的乖僻缺點。
  • 張愛玲: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 | 回聲
    之後的短短兩年間,張愛玲幾乎把她一生中最有名的十餘部中、短篇小說都發表了,如《茉莉香片》《心經》《傾城之戀》《金鎖記》等。1944年8月,她的小說集《傳奇》出版,就像一個預兆。此後七十餘年,其天才的創作和富有傳奇色彩的生平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人們談到張愛玲,總有個約定俗成的印象:這是一位傳奇作家。23年前的今天,張愛玲在洛杉磯一所公寓裡悄然離世。
  • 「愛玲愛玲」年,我們為何依然懷念張愛玲?
    光聽這個名字,就知道該下午茶與我們的大作家張愛玲有關。進了門,米色大廳裡座無虛席,一眼可見許多身著旗袍、打扮精緻的女士們,還有牆上掛著的張愛玲金句(書法家陳亮的作品)。下午茶一道道上,先是上海點心配桃紅香檳,再是海派西點配玫瑰白茶,甜鹹具備,都是張愛玲在她的文中或生活中提到過的點心,可見主辦方為準備這份菜單,確實花了一番心思。
  • 張愛玲遺稿《愛憎表》真的曝光了?給你最真實的張愛玲……
    張愛玲身後,其實每隔一段時間,就有所謂的張愛玲「遺作」問世。作為張愛玲遺產執行人,宋以朗很感慨,自己是統計學背景出身,要不是父母宋淇、鄺文美,他自己從沒想過有天要成為她的遺產守護者,而他所能做的,就是在不違背張愛玲意願的前題下,整理她所留下的一切,還原更真實的張愛玲。
  • 張愛玲 曠世奇女
    關於她的家庭,在張愛玲走紅時曾頗引起一些人的議論,無論如何,曾經煊赫的家族不會代表它的後裔們的價值,但它沉重的身影是不能不影響它的影子遮陰過的後人的。張愛玲的父親是典型的遺少,母親是受西方文化薰陶很深,而又清麗孤傲的漂亮女子。這樣一對夫婦,自然生成獨具一格的家庭環境,張愛玲便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張愛玲自己也說「我生來是一個寫小說的人。」
  • 張愛玲作品|金鎖記
    作品名稱金鎖記創作年代1943年文學體裁中篇小說作者張愛玲《金鎖記》是作家張愛玲創作的中篇小說,發表於1944年上海《天地》上,後收入小說集《傳奇》中。張愛玲另闢蹊徑,講述了一個母親對自己親生兒女迫害摧殘的傳奇故事,從而反映了特定的社會環境和具體的生活環境怎樣把一個原本有著溫情性格的正常女人變成一個陰鷙狠毒的「吃人者」。內容簡介曹七巧家裡本是開麻油店的,由於姜家二少爺是個殘廢,無法與做官人家結親,便娶了七巧做正房。
  • 開卷有益|張愛玲:我的天才夢
    【編者按】張愛玲有句名言:出名要趁早。
  • 張愛玲誕辰百年︱謝其章:張愛玲的投稿路徑
    張愛玲是自由撰稿人裡最出色最成功最純粹的一位,她靠稿費養活了自己(同時滋潤了無數讀者),據說她去世後的遺產裡包括三十幾萬美元。張愛玲的投稿生涯分幾個階段,本文想說的是第一階段,大致是從1940年到1952年,重點落在張愛玲給雜誌投稿的路徑,也就是說張愛玲與雜誌編輯的關係、是投稿還是約稿、雙方相處得如何等等無關宏旨的小事。
  • 張愛玲 天才夢
    周末到,外面太熱,還是宅著,吹空調,讀讀周刊君發的微信吧,希望今天的推送能送去一份清涼。《天才夢》是張愛玲 19 歲時在《西風》雜誌的徵文賽中所創作的一篇散文,因其卓爾不群的才華,使她在文壇嶄露頭角,一些人還把它視為張愛玲的處女作。張愛玲的散文,差不多篇篇盡言自己,談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談自己的衣食住行、喜怒哀樂。此刻,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個平凡的、瑣屑的、親近的張愛玲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