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家的毛絨娃娃到底有多醜?
有人稱讚說
看上去一個個就像付費表情包
它們不光名字奇奇怪怪,缺乏現代美學的對稱性。
有的乾脆是扁平的「二次元紙片人」形狀,身體構造也很奇怪:不是脖子出奇的長,就是多長了好幾對火柴棍兒似的小手和小腳。
花裡胡哨的配色乍一看,好像極簡冷淡北歐風格家具裡的一股泥石流——東北大棉襖都沒這麼花哨的。有人在知乎上提問:把「簡單即美德」奉為圭臬、養了一大票設計師的宜家,為什麼布娃娃設計的都那麼醜?」
宜家2019年推出的索古斯卡(SAGOSKATT)系列毛絨玩具
長著豬鼻子的黃瓜人,腦袋四四方方的紅色機器人,擁有超長脖子和彩虹尾巴的長頸鹿,下巴以下全是腿的藍色小怪獸、穿了襪子的彩虹小子 ……
宜家的毛絨玩具看起來醜醜的,設計師自己不知道嗎?
是的,設計師可能真的不知道。
醜醜的宜家毛絨玩具有一部分就出自專業的設計師之手。
比如,畢業於哥德堡大學的HDK設計與手工藝學院、受過專門的訓練的設計師安妮·赫爾登,為宜家設計過很多年的毛絨玩具。
她的設計草圖是這樣的:
這種獨特的畫風,讓我不禁想到,這不是幾歲孩子的塗鴉嘛!
沒錯,要的就是這種效果!
這些毛絨玩具最終出陳列在兒童玩具區的置物盒內,被某個小朋友帶回家成為童年的玩伴。
「兒童,最需要的就是陪伴。」這才是這些毛絨玩具背後,宜家的設計師所想表達的核心。
樸拙可愛的線條和活潑鮮豔的配色,在他們看來,最能討孩子們的歡心。至於成年人的審美,並不在設計師的考慮之列。
在宜家挑選毛絨玩具的小朋友
不過,這些專業設計師的毛絨玩具仍然只能算「醜的一般般」。
摘掉宜家的商標丟進毛絨玩具的大賣場裡,可能分分鐘就因為平平無奇而被淹沒了。
在天馬行空這件事上,孩子們表示: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宜家那些醜的相當有特色的毛絨玩具,其實都出自全球各地的小朋友之手。
讓孩子動手自己畫出夢想中的毛絨玩具的樣子,這本身是宜家策劃的一場大型繪畫比賽遊戲。它源自宜家發起的一項「讓我們玩在一起(Let’s Play for Change)」的活動。孩子們自己設計的毛絨玩具被統稱為索古斯卡(SAGOSKATT)系列。這個瑞典詞彙翻譯過來是「神話般的寶藏」的意思。如果不想錯過孩子們的寶藏,一定得記得要向孩子們問一句「為什麼」。
比如,那隻尖牙利齒、看起來張牙舞爪藍色小怪獸背後,設計它的小設計師的心願卻相當溫柔,「我希望孩子們擁抱小怪物,不要再害怕黑暗或噩夢了。」它張開的四肢只是為了擁抱。
孩子的簡單的想法,總是溫暖而治癒。
如果說,宜家設計師的設計還能靠素描和建模保持玩偶基本正常的形態,孩子們的設計則全靠腦洞,哪管什么正常的比例和透視關係。
於是,就有了看起來奇奇怪怪的「紙片玩偶」。
這些毛絨玩具只在每年的11月初到12月底限量發售。每賣出一個,宜家基金會向救助兒童會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捐款1歐元。
2003年到2015年,這項運動已經捐助了8800萬歐元,幫助46個國家、地區的1200萬兒童接受更好的教育[5]。也就是說,這樣的毛絨玩具在全球可能至少已經賣了8800萬個了。
那些擺在兒童區的毛絨玩具,還成了不少成年人的摯愛。
「生活就像一個彈簧。如果你拉扯的太猛,這個彈簧就會斷裂。所以,玩遊戲、放鬆、找樂子就是為了重新修復和校準這個彈簧。」
宜家2017年的《玩耍報告》裡,一位受訪的成年人如此談到。不是成年人無法拒絕宜家的毛絨玩具,而是無法拒絕宜家毛絨玩具帶來的「治癒感」。宜家毛絨玩具的用心,都體現在細節上。在宜家,小到一個售價5塊錢的餐盤、一隻平平無奇的湯匙、一盞2、3寸的燭臺,都可能要歷經2-3年才能擺進線下門店的貨架上。2-3年的開發周期,在宜家相當常見。
如果哪個宜家的產品研發員敢誇下海口說能立刻弄出樣品,可能會先收穫宜家創始人兼段子手英瓦爾的一頓挖苦:「現在,人們雖然有本事飛上月球,但一個不到4塊錢的咖啡杯,還是做不出來的。
2008年的新品高西格(Gosig) 金毛狗狗毛絨玩具的設計手稿,僅眼睛就設計了好幾個版本。它的設計師安妮一直強調眼睛對於賦予性格的重要性。
安妮·赫爾登的高西格(Gosig)
金毛狗狗毛絨玩具眼睛部位手稿
@ANNIE HULDEN
2018年宜家瑞典總部設計師推出的藍色大鯊魚「布羅艾」就因為一副「生無可戀」、「喪裡喪氣」表情火遍網絡,成了全世界年輕社畜和鹹魚的自黑必備神器。
除此之外,宜家從來不用紐扣或者玻璃珠子做毛絨玩具的眼睛,而是以絲線一點點繡上去。這樣就不會發生珠子脫落被孩子誤食的安全隱患,也不會影響玩具外觀。宜家還強調毛絨玩具織物的柔軟度和填充物的飽和度,使它擁抱起來更加舒服。
如果用3個詞概括宜家的毛絨玩具,那就是——柔軟、貼心、適合擁抱。
宜家的毛絨玩具和小朋友的迷你玩偶、電動玩具車、過家家酒用的迷你小家具分在一類裡。網站的產品介紹也同樣,「來看看我們的毛絨玩具!
所有毛絨玩具都能給孩子擁抱、安慰和傾聽,而且它們喜歡玩也喜歡惡作劇。」
扁平化的設計風格,所有的角色,眼睛都是長在一邊的。
仔細一看,確實是啊!一個側面是兩隻眼睛,另一邊怎麼辦?這個設定是不是很奇怪?
其實我要為這個設定點讚!小豬佩奇主要是給孩子看的,而且是低齡孩子。小孩子看動畫片,其實就是在和這個世界交流。
孩子喜歡怎麼交流?喜歡面對面,喜歡大人看著他,四目相對的交流。有孩子的家長回憶一下,是不是這樣的?
在孩子眼中,語言和眼神一樣重要,這是他們獲得信息和情感的重要方式。所以,如果按照「正常」的方式,讓小豬佩奇裡的形象只表現出一隻眼睛,無疑就是割斷了角色們與孩子的交流。
所以在我們孩子作品的時候,不難理解,為什麼人物不管是正面還是側面,人臉都是——正面!
所以在低幼時期,千萬不要讓孩子帶入成人的想法去思考和處理畫面,追求所謂的「效果」。
孩子的童心和想像力都是我們要去保護的!
一起看看繽紛鳥美術教育的【啟蒙班】作品吧~
每一幅作品都是小學員在老師的引導下,根據自己天馬行空的想像中完成的,孩子的世界裡,一顆糖果或許就是超級城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