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因愛神傷的悽美女子(下)

2021-02-10 江西美術出版社

現在要提到張愛玲的愛情了,是該讓胡蘭成出場的時候了。我看了不少張愛玲與胡蘭成的愛情版本,胡蘭成基本上是作為一個反角出現的,一開始就像是個反角,一開始就像是一種預謀。認識張愛玲的時候使用的是計謀,勾引張愛玲的過程中使用的是計謀。我想大家是通過張愛玲與胡蘭成的愛情悲劇這個結論去做這麼一種推論的。在張愛玲的情事中說到胡蘭成,真的很難不把他描寫成一個丑角。因為我們無條件地站在受到重創的張愛玲的立場上。其實,我是這麼認為的,張愛玲和胡蘭成的悲劇在剛開始的時候就註定了。胡蘭成真的不是一個可以被張愛玲這樣的女人託付的男人。胡蘭成能成為哪一種女人的依託,我還真的想不出來。他終究不是一個可以被信賴的作為丈夫人選。這是一道前提就被規定為錯誤的數學題,沒有可能推出正確的結果。胡蘭成算得上是個天才,是又壞又有情商的那種天才。這種壞卻是聰明如張愛玲這樣的女人所抵制不了的,又憨厚又細心又正直的好人反而會被這種壞性情的男人打得落花流水。我說的當然是男女的情色領域,這個男人不壞女人不愛的奇怪領域。

大家差不多認為是胡蘭成發現了張愛玲才引起這段文壇著名的情事的。其實在胡蘭成知曉張愛玲之前,胡蘭成已經用他的文字打動了這個才女。能打動得了這個才女的文字實在是不一般的文字,胡蘭成確實是個寫就一手漂亮文章的才子。抗戰前期,胡蘭成經常對時局發表看法,不遺餘力地鼓吹親日思想,因此還被當局監禁過幾十天。胡蘭成由此卻引起了汪精衛的注意。汪精衛把胡蘭成發展成為自己的機要秘書,讓胡蘭成在自己主辦的親日報紙中任主筆。胡蘭成的文筆同樣引起了不喜歡政治的張愛玲的注視,並且對他大為欽佩。得知胡蘭成被關押,張愛玲曾邀請同是女作家的蘇青陪同專程赴胡蘭成的關押地南京,還想著找出營救他的辦法。這真是一個愛才而不諳政治的女子,而且此舉對於張愛玲來說算得上是石破天驚的舉動。當然了,張愛玲沒能把胡蘭成救得出來,胡蘭成也並不知曉發生了這檔子被才女牽掛著的幸福事件。

同是服膺胡蘭成同樣不關心政治的蘇青把刊有張愛玲文章的《天地》雜誌寄給胡蘭成,蘇青的這個舉動因此被幾乎所有的張迷理解為這對才子才女相識的契機。胡蘭成曾經在文中寫道,初讀張愛玲的文字,才看到一兩節,不覺身子坐直起來,細細地把它讀了一遍又一遍。張愛玲的才華輕易地就把閱覽無數的這個才子給震住了。我想,雜誌上張愛玲的照片也讓胡蘭成感到比較舒服的吧,不然胡蘭成不會主動向蘇青要了張愛玲的地址,親自上門拜訪。果真如蘇青向胡蘭成所說的,張愛玲不會給拜訪者以機會的。胡蘭成又是格外自信的,他把自己的名字和電話號碼寫出來放在門洞裡,請求張愛玲能夠會見他。然後不等張愛玲回話,胡蘭成就走了。把自己放低,這在一個有才華的男人身上顯然是一個美好的品質。這個品質放在胡蘭成身上,我們就不容易這麼評價他了,就容易把他說成是有心計的了。因為是胡蘭成,我們就會把他的這個舉動說成是欲擒故縱的伎倆。孤傲的張愛玲果然動了凡心,這個凡心或許早就暗自驛動著,胡蘭成的來臨讓這種驛動啟動起來。張愛玲竟然在第三天的午後打電話給了胡蘭成,並說要親自去拜訪他。胡蘭成是有妻子的,這不妨礙那天他和張愛玲說了五個鐘頭的話。有些人一直猜測他們之間說了些什麼話。其實,說一些什麼樣的話是沒有意義的,有意義的是兩個人彼此對上了眼光。加上兩個人都不是凡人,肚子裡面的好東西有的是,都是一些可以碰撞得出來妖嬈火花的有能量的東西。我的一個作家女朋友和他的作家男朋友也有這麼一段類似的交往,都是在互相賞悅的前提下假裝去交流什麼的。女朋友前去和男朋友交流的時候我是暗地裡笑著的,我說這其實是一種相親,我還祝願她相親成功,果然相親成功了。當然了,後來這事兒也像太多男女情事一樣自取滅亡了,不過這個情事死得不算難看,像是安樂死。

再說張愛玲與胡蘭成。我想,當初兩個才子才女的大腦同樣和凡人一樣分泌了那種叫力比多的東西。力比多真是個奇妙的東西,它們在天才身上和凡人身上一樣管用。那個寫出了天才作品的張愛玲一下子顯出了和她筆下的小人物一樣凡俗的特質,她被愛情弄暈了。重新掀到張愛玲傳記的這一個頁碼,我看到這本書頁的空白處被我寫下了兩行這樣的字跡:一個戀愛中的女人和一個政治中的男人一樣,智商會出現變數。這是我第一次讀這本傳記的時候寫下來的感想。我第二遍讀它的時候沒有產生這個靈感。幸虧我當時把它用筆記下來了。我比較喜歡當時的這個靈感。我是這麼想像的:那一個場景,兩個互相被吸引的男人和女人第一次見面能聊些什麼,胡蘭成和張愛玲就聊了些什麼。孔雀的開屏能爛漫到什麼程度,張愛玲的才思就開屏到了什麼程度。一個被崇拜著的男人對著崇拜著他的女人看似內斂實則炫耀著什麼,胡蘭成就看似內斂實則炫耀著什麼。用滿不在乎的口氣表達自己的處變不驚,胡蘭成當然有這樣的資格還有這樣的資質。這其實正常極了,戀愛中的所有男人和女人都是這麼過來的。戀愛中的男人和女人的舉動其實是天方夜譚,而後來彼此看著不順眼的部分才是正常的。這是我從一個哲學家那裡得到的。天方夜譚的美景總會惹人走下去,張愛玲和胡蘭成果真這麼走下去了。他們那麼容易就會見一次面,見一次面他們就會對對方的才華深入地了解一番。我想張愛玲是應該把曾去南京為胡蘭成想辦法解救出來的事情告訴他的。我還想,胡蘭成的那顆很難驛動的真心應該是動了一下的。一個不帶任何功利色彩的女子天真的崇尚之心,是會使任何一顆沒有徹底死掉的肉心真實地悸動著的。胡蘭成的那顆心也應該是經過世態之涼熱的,它是懂得真心的珍貴的,他們戀愛了。胡蘭成畢竟比張愛玲大了15歲,一個經過了太多情事的男人當然在戀愛中有著太多的歷練。胡蘭成掌握張愛玲果真易如反掌。張愛玲在給胡蘭成喜歡的一張照片後面寫上這樣的字:見到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裡,但她心裡是歡喜的,從塵埃裡開出花朵來。張愛玲對這段情緣留下了很多的情話。她說,因為懂得,所以慈悲。她還說,你怎麼那麼聰明,上海話是敲敲頭頂,腳底板亦會響。她還說,你的人是真的嗎?你和我在一起是真的嗎?張愛玲痴情一如她筆下陷入情網的普通女子,在書中她卻往往把她們的情事後果設計得狼狽不堪。胡蘭成當然也被張愛玲口中奇智的那些比喻而震驚。他與妻子離了婚,然後他寫下了「願使歲月靜好,現世安穩」這樣的字跡,表達他和張愛玲的婚約。

歲月靜好,現世安穩。我至今沒有見著比這八個字更好地表達感情的遣詞造句。它們有款有型,它們典雅莊重,它們貴族氣十足,精神上和物質上的貴族氣息。它們也像是天造地設的一句話,早就等在那裡用來表達人間最靜美的感情誕生的。這話被胡蘭成說了出來,我願意為這句話對胡蘭成表示敬意。

但是,終究沒能歲月靜好,終究沒能現世安穩。胡蘭成給予張愛玲的婚姻歲月,不僅不靜好,卻是動而亂的。胡蘭成給予張愛玲的現世不僅不安穩,卻是傷而衰的。張愛玲不在乎胡蘭成的漢奸身份,對於他的人卻是憐惜的。按她的話,是恨不得把他包起,像個香袋兒,密密的針線縫縫好,放在衣箱藏藏好。她還表達:他一人坐在沙發上,房裡有金粉金沙深埋的寧靜,外面風雨琳琅,漫山遍野都是今天。真是萬分的不舍。這種不舍,張愛玲在塵世上只對胡蘭成產生過。

張愛玲不幸被自己的作品所種下的讖言擊中。她這朵紅玫瑰果真在被娶回家後變成了一灘蚊子血。婚後的第三個月,胡蘭成就在他工作的所在地武漢與一個叫周訓德的17歲的小護士好上了。回到上海後胡蘭成居然把周訓德的存在告訴了張愛玲。不久日本投降,逃亡中的胡蘭成去了溫州,胡蘭成又勾搭上了一個叫範秀美的女人,並與她以夫妻的名義同居一室。張愛玲從上海輾轉打聽到胡蘭成藏身的地方。張愛玲應該是因為想念而來看胡蘭成的。我以為,此行張愛玲還想和胡蘭成解決私情問題。她不想和小護士周訓德共享一個丈夫,她要胡蘭成做出選擇。這個時候張愛玲還不知道那個叫範秀美的女人的存在。胡蘭成見到來武漢的張愛玲,是很不高興的。他把張愛玲安排在賓館裡,晚上不和她一起睡。他的託詞是害怕警察來查夜,實則是回到範秀美身邊。張愛玲因為不知道有範秀美的存在還心情不錯,她對胡蘭成說,我一路上想著這裡是你走過的,及在船上望得見溫州城了,想你就在那裡,這溫州城就像含有寶珠在放光。不知胡蘭成聽後想了些什麼。想像當中胡蘭成的那顆由特殊成分製造的心靈是不會怎麼被打動的,萬一被打動了一下,也比眨眼還快地就過去了。幾年前我去溫州旅遊,一路上我也是想著張愛玲的這句話的。一路上打探著哪裡留下了張愛玲的足跡,把有水的地方想像成張愛玲的船隻走過的地方。因為那地方走過了張愛玲,果真似有寶珠在放光。我自己的心在疼,我的心也替著張愛玲疼。範秀美竟然跟著胡蘭成去了張愛玲所住的賓館。張愛玲起初是不知道什麼的,她還和他倆一起逛街,聊得也起勁,她還誇獎範秀美生得美。張愛玲真是弱智到了比得上她筆下的任何一個人物,她竟然分辨不清胡蘭成和範秀美的關係。終究還是被看出來了,是在張愛玲給範秀美畫肖像的時候。畫著畫著她哭了,因為她從範秀美身上滿眼看出了胡蘭成的影像。張愛玲還和胡蘭成與範秀美一起去了範秀美的家裡做客。張愛玲被說成是胡蘭成的妹妹,張愛玲竟然和他們一起把這個荒唐遊戲配合得挺不錯。這個時候的張愛玲,哪裡還是拿著筆冷眼看世界看俗世情色的那個張愛玲呢?

胡蘭成終究沒想放棄小周和範秀美當中的任何一個。他還用好口才對張愛玲說他不能對不起任何人。張愛玲對胡蘭成說:「你到底不肯。我想過,我倘使不得不離開你,亦不尋短見,亦不能再愛別人,我將只是萎謝了。」

回到上海,張愛玲還是為胡蘭成寄錢。胡蘭成用起張愛玲的錢來從來都是不遲疑的。我是這麼以為的。張愛玲已經認清了胡蘭成的真實面目,她是不要這樣朝三暮四的男人的。政治上的東西她可以不過問,愛情的原則還是要講究的。只是她投入到對胡蘭成的感情中太深了,就像快速運動著的旋轉器根本停不下來。慣性使然罷了。還有一個比喻,好比巨毒的癌細胞滲入到了她婚姻的肌體中,死亡是確定了的,只是不能馬上死去罷了。就像物理性的旋轉器克服慣性終於停止了下來,就像絕症的肌體存活了一點時間終將死亡,張愛玲終於還是向胡蘭成攤牌了。這是在胡蘭成再次來信以為可以誇耀自己輕佻的舉動的時候,張愛玲回信說,我覺得要漸漸地不認識你了。不認識一個曾經付出過巨大真心的男人,對於一個女人來說,是一個痛楚的過程,是一個療傷的過程,是一個戒毒的過程。對於一個女人來說,毒品有多麼難戒,一個愛過的男人就有多麼難戒,哪怕這個男人傷害了她。我們從電視上看到了戒毒者生不如死的身體舉動。一個戒了愛情之毒的女人生不如死的掙扎是在內心裏面罷了。

張愛玲和胡蘭成離婚了。他們倆之間其實沒有可能有第二種結局,儘管張愛玲曾寫出這樣關於情緣的話: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碰上了,就說,你也在這裡。其實,沒有早一步沒有晚一步,與那個碰到的人達成的說不定是孽緣。孽緣毀了不少天才的女人,卡米爾被羅丹毀掉了,她在瘋人院裡呆了三十年;普拉斯被休斯毀掉了,她把自己的嘴巴伸進了煤氣管兒;謝燁被顧城毀掉了,她被顧城砍掉了腦袋。張愛玲畢竟還不是可以被男人毀瘋的那一種女人。不知胡蘭成毀掉了張愛玲一些什麼東西。我們只是知道,世界在張愛玲心中那個原本沉重的底色,愈來愈加深了它的顏色。

我的一個男同事曾經跟我說起過張愛玲和胡蘭成。他說假若他是胡蘭成,張愛玲這樣的女子也是不能要的。你想想,胡蘭成剛想說一些深刻些的東西,以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張愛玲接著就把比他所想的更加深刻的東西給說出來了。這讓胡蘭成多麼無趣,這種無趣發生得長久了,就出事了。胡蘭成在周訓德和範秀美那邊是多麼得意呵,她們跟聽天書一樣聽他吹牛,她們像崇拜天神一樣崇拜自己,那感覺多安全。男人們或許並不需要一個才女當自己的老婆,這也是現世為數不少的男人的擇偶標準。才女用來當成男人的紅顏知己是有意思的。把才女發展成自己的老婆,對於男人來說或許是不划算的,這樣的結果會耽擱了男人虛榮心的發揮。老婆是用來燒飯洗衣看孩子的,燒飯洗衣看孩子基本上不是才女的強項。才女是用來發揮自己天才的那種女人,才女不能把男人的肉身侍候得好。我不知道有多少男人把這個觀點當成實話,我也不知道假如這是句實話,它是不是太難聽。哪一句實話不是難聽的呢?

張愛玲是把自己第一次的男歡女愛之情給了胡蘭成。這個時候的張愛玲不懂得婚姻的本質。女人經過歲月的千錘百鍊,女人經過閱男無數,足夠大的時候,足夠老的時候,才知道一個疼惜自己的男人才是值得去託付的。年輕的時候女人不懂得這些,年輕的時候老實的男人是被才女們不屑一顧的。一個女友曾經對我談起她對幼小女兒未來的嚮往。她說她只想讓女兒在未來被一個對她好的男人領回家去,其他的是次要的。我笑了。她的女兒談戀愛的時候才不會這麼想呢。她的女兒要找對眼光的,模樣好的有錢的能拿得住她。一代一代的女人都是這麼走過來的。對於張愛玲,老實而有才華的男人是不被她看中的,一直是這樣的。與胡蘭成離婚後,挺著名的導演桑弧被別人認為與她是挺合適的一對。張愛玲與桑弧也多次合作過,張愛玲很堅定地搖頭了,內向而厚道的桑弧不是張愛玲來電的那種男人,這種男人有才華也不行。

我從來沒有見過比張愛玲更入世同時又更超脫的女人。她愛美到了狂熱的程度。開文代會,在青一色的穿戴著列寧服的灰色服飾中,只有她穿著嫋娜的旗袍,外面披著白色毛線勾勒而成的鏤空小衫。她才不怕與別人不同呢。她喜歡被人賞心悅目,她喜歡與眾不同。她一直是愛錢的,即使小的時候她從父親的軟禁中逃跑出來,乘上黃包車的時候還沒有忘記跟車夫討價還價。跟好友炎櫻吃飯,也是錢財分得清楚的。她只對胡蘭成大方過。有一個前提是這樣的:張愛玲站在比絕大多數人更高的地方看到了她自己眼中人生的風景。我們不知道那種風景是什麼樣子的。我們只是從理論上推算著,那樣的風景既美妙無比又恐懼異常。沒有眼光看到這種風景的人,當然是根據自己的視野對她論說的了。說她的性格,說她的俗性。王安憶有過這樣的洞見,她說張愛玲對於現世的愛好是出於對人生的恐懼。她對世界的看法是虛無的。張愛玲曾說過,長的是磨難,短的是人生。於是這短促的人生中,不如將它安在短視的快樂裡,掐頭去尾,因頭尾兩段是與長的磨難接在一起的。只看鼻子底下的一點享受,做人才有了信心。張愛玲在領略虛無人生的同時,她又是富於感官的,享樂主義的,這便解救了她。是的,沒有享樂的東西對於張愛玲的解救,以張愛玲的敏感與厭世,她是沒有什麼理由活得下去的。潔塵也說過,一些自以為聰明的女人認為張愛玲是可以模仿的,這樣的女人學了張愛玲就會徹底地拋棄了原本還有的那一點天真,變得非常世故。潔塵以為學張愛玲還不如學三毛學瓊瑤安全。三毛是虛榮的,但還浪漫。瓊瑤雖然幼稚但還視愛情為生命的首要,總還是有些詩情。那個把詩情徹底消解後的張愛玲是不可仿造的,女人學了,從根本上就走味了。潔塵的見地真是一針見血。是的,凡俗女人夠不到張愛玲閱世的高處,是學不著張愛玲什麼的。而一個女人果真抵達了張愛玲閱世的高處,她還用得著向誰學習什麼嗎?

中年以後的張愛玲去了美國。她住在麥克道威爾文藝營之中,這是一座由四十多所房舍構成的屋宇,包括藝術家工作室、圖書館、宿舍什麼的。35歲的張愛玲在這裡結識了65歲的賴雅。賴雅是德裔美國作家,在當地有些成就。他曾做過戰地記者,後來成為自由撰稿人。早年的時候與前妻結婚,結婚的最大收穫就是化驗出了賴雅不是一個適宜於呆在家室裡面的男人。當年他父親曾給他一筆錢作為結婚賀禮,希望他能用這筆錢把新房子擺弄一下,賴雅卻去了紐約最豪華的酒店把那筆錢花了個精光。賴雅女權主義的前妻當然和他分了手。按我們中國人來形容,賴雅真是個性情中人。張愛玲愛上了這個性情中人,是出乎我們意料的,因為我們以為張愛玲應該尋找一個能夠讓我們覺得相匹配的男人。這個男人不僅年齡大,身體又不好,因為中風住過院,還沒有錢。我們紛紛猜測張愛玲為什麼能夠重新走進讓她害怕的婚姻。唯一能夠解釋得了的就是和賴雅結婚能夠使張愛玲留在美國。張愛玲也不出來解釋一番她結婚的動機,是動了感情還是功利所為。我們只好猜測。反正猜測對了錯了都不犯法,還多少能滿足我們的偷窺欲。張愛玲是在有了身孕後才與賴雅攤牌的。她去了遠方找到正在外面的賴雅,她問賴雅,她懷孕了,他是個什麼態度。這樣的細節又像是張愛玲筆下的小市民,在男女之情方面她非常奇怪地一點不比她們灑脫。倒像是賴雅把張愛玲從孤苦無依之中解救出來,賜給了她婚姻。賴雅卻不要張愛玲肚子裡面自己的後代,他甚至把那個孩子稱之為「東西」。張愛玲去做了人工流產,她從此再也沒有自己的孩子。

張愛玲開始了養活這個男人的生活。不僅從精神上還有物質上。張愛玲真是從來沒有在男人身上享過物質方面的福氣。越來越弱的賴雅在婚後兩個月又犯了一次中風。張愛玲一輩子沒有侍候過別人,卻在美國侍候一個稱得上老人的異鄉人,法律上這個異鄉人是她的丈夫,他們共同生活了十一年。有相當長的時間張愛玲承擔著保姆和看護者的雙重角色,賴雅對妻子卻是相當依賴的。他果真是個老人了,想做性情中人也沒有力氣了。張愛玲38歲生日那一天,賴雅陪著妻子一起步行去郵局寄信。秋天的光景正好,落葉翻飛起來,情調不錯。晚飯後他們倆又一起去看了一場電影。那部據說叫《刻不容緩》的片子讓張愛玲看得很開心,她甚至告訴賴雅,這是她三十八年以來最開心的日子。我特別願意相信張愛玲與賴雅的婚姻裡面有著情感的成分,我還願意相信在某些時候它們還是濃重的,不然,才女張愛玲真是太令人心疼了。賴雅是在張愛玲的服侍下死去的。賴雅在去世兩年之前就癱瘓了,大小便失禁。真不知道張愛玲這個原本只會發展自己天才的女人是怎麼可能為賴雅挖屎端尿的。

有一個作家曾經分析了張愛玲嫁給賴雅的原因。他說,張愛玲從離開祖國的那一天起,在乘船遠足的那一瞬間,她就已經不再是中國大紅大紫的那個女作家了。現在這個叫張愛玲的人,只是一個僅僅想生活下去的普通女人,一個褪去了繁華名聲,平凡得沒有安全感的中年女人了。一個普通的中年女人嫁給了一個大她不少的美國作家,或許就不是一件多麼值得大驚小怪的事情。

是不是,還有孤獨?

張愛玲的晚年生活是這樣的:總是一個人度過。極少交朋友,真正意義上的離群索居。她一生中所能列出來的朋友只有幾個。她極少打電話,只與幾個朋友保持著通信聯繫。她一個月才從信箱裡取出一次郵件。她也從來不旅遊,她不運動,吃飯也不講究,基本上是一些方便食品。她把遺囑託付給一個鄰居,而這個鄰居只與她見過兩次面。這麼想來,她確實無人可以託付了。她的好友夏志清評價她的時候用了一個詞:絕世悽涼。有一個臺灣女記者發現了她,為了採寫到第一手資料,索性當她的鄰居住了下來。張愛玲發現了女記者,一個晚上她偷偷地搬家了。是的,她一生孤獨,晚年更孤獨。1995年9月8日那一天,房東發現她已經去世了。張愛玲死去的時候,躺在簡陋房間中唯一一張行軍床上,身下墊著一床藍色毯子。她出奇的瘦,臉色卻是安詳的。

真真正正乾乾淨淨地走人了。

關於張愛玲的晚年,我聽到最多的是一些嘆息,說張愛玲是多麼的孤獨,說張愛玲這麼一種活法是多麼的悽涼。我非常不同意這些人的見解。在我的心中,這是一些特別不能消停下來的人對於一個孤獨的自由者的嘆息。他們把自己的不能消停使用在了張愛玲的身上,並在那裡看到了自己對於這種孤獨的不適宜。在這個世界上,存在一種不孤獨的人生嗎?況且,置身於人群中,就不孤獨了嗎?我以為,這種孤獨的生活是張愛玲自己選擇的。她從來不曾後悔過,她根本就不會和別人摻和在一起過日子,那樣的日子對於她來說是一種懲罰。我還想,沒有比孤獨的日子更適合張愛玲了。她原本就是取消熱鬧的人,她為此獲得了絕對的自由。錢鍾書曾經說過這樣的話:無友一身輕。這同樣是不能被絕大多數庸人所能理解的。說這話的時候,錢鍾書大約就沒想過需要求得庸人的理解罷。我年輕的時候特別喜歡到處交朋友,還用文字把這個感覺寫下來到處發表。後來不了,因為使用交朋友的心情收穫到的卻是一些滑稽的面孔,十次有九次是這樣的。這倒不是說別人不好,這是因為人與人原本就是難以相處的。我自己在一些人眼裡同樣也是一張滑稽的面孔,一點都不奇怪。後來喜歡王小妮的一句話:現在不認識的人,就不打算去認識了。是的,一個人就能活得好,一個人就能產生喜悅,這才是做人的大境界。

英國人類學性學家愛理斯說,對外部活動的限制有助於幸福的獲得,甚至可以說是人類幸福的必然條件。社會成員之間的互相適應和社會對其成員的制約,都意味著社會的規模越大,越令人乏味。只有獨自一人時,才是自己;倘若不喜歡獨處,他便不熱愛自由。只有當他孤獨無依時,才是自由的。對於獨居,是歡迎、忍耐還是逃避,要由個人價值的大小來定。當一個人獨處時,可憐的人體驗到的是他的全部不幸,而聰明人喜歡的卻是獨居的高尚偉大。如果一個人在自然稟賦中居於較高的地位,他感到寂寞冷落是必然的。作為一般規則,一個人的社交性格與他的理智才能幾乎成反比,說某某人不善社交也就等於說他是一位偉大的天才。

說張愛玲一生悲涼,這樣的人也大有人在。可是,哲學意義上的悲涼誰能躲得過去呢。這是作為人都會被分配給的一種活著的大背景, 是衰老和死亡平分給每個人的一種東西。這或許是唯物主義哲學的一種副產品,唯物主義終究讓我們對於死亡灑脫不起來。

相關焦點

  • 張愛玲眼中悽美的愛情,10句話走進她的世界,孤獨才是她的常態
    大家所認識的張愛玲,她從小就在父親和母親的耳濡目染下,所以在年紀不大的時候,就在文學方面凸顯了有很高的天賦了,據了解,三歲的張愛玲就能夠背誦唐詩,十二歲的她就已經將自己的文章發表在了雜誌上,十九歲寫的文章,就已經引起了文壇見的轟動。
  • 張愛玲 愛
    後來這女子被親眷拐子賣到他鄉外縣去作妾,又幾次三番地被轉賣,經過無數的驚險的風波,老了的時候她還記得從前那一回事,常常說起,在那春天的晚上,在後門口的桃樹下,那年輕人。  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裡,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惟有輕輕的問一聲:「噢,你也在這裡嗎?」
  • 民國女子之胡蘭成寫張愛玲
    翻到一篇《封鎖》,筆者張愛玲,我才看得一二節,不覺身體坐直起來,細細地把它讀完一遍又讀一遍。見了胡金人,我叫他亦看,他看完了贊好,我仍於心不足。我去信問蘇青,這張愛玲果是何人?她回信只答是女子。我只覺世上但凡有一句話,一件事,是關於張愛玲的,便皆成為好。及《天地》第二期寄到,又有張愛玲的一篇文章,這就是真的了。這期而且登有她的照片。
  • 張愛玲逝世20周年:這位奇女子帶著執念默默歸去!
    她,就是民國奇女子張愛玲。在張愛玲逝世20周年的日子裡,她筆下的靈魂、文字中的孤傲,跌宕起伏的人生軌跡,依舊能給我們留下了無限的遐想與餘味。【一代才女的不凡人生】《第一爐香》和《第二爐香》卻成為她的成名作,《紅玫瑰與白玫瑰》《傾城之戀》《金鎖記》等奠下她在中國現代文學重要的地位。就在她被認定是上海首屈一指的女作家,事業如日中天的同時,她卻戀愛了。偏偏令她神魂顛倒的是為大漢奸汪精衛政府文化部服務的胡蘭成。
  • 慧極必傷張愛玲:3年間為躲避跳蚤搬家180多次,疑似恐怖性神經症
    「慧極必傷,情深不壽」,這是中國的一句古話,它的大意是:人若太聰慧,反而會受傷;用情若太深,往往傷身、活不長久。 天才作家張愛玲的一生,大約可以用「慧極必傷」四字形容。
  • 張愛玲的姑姑:我等了初戀情人52年
    張愛玲的姑姑:我等了初戀情人52年張愛玲是一代才女,相信大部分人都有看過她的作品,我要講述的不是張愛玲,而是張愛玲的姑姑張茂淵。很多人對張茂淵的了解停留在她本人的外貌與張愛玲對她的描述,書中並沒有對她姑姑的感情的事情加以描述,並不知道張茂淵的那段悽美的愛情故事。
  • 恨不相逢未嫁時:因誤讀而悽美
    這本是一套關於拒絕別人的絕佳話術,卻因被誤讀而成為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中唐時期,平盧淄青節度使李師道割據一方,權傾朝野,為了拉攏文人裝點門面,他向文名頗盛的張籍發出邀請,希望他加入自己的幕府。張籍是朝廷命官,又是韓愈的弟子,同韓愈一樣堅決反對藩鎮割據,對李師道的邀請不屑一顧。然而李師道的權勢炙手可熱,如果斷然拒絕必將招致禍端。
  • 張愛玲 & 胡蘭成:這一世美好,皆因一個你!
    張愛玲&胡蘭成:這一世美好,皆因一個你作者:桑妮 「胡蘭成與張愛玲籤訂終身,結為夫婦
  • 愛神|第一篇 愛神
    因禰有一個命令說,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神!」哦!這是何等的深!我不知道有幾個基督徒會說,「神啊,我感謝禰。因禰有一個命令說,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神!」是的,我們都是信徒,因此,我們都當愛神。世界上沒有第二種宗教像基督教說愛神的。愛神,是基督教所獨有的。聖經上說,信子的有永生,信就夠了,沒有說到要盡心相信。心裡相信,就有永生,沒有說到盡心相信。
  • 張愛玲式的滄涼和孤獨,世間僅此一件
    1929年(9歲)入小學,報名時母親一時躊躇,幫她改名「張愛玲」。1931年(11歲)秋,入上海聖瑪利亞女子中學,住校,很少回家。時有習作(包括中文和英文)刊載於學校的校刊《鳳藻》上,並不時有讀書評論等文章見於校外的《國光》等報刊雜誌。1934年(14歲)曾以現代社會為背景寫過小說《摩登紅樓夢》。1938年(18歲)考取英國倫敦大學,因戰事未能前往。
  • 28年前這部TVB武俠劇悽美感人,劉玉翠又飾演因愛生恨的狠毒女子
    周海媚飾演的女主角卓瑪是一位美麗善良的藏族女子,劇中造型非常美,性格溫婉賢惠,善解人意,非常討喜。她因霍廷玉為其父還了大筆賦稅,其父便將她許配給霍廷玉為妻,但在結婚的當天,卓瑪被前來復仇的洪逸飛擄走,但卻在多日的相處中,兩人逐漸產生感情,當兩人歷經千難萬苦終於看到曙光的時候,卓瑪卻因救洪逸飛而死在霍廷玉手中,死在洪逸飛的懷中,死在漠漠瀚海裡。因為死別,所以永恆,結局悽美感人,令觀眾難以忘懷。
  • 黃逸梵與張愛玲的「母女劫」:那個不快樂的母親,傷我最深 | 獨家揭秘張愛玲母親真貌
    張愛玲8歲那年,父親因丟了官,又和姨太太發生矛盾,自然想起妻子的種種好處,於是給黃逸梵寫信,央求她回國。黃逸梵回來了,或是對丈夫仍有期待,或是舐犢之情讓她遙憐小兒女。因著同鄉情誼,時年二十三歲的邢廣生與五十一歲的黃逸梵一見如故,結成忘年之交。離世前未能再見張愛玲黃逸梵去英國是因為在英國能享受福利制度,在大馬都沒有。當時她坐船去英國,攜帶十七個箱子的古董,邢廣生見過那批古董。
  • 張愛玲:愛玲極豔
    她身穿一件桃紅單旗袍,只因為這個男人說「好看」;每次他來,在房裡她總穿一雙她去靜安寺廟會買得的繡花鞋子,因為他「愛看」。 世人皆以為張愛玲文筆蒼涼,性情應該也是如此。胡蘭成一句,——「愛玲極豔」,讓世人驚愕。(《民國女子》) 她只為這個男人綻放自己的豔麗。甚至可以委屈自己,「她想不到會遇見我。我已有妻室,她並不在意。
  • 原生家庭到底有多重要:張愛玲為什麼會喜歡上愛沾花惹草的大漢奸
    張愛玲的母親黃逸梵是一個了不起的女子,她雖然生身豪門,但父母早逝,童年過得並不幸福。她在舊時代纏過腳,卻又深受五四新潮的影響,接受了新思想的她自然無法容忍丈夫吸食大煙、娶姨太太等行為,最終在無數次的爭吵中黯然離場。
  • 實用精選 致永遠經典的八位女子:張愛玲、香奈兒、奧黛麗赫本...
    大女子是艾瑪華森、馬拉拉、張愛玲
  • 張愛玲筆下的「無賴人」是個怎樣的情愛高手
    這是胡蘭成第一眼的張愛玲,字裡行間充滿了憐愛,這時胡蘭成應淺淺笑著,注視著張愛玲,張愛玲正經樣子背後應又一絲驚慌不安吧。對於這個高高的女子,胡蘭成第一眼應並沒有多少愛戀,吸引他的更多的是「非等閒」吧,顯豁的家世,留洋的經歷,滿腹的才華。可是這個大臉的小女子卻動心了。當然這只是筆者的想法。
  • 王德威:雷峰塔下的張愛玲
    的文章,作者是一位十八歲的中國女孩,名叫Eileen Chang(張愛玲)。在這篇文章中,張愛玲描述自己在一個衰敗的貴族之家成長的點滴,她與父親和繼母的緊張關係,以及曾被父親禁閉在家中一個空屋裡的經歷。期間她患了傷寒,因為沒有及時用藥而幾乎送命。最後她在奶媽的幫助下得以逃脫。
  • 像張愛玲那樣的女子:一生命運坎坷,從未低頭哀怨
    偶像張愛玲有一張照片,我非常喜歡。  她站在那裡,叉著腰,側著臉,下巴微抬起,眼睛看向遠方,頗有點睥睨眾生的味道。  看過張愛玲的一些照片,她雖然很瘦,但是從未覺得是弱女子;即便是她的老年照,風霜盡染,卻也不讓人覺得被命運傷得體無完膚。  她的故事扒開來看,比什麼羅子君、亦舒都要狗血曲折的多呀。
  • 張愛玲與賴雅
    但他個性十足,知識淵博,談吐豪放,處事灑脫有才華,在美國文藝界有一點點號召力,而且,他又那麼恰巧地彌補著張愛玲從小就缺失的父愛。 這劇情又是多麼的熟悉與相似!他們談論中國的政治、書法,談論文藝創作,彼此好感日益增多。那一時的張愛玲,面對熱情似火的西方大男子,一塊冰也將融化了。中國奇才女子孤身一人漂泊異國他鄉,自然需要一個依靠,畢竟是女子,一個女子而已。
  • 張愛玲:胡蘭成傷我最深,賴雅愛我最真
    張愛玲是中國近代著名才女之一,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如《小團圓》、《傾城之戀》、《紅玫瑰與白玫瑰》等。張愛玲的愛情故事,也如同她的文學成就一樣,堪稱傳奇。張愛玲的祖上是顯赫之家,祖父是清末大元張佩綸,祖母是清朝中興名臣李鴻章之女,這樣的家庭自然是富貴富裕的。但到張愛玲父親時,家道中衰,並且父母不和離婚,母親遠遊海外,父親坐吃山空。童年不幸使張愛玲早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