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生只讀一本書,很多人會推薦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
相信大家都即使沒看過,也都聽說過《百年孤獨》這本書。
這本書有多厲害?
紐約時報稱其是:首部值得全人類閱讀的文學巨著;
瑞典人因此書,把諾貝爾文學獎頒給了馬爾克斯。
目前這部小說已經被翻譯成50多種文字,銷量過5000萬冊。
這樣一部評價頗高的經典巨著,為什麼很多人就是讀不下呢?
有以下幾點原因,相信很多人都會感同身受。
名字冗長難記
冗長難記的名字可以說是很多人閱讀這本書的第一障礙甚至是最大障礙了。
《百年孤獨》這部以拉丁美洲歷史文化為背景的西班牙語小說,特別是其魔幻現實主義的寫法,冗長且相似人名,有些混亂的人物關係,給很多讀者造成了很大的困惱,導致看不懂、讀不下去等,所以這方面的「吐槽」還挺多的。
我們先來看看裡面的人名: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烏爾蘇拉伊瓜蘭、何塞阿爾卡蒂奧、奧雷裡亞諾布恩迪亞上校等等。
同時,《百年孤獨》一共寫了7代人的傳奇故事,故事發生的時間跨度達到了一個世紀。
因為裡面的很多人名是可以繼承的的關係,比如爺爺和他的孫子名字可能是一樣的,這導致很多人看了三分之一還沒明白。
書中包括太多藝術元素
這部小說是一本魔幻傳奇類小說,在小說中作者用了大量的傳奇、神話、典故,在現實和虛擬中來回穿梭地寫,這種寫法有意識流的成分在裡面。
很多網友抱怨,讀這本書時,要拿支五色筆來做筆記,不然讀了後面忘記了前面的事件。
該如何才能「啃」下這本書?
相信經典的力量,靜下心來閱讀
如同文學巨著《紅樓夢》一樣,剛讀起來,也有很多人讀不下去,但只要安靜下來讀進去,就多半會愛上它,甚至是痴迷。就這樣,好的作品最終都捕獲了人心,流傳下來成為了經典。
一般來說,經典很少是那種一上來就能朗朗上口的。它們或恢宏或細膩或獨特,但不變的是其中一定會有對社會現象的深刻認識、對人性的剖析以及奇妙的想像力等。
相信經典的力量,能流傳下來的一定不是垃圾,懷抱著虔誠而又平靜的心,去慢慢讀下去,走進一個獨特或熟悉的世界,與作者與時代與自己對話。對於閱讀《百年孤獨》來說,也是如此。
藉助人物關係圖
放鬆心態靜下心來;對照人物關係圖;先了解下書中的人物故事概況。值得欣喜的是,評論中也有人給出了自己的方法,在此也與你們共分享,關鍵還是理清楚人物關係。
之前有網友評論:「我仔細讀了2遍。發現以烏蘇里拉為人物和時間主參照,你就能理清各個難記的人物關係。看了很讓人回味,的確是本難得的好書。看到一半忘了誰是誰了,然後從頭開始看,出現一個名字就記下來,標註好親緣關係,最後終於看完了。」
由此我們看出,米子冗長難記並非是不能解決的問題,只是需要讀者多一些耐心和方法。
提前了解一下小說的大致脈絡,減輕閱讀壓力
我曾在得到上聽過一種解讀方式覺得挺有趣,在此與大家分享。
《百年孤獨》講述了一個家族七代人的興衰,其中四種人格在家族的成員中交替出現,他們分別是:開拓者、權勢者、縱慾者、沉思者。
開拓者:家族的第一個人,也是小鎮馬孔多的創建者。開拓者在鬥雞比賽對手的刺激下殺死對方,因忍受不了死者的鬼魂遠走村子創建馬孔多。在他生命的後半段,為了防止他再發瘋,就一直被綁在樹上,直到死去。
權勢者:家族第二代中的佼佼者,也是革命的領導者布恩迪亞上校。權勢者在無休止的戰爭中逐漸迷失自我,最終決定封閉在父親留下的鍊金實驗室裡終老。
縱慾者:家族第四代的雙胞胎之一,因情人擁有讓家畜飛快繁殖的能力而極速富裕起來。縱慾者大肆揮霍,最終在情人失去能力後餓死。
沉思者:家族第六代的唯一男性,沉思者與第五代女性即他母親的妹妹產生了不倫的愛情,並生下有豬尾巴的兒子。妻子因產後大出血而死,所生的兒子被螞蟻吃掉。
這是一種人物特徵劃分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減輕大家閱讀此書的心理壓力。
如果提前看看這些,閱讀起來是不是就輕鬆很多了呢?
1982年,瑞典文學院認為,馬爾克斯在《百年孤獨》中「創造了一個獨特的天地,即圍繞著馬孔多的世界」,「匯聚了不可思議的奇蹟和最純粹的現實生活」,因而授予他諾貝爾文學獎。
每年諾貝爾文學獎名單公布,總會有人舉出另外一些名字,認為這些人更應該獲獎,而加西亞·馬爾克斯是唯一一位沒有爭議的獲獎者。
經典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終究會流傳下來
對《百年孤獨》來說是這樣,對我們的《紅樓夢》等四大名著來說也是如此。
在這裡真心向大家分享這部著作,希望大家都能讀一讀。
這本書是50周年紀念版的百年孤獨,內含紀念版明信片。
38塊錢,可能就是你這個假期剩下的一張電影票的錢,但它同樣可以帶你看盡人生的悲歡離合,領略不同的人生體驗,帶來收穫。
不同的是,你可能會後悔看了一場電影,但你絕對不會後悔看過這樣一本書!
感興趣的話,點擊下面圖片就可以購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