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技術災難:《太原之戀》《2018年4月1日》《鏡子》
以上三篇小說寫的都是科技可能帶來的災難。
《太原之戀》很有意思,作者進入小說,劉慈欣還是有敘述上的自覺。一個名叫「詛咒」的病毒,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被眾多的網友不斷地升級,儘可能完美地追殺目標人物。小說中的太原是一個魔幻城市,寫得很有詩意,因為所有事物都聯網了,詛咒5.0可以調動所有的資源。結果,引發一場城市大災難,規模龐大的魔幻城市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因為一個病毒而陷入一片火海。
《2018年4月1日》寫得非常好,短小,意蘊獨到。基延技術可以讓人的壽命延長好幾百年,一旦投入市場,會引發一系列的後果。法律失效了,公務人員挪用公款購買基延,即使坐牢一百年也可以賺兩百年;愛情失效了,天長地久,一起慢慢變老的誓言不堪一擊;秩序失效了,買不起基延的窮人不甘心,形成恐怖組織,搶奪核心技術。
《鏡子》這篇小說很奇怪,一開始以為是監獄小說,接著你會以為是官場小說,看著看著又覺得是偵探小說,最後你才發現它是科幻小說。小說的核心情節是科學家製造了一種軟體,可以預演宇宙的歷史。通過設定大爆炸之初的參數,他們找到了人類目前所在的宇宙,然後可以看到所有的歷史細節。歷史沒有迷霧,人類沒有秘密,一切全都暴露在光明之中。而這項技術的結果,卻是將人類文明導向毀滅的結局。
劉慈欣的設定之一是真實的歷史沒有那麼偉光正,必然有人的陰險和私慾摻雜其中,當我們的一切行為和語言全都暴露在陽光下,腐敗消失,正義得以伸張。可是,人性卻失去了複雜和豐富,文學首先消失,所有人都會變得沒有個性,都是木訥呆滯的表情。這個推斷看似合理,實則失之簡單,如果真有那麼一項技術被普遍推廣,人們不會做一套想一套?誰會受得了每時每刻被監視,不會出現「反鏡聯盟」?這麼推演下去,這篇小說還可以擴展出很豐富的內容。
11.另類歷史:《西洋》《命運》
歷史是必然的,還是偶然的?當歷史的車輪稍稍傾斜方向,又會發展出怎樣的景象?
《西洋》這篇小說寫鄭和的船隊並未止步於印度洋,而是繼續前進,繞過好望角,登陸歐洲,返程時又發現美洲,為大明打下大片江山,成為真正的日不落帝國。東西方的歷史調轉過來,中國人成為人上人,白人被欺負,指責中國人種族歧視。
初看這情節,還以為是意淫的穿越小說,細看之下才知道是對歷史的思考,雖然他這種推斷很不嚴謹。
《命運》則是假設整個人類的命運。當撞擊地球的那顆小行星改變軌道,與地球擦肩而過,恐龍文明得以延續,而人類則成為恐龍爭先觀看的稀奇動物。
劉慈欣丟棄人類中心論,將人徹底打回動物原型,讀來讓人重新思考人類的歷史定位。
12.戰爭題材:《天使時代》《全頻帶阻塞幹擾》
沒想到劉慈欣寫戰爭題材還是有一手的,這兩篇小說讀完情節沒給我太大觸動,反倒是戰爭場面的敘述非常獨到。
《天使時代》裡經過基因改造的黑人「天使」降落在美國大兵的航空母艦上,進行一場殊死搏鬥,細節非常充分,讀起來驚心動魄;《全頻帶阻塞幹擾》是寫中國軍隊和北約軍隊發生電子戰,新時代的武器所製造的戰爭場面全靠想像,竟然被描寫得那麼殘酷逼真。
劉慈欣寫科幻也並未固守所謂純真的科幻,而是有意將各種題材融入進去,尤其是為人所稱道的批判現實,這才有了多樣化的小說。
13.極端之地:《坍縮》《微觀盡頭》
這兩個非常短的小說氣勢驚人,前者寫宇宙膨脹停止之後開始坍縮,由於時間不能脫離物質和空間獨立存在,所以當宇宙開始坍縮時竟然發生時光倒流的奇妙景象。人死可以復生,覆水可以收回,破鏡還能重圓,歷史的開端又是歷史的末尾,生命的盡頭將會是曾經的開始。在宇宙規則之下,人的利益,人的情緒,是多麼荒謬,多麼微不足道。
後者寫科學家利用超大型粒子加速器去撞擊夸克,那是物質的微觀盡頭,那裡是什麼,實驗一旦有了結果,也將是物理學的盡頭。沒想到,撞擊物質最小的部分卻撬動了宇宙的宏觀結構,整個世界成為「負片」,黑白顛倒,漆黑的宇宙變成了乳白色。當加速器再次啟動,第二次撞擊夸克,世界又回到了原先的模樣。
真理是什麼?世界的終極是什麼?在冷冰冰的科技力量之下,都是庸人自擾的想像。可是,失去了這些意義,世界就會變得更有意義嗎?
14.文明可貴:《鄉村教師》
《鄉村教師》是劉慈欣最負盛名的一個短篇,它也確實能承擔如此多的讚譽。
記得是五年前我在書店裡讀完這篇小說,激動得去QQ空間裡更新了一條狀態,今晚翻出來看,是這麼寫的:
今天蹲在書店讀完了劉慈欣的《鄉村教師》。一個窮困潦倒的鄉村教師在彌留之際決定給他面前的小學生講魯迅和牛頓三定律,在老師的要求下,懵懂的小學生背下三定律的原話。而另一邊,碳基聯合艦隊帶著奇點炸彈到達太陽系,整個太陽系處在被摧毀的邊緣。那十幾個衣衫襤褸的小學生還沒意識到,他們將用老師的傳授的知識完成了拯救世界的壯舉。這是一個多麼奇異而浪漫的故事,每一束文明的星星之火,只要薪火相傳,總會光芒萬丈!
這篇小說,結構上借用《最後一課》,寫鄉村教師和一群學生,科技落後,生活貧苦,但重點不在反映落後的農村教育,也不在碳基文明和矽基文明之間展開的星際戰爭,而在於從一個高度發達的文明角度審視人類文明的傳承,重新發現教師這個偉大的職業。
文明的發展在於知識的有效傳遞。高發達的文明,個體與個體之間大腦是連在一起的,能夠進行無障礙的及時的溝通,大家熟悉的三體人就是如此,所以他們的文明發展速度才那麼快;可人類之間的溝通,竟然還需要文字和語言這種媒介,知識的傳遞還需要教師一句句的耳提面命,如此低效率的傳輸能發展出如此輝煌的文明,簡直是個奇蹟。
奇蹟的創造者是教師,今夜,向教師致敬,向文明致敬!
2019年2月6日 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