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和我的生活》第6期 -
青年生活態度線上沙龍
執筆|溫維娜
很多人說:「沒車沒房沒存款時做不了投資。」「投資只是少數人的遊戲。」……
但在青年經濟學者、如是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朱振鑫的眼中,不管你是小學生,還是功成名就的企業高管,不管你手上有多少錢,你都是一個投資者。
為什麼呢?
朱振鑫說:「大家只是投資方式不一樣而已。」他眼中的經濟學是一門選擇的科學,它告訴你怎麼把有限的資源放在最大化收益的地方。即便現在手中沒有任何資本,朱振鑫覺得「對於每一個年輕人來講時間就是你最大的資本,學習就是你最大的投資。」
現在,不少年輕人也有各自的理財生活,他們重視基金,股票等投資工具。朱振鑫認為這是一種保守的、健康的投資理念。
相反,把房子看作一種投資工具,在他看來,卻是一種激進的投資方式。
朱振鑫認為健康的投資理念是用自己的能力賺自己看得懂的錢。保守和激進實際上是在隨著時間在不同的去變化的,投資股票或基金時,很多年輕人都在學習和掌握相關知識,在自己了解的同時去投資。而房地產行業已經不同於過去,很多人可能都不了解中國的房地產到底是未來是一個什麼趨勢,只是跟風投資罷了。
那房子還能買嗎?
朱振鑫建議對於房地產的投資者來講,需要轉變投資理念,建立以金融工具作為主要理財工具的投資理念。
朱振鑫特別喜歡股神巴菲特的一句話,在別人恐懼的時候我貪婪,在別人貪婪的時候我恐懼。也許這種想法有點「反人性」,但當你跳出短期看長期,跳出局部看全局,當你不局限於眼前,而著眼於未來的光明,你就不會再害怕。
所以,就算現在沒錢又有什麼值得焦慮的呢?他建議,年輕人把更多的時間花在學習上,讓自己沉澱下來,這是「未來投資回報最大的事情」。
Q - 主持人
A - 朱振鑫
Q:如果說要把資訊轉化成我的能力,你覺得這裡面是怎麼去轉化呢?
A:其實我覺得這是一個關於學習方法和學習框架的事情,可以總結為兩句話:一方面我們要把它做大,另一方面我們要把它做小。做大是什麼意思呢?你要對我們現在面臨的這個世界,面臨這個時代有一個比較全面的認識,要廣泛地去了解。但是你的精力是有限的,那麼怎麼去把有限的精力再去花在你的專業上,第二步再把它做小,就是找準其中一個你最需要去做的點,把它深入地學習下去。我覺得這是健康的學習結構。
Q:對那些要進入理財又覺得我錢不夠的那些人,你覺得怎麼建議他們建立一個正確的或者健康的財富觀?
A:有的人覺得他手上沒有錢,他就不需要做投資,不需要去做財富管理,錯了,投資除了做資產管理之外,還有一個東西叫負債管理。比如說很多人他每個月的工資可能不夠,但是你的信用卡,包括花唄、借唄,或者其他的方式,這其實也是一種你的投資選擇。只不過這個這個階段你的負債實際上是你的資產,你的負債是你最大的這個財富管理。所以不同階段它面臨的財務管理的方式和理念不一樣,但是核心是一樣的,其實你每一天、每一分鐘、每一刻,實際上你都是在做財富管理。
Q:您是怎麼來投資和安排自己的時間?
A:肯定要把更多精力發在學習積累上。即便像我們在金融機構從業這麼多年,但是我們能感受到市場每天的變化。知識是不斷更新的。理財知識、金融知識和其他知識最大的一個不同點就是它每一天都是不一樣的,你每一天都需要學習。
更多精彩故事戳正片
出品人:張坤
製片人:喬建賓 閔捷 王毅旭 曾麗穎
策 劃:王俊秀 王宇
導 演:鄒贊
統 籌:張連昆 李想
宣 發:溫維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