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獨》有多偉大?僅僅一句開場白,就影響了中國一整代作家

2020-12-23 楊田說育兒

很多人表示《百年孤獨》是一本大多數人都看不懂的書。但是還是有很多人都說:「《百年孤獨》是一個人一生至少要讀一次的書。」

雖然這本書中,人物關係複雜,人物姓名錯綜,再加上書中的怪誕現象常常讓人無法理解。但是這並不妨礙《百年孤獨》成為當代文學史的一部巨作。

百年孤獨有多偉大?

1982年,瑞典文學院認為,馬爾克斯在《百年孤獨》中「創造了一個獨特的天地,即圍繞著馬孔多的世界」,「匯聚了不可思議的奇蹟和最純粹的現實生活」,因而授予他諾貝爾文學獎

亂卻又生動可信的現實,映射了一片大陸及其人民的富足與貧窮。」——諾貝爾文學獎頒獎辭

作者馬爾克斯憑藉《百年孤獨》拿下諾貝爾文學獎後,《紐約時報》稱《百年孤獨》是繼《創世記》之後,首部值得全人類閱讀的文學巨著。

很多我們熟悉的作家,餘華,莫言等等,也都非常崇拜這本書。

《百年孤獨》自1967年出版以來,已被翻譯為四十多種語言,全球銷量超過5000萬冊,在文學已不是主流的年代,引發了陣陣閱讀狂潮。

沒有哪部外國名著,可以像《百年孤獨》一樣,僅僅一句開場白,就影響了中國一整代的作家。

《百年孤獨》僅僅一句開場白,就影響了中國一整代的作家。

「許多年之後,面對行刑隊,奧雷良諾·布恩地亞上校將會回想起,他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

這就是馬爾克斯最經典的一段話,它之所以是偉大的,就在於,他創造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敘述方式,

——站在未來的角度回憶過去。

一般人在寫作開始,都會按照從前往後,而他卻在開篇就將這個時間放在了多年以後。這不僅具有年紀大的挑戰性,還具備更高程度的創造性。

「多年以後」說的是未來,「面對行刑隊」說的是現在,「那個遙遠的下午」說的是過去。

這個句式,直接上來告訴我們結果,就像是一個老人坐在搖椅上,沉浸在遙遠的回憶中時,臉上滄桑而又平靜的標清般,引人遐想。

莫言在後來的《紅高粱》中寫道:

「一九三九年古歷八月初九,我父親這個土匪種十四歲多一點。他跟著後來名滿天下的傳奇英雄餘佔鰲司令的隊伍去膠平公路伏擊日本人的汽車隊。奶奶披著夾襖,送他們到村頭。」

陳忠實在《白鹿原》中寫道:

「白嘉軒後來最引以為豪壯的是一生中娶過七房女人。」

這都是借鑑了這種的句式。

很多人都說:《百年孤獨》是一生必讀的人間滄桑史詩。

《百年孤獨》講述的是一個百年家族的興衰史,七代人,曾經轟轟烈烈,卻始終逃不掉的是孤獨。

作者在書中並未對他們的孤獨做描述,隻字不提「孤獨」,可是,在字裡行間,滿滿的都是鋪滿而來並且揮之不去的孤獨感。

家族中的第一人被綁在樹上,家族中的最後一人被螞蟻吃掉。

這是本沒有愛情卻非常浪漫的書。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獨特的辦法抵抗孤獨,參加革命也好,反覆地做手工活也好,沉迷於情慾也好,讀書翻譯也好……這裡面包括了人類一切可以抵抗孤獨的辦法。

《百年孤獨》告訴我們,孤獨是每個人身體的一部分,你要做的不是擺脫它,而是和它和平相處,只有那樣,你才會明白你其實一無所有,也就不再害怕失去。

馬爾克斯他用自己豐富的想像力和閱歷,讓我們看到極致的孤獨之後不再因為自己的一點無助感而顧影自憐,讓我們看到生死的邊界之後更加珍惜生命。

書中說,生命中所有燦爛終將需要寂寞來償還,人生終將是一場單人的旅行,孤獨前是迷茫,孤獨後是成長。

很多人在看完後,這樣說《百年孤獨》「無法忘記第一次讀這本書的時候的震撼,竟然還有人這樣寫小說,小說本身的文字就很魔幻,讓人如中了毒一般,一定要一口氣讀完。

假如每一個人如果能夠平和與孤獨相處,那在生活中,也是好的。所以建議夥伴們看看《百年孤獨》。

其實我們每個人生來都是孤獨的,只不過是要看自己應該如何理解孤獨,如何與孤獨和平共處,如何在被孤獨感侵蝕的時候保持情緒的冷靜。

其實《百年孤獨》這本書,這裡面包括了人類一切可以抵抗孤獨的辦法。

在這個充滿喧囂的世界中,能夠認識孤獨,接受孤獨,了解孤獨,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但是這個也是我們趨行在人生這個亙古的旅途中,必須要面對的情緒。

如果你的覺孤獨,也不知道應該如何與孤獨和平相處,那就看看《百年孤獨》,別怕自己會更加孤獨,因為我們總要自己去承受,自己去面對,自己去解決,生來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到最後,還只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人生於世,其實很多人都在重複地做著看似徒勞無益的事情。於是很多人跟奧雷裡亞諾一樣,逃避現實,把自己關在堡壘中,仿佛這樣就能輕易的欺騙自己可以隨著眾人熱鬧歡喜。

但最終,我們還是要獨自面對與所有的壞情緒,握手言和。

最後,希望我們都生而為人,不會感到抱歉。

50周年紀念版珍藏版精裝《百年孤獨》,只要38元,一本書可以帶給你新的人生感悟,在這個複雜而又疲憊的社會中,我們要學會妥協以及與孤獨握手言和。

在爾克斯看來,生命又註定是一場悲劇,因為在龐大的輪迴面前每個人都不過是滄海一粟。所以每個人的孤獨都是與生俱來的,我們要學會與之和平共處,但是在與之和平共處前,都是無盡的無助感。

如果你覺得這個星球上書太平庸了,那就去看《百年孤獨》吧。

點擊下方連結,購買正版:

相關焦點

  • 《百年孤獨》偉大在哪兒?僅僅1句開場白,就影響中國一整代作家
    《百年孤獨》沒有哪部外國名著可以像《百年孤獨》一樣影響中國一整代的作家1984年,當莫言第一次在王府井書店看到盜版《百年孤獨》時,他說,"像被雷電擊中一樣,原來小說還可以這樣寫!"《活著》的作者餘華說:"馬爾克斯是個了不起的作家,我對他除了崇拜沒有別的了。"高曉松說,馬爾克斯是目前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作家!
  • 《百年孤獨》:一個開場白交代三個時間點,影響中國一整代作家
    《百年孤獨》:一個開場白交代三個時間點,影響中國一整代作家《百年孤獨》的讀者一般分為兩種情況,要麼是一讀起來,手不釋卷,要麼是當成數學課本一樣,睡前催眠,睡時枕頭。《百年孤獨》是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是20世紀最重要的經典文學巨著之一。1982年,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憑藉它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可見百年孤獨之經典,乃是世界文學界承認的。文學評論家楊照在他的《馬爾克斯與他的百年孤獨》中,提出了解讀《百年孤獨》的新視角。
  • 《百年孤獨》究竟有多偉大?僅僅1句開場白,就影響中國一代作家
    《百年孤獨》這本書相信很多人都聽過,但是未必聽過的人都看過。在1982年,加西亞馬爾克斯摘得諾貝爾文學獎,而讓他獲得這樣殊榮的就是《百年孤獨》這本巨著,這本書也讓他奠定了世界文學大師的地位。說到《百年孤獨》,他的影響力究竟有多大呢?
  • 《百年孤獨》究竟多偉大?僅僅1句開場白,就影響了莫言20年
    而《百年孤獨》的藝術魅力正在於其魔幻色彩、孤獨主題與悲劇意蘊,因為幻想與現實的融合所營造出的魔幻之境引人人勝;它的「偉大」究竟有多大呢?在書的扉頁上,有這樣一句開場白。《百年孤獨》僅僅是開頭的開場白,就影響了中國一整代的作家,影響了莫言整整20年。
  • 《百年孤獨》中的一句話,不足十個字,卻影響中國一整代作家
    紐約時報稱《百年孤獨》:是繼《創世紀》之後,首部值得人類閱讀的文學巨著。在《百年孤獨》裡面,有這麼一句話,雖然還不到10個字,但是卻被奉為經典。《百年孤獨》這麼好,為什麼有很多人讀不下去?其中一點就是老李上面提到的,人們不想直接面對這種苦楚,選擇刻意的迴避。其次,讀過《百年孤獨》的都有一種體會,人名真的讓人絕望。
  • 《百年孤獨》有多偉大?影響中國作家,莫言20年才讀完
    這是《百年孤獨》的開場白,經典到後世有無數個作家去模仿。餘華、蘇童、格非、陳忠實、韓少功乃至莫言。幾乎在那個時代崛起的所有作家,或多或少都受到過馬爾克斯的影響。30多年來,沒有哪部外國名著可以像《百年孤獨》一樣影響中國一整代的作家。王蒙曾說「對新時代中國文學的影響,沒有比加西亞.馬爾克斯更甚者了。」
  • 《百年孤獨》這本書的開場白,是我讀過最燒腦的,莫言琢磨了30年
    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被加西亞馬爾克斯摘得,他憑藉《百年孤獨》這一巨著,直接奠定了世界文學大師的地位。它的「偉大」究竟有多大呢?或許很多人都不知道,《百年孤獨》僅僅是開頭的開場白,就影響了中國一整代的作家。
  • 《百年孤獨》的開頭第一句,是我讀過最好的開場白,值得反覆琢磨
    《百年孤獨》的開頭第一句,是我讀過最好的開場白,值得反覆琢磨喜歡讀書的人說,有一類名著,充滿了「榴槤味」。喜歡它的人有很多彩虹屁要講,而不喜歡它的人一看到書的封面就開始進入自閉模式。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所寫的《百年孤獨》無疑就是其中的典型。
  • 《百年孤獨》經典的一句話,幾乎很多人知道!僅8字說透人生孤獨
    谷主麥家曾說:「二十世紀後半葉,如果世界只有一個作家,就是馬爾克斯;如果只有一本書,就是百年孤獨。」《紐約時報》對它給出了史詩級的誇讚,稱它是「繼《創世記》之後,首部值得全人類閱讀的文學巨著。」詩人巴勃羅·聶魯達則從馬爾克斯入手,稱他是「繼塞萬提斯之後最偉大的語言大師」。人人都害怕孤獨,但這本《百年孤獨》卻用一個個人物來揭示,孤獨是人生常態,我們每個人都死於孤獨。
  • 你只知道《百年孤獨》有個偉大的開頭,但你知道它究竟偉大在哪嗎
    很多寫作者和讀者都知道,馬爾克斯的魔幻現實主義代表作《百年孤獨》有個著名的開頭,這個開頭甚至可以稱為偉大的開頭,它被作家們所津津樂道並爭相模仿。像我們中國的作家,陳忠實、莫言、餘華、閻連科等等,這些當代著名的作家,那都是受到了這部小說的影響,在他們的作品中,處處能夠看到《百年孤獨》影子。
  • 《百年孤獨》十句話概括一生,書中第一句是我讀過的最好的開場白
    有人說,《百年孤獨》這本書一聽書名就壓抑的喘不過來氣。還有人說,書裡面動輒十幾個字的人名實在是傻傻分不清楚啊。我要說,要是因為這些就放下這本書,你們——真,的,錯,過,了,一,本,好,書!這是馬爾克斯《百年孤獨》的經典開場白,其偉大之處在於他創造了一種近乎前所未有的敘述方式——站在未來的角度回憶過去,在敘事開始把想要描述的故事放到了多年以後。這樣的句式,受到了後世許許多多作家的模仿。這個開頭被文學評論家認為在小說寫作中極富挑戰性,好比一場足球賽,解說員一上來就告訴了觀眾本場比賽的結果。
  • 《百年孤獨》:馬爾克斯的天才構思與偉大孤獨
    《百年孤獨》被譽為「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巨著」。加西亞·馬爾克斯,以魔幻現實主義的手法將布恩迪亞家族在馬孔多小鎮的百年興衰榮辱展現出來,代代相傳的命運如同被詛咒一樣,相似的名字代表著相似性格,最終都難逃那羊皮卷上的孤獨。
  • 一生必讀的《百年孤獨》到底多偉大?濃縮成10句話,句句都是人生
    喜歡讀書的人說,有一類名著,充滿了「榴槤味」。喜歡它的人有很多彩虹屁要講,而不喜歡它的人一看到書的封面就開始進入自閉模式。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所寫的《百年孤獨》無疑就是其中的典型。放眼全球文學領域,永遠霸佔著書架,從不冷場的,據我有限的眼界看到的,這十年來,只有一個作家做到了,那就是馬爾克斯。在我印象裡,至今還沒有哪一家新華書店沒有他的書。如果現在中國還有書店沒有《百年孤獨》。
  • 什麼是孤獨?加西亞·馬爾克斯在《百年孤獨》裡就有提到
    加西亞·馬爾克斯是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也是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作家之一。他一生創作了近二十部作品,其中《百年孤獨》,《霍亂時期的愛情》以及《苦妓回憶錄》成為了他的成名之作。他的作品極具吸引力與渲染力,在當時成為眾人最欣賞的作品。尤其是他的代表作《百年孤獨》,更是受到了全世界人的喜愛與追捧。
  • 孑然遠去,孤獨百年:加西亞·馬爾克斯在中國
    《世界文學》雖然也感到加西亞•馬爾克斯的意義非比尋常,但他們認為應該發表作家最具代表性、最重要的作品,於是定於1982年第6期選登黃錦炎等三位譯者合譯的《百年孤獨》片段。在修改校樣的時候,得到加西亞•馬爾克斯得獎消息,於是當時負責西語文學的編輯林一安在發表時加上「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等字樣。
  • 《百年孤獨》經典的傳世名句,不足10個字,卻說透一生孤獨
    在《百年孤獨》裡面,有非常經典的一句傳世名句,雖然還不到10個字,但是卻讓無數人拍案叫絕,寫透了人一生的孤獨,戳痛了無數人的人。而這句話就是:生未百年,死不孤獨。沒有哪部外國名著可以像《百年孤獨》一樣影響中國一整代的作家1984年,當莫言第一次在王府井書店看到盜版《百年孤獨》時,他說,"像被雷電擊中一樣,原來小說還可以這樣寫!"
  • 馬爾克斯反悔,曾經揚言:死後150年不給中國授權《百年孤獨》
    它太像一個噩夢,一個家族的悲哀在一百年間一次又一次的上演。當自己以為進入夢鄉終於解脫卻被噩夢的悸動驚醒;死裡逃生一樣從噩夢裡醒過來接下來卻又有一個接一個的噩夢。讀它時我不知道這本書怎麼才能是一個頭,什麼會是它的結尾。我想,《百年孤獨》的悲哀在於兩點。
  • 《百年孤獨》:拉丁美洲人身份認同的偉大寓言
    《百年孤獨》發表之前,拉丁美洲這片大陸與小說第一段所描述的虛構地確有某些相似之處:「世界太新,很多東西都還沒有名字,要稱述必須用手去指」(《一百年的孤寂》宋碧雲譯,臺灣遠景社)。但不可否認的是,這場革命對《百年孤獨》的寫作基調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它燃起了馬爾克斯對拉美命運的希望。
  • 曾說死後150年不給中國《百年孤獨》正式版權,馬爾克斯因何食言
    1967年,哥倫比亞作家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的長篇小說《百年孤獨》出版,在阿根廷引起了很大的轟動。很快,小說便席捲整個拉丁美洲。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被加西亞馬爾克斯摘得,他憑藉《百年孤獨》這一巨著,直接奠定了世界文學大師的地位。
  • 《百年孤獨》憑什麼成為經典?10句人生語錄,讓你明白現實的殘酷
    生命中所有的燦爛,終要寂寞償還;人生也不過是一種瞬息即逝的現實,唯有孤獨永恆都說《百年孤獨》是一本正經在胡說,讀的人很多,但是真正讀懂的人很少,但是我卻認為,這本書一旦讀懂,你便真正懂了人生,懂了現實。《百年孤獨》是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代表作。