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檔平平無奇的韓國綜藝《幫我找房吧》大火,節目內容是:明星為素人找房。
噱頭給足,房源驚喜,口號戳心:「為忙碌的現代人,為急需搬家的租客,尋找最合適的房子」,灌倒一大批社畜課代表。
節目很精彩?並沒有。
有趣的是,收視率一路走高,連續24周在同時段節目中蟬聯第一,反轉驚人。
從落地窗到私人影院,是理想被打包並紮上蝴蝶結的樣子。
是什麼觸動百萬網友一集集追下去?心中的房子。
「要搬去的地方,不是作為建築的房子,而希望是我的家。」
01
5年,搬家7次
現代人對「居住水平=生活水平」的執念從來沒變過,曾經5年搬家7次的豆瓣網友發文感慨:「搬家是一種生活方式。」
寸土寸金的北上廣,多少人一環環地往裡挪,只為了給拼盡全力的自己一個交代。
《三十而已》的王漫妮,工資卡月流水1萬7,每月豪擲一半薪水租下市中心套間。
孤獨對精神的磨損同樣體現在物質消費觀中,大批網友緊鎖王漫妮「不將就」語錄:「房子的選擇,決定生活高度。」
前段時間,一篇有關「住在武康路的年輕人」文章被瘋轉,房租從3000橫跨10000,各類租客擠在同一棟大樓。
藏在這條「武康路租房鄙視鏈」背後的,則是大城市裡所有租房青年「嚮往的生活」。
電影《喜歡你》中出現的武康大樓
年輕租客們常用「我家」代替「我租的房」,覆蓋上自己從未有過的歸屬感。
從地毯一點點鋪起,添置盆栽和書架,擺上招待客人的餐具,再養一隻貓,不足10平米的空間第一次有了家的感覺。
「自己裝修的房子給人一種錯覺,好像這個房子完全屬於自己一樣, 沒有上一任租客的味道,也消解了合同到期後換房的焦慮。」
可大多數租客在探討裝修問題前,首先一腳踩進的是不成文的「潛規則」。
在《幫我找房吧》節目中,有多年中介經驗的嘉賓透露租房潛規則:
先展示低廉的A之後,
再給出更昂貴的B,
這樣我們還能記得住A嗎?
果然,面對更貴更精緻的房子,嘉賓甘願被宰,喊出:「貴有貴的道理。」
租客與中介(或房東)的心理戰,常常能品出陰謀論的意味。
「你不租還有別人租」
「你上哪裡去找這麼好的房子」
「這套房子留不到明天」這樣的猛男三連。
毫無經驗的年輕人跟中介討價還價,跟二房東算計扯皮,在租房問題上也算被社會教訓得夠早。
甚至有人隔空叫板:「寧可相信房子鬧鬼,也別相信中介的破嘴。」話不好聽,卻也某種程度上反映了部分年輕人租房的辛酸史。
在《幫我找房吧》節目中,出現過非常戳心的一幕。
主持人為姐弟三口之家看房,走進大門,正對面是一條走廊。
主持人解釋:「這是一個單人間。」
嘉賓席瞬間沸騰,紛紛表示不敢相信:「這是參加極限訓練吧?!」
接下來弟弟說的一句話讓人意外:「我很滿意,我一直都想要一個獨立空間。」哪怕是眼前不足3平米的走廊房。
預算決定生活品質,在任何國家都排在第一要位,當節目組接到一位畢業生的租房需求時,屏幕中出現一套「活久見」的房源。
嘉賓說:「就像密室逃脫一樣。」
看房團排隊下樓梯,攝像導演們全都被卡在狹小的門口,無法進入。
在韓國,類似的社會現象並不少見,數十萬「身體被掏空」的房客,為嗷嗷待哺的房東提供了不絕的客源。
電影《寄生蟲》兄妹在廁所搜尋無線信號的場景,多少人現在想起來還心上一凜。
只要一下毛毛雨,人們就會惴惴不安,地下室的黴味,成了窮人撕不下的標籤。
剝離戲劇效果,半地下既是影片中的階級隱喻,也是韓國社會底層的真實投影。
在韓國SBS紀錄片中,一位母親帶著孩子從高級公寓一路搬到半地下室,命運軌跡一落千丈。
白天不開燈,房間裡也可以黑得像夜晚,衛生間要上三四個階梯,所以每次只能半蹲著洗澡。
還有極其狹窄的韓國考試院,也演變為年輕人在走出社會前的「頂層考驗」。
走廊窄到房門無法完全推開,衣架就在床上,人一躺下就無法翻身,除去必要的一張書桌,房間的空地只能站下一人。
節目中一位新婚網友更是在論壇上發出靈魂拷問:「到底是先住半地下,攢幾年錢再搬家,還是向銀行高額借貸,再辛苦地還錢。」
現實是,無論做何選擇,都躲不開那道灰色陰影,被現實扼住咽喉的年輕人,正在同光與影共生。
據了解,在香港租房,租約期限多數是「一死一生」,即第一年「死約」,第二年「生約」,雙方可協商改動條款。
棲身於香港的群體,過著港式的「蝸居」生活。
這間站滿兩個人就轉不過身的房間,租金為6800元港幣(約合5600元人民幣)。
有人8年來住過四個區,搬過10次家,似乎自己也在這座城市裡貼地飛行,不知道何時有著陸的機會。
用他們自己的話說就是:「天亮前盤算好自己的欲望清單,再投身到烈日驕陽裡去。」
02
不期而遇的「成人禮」
有電視新聞報導,杭州吳女士被房東趕出家門,打電話報警,房東依然拒絕開門,理由是什麼?
「沒交房租」。
中介拿錢跑路,房東沒收到租金,這些僅僅是近期「租客被趕」事件的冰山一角。
一年一度的畢業季,成了黑心中介作惡的最佳時機。
前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的95後「遭社會毒打」事件,黑心中介攜款潛逃人去樓空,留下一些年輕人獨自面臨無家可歸的威脅。
遇到不靠譜的中介,私吞押金,拉黑好友,撕毀合同都是基本操作,初入社會的年輕人不得不直面本可避免的危機。
更甚者直接盜取客戶信息申請網貸,有人還沒等到升職加薪,就已經負債纍纍。
前段時間,黑中介捲款跑路事件被新聞爆出,知名房產中介適享科技(原名巢客,後更名「寓意物業」)跑路,「適享科技」為該團夥第三次更名的企業名稱。
得知老闆跑路後,員工主動將「噩耗」告知房東和租客。
有房客妻子即將臨產,房東一旦收回房子,就要流落街頭。
新房客潘先生萬萬沒想到,僅住了三天就出事。
在詐騙手法問題上,這群人懶得出奇,沿用老一套「差價誘惑」吸引客戶上鉤,換湯不換藥。
或許你想問,洗白方式是什麼?
換殼換城市換法定代表人,換個套路捲土重來,回馬槍殺得你防不勝防。
看到新聞,有人置身事外:「智商不夠才會被騙。」
熱心網友同樣貼出高智商反面教材:北大社會學博士小高畢業後嘗試第一次獨立租房,卻在租房時遭遇套路。
得知被騙委屈上訴:「我當年司法考試都順利通過了,沒想到卻在租房上栽了跟頭。」
押金被扣,租金落水,租房成了大型試錯現場,新青年新面孔不斷帶著新的租房需求湧入城市,他們擁抱機遇的絆腳石,不僅僅是空空如也的錢包。
陰謀和欺瞞,到最後終究是一場沒有贏家的「因果」拉鋸戰,危險善於潛藏,也容易暴露在陽光下。
03
你的生活,在慢慢變好
在《幫我找房子吧》的節目介紹中,有段嘉賓介紹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擁有20次搬家經歷的金淑」。
什麼意思?金淑的生活在慢慢變好。
那些踩過的坑,流過的淚,吃過的苦,都在為你的金色人生畫上重重一筆,每個被稱為「家」的地方,能裝下的東西很多,也很少。
你的生活,在慢慢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