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下吃完飯下去喝杯奶茶唄?」
「好啊!」
類似的對話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應該是無比熟悉了,無論上午的會議多麼冗長,上課時多麼的讓人犯困,一杯奶茶總是能喚醒我們沉睡的靈魂,隨著一口蛋糕奶霜奶茶滑入口腔,奶霜淡淡的鹹味融化在半糖奶茶的甜味中,從這一刻開始,不舒服的感覺被徹底洗滌,我們將以新的心情迎接剩下的學習和工作。
/ 一 /
當我們無論前一天為了滿足甲方爸爸的要求改文案改到多晚,第二天依然要早早的拖著疲倦的身體,試圖擠進擁擠的地鐵的時候,地鐵站侷促的空氣在快速消耗著我們的耐心和體力。
剛回到辦公室,椅子都還沒有坐暖,就被領導拉出去開碰頭會,深入討論前兩天跟的那個項目的進度。站在會議室中央的領導十分亢奮,一邊敲著白板瘋狂劃重點,一邊跟我們多次強調要把業績追上來,和面無表情只會點頭的我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這時候你需要一杯奶茶,一口就能讓你暫時放下世俗的煩擾,任由思緒飛到峇里島感受一刻的寧靜。會議好不容易結束,回到自己辦公的格子間坐下,以為能靜靜的做自己的工作,誰知道哪裡都會有那種NPC般的同事,只會完成設定好的事情,一旦出現任何狀況就會過來麻煩你幫個小忙,做的不合意還要說你菜的那種。
同一時間,遠在城市另外一頭的客戶用盡了他能想到的一切辦法隔著屏幕控訴你的方案怎麼越改越差要你何用,而你只能連連道歉並且誠懇表示今晚一定加班加點改好送上。
下午三點四十分,微信對話框在閃爍,有人在群裡喊了一句「有人要喝一點點嗎」
身為奶茶控的你當然不會忽略這一條消息,視線從工作頁面離開,你打了一個大大的哈欠,盡情的伸了一個懶腰之後,終於打起了精神,迅速點了一杯最愛喝的大杯波霸奶茶少糖少冰。喝上一口,承受了大半天暴擊的肉體和靈魂得到了恢復,沮喪和糖分一起在身體裡快速消解,短短的十五分鐘裡就仿佛從桃花源裡走出來,感覺這一切都好了起來。
奶茶就是沮喪人生的小確幸。
/ 二 /
奶茶是都市人的海洛因。
我從前是喜歡喝咖啡的,熬夜複習的時候陪伴我的不是熱牛奶,而是咖啡,部門活動的策劃做到凌晨做不完了,喝上一杯咖啡,就像加了一劑興奮劑,突然就有了一種自己能再剛幾個策劃案的感覺。咖啡苦澀中帶有一點酸味,不停的衝擊著大腦,給人一種力量感。
和咖啡不同,奶茶是甜的,有研究報告指出糖分可以激活大腦中的獎賞系統,促使該系統中的神經元分泌多巴胺,這種神經遞質的應激效應能造成當大量攝入糖分時會讓我們的大腦產生新鮮感和滿足感,對甜的渴求就是我們對奶茶上癮的客觀原因之一。
這個時代是個好時代,在這個草根逆襲盛行的時代裡,人人都有可能在意想不到的時刻成為人生贏家。但是這個時代也很壞,信息傳播的速度太快,每天都有諸如00後已經月入過萬這種新聞吸引著我們的眼球,刺激著人們的神經。
而現實其實是到處都充滿著陷阱,只是做個平凡而又幸福的人我們就已經用盡了全力,可能成為人生贏家,也就只停留在可能。唯有每天下午三點四十分的一杯奶茶,是維繫內心對生活抱有小小期待的安慰劑。
前兩天我發了條朋友圈問他們,當你在喝奶茶的時候你在想什麼?這麼一下子居然炸出了一大堆隱藏的奶茶控。有人說一點點全糖感覺還不夠甜,有人說在想明天喝哪間的奶茶,有一群在說一口一斤的。其中有一個朋友說她在想她這個星期欠了奶茶多少個圈。
我們不是不知道一杯奶茶有14塊方糖的熱量,一杯奶茶就可以讓我們一整天為了嚴格控制脂肪和卡路裡的攝入做出的努力付諸東流。
只是生活終究還是苦的時候比較多吧,大腦客觀上確實有可能對糖分上癮,但是很多時候,其實是在給自己一個藉口,想為自己保留苦逼生活中這麼一點點的甜,才放棄了掙扎,一頭扎進名為奶茶的海洛因裡。
沒什麼是一杯珍珠奶茶過不去的,如果有那就加一份焦糖布丁。
/ 三 /
最後千萬不要在情緒低落的時候喝奶茶,人們面臨巨大失意時常常依賴於酒精,大有一醉解千愁的意味,仿佛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逃離苦惱,到達世界美好的根源。而生活中大起大落尚且罕見,多的是雞毛蒜皮的煩心事和小情緒,而這種時候隨處可見的奶茶成了我們給自己療傷的靈藥。
藥量過了,就成了毒,喝完一杯又一杯,可能也只能獲得短暫的情緒舒緩,並不會改變事情的結果,就好像用溫水煮青蛙,當你最終依賴上它來獲得一個看似愉悅的空間的時候,其實是對自己的另一種變相傷害。我覺得應該是我們開心的時候去喝一杯,而不是喝了一杯才會變得開心。
奶茶雖好,也不要貪杯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