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這部電影,讓我們再次回到了八十多年前的上海,順著八百壯士死守四行倉庫的壯舉,讓我們看看是誰打響了淞滬會戰的第一槍。
1937年8月13日下午三點,第5軍88師262旅旅長彭鞏英,率領部下,在八字橋構築的陣地內,打響了淞滬抗戰的第一槍。
八字橋雖然起名為橋,其實只不過是架設在大水溝上的一個通道,因為位於寶山路和日本海軍司令部之間,戰略位置很重要。
無論是哪方佔領,都可以直接影響局勢,所以八字橋就成了閘北地區的戰略要點。在1932年的淞滬抗戰中,彭鞏英就曾在八字橋率軍血戰,沒想到五年後,他又來到了這裡。
彭鞏英,湖南人,1907年出生,是黃埔二期的畢業生,參加過東徵和北伐。在凇滬會戰中,第五軍行動迅速,很快就到了上海,彭鞏英率領262旅在北火車站附近依靠工事,構建陣地。旗下523團團長吳求劍,奉命率領第一營向八字橋方向前進,一營到八字橋前遇到了敵人的前哨部隊,淞滬會戰第一槍由此開響。
88師在上海閘北堅守了76天,262旅也一直堅守了兩個多月,期間遭到敵軍多次猛烈進攻,雖然損失慘重,但二個多月的時間,262旅寸土未失,防守非常嚴密。88師因為打的太頑強,又被日軍稱為「最可恨」。
開頭我們提到的電影《八佰》中,憑藉四行倉庫堅守陣地的八百壯士,其實就是彭鞏英麾下524團謝晉元和他率領的425名戰士。如今,謝晉元名揚天下,彭鞏英卻好像被我們遺忘了。
彭鞏英,後來擔任過88師的副師長,只是88師經過南京保衛戰後基本上全軍覆沒,而彭鞏英僥倖逃出了南京城,後來88師重建,但卻沒了彭鞏英的位置,最後他被調到了侍從室擔任參謀。
1939年,彭鞏英出任新五軍榮譽一師的副師長,參加了崑崙關戰役,戰後又被調去了浙江抗日,擔任浙江保安第二縱隊司令、暫編34師師長等職,在浙江彭鞏英也沒停下抗戰的腳步,始終戰鬥在最前線。
抗戰勝利後,彭鞏英參加了解放戰爭,擔任整編第49軍26師師長,後又晉升為49軍代理軍長。因為在抗戰時和我軍多有接觸,因此1949年,彭鞏英跟隨陳明仁領導的部隊在長沙起義了。
很多人奇怪了,他既是起義將領,又打響了淞滬會戰的第一槍,為什麼會被遺忘呢?這大概是因為彭鞏英在1952年被錯誤地殺害有很大的關係。一直到1983年他才得到了平反,也算是一種告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