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生到此結束
你會不會有遺憾?
「我真的不想死。」
「我每天數著日子過」
「談一場真正的戀愛是什麼體驗,
也許我沒有機會體會到」
這是幾位患癌當事人的感悟
或許能叫醒更多的人:
關心你的身體,關注健康!
我無數次熬夜90後女演員徐婷因患淋巴癌於9月7日在北京304醫院去世。說到自己的經歷,她講到:
患病前
患病後
這26年來我好像從來沒為自己活過……爸媽生了七個小孩,我是老三,從上大學以來就自己掙錢交學費、大學沒讀完就帶著300塊開始北漂住地下室、五年來拼了命的拍戲掙錢給弟弟交學費、交房租、替父母還債、買房……
無數次熬夜拍戲、累的腰間盤突出仍然大冬天泡在冰水裡拍戲、壓力壓的喘不過氣來、五年拍了幾十部戲掙的錢全給家裡了,自己從來不捨得花……在我得知得了癌症後居然有一絲的輕鬆……我感覺我要解脫了……
我從未想過下樓給自己做個檢查@賈軻 35歲被確診肺癌晚期
我是外科醫生,生病前走過醫院的宣傳欄,都沒時間看一眼宣傳語:「健康好比數字1,事業、家庭、地位、錢財是0,有了1,後面的0越多,就越富有。反之,沒有1,一切都只不過是0,是空。」
至少半年的時間,我手術日的早上都會咳,有血痰。但從沒想過下樓去做個檢查。
我們科的病人比較危重,也許只是喝口水的工夫,儀器就報警要進手術室。每周4天手術日,每臺手術平均3-4小時,結束通常在夜裡九十點。
你永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
症狀加重時,我會軟弱和害怕,尤其是最近,感覺特別糟糕,快不行了要死了的感覺,很無望。不得不放棄自己曾熱愛的東西,比如外科手術、登山,比如沒跑成的馬拉松。
見慣了生死,也能坦然。只是這一生,是否活得有意義?是否創造了價值?是否幫助了他人?是否留下好的口碑?願不枉此生。
和關愛的人的關係變得重要了,因為說不定一轉身就是隔世。
其他瑣事都不再重要,比如工作、職稱、晉升、房、車什麼的,以前為了工作可以全然不顧其他,現在覺得能活著就已經是上天眷顧。
我喜歡吃肥膩肉類2014年10月份,網友@ThinkInWC在303醫院檢查確認直接患上直腸癌肝轉移(IV期),他的女兒剛剛一歲半。他寫下一篇長微博《為什麼得癌症的人是我!》,反思了自己以前的生活方式。
他講到:
我喜歡吃肥膩油脂多的肉類,如:五花肉、扣肉等等。在病前有一段時間經常經常吃鹽焗雞翅、泡椒鳳爪、泡麵等垃圾食品。而且得病一年多之前,常常便秘,自己覺得是壓力大、上火,就以喝市面上的一些涼茶來緩解。從以為這不是病,沒考慮去醫院去看看。我有時候在電腦前一坐就是一天,很少起來活動。
我總是很焦慮一位27歲年輕人患癌後,在個人微信公號上寫了一篇「患癌後反思」的文章,引起大家關注。
說到自己的經歷,他講到:
我是一個對自己很苛責的人,經常會給自己很大壓力,總是很焦慮,焦慮到整夜整夜睡不著。睡眠差導致我不會起來吃早餐,或者隨便打發。我大學畢業後在廣州工作,一線城市的生活壓力也大,吃飯基本外賣湊合。晚上好不容易有點時間,更不想輕易結束這短暫的快樂時光,沒有時間好好吃飯,沒有時間好好鍛鍊,沒有時間好好休息,也不想花這個時間。
一名34歲患乳腺癌的女孩說:
有人說生命不在於長度,在於寬度,但是站在我這個階段,我絕對不會說不在乎生命的長度,我情願生命的寬度沒有那麼寬。
我們要用多大代價才能認清活著的意義
▼
32歲的于娟,復旦大學優秀青年教師、海歸博士,家庭幸福,事業有成,孩子會叫媽媽了。
她本該擁有最幸福的一生——
可2009年的最後一個星期,她被救護車抬進了醫院。
2010年1月2日,她被確診為乳腺癌四期(最晚期)。
發現太晚,癌細胞幾乎擴散到了軀幹所有重要的骨骼,她不能手術,只能化療。
她全身不能動,化療反應又大,嘔吐一直不停。
最可怕的是,嘔吐會帶動胸腔震動,而她的脊椎和肋骨稍一震動,就可能痛得暈厥過去。
別人形容痛,說刺骨的痛,她一天幾十次嘔吐,幾十次痛到暈厥。
但化療五臟六腑的痛,嘔吐到痛到暈厥,她都沒有哭……她想堅持下去,想活下去。
六次化療結束,她回到家。
兒子土豆剛19個月,他開心地圍著媽媽轉來轉去。
奶奶說,土豆唱支歌給媽媽聽吧。
土豆趴在她膝蓋上,張嘴奶聲奶氣唱到:「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個寶。」
兒子還沒唱完,于娟已經淚如雨下……
她想起前6次化療,她說:也許就是差那麼一點點一點點,我的孩子,就變成了草。
她說:
哪怕就讓我那般痛,痛得不能動,每日汙衣垢面趴在十字路口上,任千人唾棄萬人踐踏;只要能看著我爸媽牽著土豆的手去幼兒園上學,我也是願意的。
她說,在生死臨界點的時候,你會發現:
任何的加班,給自己太多的壓力,買房買車的需求,這些都是浮雲;
如果有時間,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買車的錢給父母親買雙鞋子;
不要拼命去換什麼大房子,和相愛的人在一起,蝸居也溫暖。
和癌症抗爭一年四個月後,2011年4月19日凌晨,于娟離開了人世……
我們一邊勸別人養生一邊卻在讓自己慢性自殺
▼
于娟寫了一本書,叫《此生未完成》,在「為啥是我得癌症」這篇文章裡——
于娟反思總結了以下幾點,她希望大家能透過她,關注自己的健康。
第一,飲食習慣
她長期暴飲暴食,嗜葷如命,她發現研究顯示:
以動物性食物為主的膳食,會導致慢性疾病的發生(如肥胖、冠心病、腫瘤、骨質疏鬆等)。
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膳食最有利於健康,也最能有效地預防和控制慢性疾病。即多吃糧食、蔬菜和水果,少吃雞、鴨、魚、肉、蛋、奶等。
第二,睡眠習慣
她長期熬夜晚睡,十年間基本沒有12點之前睡過。
甚至有時候通宵熬夜,平時的早睡,也基本在夜裡1點左右。
生病後,她才知道熬夜直接危害肝臟。因為熬夜時,人體中的血液都供給了腦部,內臟供血就會相應減少,導致肝臟乏氧。
長此以往,就會對肝臟造成損害,而肝臟是人體最大的代謝器官,肝臟受損足以損害全身。
除于娟提到的這些,飲食也是影響當代人身體的重要因素。快節奏生活,讓很多人越來越少回家做飯吃。感覺餓了,輕輕一點的外賣訂單成了多數年輕人的生活習慣。
吃過外賣後可能都會注意到,外賣盒子裡會有明顯的一層油,如果是選擇炸雞、薯條等來說更是大大加大了油脂的含量。長時間油脂過多的食品會使體重增加、血脂升高等情況出現,提高了心腦血管等疾病的風險指標。
為了追求口感,很多外賣增加食用鹽、味精、各種調味品以及醬料的使用量,長此以往,容易引發高血壓等疾病,同時也會增加腎臟的負擔。
敬畏生命讓自己走得更遠、更長
▼
作家林清玄在一篇文章裡曾說:
我們要把生活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重要的生活,一部分是緊急的生活,你會發現很多人都在緊急地生活,隨波逐流,而不是重要的生活。
生命就像一根彈簧,我們如果把彈簧拉得太緊,那麼隨時有可能崩掉。
從「緊急的生活」中抽離出來,每天都去過一些「重要的生活」:陪陪愛人、陪陪孩子。
在日常生活中,也應儘量做到以下幾點:
吃:每天吃有色蔬菜
預防腫瘤,每天食用的蔬菜一半以上應為有色蔬菜,其中綠葉蔬菜、紅黃色蔬菜,富含維生素、礦物質、纖維素,熱量很低,可多吃。
動:步行最好最簡單
最好的運動就是步行,最簡單的運動也是步行,可長可短,可快可慢,無需付費,但是有一個最重要條件就是空氣要好。有氧運動建議每周4~5次,每次持續20~30分鐘。
戒:煙一定戒、酒要少喝
年輕時吸菸是對細胞最大的傷害。尼古丁只要7.5秒就可到達大腦,使血管和支氣管內膜受損,致癌因素乘虛而入。可以允許喝一點發酵原酒,如葡萄酒、啤酒1杯而已,其他酒儘量不喝。
情:心情好,可「殺癌」
如果情緒低落,會使自然殺傷癌細胞的威力下降20%以上。對於那些內向、心理失衡、情緒抑鬱、有精神創傷史的人,建議多參加室外活動,調整不良情緒。
查:定期進行防癌體檢
一般來說,有針對性的防癌體檢有利於早期癌發現,尤其是中老年人、吸菸者、經常酗酒、血親中有患癌者、有肝炎等高危人群,要定期做防癌體檢。
總之
記得好好吃飯,好好睡覺
好好活著
來源:健康時報、視覺志、悅讀
(編輯:李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